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道授业躬耕一生 立德树人泽被千秋

2023-04-11骆德明

会计之友 2023年8期
关键词:恩师厦门大学教授

骆德明

厦门大学是我最美好的回忆,而厦门大学余绪缨教授是我一生中最难忘怀的人。自从恩师余绪缨教授2007年9月离开我们之后,我一直想写点什么以兹纪念。2022年是恩师百年诞辰,思念绵绵不绝,脑海中始终萦绕着与恩师在一起时的点点滴滴。

我第一次偶见恩师是在一天上午,在厦门大学经济学院MBA中心走廊上遇到一位略带卷曲花白头发、穿着浅蓝色西装、神采奕奕、很洋气的老师,一看就是个大教授,我腼腆地打了声招呼“Good morning”,他和蔼可亲地回复“Good morning”。我以为这是加方派来给我们上课的,我走进办公室问这个老外给我们上什么课,一位老师哈哈笑了,“你想外教想疯了?这位不是外教,是咱中国人,是赫赫有名的会计系余绪缨教授,也是我们中心的导师。”“啊!”我木讷地说,“我们学校文强同学不是在读他的博士吗?”“是的,你也想读吗?”“Of course.”我答道。余绪缨教授是我国管理会计的泰斗,而我在本科时对企业管理特别感兴趣,虽然当时尚未涉猎管理会计,但望文生义地认为有相通之处,于是产生了想考余老师博士的念头。

硕士第三学期末,我要报考余老师的博士生,但中心主任不同意,說是不能提前报考,给我泼了一盆冷水。直到一年后才报考,且如愿以偿地考上了余老师的博士生,正式成为余门弟子。

我在厦大跟随余老师三年,余老师渊博的知识、率真的性格、坦荡如砥的为人,深深地影响了我,可以说我的为人处世颇有恩师的烙印。

在我的印象中,余老师是个博学、勤奋、率真、重情的大师。

余老师出生于江西靖安清末秀才之家,1941年考入厦门大学商学院会计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六十多年的从教生涯,余老师孜孜不倦,博览群书,家里堆满了各类书籍,不仅有会计学的,还有数学、文学、经济学甚至金庸的武侠小说;除了中文书籍,还有大量的英文原著。余老师专注于读书育人做学问,专业研究水平在其毕业后不久便崭露头角,1948年他发表的论文《币值变动会计之理论及其方法》(原载《公信会计月刊》第12卷),迄今仍是这一领域的经典文献。随着研究领域的不断深入,1980年他在国内首次提出了会计信息系统论,在《要从发展的观点,看会计学的科学属性》(《中国经济问题》1980年第5期)一文中指出,“应把会计看作是一个信息系统,它主要通过客观而科学的信息,为管理提供咨询服务”,成为中国会计学南北两大流派中会计信息系统论的主要代表性人物。即便在今天的数字化时代,会计信息系统论的观点也具有相当强的前瞻性。除了会计专业领域外,余老师对经济领域的研究也颇深,他熟读《资本论》,通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还在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阶段,他就通过研究我国经济特点撰写了《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兼论我国会计理论建设的目标模式问题》(《中国经济问题》1992年第6期)一文,对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进行了详细严密的论证,为当时进一步改革开放及随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足见余老师经济思想的深邃性、远见性。

余老师不仅专业理论研究做得好,文学造诣也很深,唐诗宋词样样精通,兴致来时常常吟诗作词,我们收集到的也有几十首,如“七三感怀:历尽沧桑路不平,丛生白发气犹雄!满纸文章何足论,芬芳桃李蔚成荫!莫道鬓霜人已老,尚期展翅遨长空!何时了却平生愿,长征接力有来人!”等等,对仗工整,气势磅礴。

余老师不仅国语功底深厚,而且还讲得一口流利的英语,常常用英语给我们讲课,因为我们有个师弟是老外,听不懂中文。他频繁活跃于国际会计学术界,介绍中国会计改革与发展,研讨国际最新会计理论问题,从不需要翻译。余老师还是国际权威学术刊物《会计国际学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编辑政策部五位成员之一。

余老师的学术成就以及他的博学多才,是他长期勤奋努力的结果。他每天五点多就起床学习,晚上也要学习到十一点多才休息,365天无休,且坚持天天听英语广播。我毕业后(2001年左右)去余老师的新居拜访,他还在书桌前一字一句地爬格子,我劝他说,“您都八十岁高龄了,可以休息休息了,不要再这么辛苦天天爬格子了。”他答道,“我尚有很多事没做完呢,还有好几个博士生要培养。”随即给我写了一首诗:“岁月悠悠逝不回,八秩回望路岖崎!传道授业行无愧,越海寻径劳亦微。喜见八方多才俊,又谙学海有新碑。更喜桑榆晚景好,常期报国尽余辉!”

余老师治学严谨,常教导我们:“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他不仅要求我们做到,自己更是身体力行。细读余老师的论著,思想深邃,逻辑严密,语言精炼,用词精确,可以说少一字不行,多一字也不行,真正做到了“文章不写一字空”。他的一百五十多篇论文,是他自己呕心沥血的结晶。他对学术腐败深恶痛绝,眼睛里容不得沙子。有次聊天中,我提及我研究创建的作业成本计算模型及推导被某校教授抄袭至其著作上,却没有标注模型的出处,余老师听后非常生气,愤怒地痛斥那教授之不端。

余老师不仅为人正直,学问做得好,而且生活也很有格调。在繁忙的教学科研之余,他常常吟诗诵词、欣赏中国古典音乐,而且还是个武侠迷,最喜欢看金庸的武侠小说,跟我们聊天聊到金庸小说时,会兴奋得滔滔不绝。有一天晚饭后,我陪余老师散步时到阿明家,阿明家正好在放音乐,小康问余老师喜欢听什么歌,余老师爽朗地说“邓丽君的”,没听一会就兴致勃勃地要求小康唱一曲《何日君再来》,在小康唱的同时,余老师也随声哼唱起来,温馨小屋的气氛顿时达到了高潮。2006年5月,余老师到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讲学,我们上海弟子与余老师及其好友徐震旦教授欢聚一起,说说笑笑,甚是开心,席间余老师站起来,即席为诗一首:“名城名校相映红,英才云集浦江滨!正气凛然行大道,智计神奇融古今!博采众长无国界,迎头超赶创高新!自强不息天行健,厚积薄发立新风!”

人生多少事,百岁一瞬间。碎语话思念,谨把师道传!

(2022年7月8日于北京)

(注:作者系厦门大学会计系九六届博士、高级会计师,上海市首批领军人才,财政部管理会计咨询专家。)

猜你喜欢

恩师厦门大学教授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刘排教授简介
An interpretation of kisses in This Side of Paradise
曾字拜见恩师
谢谢您,我的恩师
厦门大学老年大学校歌
追思恩师黄晓同
怀念恩师欧阳天晶
Changeons l'indifférence des jeunes chinois!
春秋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