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之变,伪装亦需变:狙击手隐蔽伪装探究
2023-04-10唐朋飞宋明光王韩
■ 唐朋飞 宋明光 王韩
美国Stealth Wear公司设计的反监视服装
伴随着大量无人机应用作战视频的报道以及军事迷的关注讨论,各类话题百花齐放,其中关于狙击手无用论便是较为热门的话题。大家经常会在网上看到一些评论,狙击手伪装得再好也没用了,用红外探测装备一照就会现出原型。似乎狙击手的隐藏在单兵红外探测装置的照射下已经无处遁形,战场生存空间正在极速压减,事实真是如此么?请看——
认识误区需纠正
伪装是指为了降低敌方的侦察效果,采取欺骗、迷惑等手段,对作战企图、行动和重要目标等进行隐真示假的活动。在高技术战争中,陆、海、空、天、电多维的高技术侦察探测手段已能使整个战场处于高度“透明”状态,要应对现代高技术侦察,伪装是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如果不进行伪装,所有的军事目标和军事行动都将在对方的严密监视与控制下,对方就可以预先采取对策,如利用精确制导武器摧毁我方重要目标,在我方部队和武器装备尚未抵达作战地域就予以阻拦,从而阻挠或破坏我方军事部署或军队调动。正确认识方能正确应用,为此应辨析以下几个误区。
一是涂抹泥巴反红外探测
相信大家都看过影视《铁血战士1》,对影视中施瓦辛格饰演的特种兵靠着浑身涂满泥巴躲避红外探测,反杀外星生物的环节印象深刻。所以大家潜意识中都认为,战场上只要浑身涂满泥巴,就可以规避红外热源探测。经过实验证明这完全是不可行的,最多只能起到视觉上的迷惑作用。那么,现实中有什么简单又高效的方法可以躲过红外热源的探测呢?
其一,通过穿着服装躲避红外探测。“捕食者”无人机配有红外扫描仪,很容易通过目标辐射的热量来确认目标,美国Stealth Wear公司的研制人员研发出一套反监视服装,这套能够反无人机的服装由金属化纤制成,能够使穿着者逃脱热成像的监视。
其二,通过周围环境躲过红外探测。无人机在上空盘旋,需要对整个区域进行拍摄并不断进行图像修复处理。由于受到续航时间的限制,其不可能在特定区域内进行长时间、反复拍摄。因此,传统的伪装技术加上巧妙的地形结合,可轻松欺骗无人机。如使用便携式铝箔覆盖武器及身体,可以有效干扰红外热源探测;躲避到密闭建筑中和厚密灌木下,可以有效遮挡人身上的红外热源信号;使用树脂玻璃作为中间遮挡物也是较好的选择。在中东反恐战场上,就曾有武装分子发文传授如何使用有机玻璃规避美军无人机红外探测的方法。
二是为狙击步枪缠布条
通常,狙击步枪的伪装做法是缠布条、绑树枝等,如在影视剧中,狙击手的狙击步枪基本上都会缠满各种各样的布条,这些大多是在没有其他替代物时的无奈之举。那么这个布条有什么用呢?其实主要是对枪身进行视觉上的伪装,同时布条也可以起到吸汗、增大摩擦的作用。那么可以一直缠在枪身上么?当然是不可以的,布条被水浸湿后贴在枪身上会加速金属部件的锈蚀。因此还要经常将布条拆下来,对枪支进行清洗。目前,欧美各国狙击手通常以缠迷彩胶带的方式对狙击步枪进行视觉伪装、防护。这些操作方法伪装效果不佳,不能够抵御红外等光学仪器的侦察,且装备表面缠裹迷彩胶带或布条后极大影响装备的操持手感和外观。
浙江军鸽公司研发的“多地域高效光学伪装膜”之一
浙江军鸽公司研发的“多地域高效光学伪装膜”之二
然而,部队作战时的地形、地貌和植被特征各异,且随着季节变换,地域背景特征变化明显。部队在执行全域作战任务时,常常面临多种多样的背景类型。当装备从驻地机动至任务地域,装备原有的、适应原驻地背景特征的迷彩图案成为新的暴露特征,需要根据当地背景特征对装备进行迷彩换装。
为在不影响装备性能及使用安全性的前提下可快速更换装备表面肤色,对可见光、近红外具有伪装功能,解决部队随着作战地域、季节变换导致的武器装备肤色与作战人员服装、伪装的不协调问题。我国民营企业浙江军鸽公司研发出“多地域高效光学伪装膜”,较好地解决了面临的问题。
该公司研究发现,世界通用的迷彩涂料伪装以其收效快、成本低、施工方便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军事目标伪装。该公司针对目前装备伪装存在的问题,基于迷彩喷涂伪装的优点,通过开展耐高温、可剥离红外伪装涂料研究,解决配方体系、色浆体系、颜料配方与仿生反射率的关系以及分散剂选用等核心关键技术,从而构建了配方设计、成膜性能、制备与涂装工艺、涂料与基底匹配性及涂料性能表征等递进关系的研究体系。
武器装备喷涂“多地域高效光学伪装膜”后的效果图
“多地域高效光学伪装膜”涂装展示。覆膜涂层平整,伪装效果出色
“多地域高效光学伪装膜”也可用手撕掉后,更换膜
在射击试验中,喷涂“多地域高效光学伪装膜”的枪支速射180发枪弹后无脱落,耐极限温度高达350℃,射击后仍具有良好的伪装效果。
“多地域高效光学伪装膜”喷涂于装备表面,可在2h内快速成型固化,可快速改变装备表面的肤色。该伪装喷膜能够承受武器实弹射击时的温度冲击,对武器的射击安全和伪装效果无影响,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该伪装膜能牢固附着于装备表面,在作战、训练时不影响人员的战术动作,具有较好的耐磨性能,还对装备表面有一定的防护作用;需要更换时,无需专用工具,徒手即可将装备表面的伪装膜剥离,更换简单方便。
“多地域高效光学伪装膜”形成了一类新的装备伪装器材,可解决武器装备的“人-装-环”伪装不一致性问题,提高伪装部署的灵活性。
三是在狙击步枪光学瞄准镜前端加装遮光罩
狙击步枪光学瞄准镜的前端是物镜,主要用来接收光线。但是在早期,由于技术条件有限,镀膜技术尚不成熟,瞄准镜很多都镀了氟化物涂层,可以有效提高透光量、减小反射光。因此,在很多狙击对决的电影中往往有这样的桥段:人员突然被狙杀,我方狙击手迅速隐蔽,然后悄悄通过各种手段观察远方,突然远方闪烁一点亮光(瞄准镜反光),我方狙击手发现了对方狙击手的位置,然后开枪将对方击毙。整个过程惊心动魄,也是各大导演爱用的桥段。
然而,当我们仔细研究狙击步枪的光学瞄准镜,就会发现,即使在不增加任何东西时,其产生反光的时机主要是我方主动发出的搜索强光或来自太阳光的照射。光反射的条件是照射光源与光学瞄准镜之间的夹角较小时,对太阳光而言仅仅是太阳高度比较低时,此时由于光线与光学瞄准镜轴线基本处于一个水平状态,而瞄准镜的物镜是凸透镜,很容易产生反光。由此可以看出,产生光反射的条件较为苛刻。
美国“Kill Flash”滤光格栅遮光罩产品之一
美国“Kill Flash”滤光格栅遮光罩产品之二
狙击步枪光学瞄准镜缠裹丝袜效果图
现实备战训练中,各国军事专家为提高射手的自我防护意识,均要求射手必须学会如何防止反光,但却没有详解何种情况下会产生反光,而是一律采用简易装置(丝袜、蚊帐)、制式装备(加装一节较长的镜筒或安装遮光罩)。而现实应用过程中,当太阳高度比较高时或光线较暗时(清晨或者黄昏),以上做法就会大大降低瞄准镜的进光量,从而影响射手的观察瞄准。
为方便狙击手在战场上的随机使用,各国军工部门各显其能。首先,光学瞄准镜前都镀有一层氟化物薄膜,在有效增大透光量的同时减少反射光的出现;其次,为了进一步减少闪光的出现,美国的Tenebraex公司还专门研发出一款名为“Kill Flash”(意为杀死闪光)的滤光格栅遮光罩,其滤光格栅由树脂制成,呈蜂巢形多孔状,可有效降低强光环境下的反射光出现。
这种滤光格栅结构很简单,一个圆形金属环内装上一个用树脂材料制成的蜂巢形多孔圆板。这种网格有一定厚度,可以只留下平行于物镜光轴的光线射入镜筒,而不平行于物镜光轴的斜射光线就会被网格阻挡。既能保证光学瞄准镜的瞄准功能不受影响,又不会产生反光被对方发现。
科技让老骥伏枥仍可行
在现代红外探测手段下,讨论狙击手生存空间时,首先需要正确认识单兵红外探测器探测距离。以美军新型的头戴式夜视仪ENVG-B为例,其实际有效红外探测距离仅有大约300m左右,并不像大家心中所想象的那么远。而一名优秀的狙击手通常狙杀的距离可以达到800~1500m,完全可以实施视距外的狙杀。且头戴式红外探测装置长时间佩戴会出现严重的视觉疲劳,完全不可能实现24小时佩戴。
再加上微型无人机、单兵雷达、大数据战场监视系统的投入使用,狙击手的作战样式已经由过去的被动隐蔽伏击,正在逐步向情报支援体系下的主动伏击转变。“快、准、狠,开枪即转移”,基本上不会留给对方人员前进搜剿的机会。在近期的俄乌冲突中,依旧可以看到有很多狙击手活跃在战场上,并且时常会有双方人员被对方狙杀的音视频及新闻报道传出。这也证明当前狙击手在战场上仍有较大的生存活跃空间,一旦得手便可以点带面对对方部队进行巨大的心理威慑,扰乱其正常作战计划。
因此,采用传统伪装器材诸如草、植被、吉利服等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辅以现代新型科技加持,进行视觉迷惑的伪装手段依旧有很大的战场生存空间。
一是材料创新,让潜伏狩猎随遇而安。在战场隐身伪装方面,目前处于行业前沿的非以色列的Kit300伪装薄衣莫属。该型伪装薄衣由金属纤维、聚合物纤维、玻璃纤维混织而成,并在外表涂有与环境颜色相一致的迷彩伪装,可以很好地隔绝红外热源和光学探测。士兵在使用时,仅需将其展开披在身上即可,非常方便,即使是毫无训练基础的人员也可以在一天之内学会。同时这款伪装薄衣由于不需要像吉利服一样全身穿着,通气性和舒适型也极佳。再加上该型伪装薄衣考虑到全天域作战的需求,还专门进行了保暖和防雨设计。因此,在未来狙击手长期潜伏隐蔽作战中,像Kit300这种可以塞在背囊之中随取使用的多功能便捷伪装薄衣,将会成为战场发展的一个主要潮流。
以色列Kit300伪装薄衣,射手穿上后可与石头融为一体
几名士兵穿上Kit300伪装薄衣,还可以组成一片石头地景观,只要不动对方很难发现
二是光学隐身技术,让狙击手具备“超能”。自古以来,人们都想拥有超能力去打破现实的桎梏,其中隐身能力一直是人类的梦想。从《西游记》中孙悟空的隐身术到《哈利波特》中哈利的隐身斗篷,再到《成龙历险记》中的蛇符咒,都对隐身术充满无限的憧憬。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这种能让光“穿过”人体的光学隐身衣已经研发出来。
光学隐身衣的工作原理
想要实现隐身技术,我们必须明白为什么人能看得见事物。其中一种最普遍的情况是,一个物体通过反射或散射的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从而令我们看得见。如果一件衣服能够将光线完全吸收而不反射或散射任何光线,那我们是不是就能实现隐身了?比如说我们穿一件能够很好吸收光线的黑色衣服,是不是就能为所欲为了?
可事实上并没这么简单,我们都知道蝙蝠侠喜欢身穿黑色的蝙蝠战衣,为什么对方还能够看到他呢?那是因为虽然黑色衣服吸收了光线,但明亮背景和黑色的鲜明对比将他暴露得一览无余,所以仅靠吸收光线实现隐身是行不通的。
可使光线弯曲的超材料——量子隐形伪装材料来自加拿大一家公司。这种材质采用的是“双凸透镜”的一种波纹板,覆盖在物体表面,就能使周围的光线弯曲,改变光线的角度,使物体不阻挡光波的通过,从而达到一种“视觉隐身”效果。
所以隐身衣的本质就是,制造一个光线会绕过的区域并将物体隐藏其中,从而实现隐身。但是,上述隐身方式还不够成熟,存在隐身时有影子,能被红外和热成像技术追踪等问题,目前仍处于科研阶段。
隐形飞机也是穿上了隐身衣吗?
隐形飞机的隐身原理与上述的光学隐身原理并不一样,光学隐身逃避的是眼睛,而军事隐身逃避的是雷达、红外、声纳。隐形飞机的隐身技术是雷达隐形。雷达是通过反射回来的电磁波确定目标的位置,雷达隐形要求飞机的表面能够吸收雷达发出的电磁波,或飞机发出与雷达相反的波形以削弱电磁波。这样飞机能消失在对方雷达的视野里,从而达到隐身效果。
能让光“穿过”人体的光学隐身衣已经研发出来
光学隐身衣的原理是,改变光线路径
黑衣在黑暗环境中具备一定的隐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