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
2023-04-15郭建忠
郭建忠
(绿春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红河 662599)
0 引言
当前,我国在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中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制度和体系,为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动物防疫是一种公共卫生事业,不仅关系到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而且在防治大规模疫病方面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动物疫病的不断演化变异以及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基层的动物防疫工作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这不仅会影响到相关动物产品的质量,也会影响到民众的身体健康,因此,研究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尤为重要。
1 牲畜疫病的类型
1.1 常见动物疫病
虽然常见动物疫病的死亡率很低,很容易治愈,但它的发病率很高,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也会对动物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常见的普通动物疫病有:①饲养时可能会受到饲养环境的影响,有些动物在运动时会出现皮肤破损、内脏受损等情况。这种病一般都是发生在眼睛、腹部、蹄子等比较脆弱的地方,这种病虽然死亡率很低,但如果处理不好,很可能会引起二次感染。②动物内科疾病也是一种常见病。内科疾病是由呼吸、消化、泌尿、神经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如果不及时进行科学的治疗,也会对动物的身体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③动物产科疾病的诊治比较困难,该种疾病多见于妊娠和分娩前后。常见的动物产科疾病有乳房炎、难产、流产等,孕期饲料结构、消毒管理、应激反应等都会引起动物产科疾病[1]。
1.2 传染病
在畜禽饲养中,传染性疫病一般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疫病。该病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治疗困难。传染性疫病一般都有一定的潜伏期,而感染的动物在潜伏期也会感染其他健康的动物,所以一般都会出现大规模的流行,虽然原因各异,但大部分都是由细菌和病毒引起的,有些传染性疫病即便是治愈了,也会对动物的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还有一些传染性疫病,如布病、结核病等,都是人畜共患的,所以养殖时要特别注意传染性疫病。
1.3 寄生虫病
由于动物饲养环境或者饲喂的不卫生容易引起寄生虫病。主要的寄生虫有节肢类、蠕虫和原虫。根据寄生的位置,可分为内、外两类。外寄生虫是节肢动物,而原虫和蠕虫则是内寄生虫[2]。寄生虫依靠吸收动物的营养来维持生命,寄生虫的生长周期很长,所以很难被发现并治愈。动物的寄生虫病一般都是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传染的,例如,吃了含有寄生虫的饲草、饲料就会发病,而且寄生虫病和日常的管理有很大关系,所以要加强日常的防疫措施,减少寄生虫病害的发生概率。
2 牲畜疫病的发生原因
2.1 与牲畜本身的关系
大多数的动物在出生前都会从母体内携带大量的病毒和病菌,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疫病都会和饲养动物本身有关的原因,有的疫病是天生的,有的则是因为外界的原因,所以饲养者在饲养的时候不容易了解到这些疫病的发生情况,也就无从下手根治。因此,饲养者要针对实际情况,及时地采取措施,及早地对其母体的病原体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防止其传染。
2.2 环境因素
当前的畜牧业生产中,绝大多数的疫病都会直接受到养殖业周边环境的影响,所以养殖户和养殖企业要加强对环境的监测、管理和必要的隔离措施,以保证动物的健康生活,减少疫情对牲畜的危害。有些大的养殖场,环境很混乱,很脏,经常不打扫和消毒,通风也不是很好,空气很潮湿,很容易滋生病菌,导致疫病的蔓延。动物在这种恶劣的环境和空间下生活会降低动物的免疫功能,还会对动物的食欲造成很大的影响,从而使动物生病。
2.3 人为因素
(1)由于不合理地使用了疫苗和药品,干扰了动物体内的免疫反应。目前,我国多数农户因自身养殖技术水平低,对用药认识存在误区,滥用药品,造成了药物性损害,免疫功能降低。很多农户一看到牲畜生病,就乱用药,导致动物中毒,产生耐药性,对动物注射过多的疫苗会使其免疫系统紊乱从而降低动物的免疫能力。此时如果缺乏必要的防控措施就会造成疫病的大规模传播,从而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2)由于畜禽养殖企业的管理体制不健全,造成了经营管理不力,有的养殖场缺少完善的管理体系,缺少专门的技术人员,工作区域没有定岗、定责和区划。往往一人做各种工作,造成管理混乱,易造成交叉感染。同时如果病死动物处置不当,就会严重影响疫情的控制和动物疫病的治疗。
(3)养殖场缺少良好的建设和专业的设施。由于大多数养殖场的建筑布局不合理,或外部与民居区或交通要道相邻,或内部生产区、生活区布局不合理,净道、污道交叉,导致养殖环境恶劣,难以控制疫情,对牲畜的生长不利。同时,由于设备设施落后,饲料调配微量元素难以精细化调配、病禽的无害化处理难以达标。
3 加强基层动物防疫工作重点的途径
3.1 建立一支专门的防疫队
为了进一步巩固基层畜牧兽医工作的重心,乡镇级必须建立一支有较高素质的防疫队伍,这样,动物防疫工作才能真正达到专业化的防疫目的。这个团队成员应在县市级的指导下,由乡镇兽医技术员负责当地动物防疫工作指导和组建,以当地村级防疫员为主体的防疫队伍。也可聘请大学、研究所的专家为技术顾问,吸收动物医院、动物诊所的医生、兽药公司的专业技术人员组建动物防疫合作社或服务公司。各级人民政府、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积极采取措施,加大投入和利用好资金向社会购买防疫服务,争取引进专业技术人员、有经验的饲养人员到农村为养殖业服务,做好动物防疫工作。各级政府要重视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与利用提高待遇,吸纳优秀人才,将其作为农村振兴战略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和关键人才,充分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在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通过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获得执业兽医资格证书的,可以通过向上级主管人才的部门申请适当的流动调动或选派,让这部分人员到基层动物防疫一线工作,真正把人才用到刀刃上。要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激励、稳定、盘活、发展畜牧兽医工作队伍。养猪多的县和乡镇,要从养殖较少的县和乡镇,抽调一些在猪病防治和诊断技术上确有真才实学、确有专长的人到地方去工作,要将优秀的人才和先进技术用于动物疫病防治。积极选用或雇用有资格的兽医作为动物防疫员和乡村防疫员;建立一支真正有能力、有技术为群众服务的基层兽医,让他们成为保护动物生命和健康的忠实守护者,保证人们的舌尖安全。
3.2 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
在防疫工作中还应当构建一个协同的管理方案。要让养殖户明白动物防疫不仅是畜牧兽医部门的专属工作,养殖户也应当承担相应的防疫责任。可以通过加强《动物防疫法》的宣传,确保养殖场(户)履行好免疫、消毒、检测、隔离、净化、消灭、无害化处理等动物防疫的法定责任工作。防疫工作人员可以在各个村庄、养殖基地进行宣传,或者建立微信群,让养殖户们可以通过微信,随时从线上线下汲取有用的防疫知识,便于养殖户在遇到动物异常行为时,能够及时采取应急措施,杜绝疫病的蔓延。鉴于一些养殖户的自我学习能力不强,应该先对每一位防疫员进行培训,然后在防疫员的帮助下,再由防疫员和养殖户共同努力,帮助养殖户提高防疫能力。另外,在农户参加培训活动后,也可以用一份客观的问卷调查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绩,从而更好地了解防病知识,增强自身的动物防疫能力。特别是在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等方面,可以进行初步的诊断、隔离、应急处理等方面的训练,以适应新时期的疫情防控需要。
3.3 健全原产地检疫监管体系
因为大部分疫情发生后,畜禽都会有不同的反应。例如,猪瘟的早期阶段,牲畜会出现行走不稳、体重骤降、食欲减退、腹泻、便秘等[3]。防疫员可以根据猪的体温、体重等常规的检测手段来判断猪是不是病猪,然后再根据病理诊断来判断。对可疑的猪要进行隔离,防止进一步扩散。因此,在防疫工作中必须认识到对动物进行健康检查的重要性。许多养殖场主为了扩大养殖规模,必须从其他地方引入家畜,造成了区域间的家畜贸易越来越多。若不加强区域间的动物疫源检疫,极易将外来疫情带入当地,对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构成重大威胁。由于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存在着大量的家畜、家畜产品,必须加强有关信息的登记,并严格按照规定的途径进行跨境运输。对家畜的引种除要按要求报备外,要做全面、仔细的检查和要求隔离,必要时采样送检。在动物产品进入市场后,要加强对畜禽产品的有效监管,并与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强化对地区内外畜禽产品的监管。在记录防疫登记表的时候,要确保记录人员将所有的细节都记录下来,包括兽医负责人的姓名、养殖记录、免疫记录、疫苗接种记录、不良反应等,并明确标明无害化处理方法。特别是疫苗接种的种类、数量、日期等细节,都要写在体检记录上,作为证明,保证以后的治疗。此外,要加强对畜禽养殖的监管,严格控制饲养人使用违规、违禁兽药,逐步减少“双抗”、促生长剂的使用,同时要积极开发新的替代产品。严格执行畜禽产品、兽药、饲料质量安全检验制度。在实施产地检疫制度时,必须对病死猪实行严格的无害化处理,严禁擅自宰杀病死猪,防止病死猪进入市场。要积极开展检查,深入挖掘畜禽产品产地检疫工作中存在的许多安全隐患,依法严厉打击私屠滥宰、违规调运和收购、加工、贩卖病死畜禽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对相关人员进行问责,确保动物防疫工作能严格落实到位。
3.4 抗体检测技术的正确应用
在对动物免疫抗体和流行病进行抗体检测的过程中,要做到一丝不苟,不能因为疏忽、误诊而耽误了疫情的控制,从而影响到疫病的根除。
3.4.1 未产生免疫力的动物群
(1)慢性疫病的病程长,在动物身上有的疫病,一般都是在疫病的中后期,才会出现抗体阳性。结合流行趋势、临床症状和解剖变化,可以对疾病的流行趋势作出初步的判断。
(2)急性疫病在动物疫病中,有些疫病的发病速度很快,通过抗体来诊断第一次感染的病畜,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操作中,都有很大的限制。病原特异性和血清特异性检测的一致性不高。这是因为当动物感染了一种急性疫病时,疫病症状初现时间点到动物的死亡的时间点间隔非常短。短期内,动物对病原体的抗性较低,从而使其产生抗体的能力也较低。所以,在灵敏度测定时,很难发现抗体。这种情况在疫情的诊断中要充分注意抗体的检测结果,不要因为抗体的检测是阴性而否认其临床表现,以免出现误诊[4]。
3.4.2 具有一定免疫力的动物群
在很多因素的作用下,当一只具有免疫力的动物出现了一些临床症状时,如果用常规的方法检测,很难分辨出是不是来自于免疫病毒,因此,即使检测到抗体是阳性,也不能确定是不是真的出现了患病状况。要获得更具有诊断价值的抗体检测结果,首先要使用能够区别自然感染的试剂,例如,可以使用病毒非结构蛋白抗体对待检试剂。其次,对同一群体的动物进行两次血清学检测,并根据抗体的升高和降低的程度,进行初步的疫病分析。或对一定数量的同种健康动物进行血清抗体的测定,并结合流行特征、临床症状、病理改变等,对患病动物和正常动物的血清中抗体水平进行分析。但在爆发时间太短的情况下,早期的抗体检测技术在应用上仍有一定的局限性,这时需要进行多种检验,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最后的诊断。
3.5 高新技术的引入
在动物疫病防控中,应运用先进的防疫技术,以达到最佳的防疫效果。例如,网易味央养猪场从2018 年开始就提出要在养猪行业内建设数字防疫模型,并结合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养猪业向智能化方向转变。鉴于这家公司每年的生猪出栏数量超过67 万只,仅凭人工筛选,很难确保所有生猪都能得到有效的防疫管理,如果能将新技术与之结合,可以减轻工作压力。另外,在实际开展防疫工作时,还可以采用具有高新技术的新型防疫器械。如紫外灯,二氧化氯发生器,火焰消毒器等,可以方便地进行防疫工作。火焰消毒器可以释放高达1300℃的高温火焰,几乎没有任何病菌和害虫能在经过焚烧和湿热处理后的环境下存活。而它的操作也很简单,只需要将需要消毒的区域或设备放置在火焰的喷口前方,就能在1min 内完成消毒工作[5]。因此,防疫工作者可以采取多种防疫措施,多引进高新防疫技术和设备来保证牲畜的存活率。
4 结语
综上所述,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重心,主要集中在疫病的预防、动物检疫和设施的完善上,而要想更好地突出工作的重点,就必须从构建专业防疫团队、普及知识、免疫检查、抗体检测技术的运用、高新的免疫技术的引进方面着手,以此来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