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新形势下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思考

2023-04-15周丽香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23年5期
关键词:贷后信贷风险银行

周丽香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桂林分行,广西 桂林 541001)

1 引言

银行信贷具有债务性和外部性特点,银行信贷自身的安全性和流动性是对银行经济效益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随着现代化市场经济的不断创新发展,银行面临的信贷风险正处于积累状态,需要银行及时把握时代发展形势,在内部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工作,及时规避和化解信贷风险,将信贷风险对银行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2 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

2.1 风险管理滞后

为强化风险管理,事前的防范和预警是非常重要的,越早发现和管理风险,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就越小。然而,几乎所有信贷业务都是在客户偿还能力发生问题时或违约之后才会出现信贷风险,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为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2 贷后管理流于形式

贷后管理是信贷风险管理工作中重要的一环,但贷后管理大多流于形式,贷后管理工作质量不高,存在“走过场”现象,只单方面听信于客户的介绍,未能深入了解客户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不能有效监测贷后动态变化,更无法对客户潜在的风险作出有效的判断,这将影响信贷质量,使不良贷款比率上升。

2.3 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

为了追求业绩,无论是在人力还是物力上,银行对信贷风险管理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贷前调查普遍基于客户历史数据进行授用信的核定,大多数风险控制仅停留在合规性的要求上,贷后管理也未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不能与风险管理相匹配。另外,各部门未能协同进行风险管理,甚至各部门之间为达到各自的利益,在出现问题时相互推脱,无法有效配合管控信贷风险。

3 银行信贷风险形成的内在原因

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外因和内因,内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3.1 责任心不强

当今社会,运转加速,竞争激烈,部分人员急功近利,为达目标“偷工减料”,该走的流程略过,该收集的资料压缩简化,对待工作马马虎虎、应付了事、得过且过,敏感性不足,对事件的严重性、对自身的责任认识不清,造成的风险事件比比皆是。

3.2 能力不足

部分工作人员对业务的学习不够深入,缺乏理论知识,不能开展有效的实践操作;知识老化,未进行后续学习,理论与实际脱节,仍然沿用旧思想、老办法解决问题,没有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

3.3 缺乏底线思维

底线思维告诉我们,要强化风险理念,应始终将风险防控放在每一件事情的首位,这与发展的主题并不冲突。将风险防控放在第一位,绝不是因为可能发生风险就规避业务,而是把识别、判断、防范、控制、化解风险的一整套措施放在第一位,在发放贷款的目标导向下,启动主动识别、判断、防控风险的整个风控流程。然而在业务发展过程中,要发展不要风险管控的现象屡见不鲜,如人为制造数据、隐瞒借款人不良信息等,事前没有底线思维,一旦问题恶化、风险凸显,则为时已晚。

3.4 缺乏法治思维

形成信贷风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市场的、外部的、不可预见的,也有部分人为的。依法合规并不能杜绝风险,但是违规必然造成风险。法治思维告诉我们,必须全面依法治国,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内部规章制度是外部宪法、法律、法规在本单位的细化,是相关人员从事金融工作的准则规范,然而部分人钻制度的空子,部分人甚至无视规章制度的存在,挑战制度的底线,以个人决策代替制度要求,铤而出险,最终导致风险的发生。

4 银行强化信贷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4.1 实现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银行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尤其是金融行业存在大量小额金融机构、财务公司和网络信贷平台,为银行信贷工作的推动和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影响[1]。银行为了完成信贷目标,将任务层层分解至各级机构,再具体到相关责任人。由于面临着内外较大的压力,客户经理或多或少存在或轻或重的信贷违规情况,如果任由这种行为发展下去,将会酿成大祸,这不利于银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银行想要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取得长远的发展,必须通过强化信贷风险管理工作,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有效防范潜在风险的出现,从而实现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4.2 提升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激烈的市场竞争为银行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为了抢占资源,银行可谓“各显神通”,使出“浑身解数”,开展客户争夺战。部分外资银行凭借着自身实力,与中资银行之间开展了客户争夺战,导致中资银行流失了较多的客户资源[2]。除此之外,中资银行之间由于产品趋于同质化,产品优势下降,客户门槛一再降低,甚至突破底线,打乱了市场秩序,破坏了信用体系,导致风险加大。通过强化信贷风险管理工作,及时完善信用保障体系,形成具有全方位优势的信贷风险监督管理机制,推出差异化的信贷政策,推动产品不断创新,深化数字化转型,优化硬件、软件条件,有利于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获取更多优质客户资源。反之,如果不及时采取信贷风险管理措施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及时恢复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模式,极易对银行的未来发展造成负面影响,使其竞争力逐步减弱。

5 新形势下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

5.1 强化信贷风险意识

为了更好地应对金融风险,确保银行信贷业务的开展更加安全可靠,在贯彻落实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工作要求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安全性原则,需要培养客户经理的信贷风险意识,筑牢底线思维,加强新知识培训,及时掌握信贷工作开展中的薄弱环节,明确信贷风险的主要来源,发现问题后能够及时有效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提升信贷风险防范能力,在确保银行科学合理防范信贷风险的同时,能够保障银行资产本身的盈利性。面对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强化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工作很有必要[3]。从事信贷业务的工作人员应具备风险意识,在工作当中,自觉规范自身的风险管理行为,积极参与信贷风险管理相关措施的学习活动,掌握和理解信贷规律,如信贷风险的产生、风险的扩散、风险的防范和控制等。结合当前的经济形势,根据客户的信贷规模以及资信状况,科学合理地开展信贷风险管理工作,保障银行稳定发展。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逐渐放缓,经济增长呈现出复杂性特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更是加速了风险的暴露,在新经济形势下既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更要绷紧风险意识之弦,适当调整和控制授信额度,以期达到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预期效果。

5.2 完善信贷风险控制制度

银行面对新的发展形势,需要及时完善信贷风险内部控制制度,并将该制度要求贯彻落实到信贷风险管理的各个环节,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牢固树立法律思维。银行的高层管理人员和决策人员要做好内部控制工作,由高层决策人员负责运行信贷风险控制体系,树立明确的信贷风险控制目标,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更加规范标准地执行目标任务,在银行内部营造优质的信贷风险控制环境[4]。银行要号召全员参与到信贷风险内部控制工作当中,发挥出员工的参与积极性,提升信贷风险管理效果。在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过程当中,通过形成更加完善和具体的信贷风险内部控制体系,明确不同业务部门的具体职责,从而充分发挥该部门的职能。银行内部各部门之间需要做好协调配合工作,配合信贷风险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及时贯彻落实内部监督、内部管理和内部评价,使信贷风险内部控制体系更加完善。通过该体系的正常运行,不断优化信贷风险管理成效,促进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

5.3 有效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银行开展信贷风险管理工作需要内部审计的支持。内部审计属于当前银行组织结构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审计工作开展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对于后续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将产生直接影响[5]。银行在开展信贷风险管理工作当中,需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工作的价值,构建具有较强可行性、有效性的信贷风险防范体系。加强前台业务经营、后台业务管理与内部审计的协调配合工作,在银行内部形成更加规范和标准的信贷风险管理和防范体系。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需要确保这一机构的独立性和安全性,从全方位角度不断提升信贷风险管理控制的效果。要积极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并在实际工作当中贯彻落实,将审计成果有效运用于形成更加标准和全面的风险预警机制,促进银行稳健发展。

5.4 建立健全信贷风险管理激励机制

当前,我国各行各业都在实施绩效考核制度,但是如果在银行内部仅实施绩效考核制度,极易促进高绩效的产品迅猛发展,导致产品之间发展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业务混乱。如果激励措施不到位,极易引起客户经理责任心不强、工作不到位的问题。信贷风险通常发生在贷后环节,绩效激励往往具有前置性,导致重放轻管的现象层出不穷。同时,岗位的轮动也难以激发贷后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大量事实表明,信贷资产的质量与信贷工作人员自身业务水平和责任心有一定的关系,由于信贷人员管理失误,没有把贷后管理落到实处,极易导致贷款损失。因此,银行必须建立健全信贷风险管理激励机制。在绩效上充分考虑贷后风险管理,预留一定比例的绩效工资形成资金池,按照信贷人员管理的客户数量和金额,进行固定绩效的发放;对不良率控制在容忍度内的给予正向激励,并完善尽职免责机制,以此激发员工的责任心,深入挖掘员工的工作热情。健全的信贷风险管理激励机制,不但能激励和引导现有员工,更能带动新员工,形成良好的信贷管理氛围,降低信贷风险发生率,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5.5 强化信贷风险预警

现阶段,银行要完善风险预警制度。在新形势下,银行可采用互联网技术等先进技术,整合风险信息资源,建立统一的监控体系,全面分析和评估借款人,做到早识别、早发现、早管理信贷风险。银行可采用智能技术更新系统数据资源,及时、有效地对借款人的风险进行科学分析,改善风险反应滞后的状况。

5.6 强化社会征信体系建设

当前,我国的征信体系仍存在较多漏洞,随着社会的不断创新发展,银行需要逐步完善内部的客户征信体系[6]。银行开展新的业务的主要对象是企业和个人,征信信息查询为银行提供了最基础的准入判定手段,帮助银行有效降低信贷业务风险。银行需要更加完善的数据库提供详细、准确的企业和个人征信信息,完善的征信体系能够为银行后期风险评级工作的开展提供辅助支持。在信贷风险管理中,及时掌握客户征信变动情况,关注客户信用风险分类状态,及时做出风险预警,能够有效防范化解潜在风险。当前,我国社会具备的征信体系不够完善,还有很多内容不够全面和详细,甚至存在空白之处。因此,国家需要出台相关政策,搭建智慧数据平台,实现大数据系统的联通共享,并做好相关方面的监督管理,及时进行跟踪、调控和更新,以便银行进行信贷风险管理的调整,提高银行自身的风险防控能力和水平。

6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银行需要认识到金融风险对于信贷业务产生的影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风险管理,促进银行可持续发展。银行需要及时把握当前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掌握开放市场的态势,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形成完善的信贷风险内部控制体系,切实履行部门岗位职责,并配合开展严格的内部审计工作,科学合理地防范银行信贷风险,为银行带来更多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贷后信贷风险银行
基层银行贷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管控建议
做好贷后管理,防范经营风险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研究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存梦银行”破产记
四川农户小额信贷风险防范研究
银行激进求变
地方性商业银行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