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下新闻采访与写作技巧的创新路径研究
2023-04-15◎文祥
◎文 祥
(项城市融媒体中心(项城广播电视台),河南 项城 466200)
在融媒体的影响逐渐扩大的情况下,人们看电视的习惯发生了改变,电视节目的工作流程也随之改变。为从新的发展大潮中脱颖而出,新闻媒体一定要对这个时期的特征及其变化进行科学的研究与探索,革新自己的采访与写作方法,以便进一步突出信息报道传递出的价值观及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充分满足当前社会对信息的具体需求。
一、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特点
(一)短平快
在融媒体时代,受众的阅读方式呈现“短平快”的特点。一方面,新闻短片的“短”播出,使其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新闻的“平”常事为受众所关注,许多热点新闻已不再是宏大的新闻题材,而是受众日常的所见所闻。此外,受众的阅读速度也更“快”,《2020 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的调查结果表明,网民平均每天在线110 分钟,每天阅读60 多条新闻,受众的阅读速度有了显著提升。
(二)新奇特
新闻曝光的速度越来越快,新闻的内容也越来越“新”。这个“新”字主要是因为自媒体的出现,新闻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被传播出去,新闻的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海量的新闻资讯占据了使用者的大部分阅读时间,因此,新“奇”的资讯内容的关注度一直很高。能在如此庞大的信息流中脱颖而出,必定具备“新奇特”的基本特征[1]。所以,随着新闻受众阅读习惯的改变,融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呈现出一种“新奇特”的特点。
二、融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工作者采访、写作工作的弊端
在融媒体时代,媒体的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和困难的问题。各大电视台也有一套非常严格的规章制度,新闻工作者也是电视台的一员,必须要遵守,所以很难在工作中培养记者的创造力和主动探索信息、主动学习的能力。因此,必须对媒体工作者进行思想上的革新。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种电子仪器设备、信息技术手段的普及,信息、数据的传播方式也逐步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我国的新闻传媒迎来了变革的新契机,把握好这一契机,对新闻媒体进行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许多媒体从业人员的素质还不够高,他们对新媒体技术的把握还不够精准,自身的职业素质也不高,对他们的采访和写作工作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如何提升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熟练运用新媒体技术的能力,是当前我国传媒发展和创新的重要课题。
三、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面临的挑战
(一)载体介质更新换代
在融媒体时代,音频和视频结合的方式是新闻工作者最普遍采用的手段。这种新型的新闻传播方式相对于传统的新闻媒体来说,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吸引大量的注意力,其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新闻工作者要想充分掌握这一信息时代所带来的信息优势,就必须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进行变革和创新。
(二)传播语言大为不同
在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前提下,记者的采访方法要有针对性地做出相应的调整。在融媒体社会,新闻工作者需要提高新闻的敏感程度,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提高辨别新闻真假的能力,保证新闻的客观和真实。同时,新闻工作者应该在新闻画面、声音等要素上加以控制,为新闻媒体营造良好的新闻传播环境,提高新闻的整体质量。
在融媒体时代,传播语言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就需要记者改变以往的习惯。新闻事件应该是作者创作的起点,而巧妙的布局才是新闻报道的魅力所在。
另外,新闻工作者要增强新闻意识、提高政治觉悟,不能盲目跟风,过度使用网络语言,虽然需要迎合受众的需要,但也应谨慎编写[2]。
(三)采编技术受到制约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成熟,新媒体的融合也为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记者在进行转型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利用互联网来应对新的挑战。所以,当今的新闻工作者既要掌握大量的文字、视频等技术,又要掌握多媒体信息技术,以适应数字时代的发展。
四、融媒体时代下新闻采访要素
(一)按照真实、客观的方式进行访谈
不论时代怎样变迁,新闻传媒必须始终以坚持真实、抵制虚假为己任。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资源大量流通,而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生一些断章取义的现象。一些不良媒体,为了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而篡改、歪曲事实,使新闻内容与其原本事实不相符,违背了媒体人的初心。基于这一点,在融媒体时代,记者采访的第一个基本要素就是“忠实”。
比如,在《乌铁最美瞬间,普通的职业,平凡的岗位》的报道中,记者对铁路公司工作人员进行了采访。如果采访的内容不够真实,不仅受众会有所察觉,乘客们也会有负面的反应。报道新闻的目的,就是要反映出客观的事实,而事实往往比“标题党”编造出来的内容更加具有冲击性。哪怕他们再普通,也会被人注意到。
(二)巧妙提问、深度采访
提问能力是一个记者必须具备的能力。被采访的人,大多都是普通人,没有接受过记者的提问。第一次在摄像机前接受采访,难免会有些紧张,有些话到了嘴边却怎么也说不出口。所以,巧妙的提问,首先要有一个简单的话题,让对方轻松一些,然后再从对方的口中获得一些重要的信息。为了确保新闻的真实性,记者们必须要抓住每一个细节,将事情的真相还原到受众的面前[3]。
比如,记者采访了乌鲁木齐机场的空勤人员,他们在疫情防控的紧要关头,为旅客提供安全保障。在与空姐的谈话中得知她们曾给孩子戴上了口罩。这感人的一幕,就是最好的新闻素材,经过巧妙的提问就可以得知事情的真相。
(三)延展问答、追踪采访
如果通过询问,知道了事情的本质,并发现了能够追溯的蛛丝马迹,那记者就应该继续采访。总而言之,新闻工作者应该具备新闻敏感性,当获取新闻线索后,必须深入挖掘,使新闻可以得到全面的呈现,以便更好地把握新闻的脉络。特别是一些由于特定的因素,不得已终止的新闻事件的采访,必须展开后面的采访,以扩大采访的深度和空间,让受众能够更好地了解新闻事件。
例如,《孩子上学困难找工作?集团的做法还蛮温暖的》,最初记者只知道“金秋助学”的活动。为了更好地了解这则新闻,记者对实习货运员梁靖进行了采访,得知梁靖就是在集团的“金秋助学”活动中顺利毕业的,后来成为了公司的一名货运司机。如果新闻采访只局限于“金秋助学”,没有特定的采访对象就会显得苍白无力,不能还原真实的故事,不能引起受众的注意。所以,在融媒体时代,延伸式的问答跟踪采访是新闻采访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五、融媒体时代下新闻采访的创新路径
转变新闻报道方式,是新闻工作者在融媒体时代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而要实现这一转变,就必须要加深对融媒体的认识,调整自身的角色。
(一)摆脱传统认知观念
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如何从传统的媒体中挣脱出来是一个新的问题。传统媒体为了不被淘汰,必须在新闻报道中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当前,许多广播电台正在建设新的媒体传播平台,逐步向微信、平面、广播三大媒体形式发展,其传播已经不再单纯采用语音和视频形式。随着融媒体的不断发展,新闻媒体应强化与受众的交互性,以吸引受众[4]。
另外,为了加强受众与电台、电视台的互动,引入新的媒介也是一种必要的选择。新闻工作者要适应时代潮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只有对各种学科有全面了解,才能更好地运用多媒体技术。
(二)重新定位自身角色
过去,传统媒介是受众获取信息的唯一渠道,所以传统媒介对信息的来源实现了垄断和控制,使得新闻工作者往往处在一种高高在上的地位。然而,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新闻报道的时效性、采编方式等都有很大的影响。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取资讯,这极大地削弱了新闻记者的主导地位,使得传统媒体不再能够完全垄断信息传播产业。
新闻工作者要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必须改变自己的思想认识,改变自己的角色,才能在这个大环境下获得一席之地。“理含先行”是传统传媒转型的首要准则,新闻工作者要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必须提升对知识的敏感度,及时、灵敏地感知事件发展的脉络。
如何打破传统的新闻工作模式,是当今新闻工作者适应融媒体时代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新闻工作者要从“生产者”向“服务者”转变,打破认知壁垒。在新闻编辑工作中,记者可以通过多种策划方式,为受众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获得受众的喜爱,从而有效地满足受众的个性化信息需要。
(三)开创全新采访模式
面对面访谈是一种传统的采访方式,这个模式要求新闻工作者采取实际行动获取资讯,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时候会由于错误的采访而放弃采访内容的原因。
然而,在融媒体时代,面对面的访谈方式已经被淘汰,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运用多种渠道,寻求一种更为有效的、新颖的采访方式。新媒体与人类的生活融为一体,让每个人都能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观点。而新闻工作者则必须及时地抓住这个机遇,充分发挥网络的便利性,发掘出新闻的蛛丝马迹。新闻工作者应对新闻事件进行适时的访谈,然后利用舆论的手段,发掘其特征,全面地研究新闻的内容,以揭示其背后的内涵。
(四)加强媒体素质培养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使得我国的新闻报道方式更加多元化,但是也对新闻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新闻工作者既要具备全面的传媒素养,又要具备新媒体技术。在融媒体时代,新闻工作者必须把握好各类媒介的传播规律。所以,新闻工作者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研究,以使其适应各种媒体的需要,更好地完成新闻报道[5]。
六、融媒体时代下新闻写作的创新路径
(一)构建适宜的写作风格
一是长度适宜。融媒体的兴起对传统媒体记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在新闻报道中必须坚持自己的特点,新闻内容既要通俗易懂,又要有足够的篇幅。同时,要确保信息的可读性和层次,以便于受众快速地获得信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新闻工作者必须充分意识到网络新闻的作用,把有高传播价值的主题作为新闻素材,使之与互联网时代的融媒体相适应。
二是氛围适宜。在写作稿件的时候,可以加入一些网络用语,这样就可以缩短和网友的距离,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人民日报》的头条标语,就是“给力”。这一高价值、高表达意义的网络词语在新闻传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图片和文字的结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新闻写作方法。与长篇新闻相比,新闻工作者在进行网络新闻写作时,常常会添加大量与其相关的图片。比如,有些新闻是赏心悦目的,记者会附上几幅风景图片;而那些比较轻松的新闻,往往都会配上幽默的插图,从而增强新闻的吸引力。
(二)持续提升写作技巧
由于同一新闻的报道内容经常会在不同的媒体平台上呈现,所以就要求记者具备较强的改写能力。记者要适应媒体的特征,就必须要转变自己的报道方式。例如,在网站上撰写长新闻,在客户端上撰写短新闻,在印刷媒体中撰写短新闻。通常情况下,新闻改写倾向于将长篇新闻变为短篇,要想使其更好地进行报道,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并提供充足的采访材料。
另外,在改写的同时,新闻标题也应该有所变化。例如,网站的头版往往对简洁有很高的要求,为了吸引更多的受众,记者必须突出其简洁的特点。在撰写稿件的过程中,要使其主体内容得到充分的展示,从而凸显标题的作用。
在新闻写作中,新闻工作者应力求选题、表达准确、简练。对一些无法用语言描述的内容,可以通过图片的形式来表现,从而使其更加具有价值,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6]。
七、结语
总之,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依赖于互联网的信息资源,对传统的新闻媒体传播的内容的关注度逐年降低,对传统的新闻媒体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因此,新闻记者要不断创新自己的采访与写作方式,逐步掌握新的信息技术,运用各种收集手段,以增强新闻的趣味性,吸引受众的关注。在融媒体时代,增强传统新闻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推动我国新闻业持续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