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理论视域下山西传统村落活化路径研究
2023-04-15韩英
韩英
(太原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2)
0 引言
近些年,伴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农村村落建设与发展速度呈现出稳步提升的态势,但因为欠缺历史文脉的传承,村落发展呈现出严重的同质化现象。乡愁理论便诞生在这样的大环境当中,之所以要提出乡愁,其目的就是要维系个人和场所之间的情感。在传统村落发展过程中,保留村落原本风貌,合理规划和发展村落,保留和传承乡愁有着至关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1 关于乡愁理论的简要阐述
何为乡愁,深入本质去了解,乡愁是一种情绪和情感,是所有人对自己出生和成长的地方产生的一种依恋。乡愁不仅仅是传统,也是一种文化体现。在现代社会中,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乡村空间被挤压的趋势日益严峻,未来乡村空间形态会越发萎缩,人们的乡愁也会慢慢随之变得越来越弱。
从当前乡愁的发展趋势来看,乡愁主要呈现三种消失渠道:第一种是城市化发展进程加快,城市面积不断往外拓展,城市慢慢挤占乡村的空间,乡村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消失掉;第二种是直接进行乡村升级改造,将城市中更多成熟稳定发展的产业、企业项目转移到乡村、小城镇当中;第三种是依靠政府力量进行推动,结合村落情况进行集体拆除搬迁处理。
其实乡愁文化和乡村振兴发展之间关系尤为紧密,二者之间的关系具体可以阐述为:首先,在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中,乡愁是至关重要的资源,人们的乡愁越强烈,其经济价值便可以不断得到拓展和提升。其次,要想实现乡村振兴,乡愁是一项基础要求,乡村振兴实施过程中,乡愁是村民的思想主旋律,也是维持或者改变乡村风貌、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基础。
2 关于山西村落建设与发展情况介绍
众所周知,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中,山西是一个重要的发祥地。从旧石器时代开始,山西省域内便有了人类繁衍生息的痕迹,在历经多年发展与进步之后,在这片土地上孕育出了农耕文明,村落便成了承载农耕文明的主要载体和阵地。从地理位置来看,山西省地处华北西部地区,位于黄土高原之上,东面与河北相连,西面与河南相望,北部则连接着内蒙古,地理位置尤为重要,是古代历史上建都和军事战略要地的首选。这也使山西的村落发展处在了一种更为复杂的地形条件和历史环境当中,无论是研究分析山西省的古村落,还是了解现在的山西村落,发现它们都呈现出显著的地域特色,不同地区村落的区别非常明显。但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村落,其都拥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以及艺术价值等。山西省村落的建设特点主要集中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 以分散为主,集合为辅
据了解,山西现存的古村落大约有3500处,登记建档的也有1736处,截止到2020年,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山西古村落共有550处。这500多个村落主要分布在省域内的11个城市当中,其中晋城最多数量,占比可达34%,晋城也是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分布密度最大的地级市。除此之外,排名依次是晋中、离石以及长治,这三个城市共占比66%。
2.2 集中分布在平原、盆地与河谷当中
因为受到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山西省的地势种类非常多元,如丘陵、山地、平原、高原等,而平原、盆地、河谷这些地势的人居生活条件适宜度更高,所以这些地势成为山西村落建设的首选地势。从当前山西省村落建设与发展的情况来看,绝大部分村落集中在这些地势之上。
3 山西省传统村落活化过程中遇到的几个主要问题
3.1 空心化、老龄化问题严重
山西省有很多传统村落位于较偏远的山脚下,这些传统村落地理位置偏远,影响了发展速度,导致这些传统村落的生产方式越发落后,经济发展水平也普遍较低。在调查和了解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各项调查措施和方式收集到了诸多信息和内容,在进行分析和总结之后了解到山西省传统村落中普遍存在着同一种现象或者问题,即村落里的青壮年都已经走了出去,走到外面的城市谋生,留在村落里面的多是老人和孩子,空心化和老龄化现象非常显著。从这一角度来分析,深入挖掘其中原因,原本就没有什么知识文化的青壮年之所以要走出村落去谋生,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村落发展动力不足,其生产价值未被充分激发,村落的经济发展情况无法留住村民,青壮年村民多是出于无奈才选择背井离乡。
3.2 传统村落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山西省很多传统村落位于山脚之下,环境优美,一到旅游旺季总会有很多游客自驾游来专门感受传统村落的风貌。但因为这些传统村落基础设施较差,公共区域缺少垃圾集中处理、公共卫生间等设施,游客们旅游体验差,还造成垃圾遍地等现象。还有,现在山西省的很多传统村落里村民还是要生火做饭的,时间一长,整个墙体便会变得黑迹斑驳,美观度会受到很大影响。另外,村落里露天厕所改造和生活污水处理等问题始终未能得到完全彻底解决。
3.3 原住村民欠缺村落保护意识和能力
山西省有很多传统村落都历经了百年历史,村落里的民居建筑老化现象十分严重。虽然近些年山西省相关部门对传统村落的活化和发展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并且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保护政策,村民也对传统村落资源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但迫于生活需要,村落里建新拆旧和乱搭乱建现象严重。传统村落中村民的思想理念比较传统守旧,他们对于活化发展这类新的理念并不认同,不愿意配合相关主体的改革与建设工作,使传统村落活化工作遭受到了很大阻力。
3.4 资源特色不突出,资金短缺
传统村落的活化发展需要建立在强大的资金支持和丰富的资源保障基础之上,但是在调查和了解过程中发现,山西省很多传统村落在活化发展中遇到了这两方面的问题:其一,缺乏资金支持,资金不到位或者资金供给不连续,使传统村落的活化发展屡屡受阻,甚至部分传统村落的活化工程被迫叫停无法继续。其二,尽管很多村落都有一定的资源依托,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很多资源被毁坏,或者同一区域内的资源相似度较高,导致市场认可度不高。
4 乡愁理论视域下山西省传统村落发展路径
4.1 积极改善环境,对传统村落文化进行全方位保护
改善环境、优化环境,为村民提供更优质的生活环境是山西省传统村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前提条件之一。相关主体要结合传统村落实际环境来制定出环境改善和优化方案,逐步切实改善村民们的生活环境,让广大村民从真实变化的环境中感受到村落的发展和进步。
对传统村落文化进行全方位保护,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保护传统村落的特色,如果传统村落中有特殊工艺或者特色文化习俗,一定要做好保留工作,并全力支持其在原有精髓基础之上再创新和创造,为传统村落发展寻求新的动力。其次,在保护传统村落文化时,要将人居环境和历史建筑二者分割开来进行分层保护。涉及建设核心保护区的,则要充分考虑到其周边所处的客观环境,要在加强环境治理力度的同时进一步优化居民生活环境。还有,保护传统村落文化时要注重对传统村落文化空间的恢复工作,进一步规划和优化民俗文化的活动环境,推动传统村落文化朝着更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除此之外,在保护传统村落文化的过程中需要回过头来重新审视之前传统村落文化保护工作中所采取的措施,积极寻找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弥补漏洞,通过进一步创新和优化保护措施来更好地推进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融合。针对一些发展途径并不是很丰富的村落,建议相关主体要充分利用起当前更具先进性的宣传和推广方式,诸如新媒体平台,在新媒体平台上宣传传统村落文化资源,并构建起一整套合适的媒介推广体系,给予更全方位的宣传,同时要做好保护工作。
4.2 强化乡土记忆,留住更多村民
山西省传统村落是千年传统文化精华的重要载体,这些传统村落继承的是传统村落文化的农业发展,而生活在传统村落里面的人则是守住村落文化与精神信仰的关键所在。在活化传统村落文化的过程中,相关主体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来尽全力保留住传统村落文化的精髓,同时为传统村落文化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渠道和方式,比如组织开展传统文化知识下乡、留存影像、庆典活动等形式来进一步深化村民的乡土记忆,拉近村民与村落之间的感情,逐步培养和提升村民的文化自信,让村民为自己生活在这样的村落当中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在强化乡土记忆工作的过程中,相关主体要正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即现在村落人口流失现象非常严重,真正长时间生活在村落里的人主要是老人和小孩,而且在近几年发展过程中,伴随着城市教育政策的开放,小孩也陆续跟随大人迁移到了城市,老人成为最核心的人群。基于此种情况,要想让更多的村民留在村落发展,就必须进一步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力度,要尽全力为村里的孩子们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进而稳住村民的心,让村民的根依然扎在村落当中。
4.3 深挖资源文化价值,形成鲜明村落特色
在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利用过程中,不仅要保护利用好有形和无形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更要在保护过程中妥善解决和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当前很多传统村落中的文化景观已经败落,取而代之的是各种现代化的建筑形式和建筑风格,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乡村文化的现代化发展,但这并不是保护传统村落文化的有效方式。针对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利用,应该在不改变原有景观的基础之上尽可能多地保留带有乡土记忆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鼓励和引导村民加入村落文化保护工作当中,结合不同村落的历史、建筑、风俗、文化等内涵价值,挖掘不同村落的精髓所在,并结合本村的产业特点,打造不同的产业链和发展模式。
5 山西传统村落活化实例分析
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石城镇的岳家寨村是旅游扶贫案例的典型代表,本文选择岳家寨村作为山西省传统村落的活化发展实例。
5.1 岳家寨村的情况介绍
岳家寨村位于平顺县东部、浊漳河的南岸,海拔1350米,距平顺县城80千米,全村现有38户、90人。岳家寨村民全部姓岳,岳家寨和历史人物岳飞有着非常深厚的历史渊源。岳家寨四周群山环峙,巍峨壮观,村庄处在山体断层平台上面,岳家寨的村民已经习惯了这里的地势和环境,生活方面也多是就地取材,用石头铺路,用石板盖房,从远处看俨然是一片石头的世界,岳家寨也因此形成了独特的民风民俗。
5.2 岳家寨村的活化发展成效
脱贫攻坚战略实施以来,岳家寨村借助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和乡村旅游扶贫的快车道,带动周边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早在2015年底,岳家寨便顺利实现了全村脱贫的目标,仅岳家寨一个村落里便开设了近20家农家乐,岳家寨村民的收入也多依赖于旅游业,同时售卖一些特色农副产品。
5.3 岳家寨村活化发展的具体路径
5.3.1 依托特色资源优势,注重保护利用传承
岳家寨的特色资源优势主要体现在旅游领域,岳家寨所具备的独特石板房、幽静的自然环境等便是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也是吸引游客前来参观的最大吸引力。岳家寨村民十几年来秉承“宁挣一块钱,不毁村里一砖一瓦”的思想,致力于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集中精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发展休闲旅游经济,是践行特色古村落的样板地、模范村。近年来,岳家寨村不断探索村庄发展模式,坚持生态发展,村庄经营始终坚持统一化管理模式,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科学编制了旅游规划,把全村规划为生态旅游区、美丽宜居区和岳飞庙三个板块,将村民生活、生产与发展的空间做了合理的布局,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5.3.2 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游客居住环境
近些年,岳家寨一直秉承着“风情小镇、特色乡村”的发展理念,积极致力于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对环境、污水、垃圾以及路面治理和建设更是表现出了非常强的关注力度,岳家寨的生活污水得到了有效治理,生态环境得到全面优化。为提升接待水平,打造了20多户农家乐。2018年投资180万元,在悬崖边新建了一处高档民宿,设置房间11间。2019年,根据发展需要又进行了全面的升级改造。全村可同时接待500人就餐、200人住宿,山西周边地区及河南、河北、北京、青岛、上海等地的游客络绎不绝。
5.3.3 乡村旅游扶贫,实现产业兴村民富
近年来,岳家寨村以打赢脱贫攻坚战为目标,以富民、惠民、乐民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充分利用乡村旅游这一特色,打造兴村富民家园,为全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岳家寨村统一管理、按劳分配的经营模式,在长期发展实践中成效明显。据相关部门统计,岳家寨2019年村集体收入220万元,农户人均纯收入达18000元,户户都开农家乐,以博物馆式的生活方式为岳家寨村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活力,岳家寨正在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主线的乡村旅游扶贫道路上实现村民安居乐业。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乡愁理论视域之下,山西省传统村落的活化发展路径是非常丰富和多元化的,位于山西省的传统村落与其他各个省市的村落相比具有地理、文化等诸多方面的优势,但考虑到不同传统村落所呈现出的不同特征,在发展传统村落的过程当中要秉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要针对不同的传统村落发展实情来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发展策略,以保证传统村落活化发展效果的理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