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音乐类综艺节目的文化传播效果优化路径研究

2023-04-15◎黄

传播力研究 2023年5期
关键词:类节目中华文化受众

◎黄 轶

(广西广播电视台,广西 南宁 530022)

明星真人秀、素人脱口秀等娱乐节目霸权电视荧屏,而音乐类综艺节目的推出与播放,犹如清流在唤醒电视观众对文化的记忆。电视音乐类综艺节目承担着文化弘扬的责任,为深刻体现文化自信,更需要精练经典歌曲的文化要素。坚持推出富含中华文化的歌曲,凸显中华文化自信、促进文化传承。最终通过电视音乐类节目的引领力、传播力,实现多元化的文化弘扬目标。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

(一)研究背景

对研究背景进行透彻分析,更能确保文化传播路径研究的时代性。第一,以文化作为强国的软实力,中华文化传播更需要借助传播平台,最终依据新时期文化自信培植的整体目标,通过文化传播机制,为群众树立更正确的文化观、家国观[1]。第二,电视媒介仍是主流媒体。媒介融合视域下,互联网媒体的飞速发展,对传统电视媒介平台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但分析文化传播效果,仍是主流媒体占据重要的地位。电视媒介在发展的过程中,依托于新媒体传播路径更应该重视文化的坚守。通过电视音乐类综艺节目的制作与传播可看出,电视媒介在赓续中华文化、传播民族自信等核心价值观念上,仍占据着最为重要的地位。

(二)研究目的

第一,发挥电视音乐类综艺节目的文化传播功能。文化自信始终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灵魂,更是中华民族屹立的根基。依托于电视音乐类综艺节目的传播,将中华文化、民族文化渗透在节目中。通过节目的收视将文化内容传播出去,最终凸显文化传递的功能[2]。第二,增强电视音乐类综艺节目的传播效果。以文化传播视域分析,受众在观看节目后,应该深刻体会到中华歌赋之美,在聆听与欣赏中感受生活的美好。通过电视节目寻求中华文化的基因,最终借助音乐节目真正坚定文化自信。

二、节目特征分析

(一)节目内在底蕴:经典再塑造

为保证电视音乐类综艺节目特征分析的客观性与正确性,在对节目内在底蕴剖析时,特选择湖南电视台推出的《声生不息》节目。本节目是围绕“港乐”竞唱的献礼类型节目,共十二期,是近年来又一爆款类音乐节目。节目的内在底蕴包括以下几方面。其一,经典重现点燃港澳文化。以经典“港乐”作为演唱内容,通过寻找经典与新时代文化传播的最大效果,共同燃唱时代经典。尤其是以不屈精神为核心的歌曲,在奋进的新时代聆听,更可以将经典呈现出不同的韵味。第二,讲述故事诉说文化灵魂。每一首歌曲背后都有创作的故事,这是鲜为人知的内容。以文化自信的角度重新关注作品背后承载的价值,对中华文化灵魂的激活更有非凡的意义[3]。第三,引发共情唤醒唱响经典的契机。正如同节目的立意,中华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发展中有重要的传承意义,与节目献礼港乐的目的一样,对于中华传统文化更应该在新时代“唱响”。

(二)节目外部呈现:歌曲新立意

节目内在底蕴关系到能否引发群众共鸣,外在传播方可优化最终效果。为此,下述内容侧重四点进行总结。第一,节目外部呈现的巧选题。单纯的音乐类节目是无法直入受众内心的,通过节目过程的互通,引入社会性话题,通过互动引发受众深思。这让节目的外部呈现有着更高的站位,将文化融于话题中,无一不显现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第二,节目外部呈现的灵活赛制。与传统音乐类节目的赛制不同,《声生不息》更注重倾听受众的声音,这与文化自信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文化包容方是文化自信的表现,节目亦是如此,受众的选择更显文化的反作用力[4]。第三,节目外部呈现的融合。以流行歌曲为主,但仍有摇滚乐等不同音乐流派,这象征着中华文化是多彩的、丰富的。第四,节目外部呈现的广泛接纳。激活音乐人的不同风格,试图突破受众对音乐人的固有印象。在展现多元风格的过程中,正犹如中华文化去糟粕、取精华的发展动力。

三、节目文化传播分析

(一)文化传播主体

同样以《声生不息》作为研究的核心,剖析节目文化传播的效果。第一,节目主创人员的专业化。电视音乐类节目由过硬的专业团队进行制作,可以保证呈现节目的高质量。无论是文化自信视域下或是媒体融合视域下,一档好节目方可承载文化传播的功能。通过本节目的文化传播效果分析,可以看出创作团队的能力与责任[5]。第二,节目嘉宾的专业化和多元化。电视节目文化传播需要有嘉宾,此时演唱嘉宾应该具有更突出的演唱能力与文化底蕴。正如《声生不息》节目中的嘉宾李健,无论是在演唱功力还是文化底蕴,都值得节目受众学习。可见,主创团队与节目嘉宾,对文化传播有着更为重要的影响。

(二)文化传播内容

面向受众的文化传播内容应该是丰富的,显然小众的文化是无法造就现象爆款类节目的。基于此,下述内容侧重文化传播内容进行剖析。第一,歌曲、曲赋基于经典,内涵真知尽显才华横溢。《我的中国心》《中国人》歌词中尽显爱国情怀,通过演唱献礼香港回归二十五周年。在观看与欣赏的过程中,节目受众会引发感想。将爱国情怀在视听中推向高潮,让文化自信培植于心中。第二,竞技比拼助力精彩,全力以赴决定输赢。演唱歌曲无法保证节目的精彩程度,在竞技比拼中方可展现出团队不服输的精神。以男队与女队的比拼为主要方式,无论是展现巾帼不让须眉,或是内地歌手与香港歌手的大比拼,都显现出中华文化的多元性。

(三)文化传播符号

所谓的文化传播符号,其核心包括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依据节目进行分析,可以保证其透彻性。第一,《声生不息》节目中的语言符号。通过主持人与演唱嘉宾的表达,将多种情感交融在节目中。在香港回归二十五周年的特殊时刻,通过节目体验不同文化氛围。正如“港乐”经典的回顾,这是文化自信背景下中华民族文化的融合。第二,《声生不息》节目中的非语言符号。通过舞台氛围营造歌曲意境,为受众带来视听融合的独特感受。因此,更能增强传播效果,利用非语言符号尽显节目立意的高度、文化弘扬的深度。通过文化传播符号,弘扬中华文化,并以文化为出发点,节目更加凸显出文化对自身素养培植的效果。

(四)文化传播策略

《声生不息》节目中的文化传播策略共三点。第一,突出戏剧性。节目中有竞技环节,竞技过程中充满不确定因素,可以体验各个环节的悬念。第二,突出双重性。其核心是文化与音乐的交融,香港回归祖国二十五周年,内地文化与港澳文化交融,更是感性与理性交织下的配合。不同地域、不同时代所创作的作品,无一例外都蕴藏着对文化的解读。第三,突出体验性。文化交融在视听体验中更能找到价值。节目中的互动、节目外的互动等,均是文化在传播中的交融。

四、“文化自信”背景下电视音乐类综艺节目的文化传播效果优化路径

(一)文化主导:媒体传播核心的转置

优化文化传播效果,需要重视电视媒体的传播核心。在传统电视音乐类综艺节目的传播基础上进行转置,以文化为主导满足优化路径需求。基于此,下述内容侧重三点进行总结。第一,音乐类节目由无序狂欢向文化欣赏转置。纵观其他音乐类节目,仅仅关注音乐本身而忽视内涵,将音乐人的演唱追求到极致,无法满足文化传播内核的需求。为此,在优化过程中,需要重视文化欣赏内容的推出,提升音乐类节目的深度。转置过程中可能存在困难,但需要将节目的立意定位好,通过丰富的内容最终保证转置效果[6]。第二,音乐类节目由“娱乐至死”向“内容为王”转置。电视音乐类综艺节目不单纯是娱乐节目,重视节目的内在深度才可以凸显出文化传播效果。为此,体现“内容为王”需要构建更具有时代特点的节目主题,围绕主题丰富音乐作品的内涵。将低质内容剔除,推出更具有时代文化的作品或节目,让文化传播真正通过转置实现。第三,音乐类节目由个人竞技比拼向团队共同协作转置。中华文化始终强调团结发展,为此音乐节目需要据此进行转置。在传统竞技音乐节目中增加团队比拼环节,将文化通过转置传播出去。

(二)文化融合:多元诉求的兼容并进

文化自信背景下的节目传播机制应该是融合的,音乐类节目不能仅仅只有演唱与比拼,应基于多元诉求关注传播效果,将兼容并进作为基础路径加以落实。第一,文化层的对接。以大众文化为根本,为受众宣传更具有时代价值的内容。大众文化在音乐类节目传播中,是文化平等化的必然结果。需要以节目以及传播媒介作为平台,在发展中找寻出更多元的发展方式。精英文化是整个行业的智慧结晶,音乐节目将文化传播得更广,需要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相互融合,最终达到文化传播与文化传承的核心目标[7]。第二,文化精髓与文化感悟的交融。音乐类节目的切入角度应该更通俗化,选择受众更为接受的好作品,更能引发感悟。同时,从文化融合的目标分析,文化传播效果更需要传播模式的多元化,增加交互式传播、实时性传播等方式,确保文化在传播过程的交流,最终使受众感受到节目的艺术性,将音乐类节目效果充分发挥出来,助推节目传播达到新高潮,为文化传播赋予更大的价值。

(三)文化精神:赏析中构建传播内容

一个好的电视音乐类节目推出后,将会面临节目复制的乱象。此时,后推出的节目所具有的文化传播效果将不再明显。为此,应以优化为目标,重视节目的传播内容。第一,坚决抵制乱象层出问题,坚守音乐类节目的文化自觉。为保证音乐类节目可以弘扬优秀文化,在节目推出后,应该牢牢把握节目质量关。以文化自觉作为核心关注点,重视筑牢文化精神。吸取精华但不抄袭,把握节目的主基调,最终以传播内容作为坚守的本真[8]。第二,创新寻求文化基因,在节目传播中塑造文化本质。从音乐类节目分析,中华文化远远不是一档节目可以概括的。为优化文化传播效果,应该继续找寻中华文化的内核基因,以时代脚步作为节目的关注点,通过节目继续弘扬文化自信。如“民歌类节目”“红歌类节目”等,弘扬爱国主义,建立在文化认知与政治认同的基础上,赓续音乐类节目的文化血脉。

(四)文化自信:满足时代新人的内化需求

文化传播最终的效果是坚定文化自信。因此,需要重视电视节目受众的内化需求。将受众以时代新人的视角加以分析,通过如下内容完成最终的优化。第一,传者:适应时代新人的审美需求。社会发展助力音乐类节目创作,音乐类节目传播文化,节目创作单位应担负起“传者”的重要任务。为受众传播更正能量的作品,做好文化培植。第二,媒介:传统与创新相得益彰。现阶段,传统电视媒体广泛受到新媒介的冲击,利用新媒体观看节目成为常态。为此,革新传播路径应重视利用互联网平台与新媒体技术,以此充当媒介,保证文化传播的意义与效果。科技时代利用媒体平台拓宽节目收视,更需要遵循传播学理论完成节目的文化传播工作,把文化渗透作为重点,去落实和实践[9]。第三,受众:吸收多元节目内容。文化传播的最终受益者是受众,通过电视音乐类节目受众可以吸收到什么、学习到什么,这需要深刻思考。作为文化传播过程中的最重要受众,需要形成更全面的认识,以文化弘扬为己任,助力节目的文化传播。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基于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弘扬文化应该是电视传媒的责任。以音乐类综艺节目为研究对象加以分析,需要关注节目内容与文化的融合。将文化元素与音乐节目创新相融,保证音乐类节目达到文化弘扬的目标。分析文化传播优化路径,音乐类节目需要借助电视媒介发挥整体优势,通过更为创新的文化交流机制,唤醒群众对“华流”文化的认知,利用节目的品位意识,助推文化建设。最终以软实力坚定文化自信,将中华音乐、中华文化在国际社会加以传播。

猜你喜欢

类节目中华文化受众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电视访谈类节目的提问艺术
刍议电视访谈类节目的主持技巧
电视社教类节目编辑的几点思考
如何主持好广播谈话类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