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志愿展风采 最美“夕阳红”
——全国老年大学志愿服务掠影

2023-04-12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2023年3期
关键词:反诈银发志愿

扬正气,促和谐,满腔热情投身志愿服务

“铅华洗尽仍可粉墨登场,人间晚晴共赏最美风景,头顶银发,身披丹霞,金晖灿烂,亦可朝气勃发。”这是2022年山东老年大学志愿者服务队荣获“齐鲁助老团体奖”时评审会给予的颁奖词。盛名之下,既有评审会对这一支队伍的高度肯定与赞扬,也有全体志愿者们无私奉献、辛勤付出取得的骄人成绩,更有一个个、一段段难忘的瞬间、感动的时刻、永恒的坚守。

多年来,山东老年大学志愿者服务队以雷锋为榜样,传承弘扬雷锋精神,将奉献服务社会、播撒爱心文明作为使命,深入学校,游走于各大社区、街道,传递爱心,送去温暖,以涓涓细流汇聚成人间大爱。点点星火,凝聚成炬。“银发红马甲”既是他们共同的称谓,也是新时代雷锋的崭新旗帜。今天,让我们追随飘扬的红色旗帜,来到志愿者们的反诈普法现场。

在山东省济南市和平路社区的反诈宣讲活动现场,一支由山东老年大学学员志愿者组建的“反诈志愿宣传队”正在向老年人宣传反诈防骗知识。志愿者们自编自演的三句半《防诈骗 保平安》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引得台下观众哈哈大笑。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老年人的识骗意识和防骗能力得到提升。反诈防骗知识有奖问答、《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手册》等,使反诈宣传活动更加深入人心。

不仅社区,志愿者们还活跃在山东老年大学校门口、校园里、学员服务大厅等老年人集中的场所,他们不断创新宣传形式,用专业的讲解、身边的案例、通俗的语言,帮助广大老年人“守住钱袋子”,为老年人竖起了金融安全的屏障。(王 静)

冒酷暑,凌寒冬,不辞辛苦传承鲜活党史

雷锋精神传承一甲子,无数“雷锋”就在身边。在济南市章丘区老年大学里,有这样一支由11人组成的、专门进行红色记忆采访的红色记忆传承队伍——“百脉银铃”老干部志愿服务队。红色记忆传承队伍队员平均年龄69岁,采访的对象是离休干部和新中国成立前的老党员,平均年龄超过了92岁。采访队员历时三年,行程万里,走遍章丘18个镇街,采访121名离休干部和新中国成立前的老党员、老战士,编辑出版40多万字的《红色印记》一书,书中有224个故事,267幅插图,被称之为“章丘红色教育的活教材”。这些都是志愿者们几年如一日默默奉献的成果。采访事迹编辑成书后,他们又把生动精彩的故事内容改编成宣讲稿、情景剧和快板书,广泛宣传,让最接地气的党史课深入人心。(李百芳 赵纪国)

秉初心,勇担当,矢志不渝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今年76岁的王天超是贵州省兴仁市一名普通的退休教师,说起他的名字,无人不知、无人不赞。退休后,他致力于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兴办老年大学、关心支持青少年成长,坚持公益事业十余载,用初心擦亮人生底色。王天超在兴仁市成立了第一个优秀文化培训基地——巴铃镇国学堂。义务开展诗词、国画、书法等文化培训,累计培训1万余人次,举办诗词交流活动30余场次。在他的带动下,有声有色的诗词活动在全镇各地开花结果,处处洋溢着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巴铃镇也因此被授予“贵州省诗词之乡”和“中华诗词之乡”称号。

英雄无惧风雨,不变信仰锤炼坚强意志。为推动中华优秀文化传承,王天超克服重重困难,率先在兴仁市成立了第一所社区老年学校,他既是校长、又当教师,为学校发展倾注了满腔心血。王天超在绘画方面颇有造诣,他设计的绘画教案得到贵州省老年大学的认可,并在全省各地老年大学中普及推广。王天超在情牵老人的同时还关爱青少年,经常到中小学校开展诗词、书画教学,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感染人,以夕阳之躯托起祖国的朝阳。

2017年,王天超被确诊为肝癌,他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经过治疗,病情暂时控制后,王天超热情不减,一如既往地穿梭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上。“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正是对他无私奉献的第二人生的最好写照。(李鑫波)

进社区,入学校,公益岗位献大爱

剪纸公益课堂关心下一代:癸卯兔年元宵节来临之际,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老年大学集输分校剪纸班班长杨爱民以“兔子”造型为主,通过剪纸、手工折纸开展趣味公益课堂,为该服务部的职工子女们营造了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活动现场充满了欢声笑语,老少共同度过了愉快的课堂时间。(黄 薇)

太极拳公益培训班圆了老年人的“大学梦”:“马步要扎牢,膝盖与脚尖方向一致,握拳不能太紧,动作要缓慢、有力……”2月16日,山东邹平市老年大学与黄西社区联合开展的为期三天的太极拳公益培训班圆满结束。该校引导社团成员积极转变角色,由“学员”转向“教师”、由“社团”转向“培训班”,让更多老年人在家门口圆了“大学梦”。(公孙启少)

志愿服务绘就最美“夕阳红”:安徽蚌埠市龙子湖区老年大学注重发挥老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成立了“夕阳红”志愿服务队,走进社区、学校、福利院,积极参加防疫执勤、帮扶捐款、爱心助老、慰问义演、下乡巡演等志愿服务活动,让老年学员通过老有所学,彰显老有所为的价值,绘就最美“夕阳红”。

(马志强)

“螳川银发”展风采:近年,云南安宁市老年大学积极打造“螳川银发”志愿服务品牌。春节前夕,组织80余人次深入街道、社区等30余处,开展义写春联志愿服务,受惠市民达3000余人;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歌舞、小品、花灯等演出形式,走进街道、社区、敬老院,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大手牵小手”推动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学校老师义务教授太极拳、健身气功,普及群众性健身运动。

(王卫东 马 娜)

“三下乡”与特校爱心行放光彩:元宵节之际,江苏淮安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服务行动启动仪式举行,淮安区老年大学书法志愿者积极参与,共同奏响新时代农村的“迎春曲”。在“学雷锋纪念日”前夕,淮安区老年大学在该校银龄志愿者服务队长夏凤珍的带领下,来到区特殊教育学校,与孩子们一起开展烘焙体验活动,让他们感受到了来自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与关爱。(王汝东)

温暖重阳敬老月,服务失能老年人:日前,四川省成都市老年大学温江校区联合和盛镇老年学校共同举办了“老年失能预防及照护”公益培训活动,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成效。活动邀请中医专家授课,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为失能老人洗头、护理口腔、营养搭配与防滑防摔防跌倒等知识,理论结合实际,让老年学员们真正学有所获。(李青青)

弘扬“雷锋精神”老有所为: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老年大学组织了长年不散、以党员为主体的70余人的“学雷锋”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开展创建卫生文明城镇活动,美化市容,优化环境;深入社区街道、乡村基层举行文艺宣传、主题宣讲;到敬老院送温暖、献爱心、慰问老人;下乡村传承民族文化,为农家写春联、送书画;进中小学校“大手牵小手”关心下一代;暑假期间担负起江河水边防溺水巡查任务。学雷锋系列公益活动获得良好的社会效应,深受群众好评。(裴元明)

银发志愿者为民服务暖人心:“磨剪子嘞、戗菜刀……”旧时光里,这熟悉的吆喝声总会时不时地回荡在大街小巷中。如今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这熟悉的腔调已经渐行渐远。近日,云南省个旧市委老干部局组织部分有特殊手艺的退休党员志愿者,在小区开展磨刀磨剪刀便民服务,小区居民群众纷纷为党员们点赞。银发志愿者把“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实到“为民、便民、利民”的实际行动上,实现了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与基层治理“双提升”。(雷 姣)

被《人民日报》点赞的银龄义工:2022年,广东省江门市人民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喜获中宣部命名的“第七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称号,这也是广东省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单位。这一喜讯无疑给负责这个志愿服务岗的江门市老干部大学行政服务中心义工队极大鼓舞。江门市老干部大学于2018年12月成立行政服务中心义工分队,同时开展“银龄义工耀侨乡”为民服务项目,安排队员每周一至周五工作日时间到江门市行政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咨询、指引等帮助。义工队现有队员68人,其中党员30人,他们积极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年龄最小的志愿者50岁,最大的志愿者超过70岁。他们退休不退志,投身志愿服务,传递社会热能,传播文明风尚,被《人民日报》点赞。(观 复)

老年大学的志愿者们用行动竖起标杆,用坚守诠释初心,用无私书写大爱。风中飘扬的银发就是一面面旗帜,引领带动更多人奉献爱心和力量。他们用那抹“志愿红”温暖了社会、凝聚了正气,让雷锋精神成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重要精神力量。

猜你喜欢

反诈银发志愿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我志愿……
“反诈”鸡蛋 为何上热搜
电信诈骗套路多 谨慎反诈防骗局
“反诈宣讲员被骗18万元”更具警示性
“反诈宣讲员被骗”更具警示性
银发网红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
再现“银发”风采——“2015银发达人”名单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