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唯独沉默了爱情

2023-04-14刘维荣

莫愁 2023年11期
关键词:胡适

文刘维荣

陈衡哲1890 年出生于江苏省武进县(今常州市武进区)。1911 年,在蔡元培等人创办的上海爱国女校读书的她,因违抗父亲包办婚姻陷入窘境。所幸,她于1914 年考取了清华学堂留美学生资格。在美国,她结识了胡适、任鸿隽、杨杏佛、梅光迪、朱经农等同胞学友,并开始以“莎菲”笔名创作。这时的她是独身主义者,决心为理想和事业而放弃婚姻,而比她早五年来美留学的胡适已在攻读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了。

相识海外

就在胡适与艾迪丝·克利福德·韦莲司陷入情网时,陈衡哲又闯入胡适的生活之中。

1916 年,陈衡哲与胡适通讯相识,两人在书信中反复探讨白话文学的可能性和可行性,达成较为一致的认识。当时,胡适呼吁文学改良,这一主张在中国留美学生中并不叫座,赞成者不多,连他的好友任鸿隽(后来成为陈衡哲的夫君)也不以为然,唯有陈衡哲毫无保留地认同。因此,胡适视陈衡哲为异性知己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他们之间的通信更像是在玩一种斗智的文字游戏,单是一个称呼问题,就有许多诙谐的文章可做。

胡适称陈衡哲为“最早的同志”,她第一篇白话文学试作《一日》,发表于1917 年《欧美学生季报》第一期,比现代文学史公认的新文学短篇小说开山之作《狂人日记》还早一年。

对这位最早用白话从事小说、诗歌、散文创作的“东方才女”,时人颇多好评,胡适也赞不绝口,这让陈衡哲倍受鼓舞,对这位当代才子产生爱慕之情。当时,胡适、任鸿隽、陈衡哲三人是好友。任鸿隽热烈追求陈衡哲,而陈衡哲却对胡适有意。胡适因母命难违,不忍拒婚,又恪守朋友之间的界限和情义,竭力促成任鸿隽与陈衡哲的百年之好。不过,胡适与陈衡哲曾通过五十余封信,广泛交流各种思想观点,这是他们具有共同语言的有力佐证。

胡适曾在日记中写道:“吾于去年10 月始与女士通信,五月以来,论文学书以及游戏酬答之片,盖不下四十余件,在不曾见面之朋友中,亦可谓不常见者也。”

1919 年,任鸿隽由中国赴美国三万里求婚的诚意感动了陈衡哲,她终抛弃多年坚持的“不婚主义”,与他订立婚约。翌年,他们在北京完婚,蔡元培为证婚人。胡适的贺联是“无后为大,著书最佳”,颇具戏谑意味。当时,有人怀疑胡适与陈衡哲有过爱情,胡适则专门写文章辟谣,以正视听。

暗恋深藏

1920 年,蔡元培率先在大学教授队伍中开放女禁,致电陈衡哲,聘请她为历史系教授。同年夏天,陈衡哲获得芝加哥大学硕士学位,并于秋天回国。此时,胡适走红文坛,称霸学界。陈衡哲被聘为北京大学西洋史教授,这使她成为近代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位女教授,后来还任教于东南大学和四川大学,专教西洋史。

陈衡哲只出版过短篇小说集《小雨点》、《陈衡哲散文集》(上、下卷)和英文作品《一个中国女人的自传》,她大半生潜心研究西方文化史,著述颇丰,《文艺复兴史》等专著为她赢得的赞誉要远远高于她的文学创作。她的文学创作涵盖旧体诗、新诗、散文和小说,其中对小说用功最深,《洛绮丝的问题》等小说关注女性角色的社会定位,富于思辨色彩。陈衡哲认为,对于女性而言,爱情固然是重要的,但事业成就更为重要,它是人格、尊严和权利的最坚实的基础和最根本的保障。这一主张的出现在大多数女性仍在追求婚姻、恋爱自由的20 世纪20 年代,其先锋性不言而喻。

1921 年,胡适承认他将自己的女儿取名“素斐”即是“莎菲”之名——陈衡哲在美国留学时的名字之谐音。

1924 年,陈衡哲在《小说月报》10 月号所发表的短篇小说《洛绮思的问题》,其中“洛绮思”与“瓦德”便有陈衡哲与胡适的影子,影射的正是陈胡两人的爱恋之情。陈、胡曾互相倾慕,却没有走到一起。作品中,陈衡哲写道:“庆幸他们两人的友谊可以从此继续不断,没有嫌疑可避,除了切磋学问、勉励人格之外,在他们两人中间,是没有别的关系可以发生的了。”

六十多年之后,胡适的海外学生唐德刚识破其中因由,并据此怀疑胡适暗恋陈衡哲。而美籍学者夏志清教授则通过研究陈衡哲的小说《洛绮丝的问题》,认为陈衡哲爱慕胡适,说:“(胡适)给自己的女儿取名素斐(Sophia),虽不能说纪念他同陈衡哲那段旧情,至少也希望女儿长得像瓦沙学院优等生莎菲一样聪明好学,德刚道破胡适为爱女取名用心良苦这一点,实在令人心折。”后来,胡适的爱女素斐因病夭折,陈衡哲便让自己女儿给胡适做了干女儿。

归于友情

1937 年,随着“七七事变”的爆发,胡适赴美,之后担任驻美大使一职。很长一段时间,他们天各一方,偶有书信往还。

抗战胜利之后,胡适成为北大校长,但他直到1946 年7 月才真正回到国内。

陈衡哲20 世纪30 年代后期正当事业辉煌之际毅然辞去教职,从社会生活中抽身出去,做了全职母亲,专心教育三个孩子。她作出这个决定,与胡适的女儿素斐不幸染病夭折有关。事实证明,她所作出的牺牲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她的三个儿女都很有出息:长子以都获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在美国任大学教授;三子以安获美国地理学博士学位,也在美国任大学教授;次女以书毕业于美国瓦沙女子大学,新中国成立后回国,任教于上海外国语学院。

胡适去世时,陈衡哲身在大陆,远在美国的儿女们怕她得知死讯后会难以承受,便致信在台北的朋友,让他们“一定要瞒着她”。

胡适、陈衡哲、任鸿隽,相互成全,维持了很好的友情,唯独沉默了爱情。

猜你喜欢

胡适
胡适的美国恋情
《胡适论红楼梦》自序
胡适早期生命史的解构与重构*——评江勇振著《舍我其谁:胡适(第一部 璞玉成璧,1891—1917)》
胡适与《朋友》
胡适清红先负王琳娜
尴尬的胡适
瞻仰胡适故居 见其未知一面
尊经或贬经?——胡适等人对“六经皆史”的不同解读
胡适、张君劢眼中的斯宾诺莎
有感于胡适的读书“四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