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循心理规律 展现绘本全科阅读的育人魅力

2023-04-11陈雨清

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蚯蚓全科绘本

陈雨清

绘本图文并茂,在学生自身直观性、形象性思维特点的支配下,绘本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阅读期待。教师通过选择不同领域的绘本资源,能够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不断发展。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师要依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凸显绘本的科学价值、审美价值、表达价值,将全科阅读真正落到实处。

一、聚焦封面,在全科阅读中展现绘本的科学价值

小学生的思维尚处于直观性、形象性的认知阶段,对事物的观察,往往只停留在浅显的层面,难以将内在思维聚焦在精细化的维度上。因此,对于全科视野下的绘本阅读而言,教师应该遵循學生的认知规律,不能要求学生马上展开阅读,更不能要求学生立刻将思维细化到具体的层面上。教师可以借助绘本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的封面作为观察的对象,组织学生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学习,引导学生获取相应的信息,促进学生观察素养和全科知识的全面发展。

以组织学生阅读朵琳·克罗宁的《蚯蚓的日记》这一经典绘本为例,学生在阅读绘本前,对绘本内容并没有太多的了解,对于蚯蚓生活的世界更是知之甚少。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不妨从绘本的封面入手,让学生从观察式阅读中获取不一样的阅读体验和内容信息。如,有的学生从绘本封面的题目中发现出两个带有“虫”的汉字,就是绘本的主人公“蚯蚓”,并认识到这是两个典型的形声字。有的学生从封面中观察到蚯蚓被放大后的形态和颜色,对蚯蚓有了更多的了解。有的学生通过封面中泥土、翠绿的叶子和巨大的蘑菇,对蚯蚓的生活环境有所了解。有的学生更是从这条蚯蚓戴着的红帽子和缠绕在身上的铅笔,以及那本正在翻阅的书籍展开了想象,对绘本的内容进行了大胆猜测,对绘本中的故事情节充满了期待,并拥有想要继续阅读的兴趣。

二、依循内在特质,在全科阅读中展现绘本的审美价值

绘本最大的特点就是鲜活生动的文字与直观可感的图片相辅相成。一个经典的绘本,不仅有着简练而生动的语言,同时还有精美、形象的插图,能够给予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强化学生阅读绘本的愉悦体验。另外,绘本不仅图与图之间有着独特的叙事性结构,而且插图与文字之间也形成了密不可分的交互关系。这就为培养学生的细致观察意识以及学生的美术素养提供了支撑。

对于小学生而言,直观性的图片比硬生生的语言文字,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但从绘本阅读的内容来看,应秉承着先看图猜测、再理解文字、最后图文结合的基本原则。主要理由就在于以下两点:其一,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决定着他们一旦看到绘本,往往先关注的就是绘本中的图片。其二,通过第一次的图片阅读,学生已经能够从感性的层面整体把握文本的内在价值和大体意思,但大部分都处于猜测的状态,通过文字的介入,一方面能够拓展和补充学生的内在思维,另一方面则是验证和夯实学生的猜测。基于此,教师就需要充分发挥绘本的图片价值,让学生在积极的审美体验中了解图片的构图、色彩等相关知识,在提升阅读能力、观察素养的同时,将学生的认知性思维聚焦在美术课程思维之中。

仍以《蚯蚓的日记》这本经典绘本为例,绘本中“4月1日”的日记描述了此时的蚯蚓没有办法倒立行走,蜘蛛教蚯蚓倒立走路时,蚯蚓被吊在了半空中,眼睛一直不敢往下看,嘴巴张得非常大,似乎一直在高声呼喊,这时蚯蚓才真正体会到蜘蛛学习钻地所经历的痛苦。而这一部分设置的插图配画也展现出这一绘本的独特之处。教师在组织学生观察插图之后,相机让学生展开思考:为了表现蚯蚓被蜘蛛丝吊在半空中的危险,作者在绘本的图片绘制上有哪些创意?在联系内容的基础上,很多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发现:首先,作者将蜘蛛与蚯蚓设置在巨大的树木中,粗壮的树干、巨大的叶片都与蜘蛛、蚯蚓的体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蚯蚓和蜘蛛的渺小。同时,画面的远方以连绵起伏的山脉为依托,山脚下坐落的这两三户房屋,在构图上形成了鲜明的层次感,使吊在半空中的蚯蚓如同完全悬浮在半空中一样,赋予了画面极具冲击力的视觉特质。

三、基于故事情节,在全科阅读中展现绘本的表达价值

教师要将阅读的真正权利给予学生。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指出:无论树什么大旗,玩什么花招,学生成为课堂学习和阅读主体的这一定位,绝对不能改变。这样的教学理念就意味着教师不仅要在空间上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丰富、多维等极具个性化的认知体验,尤其是要珍视学生与众不同的阅读成果。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相对薄弱,他们阅读绘本会经历从盲目、被动到积极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要营造自主性的阅读氛围,但也不能完全“自主”,任由学生随意乱读,而需要依循故事发展的情节顺序,紧扣图片与情节发展之间的连接点,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阅读,彰显全科阅读的相对优势,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阅读《蚯蚓的日记》中第12页的内容时,这一部分描述的是一群蚯蚓正在吃着自己带的午餐,但“主人公”蚯蚓忘记带午餐了,肚子实在是太饿了,只好吃回家功课。于是,老师让蚯蚓写了十次“我以后不吃回家功课”。写完之后,蚯蚓把那张纸也吃了。面对这样的内容,教师不妨组织学生在观察图片之后将其与绘本封面进行对比,探寻其中的异同点:比如,相同点是蚯蚓都拿着笔在本子上写写画画,但不同的是小蚯蚓身后还站着一个蚯蚓老师,而且流露出的表情是很伤心的。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大胆猜测:这两只蚯蚓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其他蚯蚓都在享用午餐,而这只蚯蚓却在写字?他究竟在干什么?在学生交流分享自己的猜测之后,教师再相机组织学生阅读绘本中的文字,并根据蚯蚓将那张纸吃了的结尾,继续进行猜测与思考:其他蚯蚓知道后又会发生些什么呢?……教师要为学生搭建想象、猜测的表达平台,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或者模仿绘本中的语言风格,将自己拓展的内容表达出来,对原始绘本形成补充。

综上所述,绘本是一种契合学生认知心理的全科阅读载体,教师要精准把握绘本的特点,依托学生阅读的基本规律,积极推动学生阅读质量的提升。让学生从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学习方式中,获得多维度、更加立体化成长,进一步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蚯蚓全科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害羞”的小蚯蚓
挖蚯蚓
挖蚯蚓
全科医生培养还需添柴加油
突显独特之美 发挥全科价值
全科专业招生“遇冷”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