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
2023-04-12
“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自我国2020年明确提出“双碳”目标后,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连续第三年点题降碳,提出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
2023年全国两会上,来自各行各业的代表委员聚焦不同的问题,却共同传递出一个重要的解题思路:让发展方式“绿”起来,需要社会生产、消费和生活方式各领域各环节同频共振、连锁反应。
聚焦前沿科技为煤炭绿色低碳发展赋能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学校长袁亮
“双碳”战略背景下,面对全球产业链与能源供应链加速重构,建议要在煤炭安全智能精准开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煤炭与共伴生资源协同开发及新能源耦合、煤炭行业绿色矿山建设、煤炭矿山“空气革命”等方面聚焦用力,建设“源-网-荷-储”一体的新能源体系,深化“新能源+优产”发展机制,打造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本链合一的产业生态;发挥行业组织作用,打造“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创新技术转化-成熟技术应用推广”贯通的创新体系,实现煤炭产业链供应链与创新链协同发展。实现“双碳”目标对煤炭行业发展来说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既带来了挑战,更带来了机遇。我国富煤贫油少气贫铀的资源禀赋、“两个大局”交织跌宕的外部环境,决定了煤炭行业必须走清洁高效利用、与战略性资源协同开发、耦合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新路,扛起兜底保障能源的责任。
赋予经济社会绿色发展新动能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工商联主席、南京天加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蒋立
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亦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管齐下、综合施策。
一要系统谋划,加强制度保障。近年来,江苏省强化碳减排目标约束作用,不断完善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规范排污权、碳排放权市场交易;深化污染物排放总量管理改革,全面推行工业园区污染物排放限值限量管理;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实施重点企业清洁生产改造。二要统筹推进,强化协同治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严格控制煤炭总量,大力发展低碳清洁能源。推动环境影响评价等政策与碳排放核查制度相融合。开展江苏产业园区规划环评碳排放评价试点。三要鼓励创新,加速市场落地。江苏鼓励省内可再生绿色能源企业创新,推进市场化落地。四要稳企惠企,加强政策扶持。在这方面,江苏省整合已有政策工具,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方式,稳妥有序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积极发展绿色金融,支持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向碳减排效应显著的重点项目提供金融服务。
乡村振兴离不开生态文明的引领
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田家河乡元古堆村党总支书记董建新
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在乡村振兴中,我们要建设拥有山清水秀田园风光、生态宜居人居环境的新农村,让村民们看着舒心、住着舒服。同时也要依靠美丽的乡村环境发展旅游等产业,不断增加群众收入。
扩大行业覆盖范围 激发碳市场活力
全国人大代表、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曹仁贤
目前,全国碳市场的行业覆盖度较为单一。石化、钢铁、有色、造纸、化工、建材等工业领域暂未被纳入全国碳市场,大量的企业和排放未被纳入履约考核。另外,全国碳市场非临近履约期交易清淡,市场活跃度较低。建议应尽早将水泥、钢铁和电解铝等高耗能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并尽快明确其纳入的时间节点及碳配额分配原则。同时,应完善并丰富全国碳市场的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碳交易产品和交易方式的多样化,有利于提升市场活跃度,进而加快全国碳市场的市场化进程。在现阶段全国碳市场现货交易的基础上,可借鉴国际碳市场经验,进一步增加如碳远期、碳期权、碳期货等碳金融产品种类,并引入远期交易、展期交易、掉期交易等更多交易方式。
碳市场的覆盖范围、行业以及先后順序是碳市场建设的关键要素,市场主体交易的活跃度是碳市场能否发挥减排效果和作用的关键。这对防止碳泄漏,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实现公平减排,最终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
创新金融工具 拓宽制造业绿色转型融资渠道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悦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乃文
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关键在于解决好资金问题。但当前我国尚未形成完善的绿色债券融资市场,民间资本利用率较低,企业资金来源主要依赖银行等金融机构。在金融创新方面,建议发展碳中和债券、转型债券和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等。此外,建议将工业低碳改造项目和其他具有碳减排效益的项目纳入金融服务范围,拓宽企业绿色转型融资渠道。
绿色发展理念已经成为油气田企业的共识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油厂南梁采油作业区生产保障队党支部书记张红玲
近年来,绿色发展理念已经成为油气田企业的共识。长庆油田深入推进油气资源绿色安全开采,做到“原油不落地、废气不上天、废水全利用”,着力打造清洁低碳、安全清洁高效的油气田标杆企业。同时,企业致力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提标提速,企地联合恢复植被万余亩,场站绿化率达到可绿化面积的90%以上,实现建设一个油田、改善一方环境。
构建软质塑料再生利用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分析中心主任李景虹
软质塑料包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塑料袋、快递袋以及食品日用品的软质包装等,据估算,2020年我国用于生产塑料包装的4500万吨原材料中,有超过2000万吨用于生产塑料软包装。调研中部分城市的垃圾分类管理中心反馈,在投放到其他垃圾桶里的废弃物中,以软塑料为代表的低值可回收物的数量经常占到20%~40%。建议制定行业标准,从软包装制品前端设计开始就充分考虑易回收性和易再生性。完善回收体系,探索商业运作模式,加强软塑回收利用的技术研发和创新,推动回收再生利用产业链各环节的联动。加大公众宣传,倡导绿色消费,引导公众对低值可回收物养成正确的收集和投放习惯,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市场化商业模式。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孟振平
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是我国实现能源结构转型的必经之路,是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目前全国电力市场体系尚不健全,电力市场发现价格、调节供需、配置资源的功能还未充分发挥。建议加快建设多层次统一电力市场体系,依托区域电网建设区域电力市场,促进电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一是完善跨省跨区和省内市场的衔接机制,推动打破省间交易壁垒,促进多层次电力市场协同运行。二是加快跨省跨区输电价格等配套机制改革,完善价格传导机制,疏导一次能源发电成本,进一步发挥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和保供稳价积极作用。
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生产全过程
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赵建泽
推进产业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实现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要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加快煤炭智能绿色安全开采和清洁高效深度利用,把生态环保、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生产经营全过程、各方面,牵引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
健全“碳法律”,提供可资裁判的规则之法
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巩富文
建议修改大气污染防治法,实现减污降碳一体化。统一“空气环境质量标准”和“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完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将大气污染物和二氧化碳减排联合管控;制定“气候变化应对法”,实现应对气候变化法律化。该法是统领“双碳”目标实现的基础性法律,可对“双碳”目标的基本原则、减缓与适应制度措施、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内容予以明确,将碳排放标准、碳排放评价、碳排放监测、碳排放权交易等关键制度纳入其中;建议修改完善其他相关法律,促进实现“双碳”目标协同化。
完善企业绿色生产的经济激励政策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安踏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世忠
出台绿色产品政府采购、綠色金融、信贷和补贴等政策,助力企业在技术创新、材料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以及绿色生态圈建设等方面获得更多资金支持。在加强绿色产品标准认证体系建设方面,建议有关部门加强顶层设计和各方协同合作,加快开发绿色产品标准、不断拓展产品目录范围、加强认证的权威性,让企业和监管有规可依,也让消费者分辨绿色产品和服务更容易。
合理疏导储能成本
全国政协委员、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南存辉
在促进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方面,随着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因其波动性和随机性等特征,对电网稳定和绿电消纳带来了挑战,电力系统对灵活性资源的需求日益提升。储能作为重要的灵活性资源之一,在调峰、调频方面具备调节范围大、响应迅速、控制精确的优势,是非常好的配置,但其健康有序发展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市场化机制来培育和引领推进。建议合理疏导储能成本,合理界定输配电服务对应的储能成本,并将其纳入输配电定价成本构成范围,并推动发电侧储能的运行和价格政策制定。同时,建议加快新型储能数字化建设,合理制定新能源电源侧储能配置比例,出台政策鼓励在用户侧和电网侧配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