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霞光灿灿照绿野

2023-04-11王业芬

安徽文学 2023年4期
关键词:农技站刘霞农技

王业芬

2022年夏天,合肥地区经历着10年来最热的炙烤,天地间好像扣着一只巨大的蒸笼。7月26日下午四点多,一位50多岁的女同志骑着电瓶车来到店埠镇西山驿社区的田地里,蹲在水稻田边,瞅瞅这块稻田,摸摸那片稻秧。那小心仔细的样子,仿佛在照看襁褓中的婴儿。尽管带着草帽,她的脸还是被暑气熏得红通通的,一串串汗珠顺着脸颊流下来。一位村民开车路过,发现了她,把头探出车窗外朝她喊:“刘站长,又下田啦,天这么热别中暑了,到我家歇歇,喝口水吧。”刘站长一边擦汗一边回答:“谢谢您啊,李大哥,我带水了。”说话间笑着拍拍背在身上的水壶,继续蹲下身子边察看边拍照。正是水稻成长关键期,又遇到出奇的高温和干旱,她哪里肯错过现场调研?接连几天冒着酷暑观察苗情长势,她中暑了,差点晕倒在稻田里。

这位“不听劝”的刘站长就是肥东县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店埠区域站(以下简称店埠站)站长刘霞。她总像一只勤劳的小蜜蜂,三十多年来,一直忙碌在田间地头,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为农作物问诊把脉,为农民增产增收、脱贫致富支招。她用脚步丈量大地,用汗水浇灌庄稼,把青春奉献给基层农技推广事业,先后获得“安徽省农民满意农技员”、“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农业部“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中央文明办“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等荣誉,并当选为安徽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

一位女同志扎根基层,在农技战线上一干就是30多年,不但不常见,而且少之又少。工作了大半辈子,刘霞竟然没遇到一位女同事。想想也是,农技员直接面对“三农”,说白了就是整天和泥土庄稼甚至农药化肥打交道,一个女孩子好不容易考上学校跳出农门,谁还愿意像农民一样日晒雨淋,一身泥、一身汗呢?

然而,刘霞坚定地说:“我愿意!”

站里来了个“马尾辫”

1989年8月,夏日的阳光炽烈地照耀在江淮分水岭上的肥东大地,把全部热情洒遍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在太阳的万丈金光中,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大眼睛姑娘,手上拎满大包小包,身后还背着一个大包裹,来到了离县城60多里路的白龙区农技站。她放下行李,来不及擦汗,已被站里的工作人员和家属们里三层外三层包围了,他们一半是兴奋,一半是稀奇,因为一个年轻女孩子到农技站工作实在是很少见。

刘霞细挑个子,皮肤白皙,扎着个马尾,一副清清秀秀的样儿。可毕竟是刚出校门,这与农村、土地、农民打交道的事,她一个女孩子能做好吗?站里人高兴归高兴,心中多多少少还是生出一丝疑虑:“一个才毕业的小姑娘,细皮嫩肉的,到农技站能干什么?”站里的家属们开始窃窃私语。

刘霞从大家的眼神里读出怀疑和担忧,她落落大方地对站长说:“站长,有什么事,您尽管吩咐,别看我是女孩子,别人做的事,我照样能做。”站长知道她说的“别人”是指站里的男同志,看来这个姑娘不娇气,有一股不服输的倔劲。站长赞许地点点头,说:“你先在站里卖农资,熟悉熟悉销售业务。咱农技站推广和经营两条腿走路,我们30%工资都要靠经营来解决。”站长强调经营的重要性,似乎怕她不答应干销售。说句实话,刘霞接到这项工作安排,内心确实涌出些许失望。她学了三年农业技术,就是想在科学种田、科技增产增收上大显身手,没想到却在农技站卖种子、化肥、农药。

“既然这也是农技站的主业之一,那就好好干吧。”刘霞这样安慰自己,并全身心投入工作中。刘霞发现经营的活,对女孩子来说还真不好干。不像百货商店的营业员,出售小百货、收收钱那么轻松,这里种子、化肥等农资都是大块头的,一袋足足百把斤,就算小袋包装也有大几十斤。不过,这些重量没有压垮刘霞,货进回来时,她和男同事一样,毫不犹豫地撸起衣袖,手搬肩扛下货;销售农资时,她主动出手帮衬着农民搬运上车。她常和男同志一道送货下乡,肩扛着一包重达100斤的化肥直接送到农民家中。

站长对她说:“小刘,你一个女孩子,拿拿种子农药什么的,扛化肥这样的重活,就让给男同志吧。”

“没事,我从小在家就帮妈妈干农活,没那么娇气!”刘霞笑呵呵地对站长说。

站长十分高兴,说:“做农技工作,不娇气,好啊!明天就和大家一起下乡,去田里积累实战经验。”

在田野里与庄稼亲密接触,让刘霞想到了小时候与母亲在地里做农活的情景,感到分外亲切。每次在庄稼地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做病虫调查和防治指导,她都兴致很高。她喜欢与农民攀谈,总有问不完的问题和说不完的话。

白龙区下辖七个乡,最远的离农技站20多里路,多是土公路,最好的也就是砂石路,搭乘的交通工具是机动三轮车。车棚里架起两块木板就是座椅,木板坐满了,另外加小板凳,路况不好,一不小心,身体就脱离木板或者板凳,一屁股跌坐在车厢里。一般旅客坐在上面,走十几二十里路浑身骨头都颠散了架,何况在田间奔波忙碌一天的农技员?每次下乡回到站里刘霞都感到浑身酸痛,她多想躺下放松放松筋骨,但立即又告诫自己,必须趁热打铁把白天工作中学到的经验和遇到的问题全部梳理出来。白炽灯下,刘霞一笔一划整理着当天的工作日志,哪里稻田需要防倒伏,哪里水稻需要防霉变、防稻飞虱,哪里的花生需要控制施肥防止烧根……她一一记录下来。

“小姑娘”也能种好地

“小霞啊,你晒黑了,手上都起茧子了。”母亲拉着刘霞的手,脸上写满心疼。父亲说:“只要你愿意,现在回县城上班还来得及。”别人家孩子学校出來留在城里,女儿却去了偏远乡村,父亲心里实在放不下也很不甘,一再劝她到城里工厂上班,人不累工资还高。现在父亲又旧事重提,希望她回心转意。刘霞还是执拗地说:“爸,我是学农的,只有在农村才能有用武之地啊!”

刘霞想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大显身手,大干一番。然而现实情况是站里除了她,清一色全是大老爷们。从没见过女农技员的农民们,根本不相信一个白白净净的小姑娘能把地种好。于是,她说她的新技术,乡亲们依然外甥打灯笼——照旧,没一个愿意尝试。

那时候正是杂交稻推广的关键时期,大多数农民根本不相信一个窝凼里只栽一棵秧苗反而能增加收成。他们说:“我们栽一把秧长出来的稻子还没多少呢,栽一根能管什么用?”

也难怪,他们有的种了一辈子地,突然换新品种、改变栽插方式,当然不能接受!与其跟他们争辩,还不如做给他们看,推广新品种、新技术靠的不是嘴上功夫。刘霞打定主意,决定用实际行动证明“小姑娘”也能种好地。说干就干,刘霞和同事们投入到杂交稻试种推广工作中。也不知怎的,一看到田岗里一片葱茏,刘霞浑身就有使不完的劲,她要让这些活鲜鲜的禾苗检验她所学的知识。就这样,一个如花似玉的姑娘一头扎进田野,再也不能自拔。

“一个才出校门的小丫头也会种地?你看看她栽的秧苗稀稀拉拉的,不晓得到时候能结几粒稻子?”周边的百姓们投来一片怀疑的目光。一位好心的大娘领她到自己田里观摩,说:“姑娘,我做了大半辈子田,秧可不是你这么栽的,你看我是一把一把栽的,你这一根一根栽哪行啊!”她笑着感谢大娘的好意,说:“大娘,我种的是杂交水稻,用的种子少,收的稻子多呢。”大娘半信半疑地说:“你用了多少种子?”刘霞说:“3斤。”大娘说:“这点种子,怪不得只发这么点秧,我一亩地用了20斤种子呢!”一边说一边摇着头走了。

这是刘霞第一次真枪实弹地种植杂交稻,而且只许成功不能失败。泡种、育秧、栽插、除草、施肥、防虫……为了确保实验示范数据真实准确,无论烈日炙烤还是风雨袭扰,刘霞坚持蹲守田边,观察长势、记录数据,从不错过任何一个关键环节和关键要点。大半年下来,刘霞原本白皙的脸上好似敷了一层黄褐色的酱,光滑纤细的双手也布滿老茧。刘霞不在乎这些,反而很高兴——因为她的试验田丰收了!她种的杂交水稻,穗大、籽粒饱满,算下来,一亩地比普通水稻多收200多斤。

乡亲们都很服气地说:“没想到这姑娘种地还是把好手啊!”第二年他们争相试种杂交水稻,获得了大丰收,个个脸都笑得像盛开的向日葵。那位好心的大娘紧抓住刘霞的手不放,激动地说:“姑娘,没有你,我家今年真是没法子娶媳妇,这下有钱办喜事啰!”

乡亲们脸上盛放的葵花好似一颗颗太阳,温暖着刘霞的心,让她感到所有辛苦都是值得的,也更加坚定了她在农技岗位上走下去的信心。

初心不改“女汉子”

还是小孩子时,刘霞就暗下决心:长大了帮母亲种地,减轻家里负担。那时候父亲在城里企业上班,她打小就目睹母亲一个人在家种地,起早贪黑披星戴月,父亲下班后,也急匆匆赶回来帮忙。尽管父母如此辛苦,一年到头从地里也抠不出几个钱,仅够家人糊口。要不是父亲的工资,她们兄弟姐妹的学费都交不起。这种状况激起了小姑娘不服输的倔劲儿,最初的那个愿望越来越强烈,初中毕业后,她毫不犹豫地填报了农校,立志改变落后的农业生产面貌。

走上农技工作岗位后,刘霞满腔热血要大干一番,所以干起活来从不顾惜自己身体,无论什么苦活、累活、脏活,都抢着干,丝毫不输男同志,甚至比男同志还卖力。一袋沉甸甸的油菜籽她扛得,一担一百多斤的水肥她挑得,烈日下晒得,冷风中冻得。同事们都钦佩地喊她“女汉子”。她颇为不好意思地说:“不知为什么,一干起活来我就忘了自己是个女人。”大家打趣道:“你哪是忘了自己是个女人,压根就忘了自己是个血肉之躯!”确实,刘霞就像一台满负荷运转的机器,每年200多天奔波在田间地头,寒来暑往风雨无阻,不论双休日还是节假日,只要农民需要,哪怕是一个电话或者一条短信,她都第一时间奔赴现场问诊、把脉、支招。

然而,她毕竟不是铁打的。1991年的某天,她感到全身无力、头晕、厌食、恶心。到医院一查,得了乙肝。医生警告她说:“你得这病完全是因为你的职业,天天吸着化肥和有机磷农药的气味,才导致免疫力急剧下降。年纪轻轻的,可不能把身体搞垮了,还是换个职业吧。”家里人也苦口婆心劝她不要再干农技员了。刘霞态度很坚决,脱口而出:“现在农技推广工作正缺人,我哪能离开?”

1992年撤区并乡,刘霞来到三十埠乡农技站工作。站里还是就她一位女同志,她依然是那个不轻易服软的“女汉子”。乡领导看她做事认真负责,就让她兼担妇联工作。刘霞不仅农技工作干得好,妇联工作也做得有声有色。乡领导觉得这样一位有学历、有能力的女同志,长期奋战在田间地头,整天同农药化肥打交道,的确太辛苦,也有些屈才了,就劝她转到行政岗位。没想到,刘霞婉言谢绝了。亲戚朋友都很不理解,说人家头削尖了想往行政岗位上转,你却不干,到底怎么想的?许多好心人背地里建议她抓住这次机遇,转到行政岗位上。然而,刘霞还是那句话:“我学的就是这个专业,我们县缺农技人员,我不能离开这个岗位。”

实话说,面对相较轻松的行政工作和更高的职务,刘霞何尝没有一点犹豫。可是,当她看到乡亲们因为成本节约、产量提高而满心欢喜,对农技推广人员满怀感激时,她觉得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从事的这份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

1996年,因机构改革,工作出色的刘霞被调到店埠农技推广区域中心站工作,站里仍然就她一位女同志。这个站服务的辖区广、农田多、任务重。第二年她和同事们就经历了一场重大考验。1997年8月,经肥东县植保部门预测,即将发生一场严重的稻飞虱灾情,如不及时防治,水稻将颗粒无收。刘霞和同事们紧急投入到与虫灾的大战中。可是防虫防灾的物资严重短缺!刘霞立即带着同事到外地调配物资,他们几天几夜没合眼,终于筹集到所需物资。返程的路上满脸疲惫的他们都开心地笑起来。在与虫口抢粮的战斗中,有细心的同事发现刘霞明显消瘦了,而且脸色苍白,说话气喘,劝她去医院检查。她装作十分轻松的样子,笑着说:“没事,可能是这几天没休息好。”话刚说完,一阵胸闷气短,只觉四肢无力,眼前一黑,晕倒在田里。

原来她得了急性胸膜炎,且胸腔伴有3800多毫升的积液,医生说如果再不救治,后果不堪设想。刘霞躺在病床上,心里还想着虫情防治,每天输液一结束,她就央求同事:“送我到田里看看吧,也不知水稻怎么样了。”

“你现在身体这么虚弱,可不能去!”

“灾情不等人啊,待在医院我也休息不安,你们就让我去吧!”

大家拗不过她,只得送她到防虫一线。在刘霞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这场人虫大战最终以人的完胜宣告成功。看着丰收在望的庄稼,刘霞露出满意的笑容。从此刘霞在“女汉子”之外又得了一个“拼命三郎”的称号。

“拼命三郎”也流泪

每年高考放榜的日子,刘霞心里就隐隐作痛,眼里也涌动着泪水。如果儿子在身边,她就忍不住说:“儿子,妈妈对不住你啊!”每当她这样祥林嫂似的念叨着,儿子总是安慰她:“您是我心目中最好最棒的妈妈!”刘霞知道自己根本不配这两个“最”字,她在心底一遍遍忏悔:“这是个多么懂事的孩子啊,可作为母亲,我真的很对不起他!”

由于工作忙,没时间照顾孩子,儿子7个月就被丢在农村,由爷爷奶奶照管。儿子体弱,经常感冒发烧,一生病就被带到附近的小诊所打针。给孩子打针的是位戴眼镜的医生,导致孩子那几年一看到戴眼镜的男人就哇哇大哭。那时候农村医疗条件差,由于用药不当,造成孩子听力受损。刘霞愧悔不已,把孩子接到城里上幼儿园。虽然孩子和自己住在一起,但她还是没有时间照看,仍然靠老人接送。1999年春天,儿子突患急性阑尾炎,疼得满地打滚,此时她正在离家10公里外的马厂村组织召开水稻旱育秧现场会,对此毫不知情。会后得知孩子已被送到医院,她风尘仆仆赶去,手术室外70多岁的公公正在焦急地守候。她隔着透明玻璃门朝里张望,仿佛看到儿子小小的蜷缩着的身体,眼泪扑簌簌落下来,不知不觉打湿了衣襟。

刘霞和爱人都是农技工作者,农忙时节,俩人都忙得脚不沾地,根本没时间接送孩子,儿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上下学就是自己来回。刘霞说:“他小小年纪就知道自己照顾自己,虚岁七岁时已经学会煮饭。”她记得很清楚,那天爱人不在家,她很晚才回来,还没进门,就听到儿子趴在窗子上,探出小脑袋兴奋地朝她喊:“妈妈,妈妈,饭烧好了,您有饭吃了!”她心头一热,随即眼眶湿润了,一个七岁的孩子,没得到父母的照顾,反倒照顾起大人!

孩子听力不济,但是很乖,学习也很刻苦,2010 年中考成绩优异,超出肥东一中录取分数线。考虑到工作忙,照顾不到孩子,刘霞说服爱人把孩子放到熟人所在的学校。孩子个子高,坐在后排,根本听不见老师讲课,她就给儿子买了一个助听器,但是一戴上,耳朵里就轰隆隆、呼啦啦各种怪响,反而更听不清。孩子经常听不到老师讲什么,成绩越来越差,高考成绩一落千丈。看到原来成绩不如儿子的小孩上了肥东一中,考取好大学,刘霞就忍不住自责:“是我耽误了孩子,我不是个好妈妈!”尽管后来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公务员,刘霞依然不肯原谅自己,一说起这事,立即就红了眼圈。

还有一回干活时,刘霞突然绷不住,泪流满面。她可是“女汉子”“拼命三郎”,再苦再累都不怕,怎么会在干活时流泪呢?原来她是急的。

2020年10月中旬,水稻收割后,刘霞和同事们马不停蹄在田里做油菜、小麦土肥试验前期准备工作。天空刚刚泛白,他们就开始设置试验田,拉线、插签、画格子、做埂……刚刚经历一场秋雨,田里土壤潮湿而黏稠,一脚下去胶鞋就陷进烂泥拔不出来,他们索性赤脚下田。刘霞第一个卷起裤腿下到田里,脚触碰到冰凉的泥土那一刹,不觉浑身打了一个激灵,肠胃一阵痉挛,腹部隐隐作痛。自从患上肠炎,只要受凉就容易拉肚子,她知道情况不妙,赶紧掏出随身携带的肠炎药和着吐沫吞下去。她和同事们一个个裤管卷到膝盖,在烂泥里吃力地走动,从早晨五点多一直忙到中午十二点多,终于按照需要画好格子。此时,刘霞又冷又累又饿,膝关节阵阵酸痛,毕竟身体还没康复,在烂泥地里跋涉7个小时,她觉得双腿异常沉重,几乎爬不上田埂。而他们还有一项开沟的工作要做,准备吃过饭接着干。这时候,一位好心的农民大哥说:“你们忙到现在都累了,手工开沟太慢,我用耕田机帮你们开吧。”说话间耕田机已经突突突开进田里,很快从田埂边上开出一条沟来。刘霞和同事们非常高兴,连声致谢。

刘霞和同事们吃过午饭匆匆返回,看到开过沟的田时,全都傻了眼。沟是开出来了,但此前用白灰画好的格子全被破坏了。原因是田里土壤潮湿软烂,耕田机开沟时搅动相连的土壤统统变了形。看着忙活大半天的成果毁了,刘霞急得眼泪哗哗地流下来,责怪自己没有考虑周全,害得大伙又要重頭再来。更要命的是连续阴雨已经耽误了农时,好不容易等来晴天赶进度,没想到又要延误半天。农时不等人啊!刘霞这边抹着眼泪,那边裤腿一卷,又下到田里干起来。

敬业奉献“好站长”

打开网络输入“肥东刘霞”几个字,刘霞扎根基层推广农业技术助农增产增收的事迹便纷纷跳出来刷屏。其中《农民日报》一则题为《冒雪奔波忙重建——记肥东县店埠农技站站长刘霞》的报道格外引人注目。那是2008年元月份,江淮大地普降暴雪,十几天的连续降雪,使得肥东县境内的交通几乎中断。刘霞冒雪步行十多公里,带领技术人员深入到西山驿、牌坊等蔬菜大棚种植基地,指导菜农恢复生产。她还多次深入到各家各户,查看险情、了解情况,前后共走访慰问了40余户群众,还用自己的工资给特困农户送上一份份爱心,让他们在大灾后能够过上温暖的春节。春节过后,天气转晴,冰雪刚刚融化,刘霞又投身到小麦、油菜等作物的田间管理和灾后重建中。她深入辖区内田间地头,仔细调查不同作物受冻情况,划分级别一一记录在册,编印《雪后小麦油菜田间管理技术》手册分发到受灾农户手中,根据受灾级别分类指导,帮助农户做好雪后抗灾工作。对于未及时除雪造成坍塌的蔬菜大棚,指导菜农重新整建,并根据季节指导他们及时下种,把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看着刘霞在风雪中奔波,农民群众忍不住连声说:“多好的站长啊,把咱们农民看得跟自己亲人一样!”

刘霞明白:乡村要振兴、农业要发展,就离不开科技兴农。为了提高自身业务知识水平和为农服务技能,刘霞不断自我加压,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安徽农业大学大专班和本科班进修。学到的新知识、新技术如果要变成农民的粮仓和钱袋子,必须实打实地在土地上做试验示范。于是刘霞开启了自我挑战模式,2012—2013年,她不顾身体多病,主动请缨承担全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试验示范基地建设任务。有人劝她:“你身体不好,孩子又在读高中,何必这样苦自己呢?”她说:“不苦,我们干农技工作的,总要为农民做点事情。”从此,店埠镇群力村200多亩试验示范基地就成了她的“家”,除了晚上回去休息短短六七个小时,一天中的其他时间全部投入“稻—油”两季作物轮作试验示范中。从测土、配方、施肥到选种、育苗、栽插,再到田间管护,她一步一步详细讲解精准示范。大伙儿编了个顺口溜:“刘站刘站,讲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一起干。”刘霞说:“新技术推广,就要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她带领站员们每年展示油菜、水稻新品种近40个,推广实用技术20多项,完成各类试验示范近25项,开展培训观摩活动10多场次,构建起“农技站+试验示范基地+农户”推广模式。刘霞的团队带动周边农民广泛种植新品种、使用新技术,实现大幅增产增收。

2012年冬天,中心站大门口张贴着一张感谢信:“感谢刘霞同志,因为你的指导和服务,使我们接受到前所未有的技术,在今年灾害天气的情况下,我们种的水稻还获得了丰收。”读着结对帮扶的联系示范户写来的信,刘霞心里暖流涌动,眼中泛起幸福的泪花,她想这种感觉恐怕就是累并快乐着。

“农技站+试验示范基地+农户”推广模式成了店埠站的金字招牌,2015年,店埠站被国家农技推广中心认定为“全国五星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种植业)”。2016年6月,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工作会在安徽召开,店埠站作为合肥地区唯一一个观摩点,迎来全国多个省份农业部门领导和专家现场观摩、交流。

这些光辉的成绩背后,刘霞付出了多少辛劳和心酸,恐怕只有她和她的家人最清楚。有一回栽秧栽到田中间,内急难耐,她四下看看一马平川,哪里有可以方便的地方?当时正在田中央也不好放下手里的活跟周边的男同事们直说,刘霞只好憋着。一直栽到田边角,实在憋不住了,她才不好意思地说上田埂有点事,一路小跑到远处的农户家上茅房。这以后,只要下田干活的早晨,刘霞从来不敢吃稀饭,也不敢喝水。每个月的特殊日子也是她最头疼的时候,时间长了不上厕所,漏到衣服上是最要命的尴尬事。为了避免难堪,刘霞戴上成人尿不湿,一片能管大半天。

因为长期奋战在农技推广最前沿,超负荷劳动,饮食不规律,反流性食管炎、肠炎、关节炎等多种慢性病缠上了刘霞。同事们劝她注意休息,保养好身体,她粲然一笑说:“小毛病,不碍事。”仍然事事冲在最前面。2019年下半年,刘霞经常出现胸闷、胸痛、咳嗽等症状,终于支撑不住躺倒在病床上,经诊断,不幸罹患肺癌。同年11月,刘霞被推进了手术室,丈夫和儿子一人拉着她一只手,说:“一定要好好的出来。”她微微一笑,反过来安慰他们:“必须好好的,站里还有好多事要做呢!”父子俩对视了一眼,无奈地摇头叹息。本想让她就此好好养息身体,没想到她还想着农技站里的工作。术后两个多月,新冠肺炎暴发,她不顾家人反对,返回工作岗位,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和春季农技推广服务中。起初不能去现场,她就安排轮流值班值守,通过微信、QQ、电话等形式开展线上咨询,及时解决农户遇到的各种难题;疫情好转后,她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与站员们一起到田间实地指导,为春耕备耕、春季农业生产提供技术保障。爱人怕她身体吃不消,劝道:“你在家电话指导就行了,不一定非要去现场啊!”她调皮地回答:“毛主席教导我们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坐在家里指导,不是纸上谈兵吗!”爱人一声长叹,无奈地耸耸肩摊开手,只得依了她。

2020年的春天,虽然受到新冠肺炎影响,但刘霞和同事们却比以往更加忙碌,因为这是他们做“水稻作物绿肥还田试验”的第一年。为了减少化肥对土壤和农村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保证粮食安全,刘霞积极探索农业绿色发展,在水稻种植中尝试紫云英还田。她和同事们在4亩连片的水田里做试验,为大面积推广水稻作物绿肥还田提供科学依据。如今,这项工作已经连续做了三年。

“喂,刘站长,我的麦子这几天出现了大面积条纹黄斑,您快来帮我看看吧!”2020年4月中旬的一天,刘霞上午下乡指导,感到身体疲乏,午饭后正想休息一会,突然接到陂塘社区种植大户殷光旭的求助电话。挂断电话,刘霞立即骑上电动车奔向他家麦田。正是麦子抽穗期,应当蓬勃葱茏,而眼前的小叶面发黄、植株萎缩,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可把殷光旭愁坏了。见到刘霞,他三步并作两步迎上去,一把抓住她的手说:“刘站长,您快看看,这麦子到底怎么了?”刘霞仔细查看病株状况,说:“这是小麦梭条花叶病,现在用药还来得及。”她指导殷光旭对症下药,几天后,那些蔫头耷脑的麦子全部来了精神,慢慢变绿,直至满血复活!“1000多亩麦子啊,多亏了刘站长,不然我要损失20多万元呢!”至今说起这件事,殷光旭还是忍不住道出满心感激。

2020年夏季,一场特大洪灾,给肥东农业生产带来破坏性打击。灾情就是命令,刘霞带领同事们积极捐款支援抗洪抢险,并以最快的速度深入一线开展防汛救灾和灾后恢复农业生产工作。此时刘霞术后不到10个月,身體还比较虚弱,下乡技术指导服务时,实在累得不行,就坐在田埂上指导,往年她都是走进田里边指导、边带着农民干。一位农民关心地说:“这么多年没见过刘站长坐田埂,你这是真的累了,可不能再这样拼命了!”刘霞莞尔一笑,摆摆手说:“没事,休息一会儿就好了。”然而,手术后上班以来,刘霞从没有像模像样休息过,仍一如往常奔波在农技推广第一线,与农时拼、与病虫害拼、与每一个农业生产关键环节拼。

一颗红心灿若霞

“刘站长,您现在名气这么大,恐怕要升官了,以后还会指导我们科学种田吗?”当刘霞获得各种荣誉后,有农民朋友说出了心中的担忧。在他们心中,刘霞就是他们种田的主心骨与定海神针。刘霞哈哈一笑说:“放心吧,离掉这个岗位,我什么也不会啊!”当记者采访她时,她毫不隐瞒内心的真实想法:“我常常想,除了农业技术工作,我还会干什么呢?所以我很珍惜我的工作,我很热爱我的岗位,在岗一天就踏实做好一天的事。”刘霞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获得众多荣誉,她没有躺在功劳簿上享福;患上诸多疾病,她没有就此甩手躺平。她还是那个刘霞,那个当初立志于改变农村面貌、帮助农民致富的刘霞。

近两年刘霞格外忙碌,作为肥东县劳模(工匠)爱心服务队骨干成员,她不愿错过任何一次工会组织的“跟着劳模去扶贫”活动。但凡有时间,她就穿上志愿服走进爱心服务队,为困难群众捐款捐物,进村入户为农民送科技书刊、送科学生产技术,每到一户她就留下个人联系方式,随时等候农民咨询。

2021年冬天,种田大户王军民的油菜田里出现死苗现象,他第一反应就是向刘霞求助。他说:“只要我们种田遇到问题,一个电话过去,刘站长都是立马帮助。”果然如王军民所言,他打过求助电话不到半个小时,刘霞就赶到了他的油菜地。一番问诊把脉后,刘霞指导他灌水、用药。给庄稼和土地问诊把脉支招,是刘霞的强项,每解决一个问题,她都有小小的成就感。正如她自己所说:“能为农民做一点事情,感觉自己还有存在的价值。”

回首三十三年来的工作,刘霞初心不改,无怨无悔。因为她的根深深地扎在泥土中,她深深地爱着农业技术推广事业,深深地爱着广袤的农村大地,深深地爱着淳朴的农民兄弟。她愿意穷毕生之力去改变农村面貌、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这是她的终生追求!

秉持着这样一颗初心,在接踵而至的荣誉面前,刘霞异常清醒。她说:“我只是千千万万农技人中的普通一员,从事着自己应该做的工作,获得这么多荣誉,并不是我做得有多好,而是党和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重视、对农技人员的关心和关爱!”

多么朴实的语言,多么赤诚的心!刘霞用三十多个春秋将自己变成一片美丽的云霞。这片云霞并非飘在遥远天际,而是紧紧贴着广袤大地,把灿烂的霞光洒在希望的田野上。

责任编辑 黄月梅

猜你喜欢

农技站刘霞农技
《找不同》上月答案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偶 遇
Observation on mind-refreshing and orifice-opening needling method plus swallowing disorder therapeutic apparatus for deglutition disorder of stroke patients in the convalescent stage
微观三农
培育乡镇农技人员立足当下更要看重长远
看仪陇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
贴心服务只为民
湖南省首批全国五星乡镇农技推广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