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博物学出版物发展的几点看法

2023-04-14刘华杰

出版参考 2023年2期
关键词:博物读物出版物

刘华杰

“博物”、“博物志”、“博物者”、“博物人”都是中国词语,古已有之,与西方的“natural history”和“naturalist”等基本对应。近十来年,博物学已经成为中国出版界极受关注的一个板块。博物学出版物主要讨论人与大自然之间具体的关系,包含客观知识也包含主体感受,从简单介绍动植物知识,到动植物绘画、博物学文化研究、自然笔记、自然文学、荒野求生、探险游记等,琳琅满目。博物学出版物虽然不算最畅销的图书类别,但其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却相当不错。

对于博物学出版物未来的发展,笔者认为有几个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第一,博物学出版物在图书分类上如何定位?目前多数人将博物学图书视为科普图书,这有一定的道理,博物与自然科学存在很大的交集。但是,把博物视为自然科学的真子集,则有一定的缺陷:科普无法完全“覆盖”博物,它们的旨趣也不太一致。科普观念虽然一直在更新升级,但主要还是依托科学共同体,传播已有的知识。对于受众而言,科学通常意味着经验、知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民众很难参与其中。但是,博物學则不同。博物学虽然利用了大量自然科学成果,但却是一种主动行为,可以有选择地利用,过程中突出的是“参与”、直接面对大自然。那么从理论上讲,博物与科学究竟是什么关系?最早大家默认的理论是“从属论”,如今有人从生命演化的角度提出了两者平行存在、演化的新观点。“平行论”认为:①人这个物种与其他生命共享了许多博物的方式方法,包括博物智慧,它是可持续的智力追求;②在人这个物种内,博物与科学从来就是并存的,或者说早期是一回事,在发展的过程中,两者有关联,互相借鉴却没有重合,于是才有博物式微的现象。但从出版物管理与营销的角度来看,将博物学出版物与科普出版物进行适当区分,有助于双方的发展。

第二,博物学类原创图书与引进版图书还存在很大差距。这主要是因为国外博物学图书起步较早,图书质量自然较高。但从改进民众日常生活质量、提高公众文化素养和环保意识、建设生态文明的角度来说,我们还是要多鼓励原创,以提高本土博物作品的创作动力和能力。

第三,保持选题的多样性,同时还应特别注意公众对本地物种、生态系统的关注和了解,为大众操练博物学提供基本资料。要有计划地推出本地动物(特别是鸟类和鱼类)、植物、菌物、岩石与地层、生态系统、物产、美食、古迹、民俗等成系列读物,这些图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最基本指标。人们习惯于推荐“普适性”的作品,即时间、地点含糊的作品,其实这是一大误区。“在地性”是博物学的核心所在,若淡化了时间、地点,这类作品的魅力则会大减。

第四,博物类作品的目标受众问题。一直以来,博物学读物的受众目标为青少年,这是不准确的。笔者以为,博物学读物的读者首先应该是成人,其次才是青少年。在推广中宜采用“博物+”策略,鼓励所有人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增加博物情怀、博物要素,让这个世界更和平、更生态、更有趣味。

(作者单位系北京大学哲学系)

猜你喜欢

博物读物出版物
工会干部案头读物推荐
工会干部案头 读物推荐
2017年出版物
对外汉语分级读物的几个重要问题
纸质读物的困境与出路
Global analyses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ea ice, and night marine air temperature since the latenineteenth century
Arctic sea ice decline: Faster than forecast
Forbidden Money
安吉博物志最美不过长知识
2015 年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