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里佳山老傅
2023-04-11张天琼
张天琼
苏南新四军旧地的苏南溧水红色里佳山村口,开有一家网红餐厅,主人叫老傅。
剪刀
老傅是个60后,在里佳山经营一家农家餐厅,每天去自己餐厅前的3亩地浇水施肥、照看蔬菜,老傅干起来十分熟练,40岁以前老傅是裁缝。
老傅原名傅爱国,父亲和爷爷都是裁缝,耳濡目染之下,老傅学到了一些裁缝的手艺。在16岁那年,老傅来到了无锡的一家工厂做起了学徒。“我虽然是学徒,但是我会把每一副手套、每一个围裙都做好,走线、版型,我要自己满意才能拿出手。”老傅讲起来自己的打工生活,总是滔滔不绝,回味中带着兴奋。那时候的老傅,上班缝纫机踩得哐啷响、下班翻书学本事,凭借着这股劲儿,他一路从学徒干到大师傅,从劳保用品工人发展到时装裁缝,娶了媳妇,盖了小楼,并且还在溧水热闹的弯子口买了一间门面房,自己当了老板。
弯子口门面房店面不算大,但却容纳了老傅的事业。“我开业的时候弯子口已经有3家裁缝店了,后来我生意越来越好,光是工人就雇了三四个。”当时的老傅,经常往返绍兴和溧水,用一副肩膀,背来溧水第一个人台模特,背来溧水没有的时髦布料,也背来越来越红火的生意。
然而,就当所有人都觉得老傅会和布料、缝纫机打一辈子交道的时候,老傅摔了——在冬天的雪地里摔伤了膝盖,再也无法踩缝纫机。
泥土
2005年的时候,老傅卖掉了弯子口的门面房,准备另谋发展。兜兜转转,老傅想到了家乡的两层小楼。在镇村的帮助下,老傅的小楼上下整修了一番,正好可以用来做农家餐厅。50多岁的老傅,在层层叠叠的布料和针线中走过了前半生,又一头扎进了泥土。
昔日的新四军新桥会师地,成了老傅大有作为的新天地。
莴笋怕晒,盖上黑布;芹菜喜水,种在渠边。回到里佳山的老傅每天除了烧菜,最大的乐趣便是收拾菜地。菊花脑、青菜苔、茼蒿和菠菜……里佳山村口不到3亩的菜地,被老傅种了20多种蔬菜。“我之前没有接触过种菜,不懂的时候就去自己翻书,种出些绿色健康的蔬菜,客人来了也能尝尝。”如今的老傅,又重新变成了学徒,生活又有了新的盼头。
老傅讲,自己在種地方面还有新的计划,把农家餐厅门前的这几亩地交给游客。“大家可以在菜地里面种上自己喜欢吃的菜,平常我帮大家打理,等菜长成了,再来里佳山一趟,我可以做给大家吃。”
火焰
老傅的餐厅和寻常餐厅不同,很有家的味道。他餐厅的墙上,挂着两个大相框,里面铺满了家人的老照片——送入伍的儿子坐火车、妻子穿着刚做好的裙子在裁缝店里笑得开心、带着墨镜穿着条纹西装的老傅在风里被吹乱了头发……在老傅的农家餐厅吃饭,照片后的故事同喷香的农家菜一样吸引人。
“这是我们俩的结婚照,1987年拍的,都有30多年了。”老傅和妻子在家乡相识相知,因为老傅家条件不好,妻子的父母并不中意老傅。“当时他给我写信,我害怕被父母发现,就把他写给我的信塞到别人的信中间,偷偷看。”回忆起年轻时的恋爱往事,老傅的妻子笑得甜蜜,仿佛还是20岁的村姑,再次被敢拼敢闯的老傅吸引。几十年过去,彼时的幸福变成了如今的一餐一饭,在灶台的火焰之上煨着香气。
老傅已经推出了近50种菜品,搭配每日新鲜采摘的蔬菜,吸引了不少回头客。做厨师的老傅和之前做裁缝时一样,奔着让顾客满意的念头猛劲儿向前冲,鸡要山上散养的土公鸡、鱼和虾都要当天刚钓上来的鲜货、牛肉要带筋的黄牛腱子肉……绿色健康的食材在火焰中翻炒,成就了独一无二的乡野味道。
屋檐下晾着腌了半个月的老鹅,灶台上炖着新鲜的鱼头汤,刚从地里摘下来的青菜装了满满一篮子,院子里的绣球花开得正好,狸花猫躺在那里晒着太阳。老傅穿梭于田地和厨房,带着不曾削减的执拗适应着生活的改变。
又有客人来,老傅点燃炉灶,火焰摇曳,一碗火红蛋汤蒸腾而出!
(责任编辑孙月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