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料敌制胜”:我预判了你的预判

2023-04-12益西坚参

知识就是力量 2023年4期
关键词:王守仁潼关叛军

益西坚参

现在的潼关古城

东西魏潼关之战示意图(绘图/ 周游)

历代兵家都强调“料敌制胜”,例如:成书于春秋时期的《孙子兵法·地形篇》强调“料敌制胜,计险隘远近(指考察地形的险要,计算道路的远近),上将之道也”;成书于北宋末期的《百战奇略》强调“凡与敌战,必须料敌详审而后出兵。若不计而进、不谋而战,则必敌为所败也”。

“料敌”的意思是判断敌情,即同敌人作战,必须准确判断敌情后再出兵,如果没有计划、没有策略就仓促出兵,就很容易被敌人击败。

中国古代战争史上,高明的将领往往能根据天时、地形和敌方统帅性格等因素预判敌情,在战争爆发初期就预先察觉敌人的动机意图——简单来说,就是“我预判了你的预判”——有针对性地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因此,“料敌制胜”也成为影响战争走向的重要因素。

北魏,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第一个王朝,由鲜卑族拓跋氏所建。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536年,东魏统帅、大丞相高欢听说西魏境内遭灾,百姓死亡无数,认为灭掉西魏的时机已到,遂欲大举讨伐西魏。高欢的战略部署是:命大都督窦泰率精兵1万作为前锋,直取潼关(今陕西潼关北,为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处);命司徒高昂率兵进攻上洛(今陕西商州);他自己则率大军从蒲阪(今山西永济)渡黄河向渭河北岸进发。

537年农历正月,高欢军在蒲阪架设3座浮桥,做出要渡河的样子。实际上,高欢主要是想用主力牵制西魏主力,希望窦泰长驱直入,攻取西魏都城长安。他与高昂是窦泰的后援和策应。

西魏统帅、大丞相宇文泰探知东魏兵分3路来攻的情况后,立即识破了高欢的用心。他对众将说:“敌人兵分3 路,又造浮桥渡河,是想缠住我军,使窦泰有机会攻占西边的长安。如果我军长期与高欢相持,就中了敌人的计谋。高欢自起兵以来,窦泰经常充当先锋,他的部下全是精兵,屡胜而骄,如果我们出其不意奇袭窦泰,就一定能击败他。打败了窦泰,高欢就只能不战自走。”

当时,满朝文武都不理解宇文泰的分析,认为应该分兵抵抗高欢的3 路人马。宇文泰又解释:“高欢此番大举而来,以为我军只能被动防守,有轻我之心。我军抓住这个机会袭击窦泰,何愁不克?高欢虽造浮桥,不一定立即渡河,不过5日,我定能消灭窦泰!”诸人闻言,仍不以为然,赞同宇文泰意见的寥寥无几。

考虑到奇袭窦泰时,高欢有全军渡河的可能性,宇文泰又向同族子弟宇文深征询意见。宇文深认为:“窦泰是高欢的猛将,如果西魏主力在蒲阪迎击高欢,则高欢拒守,而窦泰从背后发起攻击,届时西魏军将腹背受敌,这是很危险的事。不如选派精锐悄悄从潼关右边的小关突然袭击窦泰,窦泰性急,肯定与西魏军决战;而高欢用兵持重,不见得会马上来救,西魏军急击窦泰,必能擒之!窦泰一旦被擒,高欢的士气会受到打击,届时西魏军回师攻击,可获大胜。”

宇文泰于是下定决心,集合军队,对外声称准备退守陇右(陇山以西地区),实际上却潜军东上,直扑潼关,从小关突然向窦泰发起攻击。窦泰没料到西魏军主力这么快就杀到,仓皇失措之下,想从风陵渡(在陕西潼关北,为黄河渡口)渡河,与高欢的大军会合。然而,为时已晚,宇文泰已率军将窦泰部团团围住。

经激战,西魏军一举全歼窦泰所部1万名精兵,窦泰自杀。高欢闻窦泰部危急,想率军渡河南下相救,怎奈这时黄河结冰尚薄,不能行人,而他先前所造的3座浮桥,无法在短时间内渡过千军万马,正着急间,听闻窦泰已经全军覆没,只得拆掉浮桥撤退。东魏司徒高昂率领的另一路军队,听说窦泰战败、高欢退兵,也只能班师回朝。

这场战斗中,西魏之所以能够迅速击退东魏的大军,关键在于宇文泰看破高欢进军方略后,果断地集中优势兵力,先歼灭高欢的前锋,从而彻底打乱了高欢的既定计划,使之进退两难,不得不狼狈撤军。

王守仁画像

“宸濠”指朱宸濠,他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第十七子宁王朱权的五世孙。自继承王位起,朱宸濠就想图谋造反。

1519年6月,明武宗朱厚照得知宁王有谋反之心后,派人到其封地江西侦察动向。朱宸濠闻讯,决定起兵造反,声称朱厚照并非明孝宗嫡子,今奉太后密令起兵讨贼。这场叛乱史称“宸濠之乱”。

为这场造反,朱宸濠已经准备了十多年,铆足力气要大干一场。眼看江西全境乃至江南地区都要经历一场兵灾,一位文武双全的历史名人挺身而出,挡在了宁王造反的路上——明朝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王守仁。

王守仁,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1516年,他被任命為右佥都御史,奉命巡抚南赣。

朱宸濠叛乱后,平叛本来不是王守仁的责任,但他为长江流域免遭叛乱之祸,主动站出来出谋划策,以避免一场大内战。6月18日,王守仁到了江西吉安,他一面向上报告,一面与吉安知府伍文定征兵备战,同时传檄附近各郡县,号召各地守官起兵平叛。

王守仁预测,朱宸濠的军事行动有3种方略:上策是乘北京无备,直取京师——这种情况下,沿途明军毫无准备,会危及江山社稷;中策是沿江东进,占领南京,先定江南,然后北伐——这种情况下,明军虽然得到备战时间、平定叛乱,但大江南北,必将深受其害;下策是拥兵据守南昌。王守仁根据对手的性格判断,朱宸濠没有乘虚直捣京师的胆识,他极可能顺江而下,先取南京,在南京即位后再图谋北上。

为最大限度地延缓朱宸濠的行动,让长江流域各州县有备战时间,王守仁派人四处传播谣言:朝廷已派都督许泰率京军南下,并与各地官员各率所部共16万人,将直捣叛军老巢南昌。

同时,他一面制作假的蜡书(蜡丸藏书,古代秘密传递消息的手段),派人送给朱宸濠的谋士李士实、刘养正,暗示他俩鼓动叛军早日发兵东进;一面又将蜡书内容故意泄露给朱宸濠。朱宸濠得到消息后,犹豫不定,恰好李士实、刘养正极力劝他早日发兵攻打南京、作为帝业之本,朱宸濠反而怀疑李士实、刘养正与王守仁暗通,硬是不发兵进攻南京。

在疑兵之计的调动下,从6月28日至7月1日,朱宸濠被弄得举棋不定,失去了乘虛攻取北京或者南京的良机,让长江各州县获得了宝贵的备战时间。在这十几天里,王守仁急令远近各州县守官率兵到樟树(今江西樟树附近)会合,共击叛逆,使平乱兵力达到8万人。

朱宸濠在南昌据守十几天,不见明军来攻,才发觉中了王守仁的缓兵之计。如梦方醒的他于7月1日出兵,率叛军6万人(号称10万人)出南昌,经鄱阳湖东进,准备攻陷南京称帝,与明武宗争夺天下。然而,他只留下1万人驻守南昌。

王守仁闻知南昌守备虚弱,于7月18日在樟树誓师,以伍文定部为前锋,率领大军北上袭击南昌。朱宸濠本来派一小股部队驻扎在城外护卫南昌。王守仁先派人击灭这小股敌军,于19日深夜挥军进攻南昌城广润门。守城叛军没想到官军这么快就兵临城下,惊慌之下溃散而逃。第二天凌晨,王守仁攻下南昌,进城安抚士民,严禁官军抢掠,很快就安定了南昌民心、恢复了城内秩序。

朱宸濠进攻安庆不克,忽闻南昌失守,大惊失色,急率大军回援。王守仁认为,叛军疲于奔命,不堪一战,便力主迎战。果然,叛军大败而退。之后,王守仁又遣军进攻叛军占领的九江、南康(今江西星子县),朱宸濠进退失据,乘船退入鄱阳湖中。26日早晨,王守仁遣军突袭,实施火攻,叛军的舟船多被点燃,朱宸濠被俘获。27日,叛军残部都被王守仁消灭。

王守仁平定宸濠之乱,前后仅用了35天。回顾这场平乱之战,王守仁预判了朱宸濠的谋划和战场反应,先用缓兵之计,使朱宸濠困守南昌达十余日,采取了最不利的“下策”;错失良机后,朱宸濠出南昌东进,却被王守仁乘虚袭破南昌;此时朱宸濠不一鼓作气猛攻目标,反而率军回救南昌,以致士卒疲惫、人心离散,最终走上了迅速覆灭的道路。

东西魏潼关之战与平定宸濠之乱,依敌主帅之套路与性格,判敌之预判,由被动化主动,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你还想了解哪些谋略?请扫描二维码,告诉知力!

(责任编辑/陈琛 美术编辑/周游)

平定宸濠之乱场景图(绘图/骆玫)

猜你喜欢

王守仁潼关叛军
王守仁的“胆小”
王守仁的“胆小”
书生惹上锦衣卫
一路走来,一路歌——记潼关中学校长侯润生
中 计
潼关方言的文白异读
抗战大剧《兵出潼关》
漫画
五言 望潼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