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开放幸福共享
2023-04-15柯善北
近年来,露营热悄然兴起。大大小小的公园里,随处可见帐篷、野餐垫的身影。受到疫情的约束,身处城市的人们通过露营释放亲近自然、亲近绿色的天性。
露营是一项有益身心健康的休闲活动,也开辟了新的消费市场,值得鼓励和提倡。但其迅速“蹿红”,也让不少城市公园绿地猝不及防:草地因反复踩踏出现“斑秃”,垃圾倍增导致运转不及,户外烧烤存留消防隐患……
倾听群众呼声,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开展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在公园草坪、林下空间以及空闲地等区域划定开放共享区域,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搭建帐篷、运动健身、休闲游憩等亲近自然的户外活动需求。
除了要求扩大公园绿地公共空间外,此次试点也对相关配套设施及管理制度进行了指引,如梳理周边卫生间、垃圾收集点、售货点、安全监控等服务设施配置情况;推广地块轮换养护管理等制度,避免植被被过度踩踏影响正常生长。
同时,通知还对开放共享公园绿地作出了一些约束,如要避开存在自然灾害风险以及生态脆弱区域,避开易干扰野生动物繁衍和活动区域;开放共享区域禁止使用明火;遇暴雨、大风、高温等极端天气,应采取临时关闭等动态管理措施。
事实上,近年来各地都在积极行动,通过开放共享来盘活“存量”,让城市“生长”出更多惠及大众的公共空间,比如政府部门拆墙透绿,打造开放式办公环境;企事业单位对外开放厕所、停车场;学校向周边居民开放体育场,等等。这是城市化进程进入后半程后,“增量”提升乏力,从而转变城市管理理念的重要体现。
如公园绿地一样,开放共享后必然带来一系列问题,增加一些管理上的负担,如安全、卫生、人员、资金等。但相较于老百姓得到的实惠,这点代价是值得的。同时,这也对城市管理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不断完善服务设施和管理制度,让开放共享行动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开放共享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进一步的则是如何把握“公”与“私”的边界尺度,并通过融合、改造、提升来激发公共空间的价值,让城市居民共享城市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