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通未来而无相

2023-04-15孟醒石

星星·散文诗 2023年1期
关键词:宫本美学符号

孟醒石

壬寅仲夏,在日本作家宫本辉的短篇小说集《烧船》上读到一句话:“水随器物而有形。”我随手在扉页写下:“诗通未来而无相。”

大雪过后,再翻这本书,再遇这两句,先为自己的偶对之言窃喜,后又枯坐半晌。

“水随器物而有形”,源于苏轼《画水记》:“画奔湍巨浪,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尽水之变,号称神逸。”宫本辉是日本当代文学大家,坚持古典美学,借诗化的意象写生老病死,极尽“物哀”之能事,引领“侘寂”之风尚。然而,当“物哀”“侘寂”变成流行的格调,被普遍应用到园林造景、茶道快餐上,便成为一种符号,散发出商业化的贼光。宫本辉作品自身的命运,与他标榜的“用正统小说创作抵制商业对文学的侵袭”的艺术追求,背道而驰。

韩国导演李沧东的短篇小说与宫本辉的作品形成鲜明对比,没有那么精致,却非常有力量,展现了“一批裹挟在复杂多变的历史浪潮中的底层人物形象,他们艰辛地在生活中追求真正的价值,与现实中的痛苦进行抗争,同时寻找个人生活的意义。”李沧东的小说,一点也不“唯美”,尤其是《鹿川有许多粪》,粪这一意象铺天盖地,极其恶心,令人不适,又极具象征意味,大胆、独特、奇绝,最终汇聚成一种巨大而又荒凉的悲怆,令人惊叹。

李沧东的这批作品,大部分写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时隔三四十年在中国出版,读起来依旧让人汹涌澎湃。而宫本辉的作品,审美的源头虽然来自中国唐宋,但读起来依旧感觉疏离,并不亲近。让我想起,美国艺术家高居翰评论中国元代绘画,用了一个关键词“隔江山色”。隔着历史地理物理时空,观看纸上的山色,终究不如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经过艰苦跋涉,亲临现场,发出的感慨,“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人到中年,表面强悍、体面、舒朗,实则上有老下有小,时间被切割成无数碎片,疲惫瞬间吞噬全身。精力越来越少,写一首短诗也变得越来越难,常常立于危崖之上,又毫无退路可言。“写什么,怎么写”——初学写作时遇到的问题,又如巍巍太行横亘在面前。

父母离开故乡,跟我们居住在石家庄西郊、太行山下的小镇,已经十三年了。冀中平原的老家,早已杂草丛生。2019年夏天,我曾回去过一次,抢救回父亲三箱旧书,有繁体竖排的《本草纲目》《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有《临床医学》《内科学》《儿科学》等书,还有大量笔记本,其中包括他学习拉丁文记下的笔记。小时候,我没有把这些书本当回事,如今再次翻阅,感慨万千,常常拿着这些书本告诫儿女,你们的爷爷——眼前这个逐渐失能、失智、失语的七十多岁的老人,也曾经是村里威望极高的乡村医生,参加过抗击SARS病毒防疫。

每一代人,都有他们波澜壮阔的人生。

能够通向未来的诗,是什么样子?

我有证据向孩子们讲述父辈的人生,怎么告诉孩子我们这一代人经历的真实的苦难和欢乐?

现代诗歌应该具有小说的复杂性、纯粹性和超验性。

继续凭借自己的类型化套路式的美文语辞来保障诗歌的“纯粹”,继续寄居在中外古典美学中进行临摹描红,融会贯通,再打造几种美学意象符号,标榜一种沉静、隐逸、极致、自负的体面人生?

还是像李沧东一样,另寻一条野路,披荆斩棘,尖锐紧张地揳入当代生存生态,展现“琐碎的生活暗藏汹涌洪流,直指生命深处的被掩藏、遗忘的一切。”

或许不应该把二者简单对立起来,厚此薄彼。毕竟每一种写作,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命力。每一种方法,都能写出好诗。

通向未来的诗,或许无相,但至少不能过分娇饰,隔山隔水,云中雾中,变成图案,变成符号,变成假相。

猜你喜欢

宫本美学符号
仝仺美学馆
盘中的意式美学
学符号,比多少
“+”“-”符号的由来
你好,宫本先生
你好,宫本先生
纯白美学
变符号
“妆”饰美学
图的有效符号边控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