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编辑为核心,走好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2023-04-15◎曹

传播力研究 2023年5期
关键词:广播节目痛点广播

◎曹 曦

(韶关市广播电视台,广东 韶关 51200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5G 技术的普及,依托智能手机终端和高速传输网络而涌现出的各大手机应用产品如潮水般涌入人们的生活,它们几乎无孔不入,直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媒体与科技密不可分,现阶段新媒体平台已经极大地冲击了传统媒体市场,直接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习惯和阅读习惯,进而也改变了与受众进行沟通交流的方式。可以说,新媒体的传播方式直接推动了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让整个社会随时都处于信息爆炸的热浪当中。必须承认的是,以无甄别、无门槛为特点的新媒体传播,已经成为大众传播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传统广播节目只有改变媒体心态,创新表现形式、做精节目产品,才能在信息爆炸的热浪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

一、广播节目存在的必要性

每一次的科技革命都会带来媒体的革命。印刷术的发明催生了出版业,无线电的发明造就了广播,摄像技术的出现成就了电影,电子发射和接收管的出现催生了电视,电脑和互联网的诞生催生了网站、论坛、OICQ,而智能手机和高速无线信号传送网络则催生了更便捷的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科技在改变着人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更冲击着人们的眼球和大脑。每时每刻,海量的、真伪难辨的信息在人们身边爆炸,人们或主动或被动地接收着这些鱼龙混杂的信息。新媒体不仅在短时间内就成为人们了解外界的主要渠道,而且成为不少年轻人人际交往的主要平台。与过去单向传播的传统媒体不同,以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已经成为了自然人、企业、社会组织、国家机关进行信息获取、发布、传播、交流的主要工具。在受众总量基本稳定的社会中,新媒体平台大量地吸引了受众群体,自然传统媒体就出现了大规模的受众流失。虽然广播仍保有一些喜爱伴随式收听的受众,但其收听用户规模急剧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不过我们需要看到,广播的伴随式收听仍然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在人工智能没有彻底解放人类双手之前,广播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仍具备非常重要的新闻属性、民生属性,仍是主流媒体之一。广播节目在某些方面仍旧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因此,在广播仍有其现实价值的今天,我们不仅不能放松对广播节目进行持续的创新和发展,而且更需要抓住优势、放大优势,探寻新的发展角度,转变当前广播节目制作的理念,充分立足于各自地区广播受众不同的需要,找准他们的需求痛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案,从痛点入手,用他们的话唱我们的歌,使广播节目得到更好的传播。

二、广播节目编辑的核心地位

通过研究广播受众我们发现,重度受众集中在车载群体、视障人士和对伴随式收听需求量较大的中老年人、家庭主妇、生产线工人以及田间地头的农民兄弟中。从需求痛点来看,过去很受欢迎的天气预报、广播音乐节目、广播小说、曲艺等都呈现出了疲软下滑态势。将广播信息内容与新媒体信息内容进行对照分析,会发现上述广播节目内容信息与新媒体平台信息内容出现大量重合的情况。因此,部分年轻用户更倾向于选择使用新媒体平台[2]。而更加注重内容甄别筛选、精心加工的本地新闻、民生类节目及注重制作和思想深度的专题类节目则仍有旺盛的生命力。

鱼龙混杂、杂乱无章、真伪难辨、粗制滥造,这就是在信息爆炸环境下用户的痛点。甄别筛选、分析加工、规范恰当的表达和专业的制作,这就是针对用户痛点的处理方案。而实现以上处理的核心,就是广播节目编辑。必须对广播节目编辑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充分运用新媒体进行信息收集、筛选、整合,创新广播节目编辑形式,精准定位当前传媒行业发展趋势,对不同类型的广播节目用户群体进行精准定位分析,实现广播节目精准投放,不断吸引更多用户收听广播节目,增强广播节目与用户之间的黏性,有效提升广播节目播出率[3]。广播节目的编辑要成为全能型人才,能写会当编辑、能钻会当记者、能说会当主持。

三、新媒体环境下广播节目编辑创新策略

(一)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在传统广播节目制作中,生活服务类、音乐类和娱乐类等多数节目一般由主持人担任编辑的角色,而新闻、戏曲和社教专题类节目一般由编辑和主持人合作完成,而受众则根据各自需求选择不同节目到点收听。传统媒体时代的传播是以单向线性传播为主,信息量相对较小、制作相对精良,信息的选择权和投放权掌握在媒体手中。在进入到新媒体时代后,真假难辨的信息从四面八方涌现出来,出现越来越多新奇的内容,最新信息更新的速度以秒来计,浏览热门的大数据收集让用户焦点更加集中。这种大信息量、低门槛制作的传播方式,直接将信息选择的主动权由媒体交到了受众手中。而用户受从众心理、猎奇心理、受教育程度、思想立场等影响,将自己套在了一个只取悦自己的舆论场中。

当前,不少新媒体平台为了增加用户,采取自动抓取热点,发布和传播热点的办法,不加甄别甚至不做加工。但经历了一波信息轰炸的受众,从狂喜、新鲜的兴奋中清醒之后发现,这种碎片和海量的阅读耗费了大量的精力与时间,而经过甄别、筛选、加工的伴随性收听方式又重新回到了受众视野。在广播节目编辑中,顺应这种受众心理的变化而不断创新,坚持求新求变就变得尤为重要。

曾经以快著称的广播节目,要赶上新媒体传播的速度,就必须要借力新媒体平台的实时抓取、自动生成等功能,及时更新节目信息;必须善用新媒体平台的热点归集功能抢抓信息爆点吸引受众;发挥专业特长精心制作节目,愉悦受众听觉;集中节目资源供给尽量多的有益信息,节省受众时间。从热点实效性、时间即时性两个层面出发,不断提高广播节目编辑质量[4]。摒弃过去从从容容地找稿、不温不火地编稿、慢工细活地剪辑的工作状态,让自己跑起来、快起来、兴奋起来。

(二)创新求变,敢于试错

广播节目面临新媒体冲击,既是危机,也是机会,为所有媒体人提供了一个重新思考节目形态的机会。广播节目要立足于收听便捷、低成本制作、信息更新快捷、伴随式收听、本土化能力强的优势,同时借助新媒体资讯丰富、实时更新、来源多样、数据分析、迎合受众的优势,在节目策划、编辑、制作、播出等环节实现全面融合,用新媒体的思维和技术优势来改造广播节目,不断提高广播节目与时代同步的能力。

例如,编辑广播新闻节目时,在充分保障节目内容真实性的前提下,改变以往主要由音响佐证相关信息、采编制作成本较高的做法,引入语音留言、跟帖信息、当事人讲述甚至短视频音响等,来进一步佐证广播新闻的真实性、提高广播节目的可听性、增强广播与受众的黏合性,将真实还原新闻事件的单向传播节目变得更有交互性。

再如,广播社教专题创作时,可以运用新媒体充分获取本地优秀的事件和人物作为线索,扩充专题节目制作的素材。充分运用新媒体短视频的音响素材进行精细化加工,为专题节目所用,既丰富了节目来源和音响效果,又减少了节目制作成本,缩短了制作周期。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创新与学校过去教授的内容和老编辑、老主持过去积累的经验是有很大差别的。在老经验无法解决新问题的时候,就需要当下的节目编辑、主持人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同时,认真分析新媒体案例,认清广播和新媒体的运行规律,有计划、有思路地进行创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容忍失败。只有在不断地编辑实践和播出反馈中,我们才能找到适合广播与新媒体深度融合的切入点,才能形成当下广播节目与时俱进的可复制模式。当然,这种试错仅限于节目表现层面,不能涉及节目内容真实性、导向性等根本问题。只有当我们通过不断地合理实践发现此路不通时,才能真正找到通往成功的道路。

(三)研究受众,满足痛点

新媒体的一大特征就是不断增强个体的主动性,让受众从接收者变身为传播者,把信息的遴选权彻底交到用户手中,让极富个体意识的搜索大数据紧紧包裹住用户,使每一个用户都能生活在自己的信息舒适区中。个体的独立意识在新媒体环境下空前强化,集体和社会的共性意识边界开始不断收缩。但边界收缩并不代表没有集体性、社会性的共性意识。作为大众媒介的节目编辑,我们要着重研究新环境下的共性意识是什么、共性需求是什么,怎样去扩大这种共性意识和共性需求,有针对性地利用共性意识去争取受众。在进行广播节目编辑制作中,充分尊重受众群体,充分立足于用户群体角度,考虑不同年龄层次用户群体的实际需求,分析不同类型广播节目受众群体的特点,将其作为重要参考依据,用于调整广播节目编辑内容[5]。广播节目的编辑,只有满足了受众需求,才能做出适应时代的好节目。这里特别需要提到的是,过去一些让人们觉得已经过时的广播节目,如广播社教专题、广播剧、广播小说等,在与新媒体结合之后,重新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在新媒体市场上也吸引了极大的流量,成为了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典型代表。这就是因为这些节目找准了用户痛点,满足了用户增长见闻、消遣娱乐且不怕错过播出时间的需求。因而在一定程度上说,不是广播节目走向衰落,而是单线程的广播播出方式满足不了当下受众的需求,优质的节目内容仍是用户最需要的痛点所在。

(四)守正创新,成风化人

在新媒体信息爆炸的环境中,获取信息更加方便,每天都能随便接收和查询到各种海量消息,信息交流和传播的环境变得极为复杂,正向的、负面的,善意的、恶意的,各种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各种被人故意设置的舆论陷阱、舆论事件比比皆是,这些都对用户的思想造成了冲击。互联网中的谣言满天飞、吃瓜群众到处围,直接扰乱了各个年龄层次人群的思想。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广播节目应该坚决在守正创新的大旗下,旗帜鲜明地用正向、积极的内容参与媒体传播,坚定“四个自信”,运用互联网思维,营造生动活泼的节目氛围,传递贴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时代主流社会意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文化价值高,能够被充分应用于媒介传播中,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信息传播价值,并且能够丰富信息内容价值,为弘扬社会正能量,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重要文化载体,对不同年龄层次用户群体的价值观产生正向引导[6]。

广播节目编辑特别是新闻和社教类专题节目的编辑,更应该发挥节目类型优势,深入挖掘本土文化元素,挖掘不同信息内容中蕴含的有益元素,通过节目成风化人,实现主流媒体的社会价值。

(五)苦练内功,加速转型

当下广播行业面临的困境,一定程度上源自广播单向线性传播的方式,一定程度上源自体传统媒体固有的体制机制,但更大程度上还是在于节目编辑、主持本身。习近平总书记很早就预警过媒体融合环境下从业者的“本领恐慌”。在新媒体环境下,广播节目的编辑理念、编辑形式、编辑技巧都在发生着迅速且深刻的变化,如果我们的节目编辑、主持依旧故步自封,用传统的编辑方法十几年如一日地干着“时代弄潮儿”该干的活儿,那么这样的广播节目将在近几年之内彻底失去生命力。

当下我们的广播节目编辑特别是新闻和专题类节目编辑,要充分夯实基本功,同时一定要走出办公室、走出编辑区,真正在阳光下、风雨里体会生活、感受生活,一定要走进机关、走进单位,去了解该如何服务中心、服务大局,一定要走进公司、走进企业,去感受客户需求、市场脉动,一定要走进社区、走进农村,去感受受众的真实需要。总而言之,一定要走出去、脚沾泥才能制作出好作品。

我们要充分用好手机和电脑,看清楚风口在哪儿、热点在哪儿。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而竞争对手就在我们手边,他们的一举一动我们都能够掌握。因此,要认真研究新媒体,以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和分析它,找准我们的突破口和融合点,使其为我所用,借力打力。

我们还要加强行业内部的交流沟通,站在新媒体的冲击是对我们全行业冲击的角度,加强行业内部新经验、好方法的交流传播,复制成功案例、启发新的探索,不断集中全行业的智慧应对危机,最终实现共同进步。

(六)保持职业操守,增强职业危机意识

传统媒体在当下受到的冲击已经直接影响到了从业人员的收入和生活,特别是疫情之后的媒体市场环境进一步恶化。广播节目编辑如果不强迫自己创新进取,将直接影响到自身的职业安全。制作节目是我们的生存技能,而节目收益是我们的生活来源。这种收益可以是显著的社会效益,也可以是显著的经济效益,但绝不可以没有效益。现在我们有些节目的制作播出,就出现了没有传播效益的现象,为了填充时间而播,不去研究市场在哪儿、受众在哪儿的直接后果就是职业危机。只有当我们在坚守了职业操守后,做到了守正创新、与时俱进、贴近市场,才能增强自己抵御职业风险的能力,规避职业危机。

四、结语

新媒体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中最重要的信息平台之一,传统媒体对新媒体的拥抱已经不是想不想、要不要的问题,而是不得不的问题。在这种剧烈变革的环境下,广播节目编辑只有坚定不移地守正创新,脚踏实地地研究受众,创新解决用户痛点,真心实意地拥抱市场,坚持推陈出新,才能真正实现广播节目的价值,激发广播节目的生命力。

猜你喜欢

广播节目痛点广播
聚焦学前教育 破解民生“痛点”
论微博、微信在广播节目中的作用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广播节目创优策划探析
直击“走出去”痛点
解决痛点
网络在现代广播中的应用
广播节目主持人的正确舆论引导
解决食材配送痛点
最早的无线电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