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盖钧镒:找回中国大豆的骄傲

2023-04-11

学苑创造·B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南京农业大学种质大豆

盖钧镒,作物遗传育种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主任。1984年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1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998年获中华农业科教基金科研奖。2009年,农业部(现为农业农村部)授予他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三农”模范人物称号。

盖钧镒1936年出生于江苏无锡,他的父母十分重视子女教育,将盖钧镒兄妹四人送到当地最好的学校读书。小学毕业后,盖钧镒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无锡辅仁中学(现为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该中学的老师大多有海外留学经历,他们放弃国外优渥的生活条件,满怀报国热情,回国建设新中国。中学老师们的经历和品格,深深影响了学生时期的蓋钧镒。

中学毕业后,盖钧镒考入南京农学院(现为南京农业大学)。在大学学习期间,盖钧镒对大豆遗传育种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80年,44岁的盖钧镒获得了首批国家公派出国访问学者的名额,赴美国艾奥瓦州立大学担任客座助教。在美国的两年半时间里,盖钧镒考察了美国大豆产区的大学。访学的经历让他意识到,野生大豆是中国宝贵的财富,它蕴藏着丰富的大豆遗传资源,亟待保护和研究。

我国作为大豆的发源地,有着悠久的大豆种植历史,但在近50年中,我国逐渐丧失了大豆产业的领先地位,国产大豆单产量仅为美国大豆的60%。大豆优良的基因分散在不同的种质资源中,只有把大豆所有优良的基因集中起来,放到需要的品种里面,才能培育出高产、抗病、优质的品种。回国后,盖钧镒以大豆资源研究为切入点,在我国南方地区广泛征集大豆品种。盖钧镒还带领团队走遍我国每一片生长大豆的土地,一共收集到符合研究要求的3万余份大豆样品,并建成世界第三大的大豆种质综合性状数据库,其规模仅次于中国国家种质库和美国农业部的大豆种质资源库。

盖钧镒从实验室到试验田,带领一批又一批学生,反复种植、观测、培育中国优良大豆。二十世纪70年代,他带领的研究团队育成了大豆新品种“南农1138-2”,并在长江中下游推广种植,随后他又培育出了“苏协一号”“南农73-935”“南农菜豆5号”等大豆新品种30余个。其中,“南农47”在黄淮海南片区创造了亩产337.34公斤的产量记录,“南农66”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创造了亩产258.02公斤的产量记录,达到了国家大豆高产攻关的目标。

此外,盖钧镒编著的《中国大豆育成品种系谱与种质基础(1923-2005)》一书,阐明了我国种质利用的地区局限性,以及加强生态地区间基因交流的紧迫性。他还绘制了中国大豆育成品种系谱图,提出中国大豆品种熟期组划分方法,并发现了栽培大豆起源南方野生群体的分子遗传学论据。

盖钧镒还重视人才的培养,不断探索能够满足种业“育繁推”一体化全产业链发展机制的种业科学学科。他任教的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种业科学系于2011年建系,已培养各类复合型人才和专门人才 1000 余人。

盖钧镒将一甲子的岁月献给了直径不到1厘米的大豆。85岁高龄的他,仍然每天埋首实验室、奔走在田间地头,为的就是“中国人碗里的中国粮”,这是“一生择一事”的执着,更是顶天立地的科学家情怀与担当。

(本文根据《新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登载的相关内容整编。)

猜你喜欢

南京农业大学种质大豆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主编寄语
——庆祝南京农业大学建校120周年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从大豆种植面积增长看我国粮食安全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数据库收录和获奖情况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获评“第七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数据库收录和获奖情况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亚麻抗白粉病种质资源的鉴定与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