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3-04-12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23年5期
关键词:强国现代化体系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关键标志,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物质技术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2022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2023年经济工作的五项重点任务之一;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后成为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我们既要加深对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认知,更要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进程。

何为“现代化产业体系”?产业体系是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现代化产业体系内在反映了产业的高端性、产销衔接的高效性、产业占比的协调性、产业之间的融合性以及基础配套的完善性等,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现有水平、内在活力和增长潜力等重要特征,其内涵意蕴和实践要求往往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新发展格局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基础,要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产业现代化是现代化的核心,也是国家繁荣的关键。纵观世界产业发展历史,每一次科技革命都带来了产业变革、促进了产业现代化发展,而成功实现现代化的国家,都经历过产业体系现代化的过程,在某个或某些产业领域形成位居世界前列的制造或服务能力,并以此作为支撑高效率社会生产和高水平国民收入的基石。当前,我国产业体系日益健全,产业链日趋完整,产业整体实力和质量效益不断提高,产业创新力、竞争力、抗风险能力显著提升,現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步伐显著加快。与此同时,中国产业发展总体上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自主可控能力有待加强,许多产业大而不强的格局尚未根本改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动态考量产业现代化的支撑性、引领性、安全性、开放性和可持续性,从战略上匹配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要求。

立足我国国情,筑牢实体经济根基是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当前,我国已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面对严峻复杂的发展环境和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迫切要求,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经济现代化的重要任务,立足我国国情,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要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攻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

着眼未来发展,科技创新是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支撑。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得先机、赢得主动。我们要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机遇和产业升级方向,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领域打造新的增长引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把加强科技创新作为重中之重,使科技自强自立成为产业发展的关键支撑,要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协同发展,通过要素协同产生新的生产力,增强创新驱动新动能。

聚焦当前产业体系,畅通体制机制,激发市场主体内生动力是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要保障。产业体系的运行根植于社会经济制度之中,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面临的主要问题,从本质上看还是金融、土地、资源、能源等要素市场化改革相对滞后,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需求脱节以及人才流动机制不通畅等体制机制问题。要切实破解各种体制机制障碍,在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中作好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紧密结合,既能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又能充分尊重产业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激发各类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激发各类要素的创造力创新力。

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当前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已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产业竞争已成为大国竞争的主要内容。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只有建立健全且有韧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把产业安全、经济安全、国家安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期特别策划聚焦“如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邀请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展开多维度探讨,敬请读者垂注!

——《学术前沿》编者

猜你喜欢

强国现代化体系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边疆治理现代化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强国有我
秦晋争霸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