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痰通腑法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近期疗效及对炎症因子水平和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2023-04-11刘少检郑国雄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5期
关键词:通腑氯吡格雷

刘少检 郑国雄

广东省饶平县中医医院内一科,广东饶平 515700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脑血管病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急性脑血管病的70%,其病因复杂,由多种原因导致的颅内、颈部大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脑梗死发病率及致残率近年来逐渐升高,且复发率较高,容易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和家庭、社会的经济负担[1]。治疗上,脑梗死并无特效药,主要以个体化治疗为主,在内科支持治疗基础上,给予降颅压、抗脑水肿、改善脑循环等药物治疗,从而达到治疗和改善预后的效果[2]。由于患者个体差异大,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用药,才能达到对症治疗的效果,西医治疗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但也存在明显不足,若联合中药治疗,则可达到互补作用,从而增强协同机制,进一步提高疗效。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的发展,中药治疗得到广泛应用,但其疗效和机制尚未得到证实[3-4]。本研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采用单一西药、中西药联合治疗脑梗死,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神经功能的影响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饶平县中医医院(我院)内一科收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女24例、男16例,年龄59~79岁,平均(65.74±4.83)岁,合并疾病:高血压19例、糖尿病11例。观察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53~79岁,平均(63.27±4.12)岁,合并疾病:糖尿病13例、高血压18例。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号:伦审WM-2021(53)]。纳入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订的相关诊断标准[5];发病时间1~3 d内;年龄18~80岁;无溶栓及血管介入治疗禁忌;首次发病;患者及其家属知晓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恢复期、后遗症期脑梗死患者;有严重脑血管病患者;有凝血功能障碍者;心功能衰竭者;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者;近3个月内有手术史者;依从性差者;参与其他研究项目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常规治疗,包括降颅内压、控制血压、控制血糖、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低流量吸氧、改善供血等治疗措施。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J20180029,规格:75 mg×7 s]口服治疗,75 mg/次,1次/d,根据年龄、体重、症状等适当增减药量,连续服用10 d。

观察组采用化痰通腑法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氯吡格雷方法同对照组。化痰通腑法以汤剂治疗,方药组成为:牛膝、全瓜蒌各30 g、水蛭l5 g、胆南星12 g、生大黄、芒硝、厚朴及桃仁各10 g、生地黄20 g。加减:年老体弱者,加太子参15 g、麦冬15 g;瘀血严重者,加鸡血藤25 g、丹参12 g、川芎10;语言不利者,加石菖蒲10 g、全蝎5 g;肝阳上亢者,加生牡蛎25 g、钩藤25 g、生龙骨25 g、石决明15 g。1剂/d。用清水煎煮,取汁150 ml,每日1剂,分早晚服用,连续服用10 d。治疗结束后,出院后1个月、3个月进行随访工作。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近期疗效: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6]和临床症状评价疗效。治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NIHSS评分减少≥90%,可正常生活和工作;显效:症状体征显著改善,NIHSS评分减少45%~89%,日常生活可自理;有效:症状体征有明显变化,NIHSS评分减少18%~44%;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NIHSS评分减少≤17%,日常生活无法自理。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血清炎症因子:分别在治疗前、疗程结束后,在清晨患者空腹时,抽取其3 ml外周静脉血,离心后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介素 -6(interleukin 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

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分别在治疗前、1个月随访、3个月随访时采用NIHSS量表[6]脑卒中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7]评估患者神经功能。mRS评分量表分值为0~5分,分值越低,表示预后越好。NIHSS总分为0~42分,分数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具体为:轻度(1~4分)、中度(5~15分)、中重度(16~20分)、重度(21~42分)。

不良反应: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中性粒细胞减少、便秘、皮疹、消化道出血,并计算其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 [n(%)]表示,行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CRP、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炎症因子水平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注 CRP:C反应蛋白;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IL-6:白介素-6

组别 n 时间 CRP(mg/L)TNF-α(pg/ml) IL-6(ng/L)对照组 40治疗前 40.68±8.71 6.91±1.46 27.76±5.63治疗后 24.65±5.96 4.75±1.28 22.45±3.55 t值 9.606 7.036 5.046 P值 0.001 0.001 0.001观察组 40治疗前 40.75±8.66 6.88±1.62 27.35±5.71治疗后 18.69±5.21 3.71±1.32 17.34±2.16 t值 13.805 9.594 10.370 P值 0.001 0.001 0.001 t两组治疗前比较值 0.036 0.087 0.323 P两组治疗前比较值 0.971 0.931 0.747 t两组治疗后比较值 4.762 3.577 7.777 P两组治疗后比较值 0.001 0.001 0.001

2.3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mRS、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1、3 个月随访,两组患者的NIHSS、mRS评分均明显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 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的MRS、NIHSS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的MRS、NIHSS评分比较(分,)

注 与治疗前比较,aP < 0.05;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mRS:改良Rankin量表

组别 n NIHSS mRS治疗前 1个月随访 3个月随访 治疗前 1个月随访 3个月随访对照组 40 30.04±3.49 20.57±2.35a 13.18±2.67a 4.69±1.24 3.23±1.19a 2.31±0.65a观察组 40 30.12±3.55 15.08±1.16a 8.78±1.62a 4.78±1.21 2.36±1.07a 1.15±0.41a t值 0.101 13.249 8.910 0.328 3.438 9.546 P值 0.919 0.001 0.001 0.743 0.001 0.001

2.4 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 4。

表4 两组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脑梗死是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之一,具有病因复杂、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等特点,其发病部位、梗死病灶大小、自身基础疾病、年龄等因素都对预后产生影响。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加剧,脑梗死发病率明显增多,严重增加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由于脑梗死占我国急性脑血管疾病的75%,对老年群体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严重危害,因此,需对脑梗死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以改善预后,促进患者恢复基本生活自理能力[8]。目前,脑梗死主要采用综合治疗方式,但治疗效果并不非常理想,整体疗效仍有待提升。西药治疗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使用剂量和使用方法存在个体差异性,且药物不良反应较多,容易对疗效产生不利的影响[9]。随着中医药的发展,中药治疗脑梗死在临床得到广泛重视,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逐渐得到应用。

中医认为,脑梗死属于“中风病”范畴,为本虚标实证,病机在于脏腑阴阳失调、痰热瘀阻、气血逆乱、外邪侵袭,阻碍人体清窍,针对该项病症的治疗,中医强调应当以调理脏腑为前提,秉承调理髓海、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等原则,治疗上应以通腑化痰为主[10]。本研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化痰通腑法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提示化痰通腑法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可进一步提高脑梗死的近期疗效。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期间,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提示化痰通腑法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并不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安全性高。氯吡格雷为一种新型的抗血小板药,其发挥作用的主要机制是拮抗血小板表面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ADP)受体,抑制血小板的聚集而阻止血栓的形成,因而在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显示,氯吡格雷在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血栓方面优于传统的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并且耐受性更好,胃肠道反应少,安全性较好[11]。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基础上来看,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是主要机制,因而治疗的重点在于减少血小板聚集。随着氯吡格雷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临床发现其除了发挥抗血小板作用外,还存在一定的抗炎作用[12]。而炎症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抑制炎症反应也是治疗的主要目的之一。

本研究所用的化痰通腑加减汤剂中,牛膝具有逐瘀通经、利尿通淋,补肝肾,强筋骨等功效;水蛭具有抗菌消炎、活血通经等功效;全瓜蒌有清热化痰、宽胸散结的作用;胆南星具有息风定惊、清热化痰之功效;芒硝有润燥通便、清火消肿之功效;生大黄有凉血解毒、攻积导滞等功效;桃仁具有止咳平喘、活血化瘀、抗炎镇痛等功效;厚朴有降逆平喘、行气燥湿、健脾养胃等功效;生地黄有养阴生津、清热凉血之功效,诸药物共奏化痰通腑之功效[1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清IL-6、CRP、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提示化痰通腑法联合氯吡格雷使用,能有效抑制T淋巴细胞介导炎症因子,缓解脑梗死炎症反应,减轻机体损伤,从而进一步提高疗效。现代药理学发现,化痰通腑汤能够稳定脑梗死患者的血压水平,改善脑供氧状态,降低颅内压,调整神经功能紊乱状态,还能胃肠蠕动,加快新陈代谢,从而有效降低机体炎症应激反应[14]。本研究结果显示,1、3个月随访时,观察组患者的NIHSS、mRS 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提示化痰通腑法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缺损情况,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程映秋等[15]研究证实,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与本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

综上所述,化痰通腑法、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的治疗中,能有效缓解机体炎症反应,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一步提高近期疗效,改善患者预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但是本研究存在样本量少、研究时间较短等不足,未来应扩大样本量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期为脑梗死的治疗提供更多的思路。

猜你喜欢

通腑氯吡格雷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我们生活在格雷河畔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通腑降气汤治疗腑气郁滞型便秘60例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40例
通腑法的临床应用
自拟通腑理气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7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