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红色文化在大学生第二课堂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以江苏南通地区为例
2023-04-15詹蕾
詹 蕾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7)
1 南通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第二课堂教育的作用和价值
1.1 丰富大学生第二课堂教育的资源,提供了极具地方特色的教学素材
江苏南通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从1919年5 月19 日南通大中学生集中声援五四运动,到1949年10 月1 日南通人民和全国人民一起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3]其间的各种农民运动、工人罢工和群众游击战以及举世闻名的苏中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都能在南通这块热土上看到当地共产党员和军民群众的全情投入,共同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事业而努力奋斗着。新中国成立至今,南通人在党的领导下取得辉煌成就拥有丰富物质文明的同时,在精神文明上也结出了丰硕的硕果:“莫文隋现象”、“爱心邮路”、“无红包医院”、“磨刀老人”等道德风尚典型享誉全国。[4]不得不提的是,作为成就“中国近代第一城”的南通最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慈善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张謇先生,南通精神“包容会通、敢为人先”的孕育产生离不开他的苦心经营。这些极具南通特色的红色文化可以极大地丰富南通大学生第二课堂教育的资源,提供近在身边的鲜活的教学素材,拉近了学生与红色文化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学习教育和实践过程中很快就能领悟其精神实质和内涵。
1.2 完善大学生第二课堂教育的载体,提供极具地方特色的实践基地
一般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从形式上来划分可以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从有形资源的类别来说,独具南通地方特色的革命遗址、遗迹、纪念设施、烈士陵园、红色教育基地以及围绕纪念张謇等历史名人所建立的纪念馆、陈列馆和研究中心等,从数量上来说还是非常喜人的,这些有形资源遍布南通六县一市的每个角落。无形资源除了上文提到的各种精神文明成果以外,还包括全面反映南通红色文化资源的网站、微信公众号和纸质传媒以及围绕张謇等南通历史名人和南通精神所产生的纪录片、话剧、书籍和研究成果等。不论是有形资源,还是无形资源,它们传承着南通的红色文化,是这座城市的灵魂所在,也为南通各大高校的第二课堂提供了宝贵的教育载体。南通红色文化资源天然的时空便利性,也为南通各大高校在校外开设第二课堂、设立实践基地创造了条件。
1.3 优化大学生第二课堂教育的环境,提供极具地方特色的立体空间
大学生第二课堂涉及到的内容有:第一课堂课后活动、社团活动、技能特长、创新创业、文体艺术、公益志愿服务、社会实践以及团学活动等,内容的多样性决定了其教育环境也是多变的、复杂的和动态的。可将第二课堂设在红色教育基地、纪念馆和陈列馆等红色文化场馆,比如在进行创新创业活动时,就可以先将学生们带到张謇纪念馆、南通博物苑、江苏工院张謇职教思想陈列馆和大生集团去感受一下张謇创新创业精神的实质,对于活动的开展是非常有帮助的。可将代表红色文化的象征、纪念品和文物请入课堂,比如邀请南通大学“莫文隋”青年志愿者协会的负责人来讲讲“莫文隋”的故事,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公益志愿服务的意义和精神内涵。这些都能为大学生第二课堂的教育提供和塑造优质的环境,给学生带来全新的感受和体验。南通红色文化资源除了可以提供有形资源的立体空间外,其涵盖的精神文明成果、文化元素、红色故事以及网络等无形资源都可以转化为第二课堂教育的立体空间。
2 南通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第二课堂教育的现状分析
2.1 政府和学校层面
利用好南通红色文化资源,凸显地方特色,促进地方软实力发展,加速推进高校的育人工程建设。近些年来,在南通市政府和南通各大高校、职业院校不遗余力地推动下,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例如,张謇职教思想的提炼、研究和推广,应该来说为南通各大高校和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提供了参考和依据。但是,在南通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第二课堂教育的过程中,政府和学校对于它的顶层设计是不够的,没有充分整合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并提炼出适合大学生第二课堂的教育要素。应将其融入第二课堂的教学管理,建立完善的实施路径保障机制和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教育评价体系,从而形成一套南通红色文化应用于第二课堂中的育人培养体系,使南通红色文化在高校的第二课堂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活动过程中,接触到的南通红色文化资源,仅仅停留在与第二课堂内容相关的方面:学校请相关的专家学者到校开展讲座、座谈和学术交流;或网络上的相关红色文化宣传报道非常好,学校鼓励大家精读;或围绕相关主题举办一些活动和比赛,加深大家的理解和感悟等等,能形成长效机制的活动很少。这些走马观花旅游式的参与,囫囵吞枣式的消化,浮光掠影式的学习,蜻蜓点水式的接触,学生会有印象、体验和感悟,但是没有系统完整地接受到南通红色文化的教育。
2.2 教师层面
与第一课堂相比,第二课堂是学生自主选择、自愿参加的活动。对于现在的学生而言,他们更愿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或者是对未来的职业选择、人生走向有帮助的课程和活动。因此,找到学生的兴趣点,提升学习南通红色文化在学生学习生活工作中的价值,教师的力量绝对不可或缺,理应起到关键的作用。目前,南通地区的各大高校、职业院校中专门从事南通红色文化教育研究和教学的教师数量有限,一般是教学或科研应用需要涉及,教师才会花一定的精力和时间去系统地学习研究。另外,有些教师重视第一课堂,轻视第二课堂,认为第二课堂就是学生搞活动、办讲座和组织比赛,教师的作用仅仅是指导一下,保证不出问题就可以了,并不重视课堂的效果和作用。而要将南通红色文化应用于高校第二课堂教育,没有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是万万不行的。如何以先进务实的教学理念,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新颖灵活的教学手段,巧妙构思的教学设计,在第二课堂教育中将南通红色文化的精髓、核心和魅力展示给大学生,增强南通红色文化的吸引力、渗透力和影响力,让学生在看中学、学中想、想中记、记中做,应是今后南通各大高校和教师需要重点关注和研究的一个课题。
2.3 学生层面
00 后大学生生长在新时代,他们见证了祖国的发展和强大,对于爱国这件事来说是毋庸置疑的。他们的特点是思想活跃、开放、包容,自我意识强烈,乐于尝试新事物,接受新事物快,但缺乏辨别力,主动意识不强。经过相应的观察、调查和研究,结合00 后大学生的特点,在目前南通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第二课堂教育的过程中,各种活动的组织开展,除非是硬性规定,要想让所有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是不太可能的。而且对于大学生来说,即使参与了,如果活动内容不够生动有用,组织形式不够丰富多样,没有大学生感兴趣的点,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可有可无,参加了以后并没有实际用处,那么活动的效果就不能实现,学生也只不过是换了一个地方玩手机,更不用提产生同频共振了。长此以往,类似的活动学生只会当是学校布置的任务,是不会全身心投入学习的。因此,如何将南通红色文化在高校第二课堂教育中转化为00 后大学生感兴趣、觉得很酷炫有用的东西,并且能够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情感等方面的实际问题相融,那才能让他们与之产生共情和共鸣,这也是我们应该关心的一个问题。
3 南通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第二课堂教育的路径探析
3.1 政府和社会加大对南通红色文化的规划布局与开发利用
一是做好顶层的设计与规划。要将红色文化的建设纳入南通文化发展的长期规划,制定每年的发展计划、五年发展规划和长期发展纲要,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
二是培育品牌的特色与亮点。围绕南通“江海烽火故事”、“南通党史人物故事”、“南通精神故事”、“南通改革发展先锋故事”、“张謇历史名人故事”等特色文化,培育一批以革命遗址、纪念馆、陈列馆、博物苑、红色教育基地和图片故事展等为主的线下推广渠道,通过微信公众号、网站、APP 等形式建立以南通红色文化资源为主的线上资源库。以线下线上双管齐下的办法,形成多个南通红色文化的品牌,突出特色,打造亮点,让红色文化成为南通城市靓丽的名片,也为南通高校第二课堂的开展搭建了平台。
三是组建联盟,共谋发展。由南通市政府相关部门牵头,成立南通红色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并在各个高校成立南通红色文化育人基地,密切政校合作关系,携手创新红色文化发展,为南通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第二课堂教育创造条件。
3.2 高校加大力度全方位参与南通红色文化第二课堂育人培养体系的建立
一是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借助上文提到的在各个高校成立的南通红色文化育人基地,联合教务处、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等部门成立专门的南通红色文化融入第二课堂教育教学管理部门,配置专门的管理负责人员,结合本校的办学目标、办学宗旨和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和内容,统筹规划管理师资队伍和课程安排,合理有序设计课程体系、课程教学框架和课程内容,做好各高校的中长期规划和顶层设计。并在各学院和各部门设有专门的教学管理对接人员,将工作高效落实到位。总之,一切的目标都是为了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南通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第二课堂的育人效果。
二是建立完善的实施路径与效果保障机制。在实施路径上,应与“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相结合,这一制度为学生的在校学习生活形成了除第一课堂成绩之外的“足迹”记录。它以学生自主发展计划为基础,仿照第一课堂模式,对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赋予一定的学分和学时,并依托专门的手机APP 工具和网络管理平台,客观记录、审核和评价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情况。[5]在效果保障上,离不开经费的支持和经济的保障,南通各大高校应设立专项基金,基金来源最好由政府、社会和学校共同承担,一方面可以让高校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时无后顾之忧,另一方面也可以让高校积极参与到传播南通红色文化的活动中去。
三是建立多元化、常态化和适合本校的教育评价体系。为了让南通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第二课堂教育形成长效机制,就必须设立适合本校的以学生、教师以及相关部门为主的多元化、多维度和多管齐下的教育评价体系,以学生的参与度、兴趣度和收获感、教师的学术业务水平、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相关部门的目标达成度、活动的开发和创新度、考评成绩结果等为主要的评价角度,并且根据具体的情况不断更新。客观的、全面的评价体系才能为南通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第二课堂教育提供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3.3 教师加大自身教学技能的提升和对于第二课堂的重视程度
作为南通本土高校的教师,理应对南通红色文化的内容有一个基本认知,而在南通红色文化融入第二课堂的教育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对南通红色文化了然于心,而且还要能够融会贯通,并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的需要、结合课程发展的需要、结合社团指导的需要、结合学生实际的需要以及一切围绕第二课堂开展的活动需要来进行相关活动,这对于教师的教学技能来说是一个新的要求。因此,只有全面推进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讲授南通红色文化的专业素质与能力,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更好地胜任教育教学以及指导工作。另外,在教师提升自身教学技能和讲授红色文化专业素养的同时,还应转变教学观念,要深刻认识到南通红色文化应用于第二课堂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充分理解南通红色文化与第二课堂之间的相互融合作用。教师作用发挥的好,能让学生有更多的归属感、认同感和价值感。
3.4 学生增强参与的主动性和自我素养的提升
对于大学生来说,不论是家在南通本地的还是从全国各个城市来到南通上大学的,作为以后的“故乡”,既来之就应基于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主动融入这个城市,了解她的文化历史和环境。因此,大学生应从自身层面转变观念,提升素养,注重自我教育、自我批评和自我剖析能力的培养,在积极主动参加南通红色文化融入第二课堂的各种课程、活动和比赛的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自学活动,如:读书、网站APP 浏览、研学旅行等等,只有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学校和老师的引导相结合,才能使南通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第二课堂教育的效果得到实现。学生会在大学的生涯中领会到南通这座城市的魅力,慢慢找到将来就业发展的方向和人生的归属,更愿意留下来为南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