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背景下VR 新闻的传播形式研究
——以《两会云客厅》为例

2023-04-15李梓彤

传播力研究 2023年5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形式受众

◎李梓彤

(长春建筑学院文化创意产业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人们进入了高度信息化时代。在这个时代,人与互联网是密不可分的。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传统媒体接收和传递信息的手段正在被手机取代,从而逐渐失去主体地位。由于互联网对新闻业的影响,报纸的销售量正在下降,报业认识到传播模式的创新是改变目前状况的基本战略。但总览如今传播形式大局,我们能够发现,新兴媒体虽受众多年轻群体的喜爱,但传统媒体仍在传媒行业占有不可撼动的地位。作为官方印刷媒体,纸媒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当谣言和新闻动荡出现时,受众往往将其作为关键证据。虽然新媒体永远不会取代传统媒体,但传统媒体受众的流失仍然是新闻业必须应对的挑战。在此背景下,传统媒体需要发挥自身优势,同时积极创新,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实现更好的发展。

一、融媒体背景下的新闻传播形式

融媒体是互联网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现代新闻传媒的必由之路。不可否认的是,传统媒体拥有相对成熟的信息采集流程和经验,这为报道新闻内容的权威性和可信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然而,传统媒体较复杂的刊发流程也是导致新闻低时效性的根本所在,这是传统媒体无法弥补的一个重大缺陷[1]。融媒体对于新闻的多元性报道不仅提高了受众的阅读体验,而且也增强了自身竞争力,创造了独特的传播方式。例如,2022年5月22日,在两会期间推出的特别节目《两会云客厅》。该节目将VR 技术融入新闻报道,作为将新技术引入新闻报道的一种方式,无疑吸引了大量受众。这种创新的形式为受众提供了良好的视听体验,形成了从视觉到听觉的多感官刺激,加深了受众对新闻的感知。同时,这种形式也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从而扩大了交流的可能性,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媒体的缺陷。

二、融媒体时代的VR新闻

VR(VirtualReality)即虚拟现实,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称之为“灵境”,是通过计算机模拟视觉、听觉和触觉创造的三维虚拟空间,让用户在这个环境中体验到存在感和沉浸感。作为新事物,它打破了传统媒体的时间和空间限制,通过多感官的调动和对受众的刺激,增强了用户的媒体体验。随着新闻业不断完善自身并与新时代接轨,VR 新闻作为一种新的新闻传播方式应运而生,为新闻传播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VR 新闻及其对新闻传播业产生的积极影响

VR 新闻是由美国南加州大学的诺妮·德拉佩纳提出的一个概念,即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新闻场景的呈现,给受众带来身临其境的体验,就像他们在一个真实的新闻网站上一样。《纽约时报》在2015年推出了虚拟现实应用NYTVR,这被认为是VR 新闻的正式开始。在我国,《人民日报》于2015年推出了《“93 阅兵”VR 全景视频》,这是我国第一次将VR技术引入到新闻报道中,让受众仿佛置身于阅兵现场,获得了沉浸的新闻体验。

从口口相传到印刷媒体的出现,向受众传播的信息有了可靠的记载,文字和图像出现在纸上使信息表现形式更为生动形象,但人们并没有停止前进。电子时代的到来给人们带来了更可感知的传播手段,如广播和电视,传播中的静态信息以动态的形式呈现,这种形式同时调动了视觉和听觉,以更立体的方式将信息呈现给受众[2]。在《两会云客厅》,虚拟现实技术将客人的虚拟形象投射到演播厅。VR 新闻打破了传统的传播模式——在演播室里真人播报新闻,真正超越了空间和时间的界限,将沉浸感、互动性和跨时空融入了新闻传播业。这对新闻传播业产生了积极影响。

1.从新闻传播行业来看,VR 新闻形式的使用扩大了新闻信息的传播范围

受众不再局限于报纸、广播和电视等不太及时的传统媒体,而是可以在互联网上获得实时的新闻内容,从而提高了其便利性和效率。《两会云客厅》以直播和回访的形式传递新闻,让受众准确了解党、政府的最新政策。使用VR 新闻可以与受众互动,关注他们的喜好、态度和意见,使新闻制作者了解自己的不足并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促进新闻传播业的发展。受众可以在观看新闻的同时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见解,从而使互动性更强。

2.从受众角度来看,使用VR 新闻是新闻传播的一种创新

受众对这种新闻制作形式感兴趣,是因为它的新颖性。在《两会云客厅》中,代表委员、专家和学者的发言让受众对工业互联网、中国制造和冬奥会等话题有了深入的了解。节目的播出也让受众对党的方针政策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了人们的认同感。同时,新闻和传播媒体有效地发挥了党、政府与人民之间的桥梁作用[3]。在直播过程中,受众通过评论表达自己的意见,这种强烈的互动性意味着受众有很强的参与感,同时有效地保护了受众的知情权和意见表达权。

(二)VR 新闻的特征

1.新闻内容

真实场景的展现。技术和互联网方法的不断发展,迎来了Web2.0 时代,用户可以广泛参与网站内容的创造,互联网不仅“可读”,而且“可写”[4]。制作和传播新闻的方式也更加多样化。传统媒体如报纸、广播和电视,以及新媒体如短视频和流媒体直播,都是从单一角度呈现新闻,从而淡化了受众体验。VR 新闻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单一性,它调动了受众的多种感官来体验互动和沉浸式的新闻传播。在《两会云客厅》中,VR 技术被用来呈现不能出现在演播室的专家和学者,而嘉宾则与主持人对话,传达信息和他们对该主题的看法,让受众深入了解与国家有关的话题。专家和学者的参与为整个报道内容增添了权威性和说服力。

2.传播空间

时间和空间的交错。传统的新闻报道形式涉及事实收集和讲故事,记者收集信息,将其编入新闻稿并传达给受众。而VR 新闻则打破了传统的规则,将讲述事实的方法改为重现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受众在事实发生的真实场景中直接接收信息。这种身临其境的媒体体验,使受众忘记了他们是在接收媒体的信息,而感觉自己就在那里。这种传播新闻信息的方式使受众对事实有了更真实的认识,使信息在受众头脑中保留的时间更长,内化为正确的社会观念,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3.传受关系

视角的改变。传统的新闻传播形式要求受众通过新闻媒介接收信息,受众作为第三方对新闻事实进行观看和评论。VR 新闻将受众置于实际的事实场景中,以第一视角获取信息,通过VR 技术,这种传统的接收信息的形式已经改变,拉近了受众与新闻事实中的人、地、事的距离,使受众在新闻模式中由被动接收信息变化为让主动接收信息。

(三)通过VR 新闻拯救传统媒体

保罗·莱文森的媒体演变理论包括三个主要部分:纠正性媒体理论、人性化倾向理论和软性媒体决定论。补救性媒体理论认为,在媒体演变的过程中,媒体技术已经变得更加成熟,从印刷媒体和电子媒体到互联网上的新媒体[5]。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增加,人们变得更加活跃,媒体也变得更加人性化,这对媒体来说是一个“补救”的过程。保罗·莱文森认为,人们决定自己的媒体选择。这就是“人性化倾向”的理论。从传统媒体到今天的融媒体,越来越强调以人为本,而VR 新闻给受众带来的互动和沉浸式体验是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因此,媒体发展的总趋势是逐步实现人性化。

三、VR新闻的发展困境及优化策略

(一)VR 新闻的发展困境

1.成本高,难推广

VR 新闻的创新性质吸引了许多新闻制作人的注意,但许多人被高额的制作成本所吓倒。这使得VR 新闻的制作变得更加复杂。同时,VR 新闻的制作难度也较传统新闻制作难度大,在VR 新闻制作过程中,主要凭借制作者的主观想象进行制作,将头脑中构建的图像制作成新闻,这要求制作者有良好的审美意识和想象力,这也使VR 新闻制作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2.对人才要求较高

VR 新闻是高度技术性的,需要高技术人才来制作新闻。在制作VR 新闻的过程中,由于技术的特殊性会导致晕眩状况的产生,这要求VR 新闻制作者必须能够克服该问题[6]。传统媒体的采访写作是面向写作型的人才,而VR 新闻制作人需要学习技术、写作和传播技巧,这也是VR 新闻发展的另一大障碍。

3.题材受限,关注点错位

VR 新闻是一种独特的媒体体验,如果目的是为了给受众带来强烈的冲击力和现场感,应该选择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新闻、体育赛事和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灾难新闻。VR 新闻是一种创新的新闻传播方式,但随着VR 技术更加注重视觉效果,新闻创作者可能会错失传递新闻内容的机会。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即受众过于关注视觉效果而忽略了新闻内容。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过视觉效果拉低了人们的文化想象力,它使人们的思维和感知变得更加僵化。美国理论家道格拉奇·凯尔纳也对此表示关注。“在一个拟人化的世界里,公众被无意义的媒体信息所轰炸,他们在寻找奇观而不是意义。很显然,如果新闻没有得到准确的传播,它就会失去最重要的功能和意义。”例如,在《两会云客厅》中,受众被VR 技术创造的嘉宾“镜头”所吸引,此时或许会勾起受众脑中的相关基膜,无论是强化原有基膜还是产生新的认知基膜,受众脑中几乎没有对新闻报道的内容进行思考理解。

4.VR 新闻呈现出的拟态环境[7]

VR 新闻允许受众从第一角度获取新闻内容,但VR 新闻也是在经过新闻制作人的“过滤”后,作为事实呈现给受众。受众会由于思想惰性与刻板印象接受新闻生产者在新闻内容中隐藏的观点,自己则很少思考。

(二)VR 新闻的优化策略

1.确保内容质量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应确保新闻的真实性,最大限度地将现实场景“重现”。且在当今同质化严重的时代,新闻媒体在进行全面、深入的新闻报道的同时,必须引导受众进行独立思考。还必须积极落实党的指导方针,引导舆论走向正确的方向。新闻媒体需要建立多元化的知识结构,结合不同的新闻内容,并辅以必要的知识,为受众提供更优质的新闻内容。

2.培养复合型人才

VR 新闻的制作对单一员工来说是困难的,所以发展联合的员工队伍对VR 新闻的发展是必要的[8]。受众对VR 技术的了解只是表面的,真正深入研究VR 的研究人员数量非常少。即使是那些深入研究VR 技术的学者,也仍然缺乏新闻行业所需的传播相关知识以及发掘新闻的敏锐程度,团队建设可能是一个暂时的解决方案,但它浪费了人力资源,仍然不是一个长期的解决方案。为新闻行业带来长期生存能力的唯一方法是培养复合型VR 人才。

3.形式内容两手抓

VR 技术在新闻业的应用是当今新闻业的热门话题之一,但在关注形式创新的同时,新闻内容的质量和传播也很容易从属于形式建设。人们常常忽略的是,向受众提供新闻信息和保护他们的知情权是新闻业的一个重要目标。发展新闻传播需要对新闻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创新,但在确保新闻传播形式创新的同时,必须注意确保这种创新不损害新闻的价值。

四、结语

VR 新闻的出现创造了一个繁荣的新闻媒体行业,改变了受众在时间、空间、沉浸感和互动方面对媒体体验的理解,同时也为传统媒体提供了新的机会。不可否认的是,融媒体时代和VR 新闻的出现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VR 新闻不仅增强了受众的媒体体验感,也对受众产生了信息压力。VR 新闻的出现,开创了新闻行业的信息传播的新形式,虽然VR 新闻在中国的发展还没有完善,但这种大胆的尝试值得称赞。沉浸式媒体体验使受众更容易理解和吸收新闻内容。新闻机构本身也需要积极寻找自身的不足,比如形式对内容的支配,以及忽视新闻价值首要地位等。虽然为了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创意是有用的,但仍不能忽视新闻的内容和价值。创新的步伐不能停止,应积极推动VR 新闻的发展。而新闻行业要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在完善自身的同时,也应与党和受众保持密切联系。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形式受众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