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作业设计,发挥作业的真正价值

2023-04-11李亚芳北京市东方德才学校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小数习题布置

李亚芳 _ 北京市东方德才学校

“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对作业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在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的前提下,通过优化作业设计,提升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作业的深层次价值,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当前的数学作业设计存在重布置轻设计、重做题轻思维、重全体轻个体、重应试轻兴趣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发挥作业的真正价值,笔者优化了作业设计。

1.教师预做,让作业具有普适性

教师要提前预做课后习题,了解每一道小题背后的知识点、易错点、难点,有计划地布置作业。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课后题,以往教师就是简单地将8道小题一次性布置下去,“双减”政策实施之后,有些教师会让学生先做前4道题,第二天再做后4道题。这样的布置缺少分析,没有发挥每一道小题的练习价值。如果教师提前预做,就会发现,除了共性的训练外,每一道题还有各自的训练点。(见下表)

?

根据分析,教师可以将作业布置为两天完成,第一天为“0.37×0.4”“7×0.86”“0.082×0.14”“1.06×25”,第二天为“0.6×0.39”“1.8×23”“27×0.43”“0.055×0.06”。这样的作业布置既考虑到了时间,又考虑了知识点分配,同时,采取了螺旋式练习,将第一天作业中的错误进行分析讲评后,第二天再进行类似题目的巩固练习,这样少而精的螺旋式训练让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方法,提升计算能力,让练习题发挥出最大的训练价值。

2.真正分层,让作业具有个体性

学生的水平不同、能力不同,作业需要分层布置,这是教师们的共识。但实际工作中,教师经常采取的方式是将课本或者练习册中的“竞技搏击”“挑战自我”等思考题布置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将此称之为分层,但这只是分层布置作业的简单水平。笔者将每日的数学作业分成A、B、C三层,A层是最基础的作业,B层为必选作业,C层需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A、C两层为选做作业。为了激发学生挑战自我,对于敢于尝试C层作业的学生要表扬鼓励,肯定学生勇于挑战自我的态度。鼓励学生争取A层作业全对,B层作业正确率要求达到80%。这样的分层既保证了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知识,同时兼顾了不同水平的学生,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够获得与能力相匹配的收获。

学生的问题不同,也是教师分层布置作业时要考虑的一个因素。为了让作业更有针对性,教师要在日常收集学生的错题样本,建立学生个人档案,布置作业时根据学生的问题单独布置。例如,小数除法计算中,有的学生对于商中间有0的计算总是出错,笔者就单独布置类似“6.656÷3.2”这样的习题;有些学生对于计算过程中的退位减法总是出错,就单独布置“10.06-0.28”这样的习题……

3.创编改造,让作业具有延展性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材中的练习仅仅是学生作业的一个范本,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情况活用教材,充分发挥习题的功能,实现学生思维的高阶培养。例如,五年级下册教材13页第12题是让学生在学习完2、3、5的倍数特征后研究4的倍数特征。这道习题可以进行改造,首先让学生说说自己还想研究哪些数的倍数特征,可以引导学生先研究10以内的数,接着让学生说说研究的方法策略,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研究,写出研究报告,最后组织学生课上进行交流。这份作业的设计不是让学生寻求答案,更多的是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即从提出问题到提出研究方案,从合作探究到交流反馈,进而迁移课堂上的学习方法。

4.整合知识,让作业具有贯通性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非常严密的学科,前后知识的关联性也很强,但是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学习了新知识就会忘记旧知识,这是因为学生没有建立前后知识的关联,而是将他们看成是一个个独立的知识点。为了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相关联,教师要有意识地用作业引导学生建立知识网络,在对比、勾连中感受知识的关联。例如,在学习完分数加减法后,让学生举例说明整数、小数、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有什么共同特点。通过分析,学生发现,无论整数、小数还是分数,只有计数单位相同时才能进行计算,因此,整数要对齐数位,小数要对齐小数点,分数要通分成同分母分数。这样的作业让学生将知识进行了勾连,形成了对小学阶段加减法计算算理的本质认识。

猜你喜欢

小数习题布置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小数加减“四不忘”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小数的认识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CTCS-3至CTCS-2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