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传统媒体记者编辑意识转变研究
2023-04-15孔令全
◎孔令全
(菏泽市定陶区融媒体中心(菏泽市定陶区广播电视台),山东 菏泽 274100)
现阶段,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各种新媒体形式逐渐产生,并且深受人们的欢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借助新媒体获取新闻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媒体的发展则会受到较大的冲击,其中就包括传统新闻媒体。传统新闻媒体在经营运行中,若是始终采用以往的编辑运营模式,则很难吸引受众,最终会影响到传统媒体的长远发展。因此,传统媒体要及时做出改变,尤其是传统媒体记者编辑要转变思想意识,主动学习新媒体编辑技能,改善传统媒体的排版,提高传统媒体质量,以期获得更多的关注,增加受众群体。
一、新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面临的挑战
在传统的编辑模式下,一部作品主要是以采访和解说完成的,然后提交给编辑部进行编辑和传播,这种模式在新媒体时代有明显的缺陷。一是它更加统一,一旦记者在处理时事时只关注事件本身,那么编辑就无法向受众提供更多的内容。二是时间紧迫,容易延误。一旦记者无法在第一时间获得新闻素材,下一个过程中的主编就无法完成新闻的编辑工作。三是在传统业务中,传统媒体编辑侧重于传统的视频,较少使用微信等新工具来满足受众的多样化需求。因此,提高记者和编辑的认识,对于发展传统媒体至关重要,是赢得受众和赢得市场的关键。
二、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传统媒体记者编辑意识转变的必要性
(一)环境变化的需要
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和广泛使用,新闻媒体受到严重影响,新闻业面临困难的生存环境,甚至引发了激烈辩论,出现了传统媒体死亡论。但是传统媒体通过各种移动终端使其作品不会消失,而是通过主动变革使其成为少数受众的欣赏对象。今后,传统媒体市场将逐步从一线城市扩展到其他城市,实现社区发展,并积极融入新媒体,以改善其产业链。
(二)传统媒体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前,新媒体行业正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信息更新速度非常快,若是传统媒体还在维持以往的经营发展模式和采用传统的媒体采编方式,则很难跟上当下媒体发展的速度,并且会对自身的发展形成较大的阻碍。现阶段,多数媒体采编流程依旧是经过采访和文稿写作后,将其交给相关负责编辑的人员进行加工,但这种模式存在采编与编辑之间相互分离的情况,并没有实现真正的融合,这也会对传统媒体新闻信息资源的共享造成较大的影响。而全媒体的出现,打破了这一模式。所谓的全媒体,就是以网络作为信息传播的媒介,同时还要以数字化为基础,将传统的媒体模式转变为一种新型的媒体平台,对相关信息进行全天候的播放,这对以往常规的播放形式进行了改进,也能够提高传统媒体的收视率。面对传统媒体的这种发展模式,相关记者编辑要转变以传统媒体为中心的意识,并对当下受众的实际需求予以全面了解,改进以往的传统媒体编辑方式,促使传统媒体信息内容更加接地气,进一步促进传统媒体的创新发展。
三、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传统媒体记者编辑意识的转变策略
(一)增强自身审美意识,合理设计传统媒体版面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媒体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威胁。然而,一些记者编辑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现实,仍然认为自己服务于主流媒体,有着天然的傲慢,根本没有意识到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及其给自身带来的挑战。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新闻工作者的观念停滞不前,将阻碍新闻产业的持续发展。因此,必须重视记者编辑思维的培养,使他们对新闻报道、对当前新闻报道的环境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首先,传统媒体信息内容的编辑与美学有很大联系,相关受众群体在收看或收听传统媒体作品时,会产生视觉上和听觉上的审美需求。因此,传统媒体排版要重视视觉效果,若是没有满足受众对美的需求,就会降低他们对作品的兴趣,影响其收视效果。面对这种情况,传统媒体记者编辑需要转变以往的思想意识,对作品进行科学设计,使其更具美感,从而带给受众带来更强的视觉冲击力,吸引他们继续收看作品内容。在这一过程中,传统媒体记者编辑还应该提升自身的审美意识,多角度、多方式增强传统媒体作品的美感,可以结合具体的新闻内容增添相应的画面等。另外,在对传统媒体新闻内容进行编辑时,还应该顾及受众的喜好,选择受众喜闻乐见的主题,对新闻信息内容予以有效编辑。另外,传统媒体编辑要及时更新编辑思想,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手段,吸引更多的受众,提高他们对传统媒体的兴趣,推动传统媒体的长远发展。
(二)准确进行角色定位
在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信息的传播者,在这种形势下,传统媒体新闻记者同样需要及时转变传统的思维理念,着眼于当下,将新闻报道同时代发展相结合,提高个人能力、增加专业知识,在时代中准确找到自身的定位,并以此为基础分析职业优势,创新新闻报道内容方式,进而推动整个新闻行业积极转变。新闻记者要有受众意识,需要重视社会民生诉求,优先选择人们关注的重点,使人们能够清晰了解新闻事件的整体发展。以热点事件的采访报道为例。首先,记者所有工作的展开都必须坚持把新闻的真实性摆在第一位,在采访过程中必须保证客观公正,以第三方视角对新闻事实进行陈述,最大限度还原事实,让受众了解到真相;其次,在针对热点事件进行评论时,也需要有互联网思维,要有大局观,把握好其时、度、效,使新闻评论达到化解矛盾,传递初心的效果。
(三)重视新闻深度,吸引受众目光
在新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是总编辑,每个人都能发出自己的声音。虽然传统媒体在速度方面很难与其他的一些媒体竞争,但作为新闻媒体,其职责在于探寻真相、审查新闻事件的真实性、挖掘其背后的故事等。传统媒体在现实和深度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编辑必须抓住这一优势,才能与其他媒体进行竞争。第一,在现实和深度上努力。新闻事件发生时,编辑应凭借自己新闻的专业知识,指导记者制作详细的新闻稿件,以连续报道、系列报道等形式向受众提供具有态度、深度和温度的作品,并从各个方面向受众展示信息事件,以吸引受众,提高作品的影响力。第二,要善于从小到大,增强受众的投入感和体验感。编辑应本着贴近、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讲述百姓的故事,以小见大,反映中国人民踔力奋发、笃行不怠的精神风貌,从而提高新闻的客观性和可读性,提高其吸引力。三是传统媒体具有传达党和政府声音、反映人民群众需求、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等重要功能。
(四)积极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增强传统与新媒体融合传播创新能力
互联网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对媒体传播的深度融入,已经改变了传统主流媒体的媒介形态、内容形式和传播机制。要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新型主流媒体矩阵,形成具有强大威力的主流舆论引导新格局。由于互联网传播的特性,人人都是传播者,导致互联网海量信息中充斥着真假难辨、混淆视听的各类暴力、恶俗的信息,打造引领舆论的新型主流媒体成为时代的要求。融媒体记者编辑应该深刻认识到搭建新型主流媒体的重要性,着眼新的历史起点,着眼新型主流媒体发展的要求,积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勇于担当,大胆创新,做强做实融媒体编辑工作。第一,树立互联网传播思维。在传统媒体时代,信息传递缓慢、单一,新闻信息传播主要依赖于传统的广播、电视等传统的大众媒体,缺乏互动性、选择性。但自从互联网兴起以来,从“两微一端”到各类“中央厨房”、融媒体中心,已经形成了各媒介高度融合的媒体生态。融媒体记者编辑在新闻编辑工作中应该时刻以互联网思维为导向,提升互联网融合传播编辑素养,开展媒体融合新闻采编发工作创新,切实做到“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将媒体融合工作落到实处。第二,树立新闻供给侧思维。媒体融合传播改变了媒体生态,改变了媒体传播底座,媒体编辑也从过去单一的传统编辑方式转为个性化、多样化编辑。融媒体记者编辑应牢固树立新闻产品供给侧思维,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重视用户体验,增强媒体传播黏性。要根据不同的新闻主题、传播定位,对新闻素材进行分类分层编辑,聚焦受众群体获取新闻信息的偏好和需求,以最佳呈现形式把新闻信息提供给广大受众。第三,树立主流媒体引领思维。传统媒体在悠久的发展历史过程中积淀了深厚的受众基础,在广大媒体受众中形成了权威、主流的影响力。融媒体新闻记者编辑应当牢记自身党媒党刊的主流媒体身份,深挖内容优势、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发挥新闻舆论引领职能。站在对党忠诚、为党和国家做好新闻事业的高度,用好互联网传播优势,创新开展融媒体新闻产品的编辑工作。
(五)加强与受众的互动交流
当前,很多受众在浏览传统媒体作品时,不仅想要了解时政信息,而且还需要能够发表评论的平台,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基于此,传统媒体记者编辑要根据受众的实际需求,为他们开放相应的评论交流平台,使他们能够互动和交流,这样能够让传统媒体变得更加大众化和社会化。在具体的传统媒体编辑中,编辑可以在每一篇新闻的结尾设置评论版块,并增设二维码,使受众能够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到信息化的新闻评论平台,进而针对相关新闻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在这一信息平台中,受众之间能够交流互动,这也能够帮助他们了解新闻信息的中心主题。另外,传统媒体编辑也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公众平台,加强与受众的交流,使他们与传统媒体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比如,目前多数传统媒体都建立了自己的微博官方账号,通过微博号播放自己的传统媒体作品,受众可以在浏览该作品时,针对其中的新闻内容发表评论,也可以采用私信的方式与编辑进行沟通,表达对传统媒体内容及效果的意见与建议。这种传统媒体形式更有利于吸引受众,对于传统媒体的发展极为有利。
(六)尽可能满足受众的需求
第一个镜头的视觉效果对受众极为重要,如果受众对作品的第一个镜头不感兴趣,则可能会影响后续内容的观看。因此,传统媒体编辑必须找到相应的办法,通过合理的排版,提高传统媒体新闻的视觉效果。因此,新闻编辑必须不断提高整体素质,培养高技能,尽可能满足受众的多样化需求。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编辑必须有不同的想法,即从相反的角度看待问题,主要是在新闻报道产生新的想法,或找到其他人不使用的方法和表达方式。此外,还需要学习讲述情感故事,提高作品的可视性。在当今通信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知识创新不仅包括找到与新媒体的最佳衔接点,而且最重要的是,确保新闻编辑模式的变革创新,使受众真正成为自己的铁粉。
(七)优化选题,创新观念
鉴于获取信息的手段日益增多,记者应适应新的信息时代,不断增强采访和编辑能力,确保信息质量。一方面,需要提高选题能力,筛选多样化的信息,准确表达新闻观点,完善新闻内容。记者应利用坚实的文化基础撰写新闻报道,同时利用丰富的专业经验建立一个信息库,储存最丰富的信息,协助编辑提取和筛选信息,以便及时准确地确定受众感兴趣的内容;另一方面,记者应改变传统的信息观念,增强信息的互动性,与受访者互动,拉近双方的距离。在实际报道过程中,应充分深入地了解广大受众的需要,将媒体报道目标与选择更可接受的报道形式相结合,同时确保客观和真实的报道,并提高受众的兴趣。传统媒体在权威方面具有优势,记者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客观地呈现信息,同时纳入以互动、简单和信息可视化为重点的新的信息理念。可以建立公共新闻网和微博账号等平台,以获取有关公共网站平台的最新信息,同时更好地了解受众的需求,从而有助于优化和改进信息编辑方法。在当前形势下,为了提高新闻采访和编辑水平,不仅需要提高记者的专业水平,还需要积极学习先进思想。关于媒体本身尽管扩大了传播媒体,但信息的真实性也受到了影响,出现了虚假信息,影响公众舆论气氛,甚至引发社会冲突。因此,记者应保持理性态度,虽然他们必须与时俱进,但也必须坚持客观和真实的原则,不仅要进行现场采访,而且要了解受众实际的信息需要。还需要通过诸如微信和微博等媒体平台加强与受众的互动,并通过定制信息内容来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从而充分发挥引导社会舆论的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记者编辑应该及时转变自身的编辑意识,提升自身的采编能力,制作出更有价值的新闻信息,以此促进传统媒体的发展。有关单位也要重视对传统媒体记者编辑专业能力的培养,通过开展培训活动,转变其传统的思想观念,树立新型媒体编辑理念,使其能够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对传统媒体内容进行科学编辑和排版,以进一步增强传统媒体的传播效果,为受众提供更好的新闻体验,从而推动传统媒体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