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风险以及应对措施
2023-04-15沈晨晨张立涛
沈晨晨,张立涛
(山东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山东 淄博 255022)
引言
埃森哲与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推出的《2020中国企业数字转型指数研究》显示,2020年我国数字化转型效果显著的企业只有11%。在石油、汽车和制药等较为传统的制造行业中,数字化转型更具挑战性,他们的成功率仅4%~11%。2015年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提出我国制造业信息化水平不高、与工业化融合深度不够等问题,力争到2025年,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员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两化(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迈上新台阶。
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主要是对计划、生产和物流等运作环节进行数字化监测,收集生产流程中的数据,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计算机算法等进行数据处理,对生产设备和生产过程进行全方位的实时监测,有利于管理人员及时做出合理的决策,实现企业对全业务的有效管控。但是数字化转型是一个涉及多方部门的复杂项目,该项目投资大、涉及范围广,如果企业没有准确洞悉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风险因素,不仅会造成数字化转型项目失败、甚至会破坏企业传统的业务,从而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本文分析了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且根据风险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为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1 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风险
1.1 战略风险
1.1.1 转型刚度风险
一方面,如果制造企业转型的步伐过大,资金投入较多,资金回收期变长,影响企业资金运作,最终将导致数字化转型失败。另一方面,如果数字化转型的力度太小,对生产、企业运作没有产生本质上的效果,很容易造成数字化转型效果不明显或者转型失败。制造企业如何把握转型的“度”,变得尤为重要。
1.1.2 对政策的了解程度
2017年以来,“数字经济”已经连续4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继续出台支持政策,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各地下发的数字经济政策侧重不同,内蒙古、新疆等地区主要以建设基础设施为主,而上海、江苏和广东等省份建立了数字经济管理和监管的框架。对企业来说,如果对政策了解不充分,不能把握未来市场动向,极有可能使数字化转型的努力付之东流。
1.1.3 高层领导者对数字化转型认知
在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多数企业对数字化转型认知较为模糊,只是觉得应用了数字化技术就是融入了数字化浪潮的改革中。而且,很多企业高层管理者不清楚数字化转型的动因和有效的实施路径,对数字化转型的新局面缺少思想准备、理论基础和未来展望。企业高层领导者作为企业的掌舵人,决定着企业转型的方向。对数字化转型认知上的偏差,很可能带来转型过程中方向上的错误。此外,领导者对数字化转型持有不同态度,也很大程度上带来转型的风险。
1.1.4 选择第三方服务商的风险
很多制造企业会选择第三方服务商为自己提供软件支持,来实现数字化转型,例如:树根互联、艾普工华和施耐德等公司。但是,不同的公司对行业的深入程度不同,有的公司服务水平有限,技术不足,可能会造成延迟交付风险,最终影响企业生产运作,导致数字化转型失败。因此,制造企业面临着选择第三方服务商的风险。
1.2 数据安全风险
1.2.1 数据流动风险
在制造行业,数据被看做是第六大生产要素,数据驱动生产的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工厂所效仿。企业数字化转型带来了大量的数据交换,数据流动带来巨大价值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风险。数据流动的风险往往发生在各系统之间、各职能部门之间,甚至是各行业之间。
1.2.2 数据资产明确程度
企业数字化转型伴随着系统和网络的信息交换,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资产。只有知道有什么数据资产,才能对数据资产去做管理,分类分级,最终才能做到安全防护。
1.2.3 用户违规,内部泄露
近年来,由于内部用户所造成的数据泄露事件层出不穷,并且据威瑞森发布的《2021年数据泄露调查报告》中显示85%的数据泄露与人为因素有关。可见,内部员工造成的数据泄露已经对数据安全的维护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内部泄露可能会造成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造成时间和成本的损失。
1.2.4 权限管理风险
主要目的是对整个后台管理系统进行权限的控制,而针对的对象是员工,避免因权限控制缺失或操作不当引发风险问题,如操作错误,数据泄露等问题。若权限管理不合理,很容易导致用户权限过大、离职人员账号未回收、擅自将账号移交他人使用等风险。
1.3 数字化人才风险
1.3.1 数字化人才供给风险
人才保障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要素,没有人才支撑,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就变成一句空洞的口号。加强数字化人才的选拔与培养,不是选择可做可不做的问题,而是必须做的问题[1]。制造企业不仅要引进数字信息化人才,还要引导生产运营人员向数字化思维、信息化思维转变。努力培养大批既有信息技术手段、又懂得生产运营的数字化人才。因此,保证数字化人才充足是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强有力的支撑,若数字化人才供给出现问题,很难保证企业数字化转型稳步进行。
1.3.2 员工对数字化转型积极性风险
对企业员工来说,一部分员工安于现状,不愿意任何“转变”。他们认为数字化转型会改变他们的生产模式,威胁他们的长久发展。因此,这部分员工对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性不高,甚至不愿意配合数字化转型项目的实施,从而为数字化转型带来风险。
1.3.3 人才流失风险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很长的建设过程。企业要强化对人才的吸引力,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人才流失会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效果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此外,大量的人才流失会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重新选拔、培训员工,人力资源成本也必然会陡然上升。
1.3.4 员工培训风险
企业购置自动化设备和开发信息系统后,必须对员工进行培训。很多员工因为培训不充分,造成操作失误,从而导致设备出现故障、影响生产,甚至造成安全事故。
2 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风险应对措施
2.1 战略风险应对措施
1)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融合,各地也出台扶持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例如,湖南省某市在2022年出台了《关于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若干政策》,政策一方面推行企业要向制造设备数字化、设备联网上云、推进产品和服务智能化等方向转变,另一方面与高校合作,培养数字化高技能人才,支持职业技术学校开设数智能制造、数控技术等专业,向制造企业输送中级工以上的毕业生。同时,对企业和学校双向奖励。因此,制造企业应该将目光聚焦在省市出台的有关扶持政策,积极配合政府实施高效的数字化转型。
2)企业应该把握好数字化转型的“度”,投入太多成本可能导致企业主营业务出现影响,投入太小会导致企业数字化转型效果不明显。因此,对于制造企业来说,应该循序渐进,先从某一业务进行试点,最后再扩展到全业务流程。
3)制造企业高层领导者对数字化转型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积极的思想准备以及客观的未来展望,而且领导者应该具有冒险者精神,大胆推行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
4)对于IT部门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的企业,在选择第三方IT服务商的时候,企业应该制定完善的服务商选择机制,挑选出优秀的IT团队,这样才能避免数字化项目出现技术风险、延迟交付风险及售后风险。
2.2 数据安全风险应对措施
首先,企业应该对数据分类分级。数据分类分级是指将数据依照相关规定及方法划分成不同类别和级别,然后根据划分结果,对这些数据进行标记,并对其进行差异化管理[2]。企业需对相关数据进行盘点,厘清企业部门之间、企业和第三方之间数据流通方式和数据类型。其次,应该在数据收集、处理、储存、传输、使用、归档和销毁等全生命周期进行风险识别,最后从技术实施、管理手段和合同协议等方面对风险进行有效管控。
1)技术实施方面:对数据进行加密储存和隐私数据传输信道加密,完善用户级、接口级的身份鉴别机制,细化各业务系统用户权限。
2)管理机制方面:加强企业信息安全团队建设,建立并实施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健全数据安全监控体系和及时响应机制,对风险性进行评估。
3)合同协议方面:根据相关法规,完善企业整体及各项服务和产品的用户隐私政策。与合作的第三方企业签署规范的数据、隐私保护协议,明确相关权利和责任。
此外,还要做到持续优化改善。数据安全治理是一个长期过程,持续更新和统计数据资产。定期的风险评估,适应业务和环境的变化,发现潜在的风险和漏洞。持续监控检测,保证数据的无遗漏,全面监测各种行为。预警、告警和溯源,高效及时处理和响应安全事件。
2.3 数字化人才风险应对措施
1)人才引进方面。制造企业要加大“生产+IT”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力度,通过校园招聘、社会招聘和内部推荐等多种渠道,扩大数字化人才团队,保证数字化人才供给。
2)数字化转型积极性方面。多开展“数字化转型”讲座,普及数字化转型给企业、员工带来的实际利益,让员工真正地从心底认可、认同数字化项目建设。
3)数字化人才流失方面。要完善薪酬制度和激励机制,经常调整薪资结构,确保员工能收到有竞争力的薪资。同时,加大物质激励和非物质激励,在日常的管理中,尽量减少采用处罚式的措施,多用目标、参与、荣誉等方法,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以此来防范数字化人才流失风险。
4)数字化人才培养方面。企业可以考虑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培养企业所需要的复合型数字化人才,同时还要制定培养计划、开展业务技能培训课程、尽可能挖掘员工的潜在能力和优势,培养懂得生产的数字化人员。此外,鼓励和组织员工进行岗位技能竞赛,以赛带训,提高员工的技能提高和创新精神,加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3]。
3 结语
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跨度广、周期长、投资大等特点,因此,企业须从各环节对项目建设过程进行风险管控。制造企业需要从战略、数据安全和人力资源等方面有效识别风险,通过健全风险管理机制或技术手段来有效控制风险,从而保证数字化转型的稳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