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在安徽发行抗币研究
2023-04-11彭远汉周海平
彭远汉 周海平
抗日戰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在安徽境内建立了淮北、淮南、皖江三块抗日根据地。为了促进根据地经济发展,保障新四军供给,粉碎日本帝国主义“以战养战”、破坏中国经济的罪恶图谋,在安徽这三块抗日根据地先后组建银行,发行“抗币”,为支持抗日战争,促进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四军第二师在皖东开辟淮南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了淮南苏皖行政公署并成立了淮南银行。1941年7月,路西的定远、凤阳、怀远抗日民主政府,用牛皮纸和道林纸油印发行1、2、5分和1、5角及1元流通券10万元,当年底收回8.7万余元。次年,路西抗日民主政府又发行20万元流通券和20万元公债券。路西流通券币值稳定,信誉很高,在路西根据地广为流通。至抗战胜利,淮南银行先后3期印制发行淮南币6种面额24种版别,累计发行总额为3882万余元。主要流通于安徽的来安、天长、嘉山、盱眙、定远、凤阳、滁县、全椒、和县、含山、合肥、巢县、寿县和江苏的江浦、六合、仪征、扬州、宝应、高邮等地。
1941年,新四军第四师转移至淮北津浦路东,创建了淮北抗日根据地,成立了淮北苏皖边区行政公署。为稳定根据地金融,与敌伪货币作斗争,1942年5月淮北地方银号正式成立。淮北地方银号发行的纸币,共印有8种面额,34种版别,具体为:1角券2种,2角券2种,5角券3种,1元券6种,2元券3种,5元券9种,10元券4种,20元券5种。至抗战胜利,累计发行总额4381万余元,主要流通于皖苏两省的泗县、宿迁、五河、灵璧、凤阳、盱眙、嘉山和淮阴、泗阳、泗南、淮安、宝应、邳县、睢宁、铜山等县,以及邻近的津浦路西抗日游击区。
1941年5月,新四军第七师开辟了以巢县、无为、庐江为中心的皖江抗日根据地,随后成立了大江银行,同时印制发行大江币。初期印成的大江币数量少、质量差,远不能适应驱逐伪币的需要。次年5月,购进石印机、对开胶印机及切纸、制版等配套设备,招聘技术员工100余人,开始大批量印制发行。从此,大江币很快排挤了伪币和法币,占领皖江根据地货币市场。至1945年9月,大江币共印制发行7种面额25种版别。票形有横式、竖式两种,有油印、石印、胶印等。主要在巢县、无为、庐江、含山、和县、桐城、舒城一带流通,铜陵、繁昌、南陵、芜湖、青阳、绩溪等县也有流通,信誉很高。
(作者单位:江西省景德镇市钱币学会)
(责任编辑姚定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