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敏感区在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2023-04-16柳增强

山西化工 2023年2期
关键词:敏感区分类管理环境影响

柳增强

(滁州炎旭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安徽 滁州 239500)

引言

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环境资源保护工作提出了更多的标准和需求,政府部门逐渐意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价值。通过对环境影响评价展开科学化分类管理,可在根本上提升环境保护的整体质量与效率,为工作人员提供更多的便捷条件。

1 环境敏感区基本概述

1.1 环境敏感区起源

环境敏感区相关理论概念来自于1986 年的英国农业法内容中,其政府部门意识到农业发展对野生动物、历史遗迹和农地产生一定的影响,英国农业、渔业及食品部门纷纷推行了环境敏感区基本项目,以此将重点农村区域规划为主要的自然保护区。合理筛选环境敏感区的标准主要体现转变农耕模式带来的益处、具备独特化农业开发体系以及对提升国家经济条件等方面有一定正面作用等。在美国地区,环境敏感区通常指的是对本地生境或环境范围内的生物多样性、水体结构等自然资源的科学化维持具有一定价值作用的景观区域,往往还涵盖了野生动植物、悬崖、湿地等关键农业用地。维护环境敏感区在保障生态系统等方面凸显出不容小觑的价值效用[1]。除此之外,环境敏感区可以作为缓冲地位与个别高等级保护区有效衔接。

一般情况下,可以在充分考虑环境敏感区功能效用、资源特点等方面的前提条件下,将其合理划分为生态敏感区、景观敏感区、灾害敏感区及生产性资源敏感区四种板块。在此期间,灾害敏感区主要由地层下陷区、崩塌敏感区及冲蚀严重区组建而成,生态敏感区主要包括特殊、野生性动植物栖息地及生态系统,景观敏感区涵盖重要的动植物景观、文化景观和地质景观,生产性资源敏感区包含了关键农业区、自然能源所在保护区等等。生态敏感区与环境敏感区不但有差异性的区别,还存在一定的关联性。生态敏感区通常适用在城市规划范畴内,主要为规避城市环境恶劣性发展现象而创设的非建设用地类型。而环境敏感区主要建立在生态敏感区特点之上,其在根本上上突破了自然保护区带来的限制性,拓展并延伸至革命遗址、历史古迹等文化景观在内的价值地区,并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性建议。

1.2 分类管理名录执行的主体

一般情况下,当建设项目涉及到环境敏感区阶段时,大多数人单纯认为明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人通常为环保行政主管部门。部分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往往会对建设项目展开提前性预审,并在明确整体环境影响评价类型后,利用书面阐述的方法通知当地建设单位管理者,并由管理人员根据通知内容及要求,委托环评机构展开科学化环境影响评价。从整体视角来看,现行的分类管理名录已经取消此项规定,并明确指出建设单位需要结合名录内容及时填报、构建并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及登记表。如果建设单位没有对环境敏感区构建出良好正确的理解与认知,便需要及时编制报告表及报告书,而出现此种问题后,评价机构需要在充分满足国家政策法规的前提下开展一系列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而且行政主管部门需要将国家法律权利落实到底,可看出,无论是环评机构、环保行政部门及建设单位都需要自觉依据分类管理名录执行各自的岗位职责。从整体视角来看,建设单位、环保行政部门和环评机构往往采用口头方面的沟通交流,并在意见完全统一后实施环境影响评价[2]。此种做法通常需要建立在三方参与主体的互相理解及迁就的基础上。总的来说,如何科学裁量的主要负责主体是环保行政部门,当环评机构出现异议后,其可以免去接受建设单位委托的工作,建设单位也可以及时筛选其他环评机构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然而如何筛选、如何开展工作依然取决于行政主管部门的建议与想法。现如今,分类管理名录中明确指出不可随意提升或降低环境影响评价的类别,只有这样做才可以将环境敏感区信息的勘测工作、精准定位环境影响评价类别工作科学摆放于建设单位、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及环评机构的面前。

2 环境敏感区在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中的适用性

2.1 应用类别

从整体视角来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对于环境敏感区的科学化分类呈现出合理性、有序性、具体性的基本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内容当中。其一,“需特殊保护区”转化为“特殊保护区”,并重点将其涉及范围规定为风景名胜、世界文化、自然保护区及国家政府部门规定要求保护的位置;其二,“生态敏感脆弱区”更换为“特征敏感区”,其整体内容也实现了更多的补充与拓展,并在此基础上增添了森林公园、水土流失关键区域、地质公园、封闭海域及富营养化水域等等;其三,“社会关注区”的相关内容也实现了细致化阐明,除了以往涉及到的历史文化的民族保护地区以外,还将文教区、疗养地及密集区、医疗区域完全规划入主要功能区域,并在此前提条件下增加了文物保护单位。

2.2 环境敏感区的适用

从整体视角来看,对于等级超过三级的建设项目而言,相关人员需要及时结合实际情况构建出相应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而构建环境敏感区三级以下公路也需要及时编制出影响报告表,其他类型和等级的公路项目可以仅编制环境影响登记表即可。结合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条例要求来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需要针对某建设项目对环境敏感区带来的正面影响及负面影响展开科学化研究与探析,如果呈现为复合型及跨行业类建设项目,便要按照等级最高的环境影响评价类别加以判定。而对于没有获取明文规定的建设项目而言,其具体的环境影响评价类别主要交由当地环保行政部门结合建设项目的生态影响、污染程度、环境敏感程度加以科学定义,并将相关信息上报给国务院的环保行政人员展开科学化审核与认定。

3 环境敏感区在环境评价分类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3.1 加强环境敏感区监督管理

因为环境敏感区呈现出一定的特殊性,因此相关工作者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加强对环境敏感区的监督与管理,只有加大对环境敏感区的保护力度及措施才可以全面彰显出环境敏感区的应用价值。一般情况下,分类管理名录内容对环境敏感区提出了科学化区分原则和规定,不但突破传统自然保护区存在的限制性壁垒,还融入多样化的保护对象。工作人员需要根据环境敏感区的基本特点实施一定的监督管理,减少对环境敏感区的破坏及伤害。

3.2 提升对环境敏感区的保护意识

在科学使用环境敏感区并将其适用于环境评价分类管理工作当中,各部门工作者在使用环境敏感区此项措施方法阶段中出现意识不准确、理解不到位等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环境敏感区在环境评价分类管理工作中无法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价值作用,应用实践呈现出片面化状态。在此情况下,各部门工作人员需要根据具体应用现状和工作特点不断强化对环境敏感区的应用认知,可以通过定期培训指导学习或邀请外界专家组织讲坛等方式强化对环境敏感区的科学化保护及维护,在根本上发挥出环境敏感区在环境评价管理工作中的功能效用,推动我国环保政策的有效落实,以此来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健康、和谐的生活环境及优质化自然资源,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3.3 强化环境敏感区信息化建设

想要在根本上提升环境敏感区在环境评价分类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最重要的是强化环境敏感区内部的信息化建设,随着生态环保工作的发展与进步可以看出,除了对特殊保护区域及珍稀动植物栖息地来说具有信息化建设,其他区域的信息化建设普及范围比较狭窄,这便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工作人员无法全面掌握环境敏感区的具体状况,进而降低了对环境敏感区的保护力度。造成此种问题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信息化设备的应用会对环境敏感区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及限制。二是环境敏感区凸显出复杂性、繁琐性、高难度的基本特点,其对于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合理运行及建设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作用,然而在新时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速发展的时代趋势下,信息技术的价值作用逐渐凸显在大众的视野当中。各部门工作者也可以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实现环境敏感区的保护工作,并积极利用智能化、自动化监测设备及系统全面满足环境敏感区对信息化建设的多样化需求[3]。

3.4 落实人才培训强化分类管理

一般情况下,构建出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可以在根本上约束工作人员的岗位行为及思想观念,是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质量的最佳手段,也是保障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合理运用环境敏感区的核心要素。因此,相关管理人员需要针对环境评价分类管理制度及体系的构建完善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并在此基础上创设科学有效的审批章程,有效运用环境敏感期针对各个建设项目展开全方位审核及检查,并对整体审批流程加以优化和改进。一方面需要提升审批流程的整体流畅性及完整性,将重复审批工作的产生几率降低至最小化,另一方面需要保障审批流程的严谨性及科学性,确保审批质量满足国家政府文件标准,规避各类风险问题及安全漏洞。

4 结论

环境敏感区的全面保护是一项综合性、系统的活动,据相关调查研究可以看出,过度消耗资源能源、严重性环境污染逐渐成为传统工业发展的内容之一,在此情况下各地区建设单位及工业产业需要不断改变原有的经济增长方式,政府部门需要采用科学有效的措施方法为自然保护区提供优质化管理服务。

猜你喜欢

敏感区分类管理环境影响
“瑞典式”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实验室危险废物分类管理及处置实践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三线一单”与环境影响评价衔接研析
基于GIS的赣南地区城镇生态安全格局研究
——以赣州市龙南县为例
在某个敏感区如何协调区域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探究
分类管理 综合施策 全面提升党员教育管理水平
牡丹江流域自然地理敏感区划分研究
ILS临界区与敏感区浅析
高校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刍议——国外一流大学的经验和我国高校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