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上网冲浪的孩子系好“安全带”

2023-04-14刘海颖

百科知识 2023年8期
关键词:安全带网络安全世界

刘海颖

在知名科幻作家刘慈欣的小说《三体》中,描绘了一个“乱纪元”:每个人都能“脱水”,就像一只放了气的皮球一般,变成一张软皮;而把软皮放在水里泡上一会儿,人们就会恢复原状活过来。在“乱纪元”,每个人都需要具备这种能力,不然就无法活下去。这是一个颇为有趣的科幻故事情节,它形象而又深刻地告诉人们一个道理:要想在某种环境里生存下去,具备基本的能力有多么重要。

尽管我们当下无需面对“乱纪元”,但谁能保证自己不会面对一个比科幻故事更超乎想象的未来?如果我们可以不会“脱水”,又必须掌握什么技能面对未来呢?

从某种程度来说,这其实是一个必答题。答题者是所有人,回答时间是现在。毕竟,世界的变化速度如此之快,甚至比老去的速度和长大的速度都要快,甚至快很多。

几年前,世界经济论坛全球议程理事会发布过一份名为《未来软件与社会》的报告,列出“黑科技”走进主流社会的时间表:到2022年前,全球10%的人的服饰将与互联网相连;到2023年前,大约10%的阅读眼镜将会与互联网相连;到2024年前,接入互联网将会成为一项基本权利;到2030年时,全球约80%的人口都会在网上拥有一个数字式存在……

超过800名来自技术行业的受访高管和专家认为,在2030年前,这些“黑科技”必将发生,所有人都无法置身事外。当我们立足当下回望过去便会发现,曾经的预测正在快速地变为现实或者接近现实。这意味着,到了2030年,我们的生活很可能如同科幻片一样炫酷。那么,到了2040年、2050年,乃至更远的未来,生活又会怎样?谁也说不准。不过,有一点毋庸置疑:未来会是一个超级互联的世界。到那时,互联网如同空气一样存在于万物之间。换句话说,互联网将组成一个基本的生存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中,人最需要的是生存安全。没有安全,一切都可能随时土崩瓦解,化为乌有,尤其是在网络世界。比如,电脑里的所有文件突然全部变为乱码,数据库里的银行密码和身份信息被泄露出去甚至被非法交易,在游戏群里遭遇“钓鱼”,被诈骗大额财产……网络世界并非净土,缺乏网络安全意识,不具备对抗网络安全风险的能力,无异于裸奔于风险之中,又哪来安全无虞的生活与发展?

事实上,上述担忧并非危言耸听。据调查,我国有三分之一的青少年在网上遇到过色情信息骚扰;36%的人在网上遇到过诈骗信息;遇到暴力辱骂的比例更是达到了71%。对于“泡”在网上长大的这一代孩子,虽然他们中的不少人精通电子设备,2岁滑手机,3岁玩平板,6岁学编程……挂在网上的时间甚至可能超过成年人,但是他们对网上存在的风险知之甚少。孩子们可能不知道,在网络上是不能随意发布信息的,一个不小心泄露的隐私就可能被坏人利用;孩子们可能不知道,与现实世界一样,网络世界中也有许多坏人。孩子们还不具备足够的自控力,面对充满诱惑的网络世界,他们需要大人的监督和帮助。

凡此种种,意味着从现在开始,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必须努力让自己具备网络安全意识,并且在必要时能够进行自我防护以及危机处理。只有这样,才能保护人身及生命财产安全。如此一来,迭代更新的人生必修课表里需要加上“网络安全生存”这一课。

那么,网络安全生存要学什么?该怎么学?《给孩子的网络生存课》一书就回答了这些问题。

目前,网络安全已经成为一门专业课程,我国已增设“网络空间安全”为一级学科,和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并列。不过,对于很多非专业人士,特别是那些刚刚接触这一领域的家长和孩子而言,这个题目显然超纲了。作为一个零基础的网络安全“小白”,在网络安全的学习中,怎么学才能懂得多、用得上?

网络安全故事大概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从1969年互联网的前身—阿帕网诞生至今,虽然只过去了50多年,但其中的网络安全故事堪称恒河沙数:第一个网络病毒从哪来?谁是世界上头号黑客?“棱镜门”是通往什么的“门”?“偷库”是怎么回事?日常生活中怎么用密码完成密文和明文的转换,保护隐私?如何在网络诈骗中全身而退……那些发生在真实生活中的故事让网络安全发展历史以及网络安全危机像电影一样具有了画面感,高深又陌生的名词和概念因此变得更容易被理解、被感受。一个个故事也令人深刻地意识到,原来,网络安全危机就藏在身边,不能不知,不能不防;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防范上述危机。这样的知识在《给孩子的网络生存课》中都能学到。作为一本写给孩子的互联网入门级科普读物,这本书从网络安全相关事件说起,提出网络安全科普知识点,从理论角度加以深化,再从实践角度辅以现实演习,提供了“从知到会”的学习路径,简洁,直接,又不失趣味和啟示思考。

为了便于小读者了解高深的知识,书中采用提问的叙述方式,大量故事的讲述都是从问题开始或者穿插着问题,对于专业知识的探讨也都始于“问题大挑战”,并由此开启一种有思考的阅读。这本书的目录其实就是一个“问题库”,不仅可以作为兴趣点吸引孩子,还可以作为跳读索引。有思考的阅读是深度阅读的开始:多角度地看问题、思考问题,会使阅读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变成探究的过程。比如,“你知道黑客为什么分‘黑帽子’和‘白帽子’”的问题,也许就可以吸引人打开扉页,查找答案。

不过,上述内容并不是这本书想要传达的全部要点。因为即便具备专业知识与实操能力,也并不足以应对纷繁复杂而又不断发展变化的互联网生存环境,还需要改变原本的“思维方式”,即学会认识事物本质,从而解决一系列问题。为此,《给孩子的网络生存课》串联起麦特卡夫定律—原来互联网如此金贵、木桶原理—请把安全短板补齐、墨菲定律—网络世界中存在“黑天鹅”等七大思维。书中还设置了“探索发现”单元,其中包括“网络安全思维”“网络安全实验室”“互联网生存法则”“互联网趣人趣事”等,帮助小读者完成从纸面阅读到生活现实和实际体验的链接。

网络安全危机的实质也可以从科技之外的角度来理解。在科技无限强大、人的能力也因此持续加强的未来,网络安全危机或许恰恰存在于智慧与道德的冲突中。因此,这本书不仅在扉页中更在每一页的字里行间,默默强调一件事:无论在现实世界,还是网络世界,能点亮未来的,唯有智慧与道德的合二为一。能力越大,越需要坚守道德;科技越无边界,道德越是底线。

当今,互联网已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在未来世界,每个人的生活都越来越多地建立在以信息技术、互联网为基础的元宇宙中。如何普及网络安全思维和能力,让孩子们具备更多在网络时代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是家庭、学校、社会必然面临的挑战。

需要强调的是,《给孩子的网络生存课》一书不仅是写给孩子们的,也是写给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这是因为,无论是从人与教育的发展角度看,还是从网络安全与生存环境的构建角度看,他们既是相互独立的个体,又是缺一不可的联合体。无论是“小手拉大手”,还是“大手拉小手”,《给孩子的网络生存课》这本书都是安全共赴未来万物互联世界的美好选择。

猜你喜欢

安全带网络安全世界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应“实战化”
上网时如何注意网络安全?
Let’s Go for a Ride
最甜蜜的安全带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安全带测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