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楷模人物专题片的创新策略探析
——以云南广播电视台《云岭工匠》系列片为例
2023-04-16刘薇
刘薇
(云南广播电视台 昆明 650000)
在现今时代,娱乐热点占据着大量媒体资源,明星榜样的不断树立与坍塌也为公众价值观念的塑造带来多方面影响,要为广大公众树立起正确的价值榜样还是应当在社会的建设者、奉献者中去寻找真正的时代楷模。因此信息化时代如何做好优秀榜样宣传,如何让大众真正被楷模形象所吸引并进一步产生共鸣,是楷模人物专题片成功与否的关键。
一、新时代楷模人物专题片对选题的新要求
(一)立足时代精神,整体把握创新
楷模人物专题片具有表彰、宣传人物优秀事迹,并向大众展现崇高精神、美好品质的作用,在传递正确社会价值、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意义。在新的时代语境下,高质量人物专题片的制作水准必然紧跟时代脉搏,践行与时代发展和人民群众关心热点相契合的取材创作要求。而要实现传统价值观和立意创新的统一,则必须立足于人物专题片的本质特征与社会作用。以全新的创作取材与技术革新作为专题片创作的新依托。以事实为基础,将新的创作观念渗透到编导创作当中。
《云岭工匠》系列片从云南各行各业选取最具工匠精神的优秀工作者,通过其特有的专业技能、工艺专长,以及在各自领域做出的优秀成果,突显出云岭匠人们持之以恒、严于笃行的工匠精神。在选题上,深入挖掘在云岭大地各个行业默默无闻的工作者。他们往往不是众人瞩目的焦点,但他们精诚朴实的匠心精神却是这个时代亟须发扬的品质。而要选取这类楷模,一是要尊重事实,选取真实案例形成正面引导激励作用;二是要让观众产生共鸣,受到感染。通过思路和方式的创新,让楷模人物形象树立充分符合当代人的精神审美和价值取向,从而让这些默默无闻的工匠们散发光芒。因此,抓住观众的兴趣热点是关键,既要达到大众最喜闻乐见,又要体现人物的时代精神,以此来进行选题筛选。如《融汇创新,历造纳西味觉》的李建成,《草木之间,溯源茶之本味》的戎玉廷。又如2020年《云岭工匠》第三季中的钟顺和,就是在大理州大力倡导绿色发展、生态为先的社会热点背景下,选取出的洱海保护者。通过他的人物事迹和对保护洱海生态所做的贡献,让观众感受到了一位绿色生态先行者与时代共行的魅力。
(二)从细节之处体现人物立意新策略
细节与整体的相互构成是专题片中主人公形象立神立意的关键所在,同时细节也是突出人物性格品质的重点。以敏锐的视角发现人物身上的独特之处,再通过深入挖掘,展现人物本身潜藏的亮点,从而为专题片获取一个丰满而鲜活的典型人物素材。至此,在脚本的策划中定好主线,并围绕主线通过挖掘与观察人物的独特个性,不断调整思路,以期达到最佳人物选材。从细节到整体,层层递进,从多角度多维度,多面呈现,展现出的人物自然立体丰满,打动人心。在《云岭工匠》系列片的制作中,创作团队在对人物进行充分挖掘后,再从细节切入进行讲述。从而让专题片在制作过程中从取材、研究、创作的细节中充分体现创新策略,使观众感受到人物的真实面貌。木雕匠人,从他刻刀下的一凿一刻说起;机修技师,从他日复一日工作中的小事为叙述;而妇产科医生,则是从无数家庭对生命的期待作为片头源起。同时利用航拍技术、电脑合成、CG动画等新的制作手法实现多重呈现。通过对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的充分利用,通过细节展现与沉浸式的电视语言,将观众代入到主人公的个人世界。在树立典型的同时贴近大众,让观众产生共情与共鸣,在“真材”的基础上展现“真情”。
(三)针对人物形象展现拓宽新思路
人物片是较为传统的专题片或纪录片的类型之一,如何脱离固有模式,将一种崭新的视觉传达体验带给观众,是时代发展下制作团队首先需要思考的问题。受当下快节奏短视频的影响,观众对于具有强烈冲突、情节刺激的视频尤其关注。而循序渐进,通过一定思考才能直抵内核的专题片,正在受到人们观看习惯与审美趣味的摒弃。这一切都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节奏等息息相关。人物专题片在拍摄和制作过程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需要考虑人们的观感体验,但也不能一味迎合大众,而同其他短视频一样被赋予标签化和英雄化的套路,从而脱离人物本身。从这一点出发,《云岭工匠》系列片拓展思路,敏锐地抓取每一位人物身上的特有的“点”。这些“点”并不一定是最高大全的,但一定是最能打动人心和最闪亮的。例如,第二季工匠人物牛犇,65岁高龄,从事焊接事业49年,却依然坚持每天锻炼焊接手部精准度,并将他自己的工匠精神传递给一代又一代的焊接人。同样的工匠精神展露出不同的个体差异,《云岭工匠》从各个不同的事迹中把握楷模人物的独特面貌。而他们的先进事迹与取得的荣誉只作为全片点睛之笔,从而跳出人物先进事迹展现的固有套路,不仅能够吸引观众的关注度,也能让观众感受到片中人物有血有肉的鲜活形象。
二、新时代楷模人物专题片的创新策略
(一)以沉浸式引导为目标,探索取材创作新方式
树立时代人物楷模是新时代社会良好风气塑造的关键策略,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国情下,思想政治建设水平的提升已经成为一种必然。人物专题片的根本原则是以真情打动观众,从而将楷模人物的精神形象印刻在观众心中。而在各种创新合成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如何避免浮夸造作的影像传达也尤为重要。让观众沉浸其中,与片中人物共情,以达到潜移默化中被感染的目的,从而引导向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云岭工匠》系列片在策划之初,便以人物与观众的共情共鸣为主线,站在观众的视角,逆向思考。情节的每一次递进,都牵引着观众的所想所知层层深入,带领观众进入到人物的真实世界。因此。《云岭工匠》摄制团队除拍摄制作全部实地实景取材外,摄制编导会提前深入接触了解主人公工作生活,去到他们的真实工作生活的场景,全面了解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内容、所掌握的绝活,以及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和坚守的工匠信念,甚至亲自体验他们的工作与生活。例如,在拍摄工匠人物、妇产科医生董旭东时,编导在实践中亲自体会主人公的工作与生活,细节捕捉她工作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为后期策划专题片方案、撰写脚本积累了大量难得的真实素材;拍摄芦荟科研者罗秉俊,摄制团队去到元江万亩芦荟田,与这位突破了诸多国际前沿技术的科研者同行,体会他的探索之路与喜怒哀乐;在拍摄钢铁炉长樊昆祥时,摄制团队在一座巨大的1700摄氏度的炼钢炉前,冒着高温艰难拍摄,展现出了一位钢铁炉长鲜为人知的一面;而在云锡竹叶山坑,摄制团队再次深入到地下300多米,同地下作业工人同奋战。以专业之心拍摄工匠之。制作出的节目不仅打动人心,并以其难得的真实画面让观众沉浸其中,得到了良好的收视反馈。
(二)点面结合,多维打造人物形象
现今时代,典型人物宣传更加注重人物事迹的真实性和鲜明特征。一位楷模人物的现实经历有的特点突出,不同于芸芸大众,有的又朴实无华,贴近群众生活。但每个人都有其常人难以企及的一面,呈现出或坚韧刻苦、或信念坚守、或勤奋不辍的一面。如何在内容编排时做到合理取舍、精炼划分,从而凸显出主题人物的鲜明形象,以达到直击观众心灵的效果,是在策划初期直至剪辑后期需要贯穿思考的问题。
具有一定水准的专题片会充分利用视听的感官刺激,利用可以凸显事迹内涵和人物特征的场景、言行等来塑造饱满的人物形象,其中细节展现更容易触动人心、引起共鸣。因此优秀的专题片需要从众多事件材料当中选取最具代表性和表现力的一件作为切入点,以点带面反映出整部片子的主旨。例如《云岭工匠》第四季人物李建成,是一名土生土长的丽江人。在时代的裹挟下,眼看传统纳西糕点慢慢被市场上的西式糕点所取代,作为传统纳西糕点从业者,在坚持传承的同时不得不寻求着创新。画面上行云流水的面点制作,尽显大师风范。考究的制作工艺,独特的用料与制作手法,都让观众对纳西糕点充满了好奇与品尝的冲动。而当一炉炉精致的糕点烘焙出炉,纳西美味也彻底抓住了观众的心。对工匠本人和纳西传统糕点都达到了极好的传播效果。整个视频制作,从人物个人成长经历,到对糕点制作的理念形成,再到现在坚守的工艺与传承,深度挖掘整理。最终从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呈现出了一位纳西传统糕点匠人的丰满形象。
(三)立足人物事迹思想内核,把握楷模人物典型性
要想把握住楷模人物的典型内核,一是利用好全新创作手法,二是要融入新的创作思路。创作手法的创新可以从专题片取材制作的事件细节和场景特征等方面入手,通过恰当的方法将人物事件中具有代表性的元素充分取舍提炼,并以去标签化的创作观念与思路突出人物性格与典型事迹,改变楷模人物塑造千人一面的传统思维,让人物形象饱满鲜活。在事件细节的取材处理方面,将人物置于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当中,通过矛盾冲突与细节刻画突出人物内心情感与思想,让专题片中的人物形象有血有肉、富有生机,避免事件与人物脱节叙述和平庸化、标签化现象出现。而在场景特征的取材处理方面,应当遵循人物事件所处的背景环境,尽量做到实地实景取材,在缺乏实景取材条件时,也应根据人物事件的时代、地点等特征做好场景处理,力求还原真实场面,让观众对人物事件产生更为深入的了解和情感共鸣。
《云岭工匠》系列片已经连续拍摄制作了四年,在四季节目中,已有几十位工匠人物展现了自己在各自行业的独特风采。每位工匠都根据其不同的人物特色和不同的行业特点采用不同的拍摄制作手法。从策划最初,便会根据每一位人物的典型性而设计出不同的拍摄方案。有的以事件为引入,有的围绕工艺讲述匠心,还有的以主人公一天的工作生活为线索串联。力求每一集都能够让观众耳目一新,增加不同的观感体验。在每一位楷模人物的电视叙述里,展现出的不仅是一个个取得光鲜成就的模范,而是深深为众人铭记的、鲜活的奋斗者,这就是新型创作思路的体现。
(四)契合多媒体传播,弘扬时代人物精神
作为多媒体融合发展下的广播电视工作者,宣扬人物楷模,弘扬时代精神,依然是新时代语境下党和国家赋予的重要任务。随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崭新阶段,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更成为一项日益重要的工作。而在信息化泛滥的今天,人们获取资讯的渠道唾手可得,自媒体、短视频平台数不胜数,视频短片目不暇接。新时代媒体从业者,尤其是为党和人民发声的广播电视工作者,必须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占领舆论阵地,从而引领大众树立起正确的价值取向。一部优秀的楷模人物专题片,不仅要考虑到传统电视的传播方式,其内容与形式也要同时兼顾与多媒体传播方式相契合。
首先,视频时长。传统的电视节目人物专题片,时长一般设定在20-30分钟之间。人物叙事缓缓铺展,层层递进,从而让人物形象得以完整地塑造与表达。而新媒体传播形式,片长往往设定在10分钟以内,短视频、公众号的传播时长更压缩在2分钟之内。这与各平台海量的影音视频输出以及人们快节奏的观看习惯紧密相关。因此,在人物专题片的内容制作上,要充分考虑新媒体平台的传播形式,既要符合传统电视的播出要求,也要易于分解,制作成适合各网络新媒体平台的传播时长。《云岭工匠》的创作最初,便把每位工匠人物的片长定位在10分钟以内,更剪辑成不同的时长版本以适用于新媒体途径传播。
其次,内容形式。网络新媒体平台在视频内容的传播构成上十分多元,也更加迎合移动端使用者的观看习惯。往往前几秒钟的内容呈现就决定了人们是否继续观看的可能。因此视频内容的精彩程度也会随视频时长的减少而更加浓缩。如何在有效的时长内既抓住观看者的眼球又能将内容完美呈现,并对大众产生一定的影响。就要在传统创作的基础上,打破固有的讲述方式,做到片中的每一个落点都能够引起观众的兴趣。这对创作者来说是一种全新考验。《云岭工匠》的创作中采用大量反转讲述、提出问题、层层解疑等全新叙事手法,使得整部人物系列片分散开来独立成章,而合在一起又是一部完整的人物纪实,使得视频的播出使用不限于传统电视,也适用于手机端、公众号等多种新媒体平台。
结语
《云岭工匠》系列片是云南广播电视台在新媒体时代下对楷模人物类专题片的一次全新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对于社会公众而言,一部好的人物专题片除真实反映人物形象与事迹外,还应通过细节展现出人物独特的闪光点,为观众带来触动和感悟,以达到传递正确社会价值导向的目的。时代在发展,观念与表达手法的创新开拓也是楷模人物的专题片在制作中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于真实之中挖掘细节,恰到好处地展现人物特征,并以不同的创作手法结合最新的视觉传达技术展现人物典型内核,让楷模人物的伟大精神从其饱满鲜活形象中展现出来。
在未来的时间里,《云岭工匠》系列片还会继续制作下去,云南广播电视台的摄制团队也将继续坚持探索创新,与同行业者共勉,制作出更加精良的、有着正确社会导向的优质作品,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