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县级电网内涝灾害应对策略优化
2023-04-15唐汤力
唐汤力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扬州市江都区供电分公司,江苏 扬州 225200)
0 引言
县级电网普遍存在网架结构薄弱,受电通道外部自然和社会环境复杂,设备和运维水平落后,队伍老化严重,技术经验断层,应急资源与承载力量相对缺乏等现象。县级电网辖区内一般乡镇土地开发少,排水条件良好,而城区内土地开发程度高,市政工程老化,县级电网强降雨后城区因内涝引起大面积停电的风险不断走高。国内外研究主要关注主干电网洪灾后应急资源与抢修队伍调配以尽快完成送电为目标,往往忽视了对于县级电力企业内涝后应对策略的研究以及疫情条件下措施调整的考虑。因此,以A省B县内涝后电网抢修流程及出现的问题为例进行分析,开展相关应对策略的优化研究。
1 内涝后抢险现状分析
A省B县经济发达,县城区开发时间早,开发程度高,但同时也是自然环境灾害多发省份,曾多次发生城市内涝导致电网设施损坏进而引发大面积停电的事件。2021年B县就曾因为台风影响降雨量打破历史记录,引起城区内多处地段积水超40 cm以上,造成一座变电站受淹、2台主变受影响;配电网5个环网柜、3个站房受淹,累计32条10 kV线路跳闸、251台10 kV配变停运;部分二级用户停电超过2 h等后果。
1.2 抢险流程
(1) B县电网应急指挥中心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极端天气预警,按照应急预案发布电网风险通知。
(2) B县电网运维人员与应急抢修队伍根据预警信息与应急预案进行部署,运维人员对风险较大的变电站进行定时现场巡视,应急抢修队伍进行应急资源核查,抢修人员集合待命。
(3) 根据历史抢险数据与经验,应急指挥中心将应急抢修队伍预置在最可能发生灾害的地区。
(4) 灾害发生后,应急抢修队伍赶往实际受灾地点进行抢险。
1.3 暴露的问题
城市内涝指城市区域遭遇暴雨或短时强降水后,地区雨量过多超过排水能力形成地表积水灾害,内涝对县级电网的影响主要集中在配电与变电方面。
(1) 缺乏精确故障定位手段。配网自动化水平落后,配电线路受灾信息收集不完全,无法了解具体支线受损状况,内涝后部分支路仍然存在跳闸危险,部分生命线用户、重要大户用电受到威胁。
(2) 配网抢修效率低。配网抢修工作责任不清晰,复电先后顺序不明确,操作时间过长,抢修申请流程长,恢复送电效率低。
(3) 抢险救援车辆受交通限制行车难。接到实际受灾位置通报后,队伍需要从预置点前往受灾变电站及各处配网抢修点,受到暴雨与道路积水影响车辆行进存在风险;受到黄牌禁行路段限制无法灵活切换路线以致不能迅速赶到受灾点;由于配网抢险点分散,工程车受到道路临时停车拍照等交通限制而影响抢险效率。
(4) 防涝措施隐患排查整治不彻底。暴雨前B县电力企业已经对曾经出现过险情的数个变电站采取了预防性措施,但由于城区内变电站的排水条件良好,且历史上从未出现过险情,因此变电站C只做了基本防汛措施,未考虑到该变电站周边土地不断开发及城区内排水系统老化因素的影响,以致出现了部署失误,最终导致该变电站历史上首次出现内涝险情。
(5) 远程监控误判或漏听以致灾害发现不及时。内涝发生在后半夜,时间上具有隐蔽性。变电站C在初期排水良好,但后半夜雨量突然增大使得市区内排水系统迅速饱和,变电站C内部积水无法顺利排出导致外部设备区积水。由于变电站C建设时间早,其地势在投运初期相对周边处于高位,但随着近十年的城市开发,原先周边的荒地已全部改建成商场和住宅,变电站C所在区域已变成低洼区,周边小区与商场的排水自救行为使其内涝情况进一步恶化。灾害发生初期,变电站C内涝水位不高,未出现线路与设备跳闸情况,值班人员忙于处理城区内大量配电线路和10 kV线路跳闸事故,大量的警报与重复警告使得值班人员麻痹大意,加上现场巡视的缺失,导致未能及时发现变电站C存在的风险。
(6) 电网灾后操作风险高。发生内涝后,为了降低电网风险与抢修风险,需要转移变电站C的负荷。伴随多条线路跳闸,此次操作的复杂性远高于正常的停复电工作,操作人员因多重顾虑导致操作时间过长增加了电网风险,同时也给抢险带来了不便。
(7) 灾后现场勘察效率低。灾害发生时间处于半夜,变电站C内照明缺失,能见度较低,现场堆积着抢险物资及被冲刷来的杂物,电缆沟盖板处于打开抽水状态,环境复杂,作业风险较高。
(8) 灾后抢险人手不足。由于变电站C地势低洼,需要在外筑起防汛围墙阻挡站外积水。市政排水系统已饱和,需将排水通道暂时封堵,防止站外积水回流倒灌至站内。由于雨量远超设计余量,站内泵排水能力不足,需要布置多台大功率抽水泵利用排洪软管直接排水至大约300 m外的河道内。排洪软管布置需要穿越住宅和马路,需专人负责协调。这类工作专业性不强,但时间紧工作量大,县级电网抢险队伍普遍人手不足,需要组织部分社会救援力量进行协助。但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社会力量进入抢险现场时需要核查“双码”与核酸报告,加上对整支抢险队伍的14+7天隔离观察要求,无法及时完成抢险力量补充,从而延误了抢险黄金期。
(9) 部分老员工缺乏工作热情。一些老员工受晋升机制、学历、年龄等条件限制,职业晋升进入瓶颈期,工作上变得缺乏进取、安于现状,在面临抢险等繁重任务时以各种理由不参加或不服从管理,影响抢险队伍的工作氛围,对青年员工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2 优化策略研究建议
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针对暴露的问题结合当下疫情,考虑从配电与变电方面对县级电网内涝灾害的应对策略进行优化。
2.1 加强配网自动化建设
配网的精确抢修调配是以准确、详细的故障信息为基础的,通过加强配网自动化建设,可实现对故障的快速定位、隔离和信息传递,同时可通过自动化系统恢复非故障区的供电,缩小停电范围、减少损失。
2.2 配网实行先复电后抢修提升效率
配网实行先复电后抢修,划分抢修区域,明确任务与责任,抢修队伍实行分支线调度权下放,抢修人员同时负责施工与验收,提高抢修效率;同时,为摸清各个支线具体受损状况,需派出用电检查人员对低压现场进行全面排查。
2.3 联动交警部门合理规划行车路线
在配网抢修过程中,以用电性质、负荷性质、影响范围为判定原则恢复供电,合理规划行车路线,对生命线用户、公共服务用户等进行优先抢修。由于配网线路规模庞大,抢修点分散,需联动交警部门进行临时授权,确保电网抢修车辆不受道路停车约束、黄牌车禁行等路段限制。
2.4 建立风险识别库做好信息更新
随着城市土地的利用,一部分变电站建设之初的信息已经发生变化,需要重点勘查变电站相对于周边的地势情况及其所在区域的配套市政排水能力,及时做到信息更新,并定期对存在风险的变电站进行整治。为了提高勘查效率,建议从县级公司层面建立风险识别库,记录各个变电站所有的人身、设备安全隐患及相应的安全措施以提升抢险现场勘查效率。
2.5 改进巡视方式
需在极端天气来临前对辖区内所有变电站进行昼夜不间断的巡视,可采用视频监控与现场巡视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巡视,以应对变电站数量多、分布广、运维班组承载力不足等情况。要求值班人员定期复查监控与报警信息,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加快对信号报警的处理工作。特殊时期要求运维班组每半小时对所有变电站的站内监控进行逐个检查,同时根据变电站所在地理位置划分防区,优先安排足够人员以“两班倒”方式不停歇地开展防区内检查。
2.6 建立抢险专家数据库
县级电网普遍存在人员老化、技术断层的状况,因此建议在县公司层级建立抢险专家数据库,储备技术人才,明确记录员工的职称技能、相关抢险送电经验等信息,并定期管理更新,同时以“师带徒”、研讨会、针对性技能培训、定期举行抢险演习等方式提升供电企业员工的应急抢险能力和技术能力,并纳入部门和个人的绩效考核。
2.7 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与沟通
以往抢险过程中,抢险队伍主要通过微信、电话、邮件等方式从有关部门获取受灾具体信息,而无法从生产调度系统直接获取受灾数据,同时存在各部门各专业信息沟通不流畅、协调不灵活的弊端。因此,从长远考虑需要搭建县级统一应急指挥平台,与调度营销系统实现互联互通。
考虑到县级电力企业资金与技术条件支撑不足,应先建立抢修专项临时工作组,以生产副总为组长,调集各专业人员建立抢险专项微信群,实现信息的准确快速发布与疑问解答,例如通过专项微信群,由调控人员向操作人员解释操作任务的目的、明确操作过程中电网存在的危险点等信息,从而缩短操作时间,提高抢修效率。
2.8 提前做好社会救援力量准入工作
由于地区疫情政策,外地人员进入当地普遍需要一定的隔离观察期,对抢修工作带来不便。因此,在极端天气来临的月份,需要县级电力企业对生产任务进行规划,安排社会救援力量提前在本辖区内施工,做到平战结合,同时提前做好准入工作,如提供“双码”、48 h内核酸检测报告等,以及抢险工作前进行测温、工作中全程佩戴口罩、抢险期间对社会成员实施封闭管理等。
2.9 加强抢险队伍安全文化与敬业文化建设
通过安全文化建设,调动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促使员工在抢险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克服工作困难,采取安全行为保护自身安全,化解电网运行潜在风险。在建设敬业文化方面,县级电力企业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是消除部分老员工在工作中的消极情绪,建议鼓励老员工参与到部分基层制度的制定和技术方案的编制中,提升参与感,激发工作激情。
2.10 加强电力安全社会宣传教育
考虑到现阶段社会救援力量大多为农民工,安全意识不高,技术能力参差不齐,需加强电力安全教育,对特定抢险现场的危险性进行说明,并对危险点布置安全警示标志与安全围栏,配备足够的劳动防护用品,并划定其工作范围,限制其工作类型。
建立“防区长”“群众监护”2级防护制度,进一步调动群众监护动力,可通过安全漫画、传单、现场讲解、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多层次多角度营造保护电力设施人人有责的氛围;针对变电站附近居民区和企业,安排防区长上门进行针对性宣传,并在变电所醒目位置留下应急电话标牌,鼓励周围群众提供线索,对第一时间发现受灾并通知相关人员的居民或企业给予奖励。
2.11 加强重要电力用户自备电源应急能力
可能因断电造成人身伤害的化工、钢铁、燃气、医院等生命线用户或重要电力用户,应建立必要的自备电源应急能力,需根据要求配备足够容量的发电机、应急灯等设备并对其开展定期检查,确保具有应对数小时电力中断的自备电源供电能力。
3 结束语
除了电网相关企业要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外,城市规划建设方面需要考虑其对变电站站址、线路通道的预留和保护,不能以牺牲电力设施安全为代价;此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需要有足够的前瞻性,要综合运用建设透水路面、湖泊湿地、营造植被等多种措施杜绝逢暴雨必涝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