APP下载

班主任批判性思维教育的实践策略探究

2023-04-16李牧川王清筱范文静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3年1期
关键词:批判性班级班主任

李牧川 王清筱 范文静

(1.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74;2.湖北省学校德育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9;3.成都市东城根街小学,四川 成都 610014;4.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无锡 214000)

“批判的”(critical)概念源于希腊文,“kriticos”和“kriterion”,其含义是“基于标准的有辨识力的判断”。[1]批判性思维现代概念源起于杜威(John Dewey),他提出了“反思性思维”(reflective thinking),并将它看作是解决问题的过程。[2]以罗伯特·恩尼斯(Robert Ennis)为代表的学者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一种能力,他提出“批判性思维是用于决定人们信念和行动的,具有合理性、反思性的思维”。[3]进入21 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欧盟、美国、中国等都将“批判性思维”纳入未来公民所应具备的“核心素养”中。[4-7]可见,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已然成为21 世纪全球教育的共识。但在现有的实践与研究中,以班主任为教育主体,以班集体为教育场域,依托班级日常之事,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教育的探索较为缺乏。而实际上作为批判性思维教育主体班主任相比于其他教师更具创设环境、运用语言、交互情感的先天条件。

一、班主任批判性思维教育的价值与可能

班主任是学生“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8]随着教育观念改变,“班主任”内涵逐步从“管理者”回归“教育者”。与其他教师角色相比,班主任角色具有日常性、教育性、道德性、事理性、全面性、系统性、综合性等特点,这为班主任成为批判性思维教育者提供了价值与可能。

作为批判性思维教育者的班主任能够更多地参与学生日常生活,对学生的影响力更大。扎根于日常生活的批判性思维教育能够回归学生生活世界,使学生获得生活意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受批判性思维教育,收获的是生动的直接经验,并能将这些经验直接运用于生活中,且未经反思的日常生活正需要班主任引导学生利用批判性思维对生活展开观察、反思、辨析,帮助学生从生活的“舒适区”进入自觉探究与反省状态。

作为批判性思维教育者的班主任,其角色自身内含的教育性、价值性和道德性有利于其关注批判性思维的道德特征,从而更天然地去探寻和实践批判性思维教育模式,这为班主任作为批判性思维教育者提供了价值可能性;作为批判性思维教育者的班主任,“事”贯穿其工作的方方面面。与课堂教学不同的是,班主任实践领域具有情感性、开放性、实践性等事理性特征,使其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教育时具有得天独厚的领域优势,为其成为批判性思维教育者提供了领域可能性;作为批判性思维教育者的班主任其工作的方法系统由思想方法层、谋划性方法层、技术性方法层三个层面构成。[9]一方面,批判性思维教育需构建全面、系统的教育环境,班主任工作的方法系统能够将班级建设的各方面联合统一起来;另一方面,批判性思维发展需要围绕其构建整体性、长程性的教育规划,班主任的方法系统具有教育发展的长程视野。基于此,班主任作为批判性思维教育者具有方法上的实践可能性。

班主任是班级教育教学的组织者、策划者和统筹者,对班级教育教学也起着统领全局的作用。可见,班主任掌握着更丰富的教育资源,能抓住即时出现的教育契机进行批判性思维教育。班主任自身特有的职责使命要求班主任成为批判性思维教育者,缺少班主任的批判性思维教育者的角色自觉,就无法真正建立起基于班级的批判性思维教育共同体,也无法发挥其最大教育影响。

二、班主任作为批判性思维教育者的实践策略

(一)班级文化层面的批判性思维教育策略

1.保护质疑的勇气,引导“真”“诚”的探究

首先,班主任需保护学生质疑的勇气。把握“话语”是进行批判性思维教育的关键。保罗提出批判性思维的本质是“对话性思维”。[10]具体表现为主动解放班级话语权、鼓励学生说出不同意见,保护少数人的意见,关注质疑的价值。“在纪念‘一二·九运动’大合唱活动中,为了节目效果,班主任提议在大合唱表演中,加入舞蹈、手风琴伴奏、班费统一购买服饰和道具。随后,A 同学认为本次大合唱精神传递重于形式表达,形式多样虽然可以让表演更具层次,但活动的初心是以合唱形式缅怀战争岁月前赴后继的先烈们,铭记与传承一二·九精神,形式过多易分散观众的注意力,而忽略要传递的精神。”其次,班主任需保护学生探求真理的热情,引导学生对书本知识、社会事务多观察、多思考。“针对A 同学的建议,班主任尝试让其他同学一起参与讨论,探索出更适切的方案。其中B 同学认为不妨分别按老师和A 同学的方案进行排练,根据最终呈现的效果进行选择。C 同学则表示可以在老师的基础上进行删减,在A 同学的基础上进行添加,从而实现兼具形式和精神的表达。在接下来的一周中,按B 同学的建议分别就两种方案进行排练,发现表演确实存在问题后我们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了删减并确定了最终方案,最后通过反复排练,班级获得了荣誉。”上述案例中,学生天然具有探究的热情,班主任在学生发出不同声音时,没有打断或否定,而是尊重“质疑”,鼓励更多学生参与,这样做能够让全体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更敢于说、愿意说,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班级活动中来,荣誉取得的成就感也是加倍的。最后,班主任应引导学生进行诚实客观地探究。“诚实”指认识并承认自身理性的局限,“客观”指尽可能以更理性的视角切入看待事件和观点。班主任作为引导者应提醒学生质疑观点、提出立场、组织分析都需要诚实客观,目的在于更清晰地认识问题或得出方案,并非驳倒对方。

2.营造公正的氛围,鼓励独立的思考

首先,班主任需在班级中营造公正的氛围,要求学生用同样的标准要求自己和他人。班主任是班集体最好的榜样,不以刻板印象给学生下定论,建立赏罚分明的工作体系,学生的“向师性”能够让他们自然而然地维护班级中公正的氛围。其次,班主任需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班主任可以通过思考的契机、思考的依据、观点的对立面、思考的影响与结果这四个角度展开提问,辅助学生独立、辩证性地思考问题。只要是学生独立思考得出的都应积极鼓励学生,关注学生思维的过程而非结果。[11]“每当出现重大社会事件,在官方发言之前,总是众说纷纭。因此,班主任以‘当出现重大社会事件时,你是如何去寻找真相的?’为话题在班会课中展开讨论,有的同学认为现在很多煽动舆情的网民,要多听多看,不能盲目跟风,成为‘工具人’。有的同学认为凡事无风不起浪,‘流言’大多是‘真相’。还有同学表示真相需要调查和证据支撑,必要时还应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不能没有证据就轻信他人,否则容易祸从口出。”上述案例中,班主任尊重每位学生的表达,注重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引导他们对于看到或听到的事件,独立思考,哪怕最终的结果和自己思考的结果不同,也应积极探寻真相,不盲从。

(二)班级管理层面的批判性思维教育策略

1.阐述班级规则,证明程序正当性

班级规则的建立是班级建设的核心,需要从概念解读、班级显性规则的建立、班级规则的纠错与调整等方面入手。[12]在班级规则确定时,需清晰阐释讨论出的班级规则。通过精确的语言阐述、辅以墙报粘贴等展示方式,让学生更能够清晰、有条理地理解班级规则。同时还需要证明整体程序的正当性。一方面需要班主任公开制定计划,在规则建立之初明确制定的原则。另一方面,需要引导全体同学参与规则制定过程,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信服感。“在接手新班时,为了让学生尽快适应学校生活,了解规则制度,班主任先将以往的班级规章作为临时班规发在班级群并张贴在教室,再将学生分为五组,每组任命一名组长汇总组员对试行一周后的临时班规提出的修改和补充意见。再由班主任统一汇总意见,打印发至每一位同学,并逐一向全班同学阐述,阐述完后直接由学生进行投票表决,每组唱票,选出通过率80%及以上的条例,与原有班规进行整合成新的班级规则,打印后由每位同学签字确认,张贴在教室后生效。”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在临时班规到正式班规的形成过程中,班主任让每位学生参与各个环节,公开透明,保证了程序的正当性。这既有利于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和信服班级规则,还起到了集体的约束和监督作用。

2.保护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延展与创新

首先,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保护学生的好奇心。班主任可以采用自由提问法,提出由书本衍生出但并未给出答案的问题。相关研究表明:一些学生常常能够提出好的无知性问题,这些问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13]鼓励学生在管理中多问“为什么”,通过多思考勤动手将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同时,在好奇心之后需延伸出创新性,在“为什么”之后,多问“怎么做”,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探讨创新性管理方法。“会使用六顶思考帽,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有的时候我们要考虑客观现实,有的时候我们要考虑情感因素,有的时候我们要综合考虑。不同角度去思考,既能看到多样性,也能激发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迸发新观点。”

(三)班级活动层面的批判性思维教育策略

1.建立规则,评估主张

班级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其中学生讨论的成功与否是班级活动的关键。讨论中能否准确评估他人和自己的观点,是达成一致意见的前提。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论据得出相适应的结论。学生的结论允许与其他学生、教师的结论不同,但必须是从证据中推导得出的,支持学生得出不同但合理的结论。[14]首先,班主任需建立规则,引导学生根据理由评估主张。要求学生在说出观点的同时给出理由,引导其他学生根据给出的理由评判观点,每位同学都需要做到有据可依。其次,需要引导学生评判理由的可靠性。一方面,评估理由来源的可靠性,是事实层面的,即他们的理由我们能不能相信?另一方面,思考建立“理由—观点”之间能否建立可靠联系。“‘追星’是当代青年生活的重要部分,班主任以‘追星’对学生产生的是积极还是消极作用为题在班会课中展开辩论,在辩论过程中要求正反方代表发言时必须提供真实可靠的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正方观点为:大众对‘追星’的误区是追‘鲜肉’、追‘流量’,他们追的可以是让中国人不再饿肚子的袁隆平爷爷、‘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董卿老师、学识渊博辛勤耕耘的老师们等等,他们的精神激励着青年不断前进。反方观点为:近年来,‘饭圈’乱象频出,前有刘德华粉丝倾尽家产追星,后有肖战227 事件、明星吸毒、偷逃税等现象层出不穷,这对青少年价值观念的形成带来不利影响。对此,中央网信办于2016 年6 月启动了整治行动,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上述案例中,班主任以学生喜爱的辩论赛形式展开讨论,建立辩论规则,要求提供证据去支撑观点,建立主张,这有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让学生明白输出观点的过程,是不断用论据来支撑主张的过程,而不是通过吵架来驳倒对方。

2.运用“系统性”的方法指导规划选择

学生需要通过参与各类活动增长见识能力、丰富课余生活,要学会在活动与学业中寻求平衡。班主任可以运用“系统性”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规划选择。很多时候,选择需要发现和构造,批判性思维是构造性的。[15]首先,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保证自身全神贯注地参与,从而获得更高的效率、回报和体验感。其次,引导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处理问题。引导学生从活动的帮助性、自身的兴趣、任务的紧迫性等多方面考量并进行取舍选择。最后,通过预见行为后果的方式去反思优化自己的选择。“班里有位学生,成绩中等,但绘画能力突出。一次交谈中她透露以后想报考美院,知道美院对学科成绩要求不高,可以不用花太多心思在学习上。当即班主任并未否定她,而是支持她热爱自己的热爱,同时希望她去了解知名美术学院有哪些,他们需要招收人才的标准,并与之约定定期分享画作。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分享,班主任发现其多数画作虽形象逼真,但都是参照原画,鲜有原创思想。与此同时她也意识到自己的想法太过简单,国内优秀的美术学院对文化课要求并不低,要想进入理想的学府深造,对学业成绩、绘画技术、创造思维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她决定以后必须重视学习,只有多积累、多观察、多思考,方能厚积薄发。”上述案例中,班主任面对学生最初的思考,并未采用说教的方式去改变他,而是引导其一步步自我发现、自我反思,从而重构自己的认知,做出理性的选择与规划。

(四)学生教育引导层面的批判性思维教育策略

1.引导学生通过“言语”去“解释”

杜威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它对于交流思想,以及对于思维本身是必需的。[16]班主任通过“言语”与学生进行沟通,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首先,班主任需引导学生理解意义,通过对方的言语、动作、神态了解他人表达的意思,推测他人可能要表达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促成有效沟通。其次,需要引导学生说清楚自己的话。可给学生提供一些批判性思维的话术,从而达到表达清晰的目的。“我会提醒学生用‘我认为’‘我想’‘我理解的是’这样的话语,提醒学生在说话时应当怎么去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醒学生多说说为什么。也会借用诸如‘5W1H’去引导学生说把一件事的前因后果说清楚。”同时可给学生提供一些辅助性工具,引导学生通过举例子、打比方、图形直观、思维导图等方式说清楚自己的话。需要注意的是,面对不善于表达的学生,班主任更需要给予更多的耐心和时间等待他们说话。访谈中有的班主任表示面对沉默不语的学生,会使用多角度猜测的办法,“我会尽量多地去猜测他们的想法,有的情况他们不会说话,有的情况他们会说是,慢慢地有学生会进行一些补充,或者和我有出入的地方,他会指出来”。不给学生下定论,而是从多个角度出发去探讨可能性,学生慢慢便会打开心扉,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2.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校准”

与学生沟通交流的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认识并改变错误。实现辩证,需要进行自我对话、自我反驳。[17]班主任通过教育引导,让学生能够做到自我校准。

首先,班主任应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审查。一方面审查自己的行为,反思自己行为的出发点、合理性、是否存在更好的解决办法等;另一方面审查自己的思维,给出的理由是否合理,如果站在他人角度是否存在不一致的想法,自己在思考过程中是否保持了诚实客观等。在此基础之上,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校准,补救弥补自己的错误或不足,建立更长期的解决方案,有效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一次晚自习巡视时发现班里三位同学在打牌,带到办公室时,他们主动承认了错误。问他们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原因时,他们表示作业做完无聊,便拿起了其他课程的道具纸牌,以为不会被发现。班主任进一步询问,如果下次无聊如何‘解闷’时,他们有说看文学作品,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有说发展兴趣,让自己更充实;有说提前预习课程知识,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后,他们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有提出写检查,抄写校规班规;有提出在明天早读课时在讲台领读校规班规,提醒同学们不要向他们学习的同时温顾规则,起到督促作用;有提出组织一次关于遵守校规班规的主题班会,反思自己的同时带同学们一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上述案例中,班主任在学生犯错后,立即问清原因,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进一步询问,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校准,给出了更好的问题解决方案,最后弥补过错,形成了良好的责任意识和价值观念。

(五)家长沟通与合作层面的批判性思维教育策略

1.引导家长运用“推论”的思维去思考

对学生的教育需要家校之间沟通配合。班主任作为家校沟通的重要桥梁,需要引导家长运用“推论”的思维去思考孩子身上发生的事。

推论需要在活动过程中检索、收集、辨识构成合力论证的所有信息,并进行分析、评估以形成合理论证。[18]首先,需要寻找证据。在与家长沟通过程中证据思维尤其重要,家长需要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只凭班主任的口头描述是没有说服力的,还需要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养成学生行为记录的好习惯,可借助多媒体实现系统化的管理。“我们班使用班级优化大师,分板块给每个小组、每位学生打分,这样比较细致的量化,让教师评说,学生反思时都能够有据可依,不是说感觉好像这个星期表现好,感觉这个星期好像表现不好。学生、老师、家长都从‘感觉’这个层面上跳出来,才能去有依据的思考。”其次,需要引导学生、家长推论不同的可能,不给彼此下定论,尽可能地去推论多种可能性,再在证据和多种可能性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2.鼓励勇对挫折,共同培育自信

有些孩子在班级事务中不能够自信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这需要班主任与家长的共同信赖才能培育孩子的自信。首先,需要班主任与家长鼓励学生勇于战胜挫折困难。给学生犯错的空间和机会,引导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班里一位特别阳光开朗的男孩家长联系班主任,反映孩子回家几乎不与他们沟通,说他不得还极不耐烦。班主任找来男孩与之交流,他表示,一开始会和家长解释,比如有的时候出去打篮球是因为考试没考好,需要运动释放,但是他们不理解,久而久之,就懒得解释。向家长转达后,他们反思了以往的沟通方式,表示以后会多倾听,多信任,希望以后孩子面对困难时,可以第一时间站在他身后。随后,我找来男孩转达了父母的心意,并引导他试着理解父母,鼓励他多与父母分享,困难也会有人分担。他表示自己也回想了之前对父母的态度,以后会试着多一些耐心和理解,多与父母亲沟通。”上述案例中,班主任较好地发挥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桥梁作用,不但化解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矛盾,还建立了三方之间的信任。良好的家庭关系确立,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言语自信、思维自信。其次,逐步建立起孩子对其推理能力的自信。一方面需要建立孩子对推理的自信,使他们相信通过合理的论证程序,能够得出较为合理的观点或方案;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起孩子对自己推理的自信,信赖并表达他们自己的观点。“有些孩子私下里能言善辩,但是到了正式场合就容易怯场,为了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班主任会借助分析推理游戏‘狼人杀’趣味性地培养学生的思辨、推理能力,要求他们清晰地说出每次推论的过程,并给予优胜队伍奖励,逐渐不怯场后,我会组织一些类似于《脱口秀大会》这样的节目,锻炼他们的语言逻辑和表达能力。”上述案例中,班主任借助学生喜爱与熟悉的综艺节目,从培养学生的推理和思辨能力的开始,逐步提升学生的逻辑表达能力。

(六)班级突发工作层面的批判性思维教育策略

1.引导学生基于事实进行分析

要解决问题,需先分析问题,分析包括审查理念、发现论证和分析论证等。[19]在学生间发生冲突时,班主任需要引导学生基于事实进行分析。首先,需要引导学生审查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认识到自己所了解的事实与他人所了解的事实可能有偏差,防止自说自话。其次,要求学生分析识别论证,只说事实,而不是主观评价的观点,尽量去除掉话语中的情绪化语言。“不要在说的时候就指责他人,尽可能叙述事实,一个说,一个听,一个说完另一个补充,如果有出入的地方让他们两个回忆。如果再回忆不出来就找旁观者帮助回忆,理清楚当时的事情是什么。”最后,在事实的基础上分析对错,做到奖惩分明,达到约束和教育的目的。“有些学生冲突是团体间的冲突,一方成员没有搞清楚事实真相,便意气用事开始站队。面对这样的情况需要帮学生厘清事实真相,所有人在场把话说清楚,有疑问的地方提出,阐明真相之后,现场和解。有过错的一方对对方道歉,双方承诺以后面对问题时要了解事实化解冲突而不是只凭主观激化矛盾,因为此类事件不利于班级和谐,所以要求双方为班级服务一周。”

2.提醒学生包容,以开放心态去思考

马丁认为,批判性思维需要批判者与被批判者在情感上进行深刻的互动,学生不能是冷静的“旁观者”,他提出3C——关怀(care)、慈悲(compassion)、关心(concern)应是批判思考的重要部分。[20]首先,提醒学生容忍不同意见。班级内会出现争执或有争议的情况,很多时候并无谁对谁错之分,只是立场不同,对事务的理解不同。班主任作为调和者需引导学生去了解其他的意见,让学生能够接纳分歧。其次,引导学生共情式理解他人的话。让学生学习换位思考,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沟通。同时,要引导学生理解沟通的目的不是驳倒对方,而是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双方的沟通是在清晰陈述自己观点,充分理解他人观点的交互中达成一致的。最后,引导学生反思自身,考虑自己可能存在的偏见,形成主动反问自己的习惯。“班长委屈地来反映同学们对她工作的不理解,安抚鼓励她后,班主任找来其他同学了解情况,他们表示班长行事太过较真,感觉高人一等。随后,班主任找来班长,引导她以后管理班级可以‘软硬兼施’,必要时要站在同学们的角度思考哪种管理方法别人更易接受,可能同一句话不同的说法效果也不一样。事件后,班级开始试行‘值日班长’制度,按学号轮流,每日工作结束后记载工作心得。心得中有的同学表示做班长每天需要兼顾的方面比自己想象的要多;有的同学表示以前觉得能做上班长很难,现在觉得做好班长貌似更不容易;还有同学表示班长是一种责任,需要对同学们负责,对班级负责。”上述案例中,由于学生之间的立场不同,导致互不理解,班主任通过协调双方,让班长站在其他同学的立场去完善沟通和管理方式,让学生体会何为“身在其位,必谋其职”。长此以往,学生在开放包容的班级氛围中,逐渐养成用多种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猜你喜欢

批判性班级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班级“四小怪”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夸夸我的班主任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班主任
不称心的新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