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武器该如何参与战争

2023-04-14张田勘

百科知识 2023年8期
关键词:核武器坦克乌克兰

张田勘

随着人工智能(AI)语言系统ChatGPT的迅速走红,有人预测,2023年将是人工智能全面走进普通人生活的一年。其实,人工智能技术早已渗入人类社会的各个角落,在未来数十年,它会将人类引向深度数字化时代,并走向生态文明。

不过,人工智能进入人类的生产、生活也并非总会带来好消息。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的介入,使得机器人在感知、决策、执行方面的性能大幅提升,可以为人类做许多工作,小到机器宠物,大到遥感监测气候变化。但是,如果将智能机器(人)投入战争,人类可能面临一场零和博弈,甚至要付出无法想象的代价。

2023年1月25日,美国总统拜登宣布,美国将向乌克兰提供31辆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同日,德国总理朔尔茨宣布,德国已经决定向乌克兰提供“豹”2主战坦克。同时,作为豹式坦克的生产国,德国也允许拥有豹式坦克的第三国向乌克兰提供该坦克。作为回应,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前总裁罗戈津表示,俄军将向俄乌战场输送马克机器人。该机器人可借助影像电子目录,自动检测并打击乌克兰的装备,包括美国的M1“艾布拉姆斯”坦克和德国的“豹”2主战坦克。

马克机器人进入战场表明,智能机器(人)已经开始卷入俄乌战争,而且将影响这场战争的最终结局。从人类的历史看,战争形态发生了多次嬗变,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黄火药发明和工业革命之前的冷兵器战争,采用刀、斧、剑等;之后,进入热兵器战争,采用枪、炮、飞机、战舰、导弹,甚至核武器;最后,进入今天的智能武器战争,这是对战争的最新升级,也是迄今战争的最高级形式,或可称为第三次战争革命。

如今,智能武器能深度参与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与核武器相比,将智能武器投入战场在伦理上略有优势。核武器会造成大规模平民伤亡并破坏生态环境,常规武器地毯式的轰炸也会导致大量无辜平民伤亡。为了避免这些伤害,一些国家认为应当让智能武器参与战争,以精准的方式消灭敌方武装力量,赢得战争。

以“减少伤及无辜”为理由,智能武器早已在俄乌战争前卷入了世界各地的局部战争中。在战场上,最常见的智能武器是无人机。俄乌双方也已经在战场上投入了大量无人机。俄军主要使用Mohajer-6型、Shahed-136型和海鹰-10无人机,前两者是伊朗制造,后者是俄罗斯制造。乌军主要使用土耳其制造的拜卡旗手TB2无人机、美国制造的弹簧刀600无人机和波兰制造的战友无人机。

在俄乌战场上,无人机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参与战斗:一是人类操控者通过无人机传送到指挥中心的视频,指导其选择打击目标,如敌方坦克、装甲车和士兵等;二是无人机自行使用分类图像识别目标,实施打击。然而,第二种方式是否可靠,能否确保智能武器不犯错误,还存在技术和应用上的争议。

目前的智能武器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完全由人类决定打击目标,并由人远程操作的机器,如人类操控的无人机;第二类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自行做出行动决定的智能武器,但在执行任务期间,人类可以中断或取消其任务,如以色列的哈比自杀式无人机;第三类是完全具备深度学习能力,可自主决策和行动的自主型智能武器。

目前,参与战争的智能武器主要是第一类,也有少量第二类,如美国援助乌克兰的弹簧刀600无人机,在一些条件下,可以做到识别目标并采取行动。现在,俄罗斯声称要让马克机器人参战,也是将第二类智能武器从空中延伸到陆地。

不过,从现有情况看,在智能武器领域,美国的陆地智能武器更胜一筹。例如,美国德事隆公司研制的M5系统无人战车,重10.5吨,配有30毫米机关炮、重机枪、反坦克导弹和40毫米榴弹发射器。该战车还配备扫雷设备,并可携带一架无人机和一个小型排爆机器人,其观测系统有热像仪和日间摄像机。该战车的人工智能数据处理系统性能极佳,可以在夜间和雨雾天气下正常行驶,还可抵挡12.7毫米子弹的攻击。一旦乌克兰在战事上处于不利地位,美国就有可能向乌克兰援助这样的智能武器。

虽然智能武器的研发和应用因为伦理压力小于核武器,受到的阻力小一些,但是在国际上还是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反对。因为,智能武器杀人更容易,也更多,因此是一种作恶,需要限制。

在2018年召开的联合国“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统问题政府专家组”日内瓦会议上,有80多个国家的官员和专家参与了关于人工智能武器的讨论,大多数代表认为,人类需要對智能武器进行完全控制。此后,国际机器人武器控制委员会等国际非政府组织发起“停止杀人机器”的运动,呼吁取缔智能武器的研发和使用。在这方面,国际上一些大型科技公司展现了他们的伦理观。

2018年6月7日,美国谷歌公司公布其人工智能技术研发的一系列原则,包括不会研发“造成或可能造成伤害”的技术手段,不会把人工智能技术用于致人死亡或受伤的武器以及违反通行国际准则的侦察活动。

在公布这些原则之前,谷歌公司已宣布退出美国国防部的Maven项目,这一项目被指“助纣为虐”,由美国国防部在2017年4月启动,目的在于研发一种人工智能工具以识别并分析无人机拍摄的人类、物体、建筑等图像,确定目标并做出决定,更精准地打击目标。谷歌公司被美国国防部招入麾下,在Maven项目中研发人工智能算法,以创造在分析速度和精准度上远超人类分析师的人工智能工具。最终,谷歌公司退出该计划,还出台了谷歌人工智能技术使用规范。

这表明,智能武器至少是受到一部分人反对的,其最重要的理由就是“不得滥杀生命”。不过,这一点似乎也让很多人纠结,因为在恐怖主义者对无辜者和正义力量进行残杀和攻击时,人们也希望利用智能武器予以还击。

与研发核武器类似,与其让“邪恶势力”研发出智能武器,不如将研发的主动权握在主张正义、公平的一方手中。然而,正如核武器具有巨大杀伤力和毁灭性,智能武器也不逊色,因此,应由国际社会制定严格的法律条文监控和管理智能武器的研发和应用,否则智能武器毁灭人类并非天方夜谭。

猜你喜欢

核武器坦克乌克兰
战术核武器奇葩秀
第一辆现代坦克的“前世今生”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中国公民分批撤离乌克兰
T-90 坦克
网络黑客比核武器更可怕
网络黑客比核武器更可怕
失控的乌克兰
新摩登时代
坦克新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