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词中的锦绣潇湘之“永州”柳宗元的幻灭、涅槃与新生

2023-04-15杨玲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语文教师

十几岁 2023年6期
关键词:渔翁潇湘涅槃

文/杨玲(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语文教师)

陆游诗云:“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潇水之畔、湘江之滨,景色秀丽、温婉多情。潇水与湘江的汇流之处,便是“潇湘”——永州。

在柳宗元到来之前,与永州有关的词可能是“荒僻偏远”“人烟稀少”“虫蛇出没”,而“西岩”(即永州西山)也仅仅只是永州古城西边的一座高不过百米的小山头。

公元805 年,柳宗元来到永州,拖家带口,满面尘土,郁悒悲愤。从此,西岩逐渐成为一片繁荣的文化沃土,也见证了柳宗元一生的落寞与繁华。

梦想幻灭的失意之地

柳宗元祖籍河东郡(今山西省运城市永济、芮城一带),家世显赫:父亲柳镇,曾担任侍御史;母亲卢氏,出身范阳豪族。柳宗元从小便被寄予了厚望,韩愈在《柳子厚墓志铭》中写道:“众谓柳氏有子矣。”柳宗元21 岁时考中进士;26 岁时,又中博学宏词科;32 岁时,担任礼部员外郎,可谓是“春风得意马蹄疾”。然而繁华易逝,王叔文集团改革失败,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离开长安,跋涉三千多里,等待柳宗元的只是一方破旧的寺院、满院荒芜的杂草。他在永州体会到前所未有的失意与孤寂。“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往日的亲朋好友音信全无,他常常在深夜独自倚靠柱子,孤寂忧愁,彻夜难眠。

少年的意气风发、青年的志得意满,全都在永州的古树深林、阔野田畴中幻灭了。

寻觅自我的涅槃之地

“投迹山水地,放情咏《离骚》。”在长达十年的贬谪生涯中,柳宗元“闷即出游”,南楚大地上的自然风物与人文历史在很大程度上纾解了他内心的苦闷。仕途坎坷,命运无常,但永州西岩的山水恬静而从容,具有治愈的力量。

渔翁夜宿西岩,清晨汲水燃竹。从夜晚到清晨,漫长的时间一晃而过。清澈见底的湘江,漫山遍野的楚竹,将柳宗元内心的忧郁一扫而净。旭日初升,炊烟散去;空谷传响,渔人已去。船桨划破碧波的“欸乃一声”,如同一道光亮,刺破了朦胧的拂晓,周围的一切山水刹那间变得清晰,青山绿水迎面而来。山水也一改之前的黯淡,万象皆绿。

柳宗元出生在名门望族,年少得意。在长安时,他目之所及皆是滚滚红尘,身之所处均为簇簇车马。此刻在西岩,他蒙尘的双眼被碧绿的山水一洗而净,含垢的双耳被桨声重新唤醒,布满伤痕的内心也在这一片如梦似幻的土地上涅槃重生。

渔翁

[唐]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超然物外的新生之地

在中国山水画中,“渔翁”经常出现。青山之麓,碧波之上,扁舟之中,“青箬笠,绿蓑衣”的渔翁手拿鱼竿,垂钓舟中。早在屈原的《渔父》中,“渔翁”便已成为隐士的代名词。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也有一位曾到过世外桃源的渔人。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是柳宗元初到永州不久写下的诗句。如果说,《江雪》中的渔翁是遗世独立、孤寂自傲的迁客,那么,《渔翁》中夜宿西岩、晓汲清江的渔翁则是一位闲适自在、超然物外的智者。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柳宗元化用陶渊明的诗句“云无心以出岫”,写西岩之上云朵自由自在的状态。这既是渔翁悠然自得的体现,也是柳宗元内心的独白。

十年贬谪,柳宗元在西岩的山水中寻找到了平衡点。树影婆娑、清风摇翠,柳宗元穿行其间,红尘往事抛诸脑后。初来永州时的寒骨已被流光溢彩的西岩温暖。白云苍狗,坎坷半生,绵延数里的西岩、奔流不息的清江、苍翠欲滴的楚竹,抚慰了柳宗元内心的孤愤,寄托了他高洁的情怀。

数百年后的西岩仍然淡逸清和,令人迷醉。“惆怅八愚诗在否?西山山色为君明”,这是对柳宗元多舛命途的告慰,亦是对智者羽化新生的称颂。

猜你喜欢

渔翁潇湘涅槃
渔翁钓雪
《潇湘暮雨图》
Unique New Year
被赋能后的企业能否涅槃重生?
欢乐潇湘
塑料瓶的涅槃
潇湘花月谣
神秘的“渔翁”
旅途探险记之“渔翁”
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