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系连通的重要性
2023-04-15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北京市100044
(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北京市,100044)吕 悠
2010年9月30日,国务院加快水利建立专题会议上指出:“抓紧建立一批骨干水资源配置工程、重点水源工程和河湖水系连通工程以提高水资源时空调控和城乡供水保障水平”。同年,水利部在部署“十二五”规划工作中也着重强调:“深入研究河湖水系连通、水量调配和提高水环境承载能力问题,发挥河湖水系的综合功能,实现水量优化调配”。本文针对城市建设中的水系连通问题进行研究,阐述了水系连通的概念和意义,分析国内外相关案例,并对廊坊市的水系连通布局做出了规划构想。
1 水系连通的概念
水系连通对于城市的防洪、供水及生态安全都有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对水系连通的普遍定义是,在自然和人工形成的江河湖库的本底上,恢复、重塑或者新建一系列水库、泵站、渠道等必要的水流连通工程设施,形成通畅的水系通道,建立水体间的稳定联系,实现提高水资源调配能力、改善城市水生态环境以及增强旱涝灾害抵抗能力等城市建设目标。其中水系通道的通畅性是水系连通的重要考核指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水系通道的过流能力,主要表现在河流连通对洪水的排泄能力方面;水系连通是否受人工建筑物阻隔,主要表现在水流通道、生物通道、航运通道是否受阻等方面[1-2]。
水系连通按照不同的建设目标可以分为三类:①以水资源调配为目标的水系连通。即通过构建连通的水网络体系和水源应急通道,充分发掘区域的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和供水保证程度,增强城市供水安全;②以防洪减灾为目标的水系连通。通过改变河湖水体的连通状况,疏通行泄通道,连通蓄滞空间,提高防洪能力,减少灾害损失;③以水生态环境修复为目标的水系连通。通过增强水网连通性和流动性,增强水体自净能力,保障城市水系生态健康。
2 水利部关于推进江河湖库水系连通的指导意见
2.1 水系连通的重要意义
我国各地经过长期的治水实践,在部分流域和区域初步形成了自然水系及人工水系相结合的,具有一定调控能力的水网系统,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我国由于地理原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部分地区水资源承载和调配能力不足,部分建设区洪涝水排泄不畅,水生态环境劣化。有针对性地开展河湖水系连通工程,有助于完善水资源配置格局,增强水旱灾害抗御能力,改善水生态环境,对保障城市的供水、防洪、粮食及生态等安全底线有重要意义。
2.2 水系连通工程建设的基本原则
2.2.1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工程应当结合区域的功能定位、发展规划及水文条件,以流域综合规划、防洪排涝规划等上位规划为依据,科学布局连通工程。
2.2.2 保护优先、综合利用
工程的设计应当以保障区域水质、水量及生态安全为前提,充分发挥水网的生态、环境功能。
2.2.3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工程的开展应充分考虑区域自然条件、水利基础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2.2.4 深入论证、优化比选工程的实施应当高度重视生态影响评估、施工风险评估,加强工程的理论论证和方案比选。
2.2.5 强化管理、注重效益
在工程实施及完成阶段,均应加强运行管理措施,以期充分发挥工程的综合效益。
3 水系连通工程对于城市发展的影响分析
3.1 水系连通工程的积极影响
3.1.1 提高城市抵御洪涝灾害的能力
通过水系连通工程的开展,能够打通河道行洪通路、扩展湖泊调蓄能力,给洪水以出路和空间,从根本上减轻洪涝灾害对于城市生产建设的威胁,解除洪涝灾害对于城市发展的限制。3.1.2 提高水资源的统筹调配能力
目前我国的水资源格局与城市的发展格局不匹配,用水竞争日益严重。生产用水、城市用水挤占了生态用水和农村用水。深入开展国家河湖水系连通工程,能够合理的调配水资源,改善水资源短缺的现状以适应新的发展格局。最终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城市的全面、协调发展提供保障。
3.1.3 强化区域水循环能力
水系连通通过河道清淤、河道恢复、管道连通、新建湖区等工程措施,能够有效的增加水域面积,增强水体的水平和垂直交换,提高水循环效率,提升水体更新和自净能力。同时以湿地为代表的生态水体,能改善局部气候,丰富植物品类,吸引动物聚居,提高生态系统的整体稳定性。此外,通过生态工程措施的应用,增加地下水的入渗和回灌,可以对城市地下水进行补充,缓解城市发展造成的地下水超采问题。
3.2 水系连通工程造成的负面影响
3.2.1 水系连通区域土质劣化
水系连通建设完成初期,由于生态系统处于恢复期,工程建设区的土壤水盐的垂直和水平运动不稳定,可能会导致土壤的盐碱化和沼泽化;水系连通工程增加了水面面积,新增的土壤淹没区内的有机物质分解产生有毒物质大量溶解于水体,经下渗易造成下垫面土壤污染。
3.2.2 水系连通可能会引起水质下降
水系连通区域内的原有污染源处理不当,可能通过连通的水网发生扩散,造成整个水域的二次污染;在水量调出区的下游及入海口地区,由于水资源配置调整导致来水量减少,易引起河口的海水倒灌,影响河流下游水质。
3.2.3 水量变化打破原有水系统平衡
区域水资源通过水系连通重新配置,由水量充足的河湖对缺水区域进行支援。调配过程容易导致供水水体的水量大规模减少,影响通航水深和流域湿地的蓄水量;此外,水量变化还会影响区域总体蒸发量,打破局部地区的水循环平衡;水资源输出易引起河流流速降低,导致下游河床泥沙淤积,减弱了整体输水能力;水资源输入会造成流速增快,容易冲涮护岸,引起水土流失。
3.2.4 水文条件变化引起的生态问题
人为的修建闸坝调控水体,阻断了水流的自由流动通道,同时也分割了流域栖息生物的迁徙通道,使流域生境破碎化,需要通过较长时间才能重新建立稳定的生态系统。
4 水系连通工程案例分析
以美国西部地区的水系治理工程为例,当地政府通过兴建中央河谷、加州调水、科罗拉多水道和洛杉矶水道等水系连通治理工程,在素有“荒漠”之称的加州干旱河谷地区发展了灌溉农业,最终使加州成为美国灌溉面积最大、粮食产量最高的一个州。
我国自2002年来,太湖流域管理局坚持“以动治静、以清释污、以丰补枯、改善水质”原则,开展引江济太调水工程,累计引调长江水入太湖流域达113亿m3,有效增强了水体循环能力,改善了太湖及流域河湖网络的水质,保障了流域的供水安全,提高了水环境的承载力。
5 廊坊市水系连通规划构想
5.1 廊坊市概况
河北省廊坊市地处华北平原北部,位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带。近年来城市经济得到了高速发展,同时市域的水生态环境也承受了巨大压力。目前,水资源短缺及水生态恶化已经成了廊坊市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因此,规划并实施廊坊市水系连通工程,对于改善城市水环境、保障城市水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5.2 廊坊市自然条件简析
廊坊市受地质构造的影响,大部处于凹陷地区。全市地貌以平原为主,比较平缓单调。一般高程在2.5~30m之间,平均海拔13m左右。由于洪积、冲积作用和河流多次决口改道淤积,沉积物交错分布,加上风力及人为活动的影响,境内地貌差异性较大,缓岗、洼地、沙丘、小型冲积堆等遍布,全市地貌呈现大平小不平状态。
廊坊市地处海河流域中下游,素有“九河下梢”之称。境内河道、洼淀较多。主要水系有潮白蓟运河水系、北运河水系、永定河水系、大清河水系、子牙河水系等五大水系。海河流域的主要行洪河道大多流经廊坊市。
5.3 廊坊市水系现状问题
5.3.1 水体生态功能退化
廊坊市水系现状问题突出表现为河湖萎缩、水量不足。廊坊市属的流域面积50km2以上河流共计110条,仅北三县河流及中部的龙河和赵王新河有水,其他河流常年处于干涸状态,廊坊市水系整体流通性差,水体自净能力低;东淀、文安洼、贾口洼等自然湿地洼淀均因城市开发而退化;水生植物、鱼类、鸟类等动植物栖息环境遭受破坏,水生态环境呈现亚健康状态。
5.3.2 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不足
随着廊坊市建成区的扩展,现有河道的排水能力已经无法满足区域排水需求,并且严重威胁市区的排涝安全。此外,现有的行洪河道内杂草丛生,加之多年淤积,致使排水能力严重降低;同时,随着城市发展,市区地表径流系数增大,现状河道排涝能力无法承担新增排水流量。
5.4 廊坊市水系连通构想
5.4.1 合理布局城市水体网络,优化水资源调配
通过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后续配套工程,南水北调东线延长工程及北水南调连通工程。通过引水干渠及调蓄区的连通工程,调配和补充城市水源,满足廊坊市区、固安城区及固安电厂、永清城区、霸州和胜芳工业园区等地区的生活和部分工业用水需求。建设雨污分流系统及高产能的再生水厂,将处理后的中水用于河湖水系的日常补水,提高水网的流通能力。
5.4.2 完善蓄排水系,提高防洪减灾能力
廊坊市内的东淀、文安洼和贾口洼等多个大型现状洼淀,提升改造成为雨洪调蓄水体,大幅增加城区的蓄滞容量,提高拦蓄过境水和雨洪水的能力。利用连通的河道和调蓄空间,消峰减排,可以使城区水系达到20年一遇排涝标准。通过对雨水径流的控制和净化湿地的构建,实现对周边区域外源污染的控制和初步净化。
5.4.3 发展城市水景观,修复水生态功能
以廊坊市区环城水系,以及三河、香河、文安城区水系的生态景观为主要建设内容,通过清淤通道、建立生态驳岸、丰富沿岸植被、改变河道微地形营造生物栖息地等多种生态修复手段,打造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城市水网。
6 结语
城市水系是水资源的载体,是行洪蓄涝的场所,也是保障城市生态安全的屏障。河湖水系连通对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城市防洪抗旱、城市供水安全及生态系统稳定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建设引得进、蓄得住、排得出、可调控的江河湖库水网体系,可以使城市水体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在实际工作中,应当深入研究水系连通的概念和内涵,总结国际国内水系连通实践案例的方法、经验和规律,应始终坚持河湖不减少、功能不退化、水质不污染、生态不恶化的原则,结合城市发展需求提出水系连通规划的策略和措施,加强连通工程建设区域的水文、水资源、水生态、水质等指标的监测,加强河湖水系连通系统防洪、供水、生态的科学调度,充分发挥连通工程的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