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脱口秀新闻节目主持人话语模式
2023-04-15◎王蓁
◎王 蓁
(海南广播电视总台交通广播,海南 海口 570206)
现如今,脱口秀新闻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新闻播报方式,与传统类型的新闻节目相比,脱口秀新闻节目的语言表达,并非使用传统的书面语言,而是运用平实的语句,站在真实合理的角度对不同类型的新闻事件进行阐述。主持人就是脱口秀新闻节目的灵魂,其运用的话语模式,能够对新闻节目的整体质量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主持人在正式进入新闻节目之前,必须灵活选择最适合的话语模式,从而收获更好的新闻播报效果。
一、脱口秀新闻节目具备的特征
(一)新闻内容更加丰富
脱口秀新闻节目有着多元化的、丰富的题材,能够做到软硬兼顾,关注我国社会内部的民生热点,同时也涵盖了国内外的时事政治内容。只有做到选题内容的包罗万象,脱口秀新闻节目才能够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
新闻通常被分为硬新闻和软新闻。其中,硬新闻的内容题材较为严肃,关乎我国的国计民生,以及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具备更强的思想性和丰富的知识面。例如,我国政府出台的重要政策方针、国内形势以及国际形势、国内股票涨跌情况、天气变化、突发事件等,包括社会中的各个方面,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硬新闻的主角。
而软新闻主要是指我国的社会民生类新闻,其主要特征为充满人文关怀,并且体现出娱乐性、趣味性以及故事性,使受众在接收新闻之后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或者使受众受到正向鼓舞,给予人们更多的精神慰藉,满足更多人在心理层面的需求。硬新闻可能会涉及到敏感内容,必须运用严肃的书面语言。因此,脱口秀新闻节目在选择新闻内容的时候,通常会选择契合度更高的软新闻,从而在新闻节目之中营造出一种接地气的氛围,并且使主持人能够进行充分发挥,主持人则需要把握节目播送的分寸,展现出自身的功底。
然而,更多地选择软新闻,并不代表脱口秀新闻节目完全放弃硬新闻,主持人应当对硬新闻进行关注并且表达,不可在播送节目的时候偷工减料。在脱口秀新闻节目内部出现的硬新闻,应当由主持人找到节目选题的关键,并加以延展,找到独特的视角然后进行解读,从而传递给广大受众,以此来保证脱口秀新闻节目有着更为丰富多彩的内容,同时关注软新闻和硬新闻[1]。
(二)新闻表达方式通俗易懂
脱口秀新闻节目不只是一种全新的新闻节目形式,而是一种全新的新闻节目语言表达手段。就传播学而言,脱口秀新闻节目在语言表达方面,无疑是信息传播方式的巨大变革。脱口秀新闻节目的主持人在语言表达过程中,必须运用通俗的、质朴的、有一定深度的语言,帮助受众在轻松、愉悦、诙谐的氛围下,真正了解新闻节目的具体内容。
在以往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在提到“新闻节目”的时候,往往会联想到类似《新闻联播》那种传统而严肃的新闻内容,新闻主持人在播报节目的时候,会运用固定的语气、语言节奏、腔调和语句,甚至主持人运用的肢体语言也已经被固化,导致大量受众认为“新闻节目只能依靠这种固定方式进行呈现”,而且新闻节目的主持人由于十分严肃,给予受众一种“高高在上”“只可远观”的刻板印象。而脱口秀新闻节目的主持人,会打破这种刻板印象,并且给予新闻节目更多的发展活力。
(三)新闻评论深刻且趣味性强
与传统的评论式新闻节目不同,脱口秀新闻节目不仅要具备新闻性,还要具备一定的娱乐性,与受众的喜好相符,不得枯燥地进行长篇大论的说教。因此,脱口秀新闻节目的主持人在语言方面必然具备感染力,其话语模式灵活多变,具有更强的趣味性,在表达过程中“言之有物”,营造出平等分享的节目氛围。
在主持脱口秀新闻节目的时候,主持人将语言传播的目的贯穿节目的始终,不仅通过节目引发受众的思考,传递正确的道理,而且还要对新闻内容进行准确解读,使节目寓教于乐。与直接向受众“讲道理”相比,新闻受众更喜欢听故事,所以脱口秀新闻节目在制作过程中,主持人往往使用有温度的语言表达方式,帮助受众领悟新闻节目之中存在的深层次内容。不仅如此,脱口秀新闻节目在我国实现本土化发展之后,主持人时刻坚持引导主流价值观,这成为所有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的责任和担当[2]。
二、脱口秀新闻节目主持人需要运用的话语模式
(一)使播报与“说”有机结合
现阶段,在开展广播电视新闻报道过程中,新闻叙事需要遵循一定的模式和规律,但是其模式会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而发生变化。看上去这只是方法出现了变化,但是就叙事模式转换而言,更像是为受众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帮助受众对世界产生新的认知。例如,凤凰卫视推出的脱口秀新闻节目《凤凰早班车》,就将“播放新闻”和“说新闻”两种不同的新闻叙事话语形态相结合,其实质是因为电视新闻叙述的主体姿态与立场选择不同,使得电视新闻在叙事方面出现了显著的变化,并且随着变化而持续发展。
但是,“说新闻”这种全新的话语模式,已经被我国受众所接受,更多类型的节目也不断涌现,赢得了受众的喜爱。“说新闻”就是在新闻播出的过程中,主持人运用富有个性的、口语化的、贴近人们日常生活的全新语言方式,来播报新闻。在态度和立场方面,使新闻节目拉近了与受众之间的距离,从以往的“新闻宣传本位”变成了“受众本位”。因此,新闻节目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且提升了受欢迎的程度。
脱口秀新闻节目就是运用贴合受众的话语方式播报各类新闻,受众可以通过此类新闻节目,获得自身感兴趣的信息,在播送新闻内容的时候,主持人运用“播”与“说”有机结合的方式,将社会民生、时事政治等类型的新闻传递给所有受众。例如,我国知名脱口秀新闻节目《语众不同》就采用此类话语模式,将主持人以及嘉宾在节目内部的“说”放在主要位置,然后配合“播”进行新闻传播,向人们分享近期发生的新闻事件。
(二)将新闻播报变成讲段子
人们在听到“脱口秀”一词的时候,通常第一时间想到相关人的妙语连珠。因此,脱口秀新闻节目要想保证自身的质量,必须在“说”上面下足功夫,运用“段子”使新闻节目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现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持续加快,受众普遍需要面对较大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而要想缓解压力,需要通过接触不同的娱乐元素,实现身体和精神层面的慰藉。在广播电视方面也有更多的节目为了吸引受众,推出了轻松而诙谐的节目内容,并且使自身能够找到节目的定位。
事实上,部分朗朗上口、幽默诙谐的语句,在运用到脱口秀新闻节目之中以后,能够起到良好的“圈粉”效果。例如,在我国知名脱口秀新闻节目《章鱼说》中,会听到这样的宣传语:“章鱼有八爪拦尽身边事,小墨有墨汁详评各路人。”由于加入了戏剧性更强的宣传语,使得主持人与受众之间的距离被拉近,受众也能够对新闻内容进行关注。《章鱼说》往往关注我国国内的社会民生,在播报新闻内容的时候,自然也运用了更多段子。例如,在播送一则抢红包相关的新闻的时候,主持人用段子类语句“一顿操作猛如虎,抢的红包两毛五”引出具体的新闻内容。由此可见,讲“段子”能够为脱口秀新闻节目吸引更多的受众,进而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3]。
(三)主持人进行角色扮演
在脱口秀类节目的表演过程中,为了保证节目效果,使受众能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参与脱口秀录制的人员,会选择对自己讲述的内容进行即兴表演。在我国脱口秀类的新闻节目中,主持人也可以在适当的情况下引入角色扮演这一全新的节目元素,这是传统新闻节目并不具备的。主持人在节目录制过程中进行角色扮演之后,受众能够对新闻的意义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同时也能够让受众与主持人之间的关系更进一步,使受众产生关注后续新闻内容的欲望。
例如,在我国知名脱口秀新闻节目《章鱼说》中,两名主持人播报一则新闻:“英国抢劫犯行凶,遭遇正义路人制裁。”传统的新闻节目会直截了当地对该事件进行叙述,而《章鱼说》的两名主持人运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讲述该新闻,其中一名主持人扮演正义路人,而另一名主持人扮演抢劫犯,表演过程夸张且具备强烈的诙谐感,受众在看到主持人的角色扮演以后,能够在短时间内与新闻节目融为一体,并且继续关注新闻内容。
(四)主持人与嘉宾默契配合
主持人就是受众与新闻节目之间的纽带,能够使新闻节目的不同环节平滑地进行转换,并且能够有序衔接,使新闻节目具备完整性以及流畅性。在脱口秀新闻节目中,主持人必须运用话语模式,与嘉宾进行高效配合,通过有限的时间,将价值较高的新闻以不单调、不花哨的方式传达给广大受众。因此,主持人对新闻事件必须具备敏感性,而且主持人和嘉宾、主持人和主持人之间必须形成默契,合作呈现精彩的脱口秀新闻节目。
首先,主持人应当适当地出让话轮,换而言之,就是在主持人具备较高的默契度之后,合理、舒适地与嘉宾或者搭档主持人播报新闻,在叙述新闻事件的时候,主持人需要处理一个难点,那就是如何才能够做到节目不会重叠和冷场。与其他类型的节目相比,脱口秀一类新闻节目的大部分内容,需要主持人进行即兴的口语表述,即使主持人已经准备好台本,也可能在实际播报过程中,出现主持人说出台本内部并不存在的话语的情况,因此主持人需要满足更高的要求。在话轮更迭的过程中,主持人将遵从“不重叠、不冷场”的规约,然而重叠往往出现在过渡话轮阶段,因此主持人应适当地停止讲话,使话轮能够顺利让出。
其次,在轮换话语的时候,主持人需要对自身的语言进行严格控制,如果新闻节目为主持人与嘉宾配合,主持人应当进行“抛砖引玉”,自身的语言点到为止,不得在节目中滔滔不绝、喧宾夺主。如果新闻节目为两名主持人协调配合,主持人必须为搭档主持人留下话语口,保证搭档主持人能够在舒适的状态下继续之前的播报,并且就新闻事件侃侃而谈,避免出现尴尬的局面[4]。
再次,话轮的夺取并非“不礼貌”行为,新闻节目之中的话轮更迭,其实质就是话轮出让以及话轮夺取的过程,如果主持人善于夺取话轮,那么主持人就应该更多地控制自身的即兴口语,展现出更好的水平与素养。在脱口秀新闻节目内部,主持人夺取话轮的策略,主要有补充并添加结尾、附和另一人的语言、在结尾提出建议、运用礼貌用语插入新的话语等。
最后,肢体语言也被称之为“副语言”,是说话之余表现出的所有动作,其中主要包括动作、表情、手势、姿态等。副语言虽然不是开口讲话,但是在合理运用之后,能够产生与语言相同的魅力。新闻节目的主持人在运用话语模式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对副语言的运用,通过副语言呈现出自身对于某一个新闻事件的看法,或者在叙述接近尾声的时候,运用灵活的副语言,给予搭档主持人或者嘉宾相应的讯号,暗示其需要及时接过话轮,保证新闻节目的流畅性和趣味性。
(五)避免语言出现冗余问题
首先,在进行即兴口语表达的过程中,任何人都不能保持思想高度集中,而是即兴开口讲话,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往往会随时增添话语,导致语言出现冗余问题,该问题通常被人们视为“不在状态”或者“状态欠佳”。脱口秀新闻节目的主持人在进入节目中以后,必须保证自身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同时注意参与节目的其他人的思想情况,进而做到默契配合,避免在语言出现冗余之后,影响新闻节目的整体观感。
其次,传统的新闻节目中,主持人必须保证自身口语表达的完美性。然而在脱口秀一类新闻节目中,主持人在口语表达方面,必然存在粗略性特点,如果主持人在节目内部过于追求完美,忽视脱口秀类节目具备的特点,而盲目追求口语表达层面的完美无缺,那么主持人必然会被语言冗余的问题所困扰。由此可见,主持人的语言模式应当“点到为止”,在明确受众能够了解主持人表达的重点以后,主持人不需要刻意去追求播送语言的完美程度,更不需要反复强调。
最后,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即兴口语具备单向、线性以及不可逆三种特征,脱口秀新闻节目的主持人要想在节目中出口成章,必须做好前期准备。但是除了前期准备以外,主持人应当在日常生活中,对自身的话语传播方式进行规范,将规范化、标准化的语言状态转变为日常语言,同时在日常的语言交流中,锻炼自身随机应变的能力。不仅如此,主持人应当重视对信息技术的运用,随时利用互联网收集各类有用的信息,然后在节目内部有意识地降低语言冗余问题产生的概率,做到语言表达简单精炼,使即兴口语在常态交流的环境下,也能产生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5]。
三、结语
综上所述,脱口秀类新闻节目与传统的新闻节目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主持人必须先了解脱口秀的特征,然后创新自身的语言模式,在保证新闻节目整体效果的同时,向受众传递更多正能量的、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彰显新闻工作者独有的社会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