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骨法用笔”对粉彩工笔花鸟画的影响

2023-04-15彭碧霞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3年2期
关键词:骨法线描粉彩

彭碧霞

景德镇陶瓷大学 江西景德镇 333000

从古至今,每个时期的线条都是塑造中国画技法的主要手段和语言。好的线条是作品成功的一半因素,看似容易的线条实则要经过艺术家多年的历练,作画时要考虑线条的浓淡、干湿、轻重、虚实等关系。有着“东方艺术明珠”美誉的粉彩瓷画,清新淡雅的艺术特征和独特艺术性的线条是否与“骨法用笔”的线条法则存在着某种关联?本文通过对粉彩工笔花鸟画的学习和对“骨法用笔”含义的探讨加以论证。

1 线条在工笔花鸟瓷画中的应用

1.1 “骨法用笔”的含义

顾名思义,“骨”是指身体里被肉所包裹的部分,是用来支撑身体和保护内脏的极其重要的部分。在中国画中,“骨”是指在用笔上追求能够表达对象的骨气和气韵。东晋顾恺之最早将这一概念提出,在他之后,谢赫在《古画品录》“六法”中提及这一观点,更清晰地将“骨法”和“用笔”的关系表述出来[1]。工笔花鸟画中的“骨”是表现出艺术形象的精气神,而“以线立骨”重点体现在线条力量的表达,也就是笔触的力感。画家灵活的“用笔”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在媒介上将千变万化的线条富有情感地表现出来。表现出大千世界中不同的物象,从而才会产生与观者灵魂深处的摩擦、触碰。将线融入到形体中,塑造出富有个性的画面氛围,这就是以线立骨最好的体现。

1.2 线条的艺术表现

古往今来,每一幅画作都离不开“以线造型”,最早可追溯到史前时期的岩画,东西方都有岩画、壁画的遗迹存留,古人在创作时基本一致地使用简单朴实的线条造型,少许可能会加以颜料进行色彩装饰。后相继出土过类似陶罐、青铜器等器物,前者线条粗放,装饰性较强;后者器物遒劲有力,给人沉重的压迫感。再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人物帛画,它们的线条流畅,表现愈加成熟,慢慢发展成早期的工笔画。所以说线条在不断延续、历经岁月磨练,形成各朝各代的独具风格。

线描的表现形式十分丰富,线条不仅用来勾勒轮廓,还得表现其韵律之美,着重体现在线条墨色的深浅变化和笔触表现的力感。《美的历程》中说道:“绘画的美不单单是绘画自然,而是我们更要描绘自身的线条,色彩即我们所说的笔墨本身。”作者在进行绘画创作时,将线条的长短、粗细、方圆、曲直等不同的变化进行表现,从而使得观者有不一样的感悟。例如东晋顾恺之的线描,他的线条连绵不绝,舒缓自然,从而让人觉得如“春蚕吐丝、行云流水”一般;唐代吴道子,他以书法用笔,创造出“兰叶描”,状若“莼菜条”的线描,画面表现出运动感和节奏感。

2 粉彩工笔花鸟画的文化内涵和美学特征

2.1 粉彩工笔花鸟画的形成与发展

粉彩,也称“软彩”。在问世之后,深受清朝皇室贵族的喜爱,它做工精细,色泽柔美,自然细腻,是受康熙五彩、珐琅彩的影响而发展出来的一种釉上新品种。其经历康熙的初创、雍正乾隆的高峰期,至清中晚期的衰败期,再至民国时期的复兴期,最后至现代粉彩的百花齐放阶段。在不断继承和总结前代的基础上发展和创新,使得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多彩。

工笔花鸟一直是粉彩的重要题材之一,用笔工整细致,细节入微,故其艺术语言鲜明,有着如出一辙的审美情趣。工笔花鸟在狭义上只包括花、鸟,其广义上则包括除人物、山水外自然界所有的动植物。所以我们要学会观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枝一叶、一花一时的神奇变化,并且善于观察和认真分析。所谓“师法自然,中得心源”,通过长时间的写生对花鸟进行通透的认识,从而做到气韵生动。但要注意写生并不是一味地模仿,而是要学会提炼、概括,表现出灵动、鲜活的生命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审美眼光的不断提升,陶瓷作为装饰品逐渐有了艺术收藏价值,老一辈的艺术家经过不断尝试和探究,将工笔花鸟画在陶瓷上呈现,从此粉彩工笔花鸟画孕育而生。

2.2 粉彩工笔花鸟画的美学特征

粉彩工笔花鸟画在表现物象、表现手法上与中国画如出一辙,但它又有自己独特且复杂的工艺过程,具有陶瓷材质本身的特点。它具有很强的塑造性,将画面整合化、图案化、象征化。同时还吸收了书法入笔,融书画、诗歌、印章于一体。入窑烧成后,成品会带来不一样的惊喜,所以每件作品都独一无二[2]。艺术创作者也必须充分了解材料的特征,才能更好地利用其特效进行创作。

古往今来,人们崇尚自然,注重人与自然统一的思想。在粉彩花鸟画中也是如此,无论是线条、色彩还是构图,都注意“中正平和”的理念,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物象之美源于客观事物自然而然的呈现,是不经人为的修改,将本色呈现出来。人们在绘画创作时,总会以一些美好的事物自喻。也正因为花鸟世界与人类生活是紧密关联的,所以不少艺术创作者在对其优良的品格和灵动形象进行绘制时,会增添自己的一些精神追求和情感体验寄托其中,便生产出意境美。陶瓷工作者对陶瓷这一媒介的尊重和对大自然的敬畏,塑造了粉彩工笔花鸟画的精神意义,在陶瓷文化中释放出无尽的魅力。

3 “骨法用笔”对粉彩工笔花鸟画的影响

粉彩工笔花鸟画的线条绝不仅仅是为描绘物象外轮廓服务的,它更重要的使命其实是对作者心境的表达,线条表现出作者的个性、修养与格调,可豪放,可洒脱,可典雅,可浪漫或者更加错综复杂。“骨法用笔”注重笔的要求,而线条和墨色则是笔的表达语言。黄荃《写生珍禽图》我们可以看到画家笔下的物象追求的是自然生趣,笔法富有变化,单线勾勒物象,富有力道的线条再加上精致的造型,不仅表现出画家的细致观察,更能看出画家已在“物我相忘”的绘画境界流连忘返,以及对工笔花鸟的无尽热爱。[3]

3.1 以书入画

李若禅画家道:“书至画为高度,画至书为极则”,书法像画被视作一种高度,而画画达到像书法写出的地步被视作一种极则。然而两者并不能等同,作画并不能像写字般画出来,而要有书写的气质、内涵和行笔运笔,所以画家在绘画过程中要将书法的线条“写”出画面的意趣。“以书入画”在赵孟頫的《秀石疏林图》中就有体现,画面中笔墨浓淡运用自如,通过中锋用笔表现出竹子的挺拔、树枝的坚韧、叶子的清秀,将所有物象的形象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书法也是用最纯粹的线条,表现出多样的意趣。“骨法用笔”其实也就是说用线描表现出对主体的塑造,要表现出其外在的骨,又要表现出其内在的质。可见对于线,“骨”法的重要性。如张松茂《国色天香》这幅作品,可以看出多变的线条勾勒出的物象,料笔的深浅融为一体,可能看着只是简单的一笔,却有着无尽的变化。在花朵的描绘中,笔法的颜色较浅,但实际用笔的力度还是较大的,从而表现出“骨力”。时代在变化着,不同时代对“以书入画”有着不一样的理解,但它的运用意识不断被人们所强化。[4]

3.2 以形达意

北宋苏轼提出:“作画论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所指是作画一定要是画家的主观意识,感悟自然界各种生命力,这种意境只有自身能体会,难以言传。“六法”中“应物象形”的“应物”并不是指要与物象相像,而是指画家在作画时不仅要抓住物象的外在特征和生长规律,还要求画家对物象的内涵有所感触,从而使得作品加入主观感受,达到表意的效果。

如祝大年《森林之歌》这幅作品,最为突出的就是“意”的体现,线条经过提炼、夸张等手法,追求笔力所变现出的力感,从而表现出不一样的画面体会。通过长短、粗细、方圆、虚实、力度不一的线条表现出诸多的变化,画家也通过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去绘制蓝图,所以线描无不在释放出各式各样的魅力。客观物象上其实并无线条存在,而是画家对其仔细观察、深入推敲、提炼总结后的造型,它是不受形体、色彩、空间等的拘束,从而表现出来的是单纯、有力且自由的线描,也就产生出独一无二的线描艺术。

潘天寿提出“以形写神”,即神从形生。无形,则神无所依托。他的观点则是:形与神是对立统一的。形是表达神的基础,而神是形的内涵。重神是工笔画鸟画中对物象本身的精气神的重视,也是表现物象生命力的手段。粉彩工笔花鸟瓷画“以形写神”的意向造型观念,造就了粉彩工笔花鸟不仅仅是拘泥于形似和模仿自然的状态,而是追求对物象神韵的把握。

4 结语

任何的粉彩工笔花鸟画都是凭借线条在媒介上进行创作,画作没有笔法,其中的艺术性将大打折扣。“骨法用笔”不仅是线条和笔墨在媒介上的体现,更是利用骨法用笔将画家的精神内涵与观者共享。“骨法用笔”和粉彩工笔花鸟画所展现出来的丰富的艺术语言,是它们独有的艺术魅力,都具有时代、民族的审美特点。

猜你喜欢

骨法线描粉彩
敏行篇之窑变·釉上粉彩作品
敏行篇之窑变·釉上粉彩作品2
浅议谢赫“六法”之“骨法用笔”
直觉为舵 意象为帆——儿童直觉线描的“意象”表现教学实践
粉彩瓷板四条屏
《窑开全青》粉彩瓷瓶
增设美术课堂线描小练习的实践与思考
骨法用筆 繼承傳統——梁贵臣人物画赏析
粗笔画之我见
李婷婷油画及国画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