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分析

2023-04-15东光明

中国农业会计 2023年3期
关键词:双循环转型数字化

于 玲 东光明

(作者单位: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

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建筑企业的“危”与“机”

(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涵

2020 年5 月14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首次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2020 年8 月24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提出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完善产业升级,补齐产业信息化、现代化、工业化短板,实现国内循环的高效运行和经济安全。以国外循环为补充,提升中国在全球产业链的地位,本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原则发展全球供应链。

(二)建筑企业的“危”

1.建筑企业的绿色生态化限制

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于2016 年4 月22 日在纽约联合总部签署《巴黎协定》,并在《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对能源气候提出了更高要求的目标指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能源消耗年均累计下降15%,单位GDP 二氧化碳排放年均累计下降18%。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 年9 月22 日召开的联合国大会上表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 年前达到峰值,争取在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建筑行业属于高污染、高耗能行业,建筑企业势必将面临被纳入国家碳交易范围的问题。建筑企业需考虑如何适应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高质量发展要求,实现建筑企业的生态化转型。

2.城镇化率增速趋缓,建筑企业增速持续减慢

中国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0》显示,2019 年城镇化率首次突破60%,预计到2025 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5.5%,保守估计新增农村转移人口8 000 万人以上;农业就业人员比重将下降到20%左右;乡村60 岁以上人口比例将达到25.3%,约为1.24 亿人,城镇化率增速趋缓。中国建筑业协会发布的《2019 年度建筑业发展统计分析》的相关数据显示,建筑企业增加值增速收窄,增速低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0.5%;建筑总产值持续增长,增速持续两年下降,2018 年较2017 年建筑总产值增速降低0.65%,2019 年较2018年建筑总产值增速降低4.20%;建筑企业利润总量持续增长,但产业产值利润率持续三年略有下降,2019 年建筑企业利润总量增速较上年下降1.35%,2019 年产业产值利润率较上年下降0.02%。建筑业同时面临产业发展瓶颈和提升企业自身价值的双重压力。

3.建筑人工成本持续走高

中国建筑业协会发布的《2019 年度建筑业发展统计分析》的相关数据显示,2019 年全国建筑业从业人数5 427.37 万人,较2018 年从业人数减少135.93 万人。与此同时,建筑业从业人员平均年龄呈现减少化、高龄化的趋势,截至2018 年,建筑业从业人员平均年龄已达40 岁。由于建筑业从业人员供给不足,建筑人工成本持续走高。

(三)建筑企业的“机”

2020 年5 月22 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新基建”,即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 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新基建将直接带动建筑相关产业链的发展,涉及的建筑行业有原材料、基础建筑、机械设备、电气设备、公共设施、运输服务等,为建筑企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与此同时,新一轮工业革命与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纷纷迈向产业化应用阶段,打造一套完善的数字化基础设施成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尤其是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化价值链中高端的必然选择。在此过程中,建筑企业将在业务层面受到“大智移云物”技术的推动,实现建筑企业自身向产业价值链中高端发展的目标。

二、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逻辑

(一)建筑企业数字化的定位

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定位是建筑企业按照其战略目标,通过应用“大智移云物”技术,实现以数据作为企业核心生产要素,要求将企业中所有的业务、生产、营销、客户等有价值的人、事、物全部转变为数字存储的数据,形成可存储、可计算、可分析的数据、信息、知识,并和企业获取的外部数据一起,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实时分析、计算、应用来指导企业生产、运营等各项业务。数字化让建筑企业从传统生产要素转向以数据为生产要素,从传统部门分工转向网络协同的生产关系,从传统层级驱动转向以数据智能化应用为核心驱动的模式,生产效率显著提升,使建筑企业决策层能够实现项目实时化、可视化的控制与反馈,实时做出最优决策,实现建筑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不断适应不确定的市场变化。

(二)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参与者

建筑企业数字化是系统工程,需要构建建筑行业的数字化生态系统。明确建筑企业数字化过程中的各自分工,可以通过区分战略及其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将建筑数字化企业划分为提供差异化建筑及服务的建筑企业、提供高质量产品及服务的建筑企业、提供数字化硬件的服务企业、提供数字化软设施的服务企业、提供数字化创新商业应用的服务企业、建筑智库等。

(三)“双循环”新格局下建筑企业数字化目标

“双循环”新格局下,要求建筑企业以国内循环为主,以国外循环为补充,发挥“国内市场+国外资源”的双重优势,达到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目标需具备的能力,即形成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发展能力和持续能力。

三、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思路框架

(一)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基础设施建设

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设施包括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从建筑企业应用的角度看,数字化的核心是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外延是云计算和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的应用有助于实现建筑企业内部管理的扁平化、实时化,降低建筑企业的建筑周期和综合成本,通过云计算、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将建筑企业的数字化延伸至建筑产业链、供应链,实现建筑企业和供应链上下游的协同共享数据信息及产业链的价值升值。

(二)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模式

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模式有技术驱动型、管理驱动型、产业生态型三种模式。技术推动型是以数字化技术应用为基础,以建筑项目为核心,实现施工的标准化、规范化,从而实现效率的提升。技术驱动型模式强调的是技术应用,用先进的技术替代人工,逐步实现“机器施工”的施工模式,逐步降低人工成本,通过机器的使用提升建筑项目的品质。管理驱动型模式强调企业内生动力,通过技术在管理上的应用、在企业组织上的变革,实施扁平化管理,强调部门之间的协同与配合,提高企业行政效率,实现部门与部门之间的项目组织架构,并能够实现企业“阿米巴”模式应用。与技术驱动型模式和管理驱动型模式相比,产业生态型模式不仅强调企业自身资源的数字化整合,而是将数字化链延伸到整个建筑产业链,通过数字化技术为客户提供可视化、模拟化的应用体验,为客户提供高附加值的建筑产品与服务;通过数字化技术延伸建筑供应链,与工业互联网相融合,实现建筑材料与智能工厂的无缝连接。

四、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现状、趋势、困境

(一)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现状

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呈现出“两头”特点,“一头”是央企和大型民营建筑企业对建筑企业数字化投入较大,通过与专业数字化服务提供商合作或自行研发实现了自身内部的信息化,同时在信息化的基础上,通过大数据、可视化等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客户体验上的价值提升。“一头”是中小型建筑企业对数字化转型兴趣不高,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着如何转型、转型成本过高、转型价值无法体现的困难。与此同时,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综合服务机构较少,数字化转型模式单一,当前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以建筑项目为核心,建筑项目有各自特点,不具备通用性,形成的数据不能有效形成数据资产,无法进行评估与衡量。因此,数字化下业务与数据融合的程度不高。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属于技术驱动型模式、管理驱动型模式或者“技术+管理”驱动型模式,产业生态型驱动模式下的数字化转型尚未真正出现。

(二)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趋势

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逐渐形成“平台+建筑企业+供应链企业”的协同生态,平台主要是以建筑龙头企业为主体,面向自身的供应链企业和客户,不具备对外扩展性。但是平台向工业互联网、信息资源平台相融合的方向发展,对外提供信息化的查询服务,增加了数字平台的赋能功能。

(三)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困境

一是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缺乏顶层设计。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建筑企业转型成功与否在于中小型建筑企业的数字化参与度,通过“上云赋能”提升建筑企业的数字化水平,需要在产业政策、法律、金融、税收、信息安全、技术等多方面协调发力,而不是仅仅在企业自身业务上的数字化投入。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缺乏统一的信息平台,以龙头企业为主的数字化平台容易形成信息数据的不兼容,从而给中小型建筑企业增加数字化的重复性经济负担。

二是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缺乏数字化生态建设。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数字化的参与方,与工业互联网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应用相比,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尚处于摸索阶段,针对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内涵、思维逻辑、表征特质、内在价值逻辑等问题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阶段。

三是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缺乏数据规则的制定和数据价值。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数据的商业价值,让数据成为数据资产,能够通过交易等方式,实现数据资产的变现。这就要求制定数字经济下的数据规则,健全数据规则的通用性制度,即能够使建筑企业的数据规则与工业企业、农业等不同行业实现统一。

四是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缺乏建筑核心技术的依托。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要以建筑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为依托实现。从市场份额看,BIM技术的应用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融合是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但是,BIM 技术的中国化和技术规范的统一性文件不完善,仅仅是行业上的规范,没有国家层面的统一规范性要求。统一规范要具备开放性和兼容性的特点,要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国家的基础性建筑市场,形成建筑企业平台的国际化综合服务功能。

五、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对策建议

一是顶层设计基于建筑行业特点的一体化数字化转型方案。以产业链驱动为核心,整合政府、投资方、业主、金融机构、供应链企业、施工单位等,在业务上进行业务信息集成,在客户服务上实现实时化、可视化、综合化,实现客户价值的最大化。实现产业链上资金流、物资流、作业施工流、行政信息流、数据信息流的全闭环管理。

二是数据标准的统一性。数据标准要统一,要能够保证建筑企业数字化及其他行业的所有系统数据具有统一性,完善数据信息的传输机制,实现数据信息的同步实时共享,让不同产业行业的数据统一、串联起来,彻底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并通过法律、行业自律等手段降低信息的垄断性,提高信息的安全性。

三是建筑企业全方位数字化转型。建筑企业要在业务再造、进度控制、成本控制、质量控制上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实时化进行管理控制、反馈,要在实现管理扁平化的基础上,突破企业界限,与产业链上的企业协调作业,实现跨部门、跨企业的“阿米巴”模式创新。

四是信息安全、交易规则、数据分享的制度性设计。制定符合国际规范的信息安全和信息交易规则,通过数据分析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实现建筑企业数据的安全高效共享和不同产业数字化转型融合口径统一。

猜你喜欢

双循环转型数字化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内涵
打造内外“双循环”安全生态系统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玩具产业如何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