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年瑞信被收购,“大象”是如何倒下的?

2023-04-10李士萌

中国报道 2023年4期
关键词:瑞信硅谷瑞士

李士萌

当地时间3月19日晚,瑞士联邦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称,采取迅速且能稳定局势的解决方法是绝对必要的,瑞士信贷银行将被瑞银集团收购。

3月20日,总部位于苏黎世阅兵广场的瑞士信贷集团(下称“瑞信”)正式从全球30家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名单里消失。

一家有着167年历史、曾管理近1.4万亿瑞士法郎的金融巨头,从披露财报问题、股价暴跌,到宣布被以4折“低价”收购,仅花了一周时间。瑞信的买家,正是与其一街之隔的老对手——瑞士银行(下称“瑞银”),撮合两者走向谈判桌的,是瑞士政府与瑞士央行。

就在瑞信危机发生一周前,3月10日,闻名美国创投圈的硅谷银行遭遇挤兑后宣布倒闭;3月12日,美国纽约州金融监管机构以“系统性风险”为由,关闭支持加密货币业务的签名银行。

接二连三的银行覆没让人们不禁问,欧美银行业究竟怎么了?如果说有着千亿美元资产的硅谷银行是“中小银行”,那坐拥万亿美元的瑞信这头“大象”是如何轰然倒下的?

收购始末

当地时间3月14日,瑞信宣布推迟发布的2022年财报终于出炉。瑞信自曝,在2022年和2021年的报告程序中发现了“重大缺陷”,并正在采取补救计划。审计机构普华永道给了瑞信的“内部控制有效性”以“否定意见”。

一名审计机构从业人员告诉《中国报道》记者:“否定意见是审计报告中发表的最低意见级别(往上分别是无法表示意见、保留意见和无保留意见),这说明企业的内部控制存在很大的缺陷,企业的风险很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提供的财务数据的可靠性就大打折扣了。”报告所指引发市场猜测和恐慌。当日早盘交易中,瑞信股票下挫4%至 2.166 瑞士法郎。

财报公布后的第二天,瑞信最大股东沙特国家银行的董事长阿马尔·阿尔·胡达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绝对不会向瑞信提供进一步的流动性支持。最大股东放弃背书,市场对瑞信的信心急剧下降,股票价格再次应声暴跌,当天瑞信的欧股和美股收盘跌超20%,首次跌穿2瑞士法郎,客户争先恐后地从银行撤资。据《华尔街日报》,瑞信每天面临高达100亿美元的客户流出。

当地时间3月21日,位于瑞士苏黎世的瑞银集团总部大楼。瑞士信贷即将被瑞银集团收购,世界各地的招聘人员接到了来自这家陷入困境的瑞士信贷银行的空前数量的求职电话。

股票与信心雪崩式的下跌,迫切需要监管机构的介入。瑞士金融市场监督管理局(FINMA)表示,当局有必要采取行动,以防止对瑞士和全球金融市场造成损害。他们担心,如果不加以处理,该银行将资不抵债。

“这次监管机构果断下场,力度很大,显然政府吸取了2008年雷曼兄弟破产时的教训,没有拖延太久。”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马伟告诉《中国报道》记者。

在瑞士政府的撮合下,瑞士第一大与第二大金融支柱走到了谈判桌前。两家银行之间的谈判开始于3月15日,并最终在3月20日亚洲股市开盘前达成协议,瑞银宣布同意以约3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瑞信,只不过这个成交价格不及瑞信3月17日收盘时75亿美元市值的一半。

据瑞银官网介绍,这笔交易将以全股票方式进行。此外,瑞士政府同意提供 1000亿美元的流动性额度作为后盾,并允许瑞银清算约170 亿美元的瑞信一级资本债券。

道琼斯指数也在3月20日那天见证了瑞信史上最惊心动魄的6个多小时。该股先是大跌,收盘前又反弹,最终收涨1.3%。当日高低点之差接近23个百分点,这一差距是道琼斯市场数据1985年以来最高的。

“此次救援过后,瑞银将凭借3.4万亿美元的财富管理,成为世界第二大私人银行,仅次于摩根士丹利。”《金融时报》报道称。

虽然瑞银高管在极力鼓吹这次“联姻”的成功,但危机尚未解除,瑞信事件进一步瓦解着本就脆弱的市场信心。欧美央行严阵以待,加拿大央行、英格兰银行、欧洲央行、美联储和瑞士央行纷纷宣布将加强资金流动性供应。

此次收购涉及5万多名雇员与5000多亿美元的资产处置,救援的效果如何仍有待观望。据彭博社3月20日报道,过去几天,从新加坡、伦敦到纽约,猎头公司和大银行一直接到瑞信员工焦急的求职电话。

瑞士联合银行收购瑞士信贷后,瑞士投资者正寻求采取法律行动。投资者声称,监管机构采取的紧急措施意味着股东对该交易没有任何投票权。

《华尔街日报》评价,强制收购给这个向来以中立谨慎闻名、为全球投资者和富人提供避风港的阿尔卑斯山国家留下了后遗症,它动摇了瑞士人对该国经济和政治模式的信心。“瑞士的聲誉也将受到长期而严重的损害。”瑞士第三大党、右翼自由党主席蒂埃里·布尔卡特说。

倒闭背后

这家瑞士第二大的金融机构,为何在短短一周时间内成为对家的囊中之物?马伟向记者做了一个比喻:“这就像一个久病的老人在遇到一场罕见的寒冬后,病情急剧恶化。”

瑞信早在2020年起就不停陷入各类丑闻和经营亏损风波。2021年,瑞信接连卷入供应链金融公司Greensill Capital倒闭、号称“史上最大单日亏损”的韩国人Bill Hwang管理的对冲基金 Archegos 崩盘事件,先后损失85亿多美元。2022年,瑞信财报显示全年亏损近80亿美元。此外,公开资料显示,瑞信估计在2023年还将承担数十亿美元的诉讼费用。“公开出来的账面亏损尚且如此巨大,普华永道所说‘严重缺陷让投资人怀疑真实亏损可能更大。”马伟告诉《中国报道》记者。

“随后标普等国际信评机构调降瑞信评级,以及最大股东沙特国家银行的推波助澜,进一步加剧了瑞信的危机局面,资金持续外流。”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欧洲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杨成玉告诉《中国报道》记者。

而瑞信倒下更深层的原因,杨成玉认为,是美联储、欧洲央行的持续加息。

今年已连续有黑石集团、硅谷银行、签名银行等多家欧美金融机构陷入流动性危机,“故事越讲越往前,无论是硅谷发生的挤兑危机,还是瑞信信用危机,其根源都在于这些年金融机构逐渐下降的风险意识。”马伟表示。

“在债券市场上,利率越高,债券价格就越低。美联储自2022年3月不断加息,让债券价格持续走低,债券投资人纷纷选择减持止损。这也是硅谷银行卖出220亿美元证券时亏损18亿美元的根源,而这18亿美元的亏损直接引发了硅谷银行的挤兑风波。”马伟说。

“2008年金融危机后,在美联储的带动下,很多国家把利率降到0甚至负值。这对金融机构是一个利好消息,因为资金成本便宜,他们就有很多的本金去扩张业务。”马伟告诉《中国报道》记者,“这相当于全球金融机构享受了一个超过10年的超低利率环境。”

“大家好日子过得太久了。”马伟指出,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全球陷入前所未有的高通胀,各国央行不得不迅速大幅提高利率。“当新一轮全球高利率环境来临时,金融机构这10多年的投资策略和风险管控都出现了比较大的问题。

马伟表示,硅谷银行的破产一定程度上拉低了人们对瑞信的信心,但两者的破产成因略有不同。“硅谷银行是非常典型的银行挤兑危机,而瑞信主要是信用危机。瑞信整体的商业银行业务一直经营得不错,它的最主要问题是被资本市场抛弃了,出现股价暴跌等一系列问题。”

谁是受害者?

但这场看似圆满的收购背后并非没有“流血者”。

此次收购中最受争议的一项处置,是FINMA宣布“瑞信面值约173亿美元的一级资本债券(AT1债券)将被完全减记为0”。AT1债券是金融危机后,为增强银行资金充足率而发行,部分票面利率甚至高达9.75%,收益非常可观。

公告一出,愤怒与不解充斥金融市场。“大家感到恐慌的原因在于,该处置违背了债券偿还优先于股票偿还的原则。”马伟说,银行业清偿程序的一般顺序为,先储户,后债券投资人,最后才是股权投资人。此条款意味着,瑞信AT1债券的持有人将无法售出债券,蒙受高额亏损。同时,瑞银超30亿美元的收购款项将支付给瑞信的股东,股东的权益仍可得到部分保障。

AT1减记为0引发了市场对银行发行的高收益债券风险的忧虑,触发了其他欧洲银行债券的抛售潮。“部分人质疑瑞士政府的这一做法,但他们确实有权利如此做。瑞信在AT1的发债公告里就曾规定,在银行无法继续经营或需要监管机构出手救助时,监管机构有权不和债权人商议,把 AT1直接永久减值为0或转为股权。这个条款事先就存在,只是大家谁也不相信瑞信会走到这一天。”马伟表示。

谁将成为AT1债券减记的“冤大头”?《金融时报》称,AT1债券过去因高利率在亚洲受到富人与中小型家族理财办公室青睐。从彭博社的分析来看,景顺、品浩等大型基金管理机构、瑞信内部的高级管理人员或是受害者。

警报未解除

受访专家均指出,虽然瑞信爆雷的冲击已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 ,但欧美银行业上空的“警报”尚未解除。

“某一家银行出事肯定是‘黑天鹅。但是伴随着美联储加息,整个全球金融市场的收紧对于金融机构形成的挑战,其实是一个‘灰犀牛。”马伟认为,在硅谷银行和瑞信爆雷后,大家都处于风险自查与风险偏好下降的状态。“人们不再愿意投资一些高风险的产品,整个金融市场也变得非常的谨慎和不安,任何一个消息都有可能被解读为负面消息。”

德意志银行于3月24日(周五)欧市股价大跌13%,并已连续3天下跌,截至3月24日市值蒸发了五分之一,成为银行业最新担忧目标。“瑞信爆雷已使欧洲银行业陷入动荡,而且市场恐慌情绪蔓延至法国巴黎银行、德国德意志银行等欧洲传统‘百年老店,其股价出现恐慌性抛售。”杨成玉说。

与此同时,欧洲资本正加速外流。杨成玉表示,市场对欧洲银行业的恐慌情绪已转化为将资产转移至安全地区的实质行动,资本出现了向新加坡、中国香港地区转移的迹象。《金融时报》报道,在亚洲拥有强劲业务的瑞士财富管理公司Julius Baer 预计成为受益者:其股价在宣布收购后的一周已上涨了13%。

杨成玉向《中国报道》记者分析说,从硅谷银行倒闭到瑞信破产危机,部分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整体呈现出“从美国向全球、从中小银行向大型銀行、从银行业向金融业”蔓延的趋势。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进一步警惕国际热钱剧烈流动,对部分金融脆弱国家造成的系统性风险。另外,要为美联储、欧洲央行货币政策转向腾挪政策空间,防范其溢出风险。”杨成玉说。

“中小银行应成为下一步的关注重点。”马伟认为。欧洲央行3月16日继续宣布加息50个基点,在保银行还是保物价的选择前,欧洲央行选择了后者,美联储也选择了后者。“银行面临压力越来越大。中小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又不如大机构,他们可能面临流动性与信用的双重危机。”

至于瑞信破产会不会成为金融史上另一个“雷曼时刻”,马伟认为尚不能下此定论。“现在市场信心确实还在上下反复横跳,没有完全恢复,但至少这次没有很快滑入大规模恐慌,政府出手都较为及时。”

猜你喜欢

瑞信硅谷瑞士
瑞信“爆雷”
为什么瑞士巧克力这么出名
瑞士镇迷阵
从银川跳到硅谷
硅谷孵化器500 Startups听课记
一起游瑞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