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现代史(下)

2023-04-12张凌

《学习方法报》历史中考版 2023年37期
关键词:法西斯资本主义世界

张凌

[【重点剖析】]

一、经济大危机下的资本主义世界

1. 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2)爆发标志:1929年10月下旬,美国股票价格突然暴跌。

(3)特点: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大。

(4)影响:给资本主义世界以沉重的打击,激化了资本主义世界固有的矛盾;引发了政治危机,阶级矛盾尖锐,政局动荡,国际局势紧张,最终导致二战爆发。

(5)应对: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德国、日本建立法西斯政权,对外侵略扩张。

2. 罗斯福新政

(1)目的: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大危机。

(2)内容:整顿金融体系、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中心措施,《全国工业复兴法》)、调整农业政策(《农业调整法》)、推行“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法》)。

(3)特点: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4)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5)影响: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新政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6)局限:新政是美国政府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3. 二战的罪魁祸首

(1)意大利法西斯专政:1922年,以墨索里尼为首的法西斯党建立;1936年,吞并埃塞俄比亚。

(2)德国法西斯专政:1933年,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建立法西斯专政,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条约》;先后吞并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等等。

(3)日本法西斯专政: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三省,扶植“满洲国”,并进一步蚕食中国的华北地区;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4)1940年9月,德、意、日三国建立法西斯同盟(轴心国)。

二、二战的概况

1. 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根本原因);德国、日本对自身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的地位不满;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纵容侵略,助长了法西斯侵略的气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 序幕:1931年爆发的九一八事变。

3. 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宣战。

4. 扩大:苏德战争爆发(1941年6月)→莫斯科保卫战(1941年10月)→珍珠港事件(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最大规模)。

5. 转折:政治上,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军事上,斯大林格勒保卫战(1942年7月—1943年2月)胜利。

6. 走向胜利:政治上,发表《开罗宣言》、召开雅尔塔会议、发表《波茨坦公告》;军事上,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7. 最终胜利:1943年7月,意大利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事结束;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8. 性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9. 影响: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世界上大部分地区和人口卷入其中,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彻底粉碎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通过战争称霸世界的野心,彻底结束了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历史,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三、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1. 冷战(1947年3月—1991年年底)

(1)含义: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

(2)影响:给世界和平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3)表现

2.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欧洲的联合

①原因:经济上,经济发展的需要;政治上,维护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的需要;历史渊源,西欧各国有相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国际环境,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中,联合有利于应对美苏威胁。

②过程

③生活变化: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成员国公民拥有统一的欧洲护照;2002年,欧盟大多数成员国开始使用统一的货币——欧元;成员国内部人员、货物基本自由流动。

④影响: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推动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2)美国的发展

①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②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③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出现了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美国的经济进一步发展。

(3)日本的崛起

①原因: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冷战开始后,美国开始积极扶持日本;朝鲜战争爆发后,日本获得了大量军需订单;日本政府利用当时有利的外部环境,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大力引进先进技术,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表现:1968年,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③影响:日本的国际地位得到提升,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日本谋求成为政治大国的欲望日益强烈,军费开支不断增加,引起亚洲邻国的关注和不安。

(4)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①概况: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颁布了《社会保障法》,之后几次修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缓和社会矛盾,英国、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国宣布成为“福利国家”;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发展。

②作用:可以缓和阶级矛盾,创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的社会环境。

③局限性: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3.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1)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二战后,东欧、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出现一些社会主义国家;1949年中苏建交,1950年中苏缔结《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2)苏联的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

(3)东欧剧变:实质上是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由社会主义制度转变为资本主义制度。

(4)苏联解体(1991年年底)

①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根本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直接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外部原因)。

②实质:苏联共产党失去领导权,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③影响:两极格局彻底瓦解,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4. 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1)万隆会议: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形成了“万隆精神”,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提高了亚非国家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2)非洲:1953年,埃及共和国成立;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因此被称为“非洲年”;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3)拉美地区:古巴人民在卡斯特罗等人的领导下,最终在1959年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1999年年底,巴拿马从美国手中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四、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

1. 变局之国际格局

(1)经济全球化

①原因: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局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各国把发展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②表现: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日益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明显。

③波折: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经济失控风险加剧,地区性经济危机时有发生,引起世界性经济动荡。

(2)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联盟或国家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欧盟、中国、俄罗斯、广大发展中国家等。

2. 变局之全球问题:网络安全、妇女问题、人口问题、生态环境、恐怖主义、卫生安全等。

3. 应对之国际组织

(1)联合国(1945年10月正式成立):其首要宗旨是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根据安理會或联大的决议,可以向冲突地区派出军事人员;是人类构建世界和平的成果,也是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

(2)世界贸易组织(1995年1月1日正式成立):促进了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与联合国一起成为支撑、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推动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4. 应对之大国担当:中国为建立国际新秩序、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猜你喜欢

法西斯资本主义世界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永远很遥远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法西斯的“撸子”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法西斯德国的空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