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答青年问

2023-04-15

师道(人文) 2023年3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学困生集体

我是一名刚参加工作的高中语文老师,现就以下困惑向专家请教:

一、班上总有学生每天懒懒散散的,不听课不学习,鼓励、表扬、私下谈心甚至批评教育都不管用。想把所有学生都教好,可并非所有人都愿意好好学,究竟该怎样对待这些学生呢?

二、想和学生做朋友,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现有的学生开始“蹬鼻子上脸”,课堂上纪律难以维持;可对学生太过于严厉又会招来很多反感,有学生甚至会觉得完全不管他们的那种老师才好,新老师究竟该以什么样的面貌跟学生相处呢?这个度总是把握不好。

三、通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发现,总会有学生“欺软怕硬”,老教师的课堂上不敢造次,新老师的课堂上就纪律性差,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四、现在的学生好像越来越不怕老师了,打不得骂不得,和学生交流谈心也效果甚微,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提问者:广东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 秦爽)

秦老师:

您好!从提问可以看出,您是一位认真负责、善于思考并且心怀教育理想的老师。您的问题很有针对性和代表性,既揭露了当前师生关系中的棘手难题,也反映了年轻教师在专业发展初期(关注生存/成绩阶段)的普遍困惑。坦白讲,我自己曾经也一度被这些难题所困扰,有过失望、无奈甚至自我怀疑。但我一直没有停下“突围”的脚步:在个人实践中积极探索,在同侪交流中取经学习,在专业阅读中对照反思……我想,这个不断突围的过程就是一个教师逐渐成长的过程,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之前,我专门把您的提问分享到自己的工作室进行了讨论交流,并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在此,我很乐意与您分享这些来自集体(专业共同体)的“教育智慧”,希望对您有所启发和帮助。当然,真正的“答案”,还需要我们在实践和反思中自己去探寻。

您的第一个问题指向了班级中的“学困生”,这是所有班主任和科任老师都要面对的难题,特别是在高中阶段。这些学生“不听课不学习”的懒散表现,其实不只是学习态度的问题,还与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甚至家庭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成因复杂,根深蒂固,学生也在和老师长期的“斗智斗勇”中修炼得“刀枪不入”。因此,在对待学困生的问题上,年轻教师常常走向两种极端:一是无计可施,最后放任不管,这不但有违教书育人的职责,也会影响到整个班级的建设;二是过度关注,以致忽视集体,这其实是对多数学生的不负责,反而消解了教师的专业性。鉴于此,我有如下三点建议:

第一是秉持一种心态,即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包括学习态度和学业成绩的差异。您说“想把所有学生都教好”,我能够感受到您的良苦用心。但如果这个“好”仅限于学业成绩的优秀,那就有悖于教育规律了,自然也无实现之可能。事实上,我们要做的和能做的不是把学生教好,而是和学生一起变得更好,因为成长比成绩更重要。当我们开始关注学生的成长,我们就不会只看到学生的问题和错误,而是会发现学生的优长和转变。由此,老师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学生才会真心地乐于受教,师生才能在本真的教育中一起成长。

第二是坚持一个原则,即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原则”,做到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这一原则启示我们,要善于通过对集体的教育来影响学生个体,也要注意通过对学生个体的教育来影响整个集体。简言之,就是“通过集体、在集体中和为了集体”。处在青春期的高中生往往自尊心强,自我意识高涨,更容易对教育和规训产生抗拒心理。所以,无论是对待学困生还是其他问题学生,都切勿让他们感到被孤立或被针对,而要把他们纳入集体之中,让他们明确自身在集体中的角色,从而产生对集体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如此一来,就可以减少师生的对立情绪,让学生更为自觉地接受教育;同时,教育也能辐射到集体中的每一位成员,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是明确一个方向,即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特别是课堂教学水平。“把课上好”是“把学生教好”的前提条件,也是对每一位老师最基本的要求,无论是初登讲台的新教师,还是头顶光环的名师。如果我们自己把课上得枯燥乏味、效率低下,却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听讲、成绩优异,这未免过于“双标”了。所以,年轻老师千万不要陷入和学困生斗智斗勇的“持久战”中,这样只会让自己被不断消磨,专业水平也停滞不前。我们不妨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注在备课上:多研究课标和教材,让理念真正落地;多分析学生和学情,让课堂鲜活有趣;多学习优秀课例,让自己的设计更有创意。当我们能够上好每一节课,当我们的课堂能够吸引学生,让学生开始沉浸、回味和期待,成绩的提高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您的第二个问题指向教师角色(面貌),第三个问题指向宽严标准,实质上都是关于“师生关系”。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您说“想和学生做朋友”,这一出发点是好的,但很多新老师过度担心“太严厉了招来学生反感”,于是不自觉地迎合或讨好学生,结果却适得其反,学生开始“蹬鼻子上脸”,以致“课堂上纪律难以维持”,这说明老师被学生“拿捏”了,丧失了师生关系的主导权。因此,在构建理想师生关系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主导者,我想具体分享以下经验供您参考:

首先,关于教师的角色,我们倡导“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很多成熟的老师能和学生“亦师亦友”。但需要明确的是,在这些角色之中,“老师”的角色始终是第一位的。“先师后友”才能“亦师亦友”,最终成为“良师益友”;如果本末倒置,师生关系就容易出现问题。先为师,就是要首先树立老师的威信,但这不是让我们成为高高在上的说教者,而是要做学生思想上的引路人和学习上的指导者;后为友,就是在明确底线和边界的基础上,成为学生生活上的陪伴者和情感上的支持者。但真正的陪伴不是简单的说笑闲聊,而意味着时间上的投入和真情实感的倾注,要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其次,关于宽严的标准,我们通常提倡“宽严相济”,那么在实践中具体怎么操作呢?我有三点建议:一是“先严后宽”,即事先立好规矩,严格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遇事再酌情放宽,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信任,也会赢得学生的理解和感恩。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学生缺乏规则意识,又习惯了散漫的环境,再做严格要求反而会使其心生抵触,师生关系也难免恶化。二是“就事论事”,我们在对学生问题的处理上,要针对具体事件,指向具体行为,切忌意气用事,对学生进行道德批判。三是“一碗水端平”,即对不同学生的宽严标准要一致,做到公平公正,让所有学生信服。总之,在师生关系和宽严标准的问题上,我们既要遵循教育的基本原则,也要了解学生、理解人性,掌握和运用一些教育和管理的艺术。

您的最后一个问题似乎指向了当前的教育现象(学生不怕老师),但背后也反映了您的教育理念和当前心态。首先,我觉得“学生不怕老师”其实是正常的,这才符合我们所提倡的新型师生关系。如果学生是因为害怕老师才听话,这样的教育恐怕是畸形的,也一定不是我们所期望的。其次,打骂本身就是错误的教育方式。当然,我理解您实际想要表达的是:当前我们有效的教育方法特别是惩戒方式太少了。不过,这本身也是我们需要面对和解决的新问题。最后,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高中学生的很多问题已然根深蒂固,自然不是几次交流和谈心就能彻底改变的。如果收效甚微,我们不妨反思时机和方式,也可以尝试新的方法,还要学会通过集体或联合其他老师、家长和社会力量协同育人,形成教育合力。

我非常理解您现阶段的这种无力感。入职之初,我们都曾满怀教育理想,但现实的反差又总让我们陷入痛苦和迷茫。其实这些都是正常的,因为教育从来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学生的发展如此,教师的专业成长亦然。

最后,愿您不失教育理想,在实践中磨砺教育智慧;坚定求索的脚步,勇敢突围;不急不躁,保持平和的心态;相信时间的力量,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解答人:广东深圳市龙岗区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 孙渊;深圳市龙岗区骨干班主任 黄晶)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学困生集体
我为集体献一计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警犬集体过生日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