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的戏剧影视创作探究
2023-04-14刘琳
一、引言
新媒体是针对传统媒体而言的一种新型媒体传播形式,主要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对数据或信息进行传播。在中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下,新媒体技术得到了更大范围的普及与应用,在客观层面上促进了戏剧影视的发展,扩大了戏剧影视的传播范围,丰富了其创作素材,促使戏剧影视创作内容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且符合现代年轻人的审美需求。[1]但新媒体的出现也为戏剧影视创作带来诸多挑战。因此,戏剧影视创作有必要与新媒体技术有机融合在一起,基于新媒体传播特点,掌握新媒体背景下戏剧影视的创作形式及发展方向,进一步提高戏剧影视创作质量,从而更好地满足广大观众的需求,推动我国戏剧影视的创新发展。本文阐述新媒体对戏剧影视创作产生的影响,分析新媒体背景下戏剧影视创作的要点,探究戏剧影视的创新策略。
二、新媒体对戏剧影视创作的主要影响
(一)新媒体对戏剧影视作品时长的影响
在新媒体背景下,尤其是互联网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深度渗透,使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各类信息传播效率也持续提升,并逐渐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情节复杂的戏剧影视作品已经无法满足大众的娱乐需求,人们更加认可时长较短的碎片化影视作品。[2]不难看出,新媒体扩大了戏剧影视作品的传播空间,并且使人们的观影方式发生转变。新媒体背景下,短视频作为戏剧影视作品展现的重要方式之一,对戏剧影视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创作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剧情的紧凑性,尽可能在短时间内凸显出影视作品的特点,以增强对观众的吸引力。
(二)新媒体对戏剧影视作品角色塑造的影响
新媒体背景下,戏剧影視作品创作更应关注对角色的塑造。一方面,要确保塑造的角色更具典型性。新媒体背景下的戏剧影视作品具有传播范围广、速度快的特点,观众由对影视作品的单向接收,转变为可以利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转述。因此,特点鲜明,兼具代表性的角色更容易加强观众的记忆,从而有利于作品的传播,及进一步扩大影视作品的影响范围。[3]另一方面,角色的塑造应与大众的实际生活更贴近。创作者应从社会和生活的角度入手,保证作品角色的塑造更具有生活气息,更接地气,能够与大众日常生活相近。还应重视角色的动作、衣着和情感表达,从多个方面塑造出具有代表性、特点鲜明、情感丰富的角色形象。
(三)新媒体对戏剧影视作品剧情的影响
剧情设置是戏剧影视创作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在新媒体的影响下,戏剧影视创作更加重视对作品剧情的设置,坚持“内容为王”,进一步提升创作内容的质量。高质量的剧情创作能够为演员提供更充足的表演空间,从而增强对观众的吸引力。目前,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短视频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且人们对时尚文化的兴趣日益加深。要想在短视频爆发式的传播中脱颖而出,影视作品鲜明的层次关系及紧凑的故事情节至关重要,作品要在较短的时间将剧情特点及矛盾更好地展现给观众,突显作品主旨,继而满足大众对影视作品的需求。对比来看,传统戏剧影视创作品更倾向于以缓慢的节奏进行情节叙事,而新媒体背景下的短视频影视创作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大量信息的输出,剧情发展节奏较快。由此可见,新媒体背景下的戏剧影视作品必须通过对剧情的精雕细琢来创造出更生动、更引人入胜的情节。[4]
三、新媒体背景下戏剧影视作品创作的要点
(一)基于观看体验增强作品的可看性
步入新媒体时代之后,戏剧影视作品的传播平台有所转变,大众不再局限于在电视等传统平台上观看,而是通过网络或手机终端来观看戏剧影视作品。由此可见,戏剧影视创作要尽量结合新媒体平台的传播特点,充分考虑观众的观看体验,要对内容进行丰富和创新,充分展现出影视作品中饱满的角色形象以及丰富的故事情节,并借助鲜明的主题向大众传播作品的核心思想,利用细节提升戏剧影视创作的质量,进而满足新媒体背景下观众的观看需求。例如《平凡的荣耀》是一部现代职场剧,能够引起年轻一代观众的共鸣;《人世间》作为一部以20世纪70年代为背景的现实题材作品,通过对当时人民群众生活状态的讲述,展现出当时人们拼搏奋斗的精神,不仅使老一辈人感同身受,还激励了年轻人珍视当前的幸福生活。这些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就充分考虑了不同年龄观众群体的观影需求和观看体验。
(二)角色的塑造更具年轻态特征
新媒体传播具有鲜明的新颖性和多样化特点,与传统电视媒体传播存在较大的差异。加之新媒体拓宽了戏剧影视作品的传播渠道,对于观众而言,即便错过部分电视节目,也可以借助互联网回放来满足观看体验。与中年人或老年人相比,青年人更容易接受新媒体带来的变化,这一点也给戏剧影视创作带来极大的影响。创作者从青年人的观看体验入手,对作品中的角色形象进行年轻态的塑造,并在此基础上合理安排剧情和细节。同时,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普及,青年人对新媒体的认知也逐渐加深,并具有更大的话语权。新媒体背景下的戏剧影视创作也相继表现出多元化特征。在戏剧影视创作过程中,创作者要在体现作品主题与核心思想的同时,保证剧情与主题思想相契合,从而使作品更好地展现给观众。例如《三十而已》这部影视剧,以三位30岁女性视角展开,讲述了都市女性在30岁这一重要年龄节点,遭遇多重压力的故事,更贴近年轻人的实际生活,丰富年轻人的观看体验。因此,创作者在角色塑造和剧情设置中,要对青年人的实际需求进行充分考虑,只有如此才能实现对新媒体背景下戏剧影视作品的创新,使其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提高作品对观众的吸引力,进而为戏剧影视行业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奠定基础。
(三)多元化主题反映多样的时代特征
新媒体背景下,戏剧影视创作的多元化主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戏剧影视创作的题材更为多元化。传统媒体背景下戏剧影视创作在题材上较为单一和片面,难以满足大众的观看需求。而在新媒体背景下,戏剧影视创作能与校园、医疗等多种题材结合在一起,通过影视创作反映出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况,在创作内容上更具多元化特征,容易引发观众的共鸣,有助于戏剧影视作品的进一步传播。[4]二,新媒体背景下戏剧影视创作的主题更为丰富。互联网技术促进了信息的快速传播,观众能够更加快速地了解到社会中的热点新闻。基于此,越来越多的戏剧影视创作将焦点放在社会热点话题上,突显出时代化特点。这就要求戏剧影视创作者充分掌握信息传播性质,并以此为依据创新戏剧影视创作的形式和内容,丰富单一片面的主题,彰显出多样的特点,同时使影视作品的传播更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需要。例如,《少帅》主要描绘的是张学良的一生;《推拿》细致地描绘出盲人世界的人情冷暖。总而言之,新媒体背景下戏剧影视创作应保证主体的多元化,利用新媒体技术还原出不同时期或地域的场景,从而真实地反映出多样的时代特征,在拓宽戏剧影视作品传播范围的基础上,促进整个戏剧影视行业的良性发展。
四、新媒体背景下戏剧影视作品创作的创新措施
(一)选择高质量的戏剧影视剧本
新媒体背景下,戏剧影视作品的创作要选择高质量的戏剧影视剧本,从而大幅度提升戏剧影视创作的质量和水准。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合理把控剧本时长。在新媒体背景下,戏剧影视创作不宜选择篇幅较长的剧本,剧集不宜过多,创作尽量简单,使观众即便在较短的剧集中也能获取到有价值的内容和信息,能够理解创作者的情感表达及艺术审美。一般情况下,可以将剧集控制在20集之内,并对部分非必要内容进行删减,以避免出现观众在不重要情节中浪费大量时间而忽略主要情节的情况。总体而言,新媒体背景下戏剧影视创作需要将传递给观众的情感和价值观表述清楚,保证剧情结构完整,以及情节转折合理。[5]其次,明确戏剧影视作品的核心思想,清晰明确的核心思想有助于观众在观看影视作品时快速、准确地了解作品想要传递的内容。同时也为演创人员提供更广泛的发挥空间,能够根据自身对角色的理解进行二度创作,从而提升戏剧影视作品的饱和度。最后,严格根据剧本内容对故事素材和情节进行合理选择,创作者应综合利用各类方式对故事情节发展、冲突的安排、矛盾的爆发等进行精心设计。同时,在素材的选择上要尽量减少对泛娱乐化素材的使用,严格把关素材质量。此外,还要对剧情中的人物形象进行筛选,结合新媒體特点选择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人物形象,借助人物在作品中的思想起伏引导观众针对某一现象或事件进行深入思考,让作品为观众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进一步满足观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
(二)满足年轻群体的诉求,转变创作思路
新媒体背景下,戏剧影视创作逐渐向年轻群体的审美趋势靠拢,年轻一代对影视作品主题和内容的偏好,以及对观看设备的使用均发生了较大变化。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年轻一代成为戏剧影视的主要受众。因此,在戏剧影视创作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年轻群体的观看诉求。首先,善用冲突、矛盾的创作手段,使观众由对冲突的关注转移到对作品的持续关注中。创作者应提高对冲突作用的认识,将冲突作为使故事情节合理的关键节点。其次,重塑剧情中的关键人物和核心角色的性格。新媒体背景下,年轻受众更喜欢具有鲜明特色的角色,角色特点越鲜明,越能引发年轻群众的共鸣,从而使年轻群体记住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再次,创作者要积极更新戏剧影视作品的创作理念,转变创作思路,可以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加入创作之中,也可以将新时代的风格与审美融入其中,以此提升作品的文化内涵。[6]最后,灵活运用多样化的创作方式,丰富创作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可以将与人文相关的故事、动画作品或动漫改编作品等类型的作品融入作品中,使戏剧影视创作的类型及内容更具多样性,从而推动戏剧影视创作的多元化发展。
(三)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效结合
新媒体背景下,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极大程度上拓宽了戏剧影视作品的传播渠道,使戏剧影视作品的传播途径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并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新媒体技术的革新与发展。因此,戏剧影视创作者应在合理应用新媒体技术的情况下,打破传统影视作品传播在平台和时间上的约束。创作者应以传统戏剧影视创作方法作为基础,结合新媒体时代的发展需要,通过对新媒体技术和相关传播平台的应用,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效结合,汲取二者优势进一步促进戏剧影视作品的传播,从而通过戏剧影视创作反映出我国新媒体时代的文化价值与社会价值。也就是说,创作者可以基于对新媒体技术的了解,在传统创作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新型的拍摄手法及器材,采用视频剪辑软件,对作品的情节和人物进行优化,实现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创新。同时,创作者还要加强对新媒体技术的学习,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专业技术知识,提升自身的新媒体制作技术水平,并结合传统媒体技术进一步提高创作效率和质量。
五、结语
新媒体具有受众选择性多、个性化强、表现形式多、信息实时传播、互动性强等特点。新媒体时代对戏剧影视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影视创作者而言,为进一步创新戏剧影视创作的形式,就要选择高质量的戏剧影视剧本,转变戏剧影视创作的思路,加强对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充分发挥出新媒体技术在创作过程中的技术优势,将传统创作模式与新媒体创作模式结合在一起,对戏剧影视创作开展多样化的设计,从而在保证戏剧影视创作符合新媒体时代传播需要的同时,持续提升戏剧影视创作的质量,最终促进中国戏剧影视创作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白桦.戏剧影视学向新媒体领域的拓展探讨[J].中国文艺家,2022(06):166-168.
[2]廖静.新媒体对戏剧影视文学创作的影响探究[J].戏剧之家,2022(06):21-22.
[3]赵新仪.新媒体视野下的戏剧影视创作转变分析[J].传媒论坛,2021,4(08):39-40.
[4]加萌.戏剧影视创作在新媒体背景下的发展探究[J].散文百家(理论),2020(07):182.
[5]张瑾.新媒体驱动下的戏剧影视新发展[J].传媒论坛,2020,3(09):63-64.
[6]邹颖.新媒体背景下戏剧影视作品如何在传媒领域信息突出[J].戏剧之家,2019(25):114.
(作者简介:刘琳,女,硕士研究生,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方向:戏剧与影视学)
(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