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进俄罗斯的童诗宇宙
2023-04-12童子
如果全世界的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也能像全世界的信息流通那样迅捷,喧嚣,一刻不停地从此处到彼处,充满互联网世界;或者,至少像全世界的商品流通那样迅捷,那样被所有的人都需要——像巧克力进入全世界的每个家庭那样丝滑甜蜜……如果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到全世界别处的童诗作家,正在创作什么样的诗,并一起兴致勃勃地展开交流,或者直接把不同语言、不同风格的诗歌读给孩子们听,该是多么有趣的事儿呀。
显然这样的想法,一直有人努力去实现着,小十月在今年展开的中俄童诗互译交流计划,就为中国的童诗作家和少儿读者们,带来了正在当下进行创作的俄罗斯童诗作家的作品,同时这个计划又把中国童诗作家的佳作翻译到了俄语世界。中俄两国的童诗作家们,通过阅读对方的作品,实现了从情感到心灵的双重沟通。对于读者来说,这更是一次打开视野的好机会。毕竟,虽然小十月至今已经推介过十多位不同国家、不同年代童诗作家的作品,但是集中地介绍某个国家当前的创作,是第一次。
对于正处于上升发展期的中国儿童诗来说,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俄罗斯儿童诗,继承了俄罗斯文学所独有的美学特征,既有醇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幻想奇趣,生动可爱,又在现实主义的刻画中蕴藏着顽强不息的生命力,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它们在艺术上所呈现出来的纯净,细腻,深刻,总是比别的国家要多几分。在儿童诗的基本特征——饱满的情感,丰富的想象,新颖的构思,天真的语言,童稚的趣味,优美的韵律之外,俄罗斯的儿童诗,还多了一些独属于它们的节奏与形象。
尤利娅·西姆比勒斯卡娅的《画树》,形式看上去很简单,重复的三段体写作描述树的四季,冬天是铅笔画,春天是水彩画,这人人都能想象得到吧。而结尾一节把夏天和秋天放在一起,夏天是油画,秋天呢——“而秋天仅仅把画布染成红黄色,/那便是金秋森林的模样。”突然为之一变的节奏,视角独特的发现,仿佛把我们的目光带入了大自然的悠远之处,俄罗斯著名风景画家列维坦的作品之中。
伊莉娜·阿谢耶娃《秋天的宇宙》里,九月是一艘飞船,树木则变成了星星,这时候,一个飞奔在其中的孩子又是什么呢?“我就不再是小孩,/而是一艘火箭。/点火,起飞,/沿着公园里的小路进入运载轨道。”多么自然的联想!一个有着优秀的航天技术的国家的孩子,当然可以自信地把自己想象成一艘火箭,成为风也羡慕追赶的对象。
不同的童诗作家,在个人风格上有着细微的区别,反映在他们各自描写的视角,在意的事物,观察的对象,唤起的情感。同样写秋天,斯维特兰纳·玛卡丽娜在《叶子沙沙响》里,视角落在靴子下的树叶上,落叶一点儿也不颓丧,因为它们说着的是:“沙沙,沙沙,快走起来!”达莉娅·杰拉西莫娃则看见了秋天的小鱼,小鱼悄悄走进花园,坐在苹果树下,甜蜜的歌声让苹果陶醉而纷纷落了下来……童话般的场景,就像月亮下一个真实的梦境。
影子是诗人们习惯描写的对象,英国的斯蒂文森写道:“他呀,从头到脚都非常地像我”,中国诗人林焕彰写的则是:“影子常常跟着我,/就像一条小黑狗。”维克多·鲁宁写的《影子》则用了紧凑的对句,表现影子的“如影随形”,孩子和影子紧密陪伴,从早到晚,直到夜幕降下来……把不同诗人同一题材的作品对照阅读,会带来很有意思的感受,好像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的情感上,看清楚了小小的影子为何而来,为何永远陪伴我们……
《一张白纸》纯真热烈的创造力,《雾中猫头鹰》细腻逼真的风景刻画,《不许踩草坪》自信大胆的环保诉求,诗人们写的既是孩子的世界,也是大人的世界——当多数大人忽视孩子的世界的时候,童诗作家仍然在坚信大人和孩子所处的是同一个世界,这才是儿童文学之所以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吧。
这次中俄童诗互译交流计划是个美好的开端,我们期待与更多国家的童诗作家实现更紧密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