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云南省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鲜菜消费研究

2023-04-11毛昭庆陈良正董晓波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鲜菜播种面积种植业

毛昭庆,陈良正,董晓波,杨 芳,李 梁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a.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b.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昆明 650205)

2017 年10 月,中共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国内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出发,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从当前中国发展阶段的特征视角研究乡村振兴战略:贺雪峰[1]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着力解决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不同农村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温铁军等[2]认为在乡村振兴中要实现产业振兴需要通过产业创新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发展社会化立体循环农业和壮大集体经济,同时还需要制度创新,培育与创造实现产业兴旺的环境条件与动力机制。从产业结构调整视角研究乡村振兴战略:胡俊等[3]在分析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产业发展的关系后,认为农村产业发展必然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从种植业结构呈现的特点视角研究乡村振兴战略:尹芳婷[4]认为种植业发展不平衡导致广东省农业发展质量不平衡;上官彩霞等[5]、刘钦[6]、张俊清等[7]、李志萌等[8]分别分析了粮食、蔬菜、水果、油茶产业现状,认为应以调整产业结构作为产业振兴的主线要求,促进产业质量提升。已有的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9]、农村金融[10]、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1]、农村三产融合发展[12]、农产品品牌[13]、农村集体经济[14]、乡村旅游[15]等方面,以种植业结构调整中蔬菜产业为主线,分析其与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的鲜菜消费关系。云南省作为全国传统且主要的蔬菜产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本研究分析云南省种植业结构调整与居民鲜菜消费的关系,以期为促进云南省蔬菜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科学参考。

1 云南省种植业结构现状

1.1 种植业内部结构变化趋势

2002—2019 年云南省种植业结构构成主要包括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豆类、薯类)5 类,经济作物(油料、烟叶、糖料、蔬菜)4 类,其他作物(麻类、棉花)2 类。从播种面积来看,18 年间云南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整体呈不断增长的发展态势,2019年达 695.95 万 hm2,较 2002 年增加 114.64 万 hm2、增长19.72%。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比为62.27%~72.06%,2019 年播种面积达 416.58 万 hm2,播种面积整体呈波动式增加趋势,但占比呈下降的趋势。非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比次之,为20.17%~22.96%,2019 年播种面积达135.91 万hm2,播种面积整体呈递增趋势但占比呈递减的趋势。蔬菜作物播种面积占比相对较低,为7.28%~17.41%,2019 年播种面积达116.5 万hm2,播种面积和占比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18 年间粮食作物和非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占比分别减少了9.79、0.34 个百分点,而蔬菜作物播种面积占比增加了10.13 个百分点(图1)。粮食作物、非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比减少和蔬菜作物播种面积占比的反向变化,说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种植不同作物的比较经济效益以及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均导致种植业结构的内部调整。

图1 2002—2019 年云南省粮食作物、非粮食作物、蔬菜作物播种面积的变化趋势

从图2 可以看出,2002—2019 年云南省粮食作物、糖料作物和蔬菜作物占较大的比重,18 年间粮食作物和蔬菜作物的产量均在不断增长,而糖料作物的产量却整体呈下降的趋势;油料作物和烟叶作物的产量虽然不占主要优势,但整体均呈增长的发展趋势。从增长率来看,18 年间,蔬菜作物的产量增长速度最快,增长了2.07 倍;油料作物的产量增长速度次之,增长了1.27 倍;粮食作物和烟叶作物的产量分别增长了31.25%、22.44%;糖料作物的产量减少了9.44%。云南省这5 类作物的产量变化反映出蔬菜产业在云南省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图2 2002—2019 年云南省主要农作物产量的变化趋势

由表1 可知,2002—2019 年云南省种植业产值呈不断上升的发展趋势,18 年间增长了5.92 倍;云南省的种植业收益以经济作物为主,经济作物的产值也呈逐年递增的发展趋势,其占种植业产值的比例从2002 年的32.62%升至2019 年的49.92%,成为云南省种植业收益中的佼佼者;虽然粮食作物的产值整体呈上升的趋势,但其占种植业产值的比重却整体呈下降趋势,2002 年占比为46.66%,2019 年占比仅为19.24%;蔬菜作物产值在18 年间的增幅最大,增长了9.31 倍,其占种植业产值的比重也从2002 年的20.72%提升至2019 年的30.84%。这反映出蔬菜作物的经济效益在云南省种植业中具有明显优势。

表1 2002—2019 年云南省种植业内部结构的产值变化

1.2 蔬菜作物内部结构变化趋势

云南省蔬菜种类主要有叶菜类、白菜类、甘蓝类、根茎类、瓜菜类、菜用豆类、茄果类、葱蒜类和水生蔬菜类9 类,2014—2019 年云南省蔬菜总产量与9 类蔬菜产量均呈逐年增长的发展趋势,其中全省蔬菜总产量从 1 735.55 万 t增加至 2 304.14 万 t,增长了32.76%。从图3 可知,在云南省蔬菜生产中,白菜类蔬菜产量占据首位,占比为22.94%~25.24%;其次是根茎类蔬菜,产量占比为15.32%~16.58%;第三是叶菜类蔬菜,产量占比为12.51%~12.96%;紧接着是茄果类蔬菜,产量占比为11.29%~11.88%;其余的是葱蒜类蔬菜、菜用豆类蔬菜、瓜菜类蔬菜、甘蓝类蔬菜和水生蔬菜类,其产量占比分别为7.54%~8.63%、7.02%~8.20%、6.75%~7.22%、4.87%~5.46%、1.34%~1.70%。从各类蔬菜的产量占比变化趋势来看,6 年间有4 类蔬菜的产量占比呈下降趋势,从大到小依次是白菜类蔬菜、根茎类蔬菜、瓜菜类蔬菜、水生蔬菜类,而占比降幅最多的是水生蔬菜类;其他5 类蔬菜的产量占比均呈上升趋势,即叶菜类蔬菜、甘蓝类蔬菜、菜用豆类蔬菜、茄果类蔬菜和葱蒜类蔬菜,占比涨幅最多的是菜用豆类蔬菜。不同蔬菜种类产量的变化,体现了不同蔬菜种类的经济效益差异对菜农行为的导向作用。

图3 2014—2019 年云南省主要蔬菜作物产量结构占比的变化趋势

1.3 居民家庭鲜菜消费量变化趋势

由图 4 可知,2013—2019 年全国居民、城镇居民人均鲜菜消费量和农村居民人均鲜菜消费量分别为93.00~96.90 kg、99.00~103.20 kg、85.60~89.70 kg,7年间全国居民鲜菜平均消费量为95.01 kg,全国城镇居民鲜菜平均消费量为100.94 kg,全国农村居民鲜菜平均消费量为88.06 kg。云南省居民、城镇居民人均鲜菜消费量和农村居民人均鲜菜消费量分别为80.10~102.91 kg、89.72~115.25 kg、73.18~95.61 kg,7 年间云南省居民鲜菜平均消费量为91.99 kg,云南省城镇居民鲜菜平均消费量为103.81 kg,云南省农村居民鲜菜平均消费量为84.34 kg。云南省居民鲜菜平均消费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96.82%,云南省城镇居民鲜菜平均消费量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的2.84%,而云南省农村居民鲜菜平均消费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95.78%。云南省与全国的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鲜菜消费量的变化趋势表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食物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对蔬菜的消费需求已经从数量型逐渐转变为质量安全型[16]。同时,2020 年前正值全国脱贫攻坚期,云南省的贫困县、贫困人口数量均居全国第一,这也是云南省农村居民人均鲜菜消费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核心原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发生以来,为保障“菜篮子”产品稳定供给,云南省及时制定方案,2020 年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制定印发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蔬菜和肉食品等主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工作方案》,建立了全省“菜篮子”生产周报和蔬菜、生猪重点县、重点市场和重点企业生产销售情况日报制度。

图4 2013—2019 年云南省居民人均鲜菜消费量与全国居民平均水平的变化趋势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 研究方法

灰色系统理论是邓聚龙教授1982 年首次提出的,是一种适合少数据、结构信息不完全问题的新方法,已在农业、工业、气象等领域得到成功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是根据因素之间发展趋势的相似或相异程度,亦即灰色关联度,作为衡量因素间关联程度的一种方法。灰色关联分析具体步骤如下。

2.1.1 原始数据无量纲化处理 设参考系列为x0(t),比较序列为xi(t),分别对x0(t)和xi(t)进行无量纲化处理,t时刻的x0(t) 和xi(t) 绝对值为Δ0i(t)[17],计算公式如下。

2.1.2 计算灰色关联系数 关联系数ζ0i(t)是反映第i个比较数列xi(t)与参考数列x0(t)在第t期的关联程度[18],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Δmax为最大差值;Δmin为最小差值;ρ为分辨系数(0 <ρ< 1)。将各比较序列xi(t)曲线上的每个点与参考序列x0(t)曲线上的每个点求绝对差值,记作Δ0i(k)。

2.1.3 计算关联度 关联度是各参考序列与各比较序列各个时刻关联系数的平均值[19]。

式中,γoi(t)是比较序列i与参考序列0 的关联度;n为子序列的长度,即数据个数。

2.2 数据来源及处理

本研究所使用的农作物播种面积、粮食作物播种面积、非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蔬菜作物播种面积、蔬菜产量和叶菜类蔬菜、白菜类蔬菜、甘蓝类蔬菜、根茎类蔬菜、瓜菜类蔬菜、菜用豆类蔬菜、茄果类蔬菜、葱蒜类蔬菜和水生蔬菜类产量均来源于《云南统计年鉴》,全国和云南省的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家庭人均鲜菜消费量等数据分别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云南调查年鉴》,数据时间跨度为18 年,即2002—2019 年,其他数据均为原始数据计算所得。

3 云南省种植业结构调整实证分析

3.1 模型一的灰色关联度测算

选取2014—2019 年云南省居民人均鲜菜消费量、云南省粮食作物、蔬菜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烟叶作物以及其他作物播种面积共7 项指标的相关数据。其中,以云南省居民人均鲜菜消费量x0(t)为参考序列,云南省粮食作物、蔬菜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烟叶作物以及其他作物播种面积为比较序列,即xi(t()t=1,2,…,6)。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计算参考序列和比较序列之间的灰色绝对关联度、灰色相对关联度、灰色综合关联度,结果如表2 所示。

由表2 可知,云南省居民人均鲜菜消费量与粮食作物、蔬菜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烟叶作物以及其他作物播种面积的灰色综合关联度分别是0.830 462、0.584 026、0.842 599、0.858 125、0.902 896、0.609 323。这6 种要素对居民人均鲜菜消费量变化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是烟叶作物、糖料作物、油料作物、粮食作物、其他作物和蔬菜作物。说明蔬菜作物播种面积调整与居民人均鲜菜消费量的关联度最小,表明蔬菜内部种植结构状况以及居民鲜菜消费的结构变化是影响居民人均鲜菜消费量的主要因素。

表2 模型一的灰色关联度

3.2 模型二的灰色关联度测算

选取2014—2019 年云南省居民人均鲜菜消费量、云南省叶菜类蔬菜、白菜类蔬菜、甘蓝类蔬菜、根茎类蔬菜、瓜菜类蔬菜、菜用豆类蔬菜、茄果类蔬菜、葱蒜类蔬菜和水生蔬菜类产量共10 项指标的相关数据。其中,以云南省居民人均鲜菜消费量x0(t)为参考序列,云南省叶菜类蔬菜、白菜类蔬菜、甘蓝类蔬菜、根茎类蔬菜、瓜菜类蔬菜、菜用豆类蔬菜、茄果类蔬菜、葱蒜类蔬菜和水生蔬菜类产量为比较序列,即xi(t)(t=1,2,…,9)。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计算参考序列和比较序列之间的灰色绝对关联度、灰色相对关联度、灰色综合关联度,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 可知,云南省居民人均鲜菜消费量与叶菜类蔬菜、白菜类蔬菜、甘蓝类蔬菜、根茎类蔬菜、瓜菜类蔬菜、菜用豆类蔬菜、茄果类蔬菜、葱蒜类蔬菜和水生蔬菜类产量的灰色综合关联度分别是0.568474、0.584 912、0.557 649、0.582 443、0.587 451、0.556 877、0.565 526、0.560 711、0.586 684。这 9 种要素对居民人均鲜菜消费量变化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是瓜菜类蔬菜、水生蔬菜类、白菜类蔬菜、根茎类蔬菜、叶菜类蔬菜、茄果类蔬菜、葱蒜类蔬菜、甘蓝类蔬菜和菜用豆类蔬菜。其中,瓜菜类蔬菜、水生蔬菜类、白菜类蔬菜、根茎类蔬菜4 种作物的产量与居民人均鲜菜消费量的关联度较大,且4 种作物关联度的大小也比较接近,其他5 种作物的产量与居民人均鲜菜消费量的关联度较低。说明瓜菜类蔬菜、水生蔬菜类、白菜类蔬菜、根茎类蔬菜4 种作物的产量变动对居民人均鲜菜消费量的变动影响力较大,其他5 种作物的产量调整与居民人均鲜菜消费量的变动关联不大。

表3 模型二的灰色关联度

4 讨论

云南省利用“天然温室”和“天然凉棚”的气候优势,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已形成夏秋反季节蔬菜、常年蔬菜、热区冬春早菜3 大稳定发展的优势产业区,并通过“云菜进京”“云菜入沪”“云菜入粤”“云菜入疆”“云菜出海”“云菜供港”6 大外销主线供往全国150 多个大中城市和30 多个国家及地区。基于该发展战略,云南省供应本省的蔬菜量略显不足,这与云南省居民人均鲜菜消费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相吻合。本研究比较分析了云南省9 类蔬菜作物与居民人均鲜菜消费量的关联度,不仅是为了比较单产的数据,还希望通过具体的指标数据差异,分析蔬菜内部种植结构调整对人均鲜菜消费量的影响,受限于云南省9 类蔬菜作物的播种面积无法获取,只能用这9 类蔬菜作物的产量作比较序列。同时,由于各类蔬菜作物的市场敏感度很强,价格波动较大,本研究未分析不同蔬菜作物的价格波动对居民人均鲜菜消费量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5 小结与建议

5.1 小结

1)种植业比较经济效益差异决定了种植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在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下,受比较效益的驱动,种植粮食作物比较效益低,决定了耕地“非粮化”的经济基础,不断发展起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必然选择更高经营效益的“非粮化”耕种方式[20]。

2)蔬菜产业因需求量大、周期短、见效快成为经济作物中的佼佼者。在“非粮化”耕种方式的基础上,云南省利用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优势,四季生产出品种丰富、生态优质的蔬菜产品,逐步替代了烟叶、糖料等传统优势农产品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地位,成为全国重要的南菜北运基地。

3)不同蔬菜品种的比较经济效益差异促进蔬菜产业内部结构调整。云南省依托丰富的气候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反季节蔬菜品种。但是受制于复杂的地形地貌条件,蔬菜生产成本优势相对不足。随着双重因素的作用以及市场经济的反向反馈,不同蔬菜品种呈现出的差异化市场经济效益,指引蔬菜生产者不断调整蔬菜品种结构。

4)蔬菜作物播种面积调整对居民人均鲜菜消费量的作用微乎其微。云南省生产的蔬菜产品绝大部分销往全国各地甚至出口至其他国家或地区,对该省消费市场的供应量贡献不足,体现出明显的蔬菜产业内部种植结构性矛盾。

5)蔬菜作物内部9 大种类中,瓜菜类蔬菜、水生蔬菜类、白菜类蔬菜、根茎类蔬菜4 类作物的产量与居民人均鲜菜消费量的关联度较大,这4 类蔬菜作物产量变化对居民鲜菜消费量的影响较大;叶菜类蔬菜、茄果类蔬菜、葱蒜类蔬菜、甘蓝类蔬菜和菜用豆类蔬菜5 种作物的产量与居民人均鲜菜消费量的关联度低。

5.2 建议

1)因地制宜调整优化种植业区域布局。据测算,云南省经济作物产值已超过种植业产值的80%,且逐年上涨。坚持“做优存量、做强增量、做大总量”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思路,结合中央下达的粮食安全目标任务,在推动现有种植规模继续做大做强的基础上,大力促进优质蔬菜、马铃薯、豆类、中药材等高效作物提质增效,推动秋冬季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全省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切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2)紧跟市场需求变化调整蔬菜播种面积。据统计,云南省蔬菜外销量占生产量的53.8%,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冬春和夏秋两个反季节外销蔬菜生产基地;其中,云南省每年向北方供应超400 万t 的蔬菜,以冬春反季节蔬菜为主,占云南省外销蔬菜总量的50%以上。紧跟时代,把握市场动态,明晰消费需求,坚持精细定位,注重特色引领,适度扩大主要外销品种(根茎类蔬菜、叶菜类蔬菜、白菜类蔬菜、茄果类蔬菜)的播种面积,辅之以瓜菜类蔬菜、水生蔬菜类、葱蒜类蔬菜等时令蔬菜,以更大规模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全力推进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

3)挖掘地方特色、培育高品质蔬菜。据统计,2021 年中国蔬菜种子自主品种率达87%,但部分高端蔬菜品种仍然需要依赖国外进口。随着农产品消费进入质量和品牌双注重的新时期,优化供给,突出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把蔬菜种植作为加工企业的“原料车间”来培育,走绿色产业之路,打造“绿色食品牌”,推进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不断拉长、加宽、增厚蔬菜的产业链,着重提升蔬菜产品的附加值,逐步走出一条符合云南省实际的健康持续的蔬菜产业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鲜菜播种面积种植业
土库曼斯坦土豆播种面积创纪录
2021年俄罗斯油籽播种面积或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美国大事和玉米播种面积将提高
国家统计局回应水果蔬菜涨价:价格上涨不具有持续性
蔬菜供应充足 售价持续下降
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7年玉米播种面积将减少
种植业
钻研种植业 带头奔小康童进礼
种植业饲养业他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