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窄带物联网技术的西岔河水系水环境同步监测方法
2023-04-08孙连波
孙连波
(陕西省旬阳市双河镇农业综合服务站,陕西 旬阳 725731)
随着现代化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能够运用水环境监测方法对西岔河水系水环境进行监测。在监测过程中,根据西岔河水流域的水环境容量进行设计,再根据水流量变化而调整。提升了水环境容量,并减少有机污染问题的发生[1]。针对西岔河水系流域防治问题提供对应措施,减少有机物超标问题,获得可行性的监测应用。通过获取卫星影像,观察水系水环境的变化,按照不同的特点对于西岔河水系流域的水生态环境监测,并针对监测结果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监测耗时得到优化。由于在采集过程中,受到监测点地理环境影响,使得布线难度大,信息数据采集不准确,导致监测结果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现阶段,以西岔河水系水环境同步监测方法为研究对象,运用窄带物理网技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测试与分析。
1 西岔河水系概况
西岔河位于旬阳市双河镇,为蜀河的一级支流,汉江的二级支流,长28 km,西岔河流域面积为149.8 km2,河流沟道岸线总长156 km,发源于青沟,系双河镇主水源,有西惠渠灌溉渠道一条,辖区内渠道长5.6 km,设计流量为1 m3/s。现有河堤25 km,保护基本农田2 100 亩,保障集镇1.1 万户1.6 万人用水。
2 西岔河水系水环境同步监测
2.1 窄带物联网技术通信网络部署
运用窄带物联网技术对通信网络进行部署可应用于多种场景中。为防止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遇到攻击,需要进行网络异常检测[2]。将海量数据进行异常检测处理,将终端设备数据进行上传,并运用边缘服务器进行边缘计算,减少数据传输时延,将云中心的任务分流。窄带物联网技术通信网络部署结构如图1 所示。
图1 窄带物联网技术通信网络部署结构示意图
计算中心获取边缘层所有边缘服务器的信息,分配不同的模型训练任务。在边缘层中,云中心层进行任务分配,边缘层进行局部模型训练和数据检测。建立边缘异常检测模型过程中,设定k 个部署在边缘层的服务器并分配任务[3]。对模型进行局部检测训练。对所有边缘服务器进行部署。设定边缘服务器集合表示为K={1,2,…,k},并设定终端设备与边缘服务器的传输带宽。根据训练模型的规模大小,设定孤立树的训练样本数量,定义孤立树的约束公式为:
式中 x——边缘服务器中需要训练的孤立树数量;
Xmin——最小值。
在异常检测后使得满足上述条件,建立一个孤立树根节点,将数据集进行节点填充。随后在该数据集中随机取一个属性q,并在该属性中随机取一个划分值p。将数据集中值小于p 的数据放在当前节点的左子节点,其余的数据放在右子节点。每个叶子节点只包含一个样本。计算边缘服务器数量公式为:
对子节点不断重复递归操作,形成新的子节点,直到满足所有条件。在边缘服务器的解空间中任意选择两个任务序列{xi,yi},将{xj,yj}序列与之进行交换,获得新的位置[4]。根据最先的分配方案,进行最优解更新。设定孤立树的高度,并获得边缘服务器孤立树数量,将获得的结果放入局部模型中,输出最终的集合,减少输出传输所用时间,完成对于通信网络的部署。
2.2 水环境同步自适应监测
运用传感器进行信息融合处理,减少因不同传感器的影响而产生检测不准确的情况。将水环境信息进行融合后,设定传感器的数量为N,簇内各节点将信息传送到簇头节点进行第一次信息融合输出,节点将簇头信息传送到网关[5]。运用最优加权算法进行信息融合,减少网络中的数据传输量。在加权估计均方误差最小的最优条件下,按照节点的测量值根据自适应方法,搜索不同节点所对应的最优解,通过最优解融合后的测量值即为最佳监测数据。设定簇由N 个节点组成,簇内所有的节点都从不同的位置对目标参数进行检测。第i 个节点的输出方程为:
式中 ε——加权估计值均方误差。
设定节点的加权因子为a,获得加权的估计值[6]。构造加权因子的辅助函数,并建立方程组对最优加权因子的估计局方误差进行计算,得到最小值结果为:
式中 εmin——均方误差最小值。
通过噪声方差的最小值节点结果来看,如果节点结果越小,则表示权重越大。在测量过程中能够得到较为真实的数据。将簇头节点进行输出,如果一个簇被大多数簇所信任,表示这个簇的簇头节点的输出数据有效。设监测子网由b 簇组成,簇头节点输出为C,运用关系矩阵法对簇间数据进行处理[7]。设定第簇头节点输出的数据为R,并服从Gauss 分布。通过对置信距离测度进行计算,获得不同传感器之间的置信距离结果。如果置信距离结果越小,表示不同传感器之间的输出距离越近。计算置信距离公式为:
通过关系矩阵在网络中加入信任度结果,表示节点之间的信任程度。将信任程度结果形成关系矩阵,并在节点测量范围内获得阈值。比较阈值附近的模糊程度,如果置信距离大,则表示模糊程度会很快消除。将得到的信任程度进行计算,获得传感器在网络中的水环境信息结果,并进行输出。根据节点之间的通信距离,获得不同水环境信号在不同方向中的能耗结果,并使得网络节点与基站能够实时通信。有效减少网络传输的信息,降低网络的能量消耗,提升计算精度达到融合效果,实现同步监测。
3 实验测试与分析
对监测方法的覆盖性能进行测试,并运用覆盖率指标来进行描述。设置3 个小组,运用本文方法进行实验测试。在监测区域网络中,选择合适的节点半径,运用本文方法为小组1,运用传统方法为小组2、小组3,对所有方法的监测覆盖率进行比较。
3.1 实验准备
从西岔河水中采集水样,对水样预处理后再将水样导入到相应的管路,配送给水质分析监测设备。设置温度传感器,添加除藻设备可对判定的超标水样进行pH值判定。同时用水洗净管道。根据监测时间,在收到PLC远程启动指令后,潜水泵随即将水样进行传输。待各项数值稳定后,读取测量值。经过10 min 测试后,PLC 读取样品杯水位信号,运用TOC 在线测定并进行化学分析。经过1 h 的测试后,读取测量值。上位机读取测量值,判断结果是否超标。指导污水处理行参数调整。为使得在线仪器能够保持一定的测量准确性,要长期对设备进行检修。
搭建实验环境,PC 机选择64 位操作系统,2.5 GHz主频,仿真软件选用MATLAB112s。对西岔河水流域进行监测,河水流失忽略不计,监测网络为无线传感网络。根据西岔河水流域的特征,对200 m×200 m 的矩阵区域进行模拟监测。设置节点的感知半径,在监测区域中设置最大迭代次数为R=200,动静节点混合比为20∶15。在初始状态下,对网络节点的初始覆盖率进行计算,并根据移动机电的迭代,完成对位置的更新和移动。在最大覆盖中寻找最优位置。对比不同小组的算法结果,并观察该算法的早熟情况,是否能够陷入局部最优而无法实现收敛。测试过程中,横向比较算法的收敛程度,当迭代次数为50 次时,如果算法实现收敛而没有局部搜索缺陷时表示为1,出现早熟现象没有达到收敛表示为0。实验选择规模环境进行测试,设定感知节点的半径为10 m,最大迭代次数为250。
3.2 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不同小组算法的横向对比,获得收敛性能结果如表1 所示。由表1 可知,实验的3 个小组算法在迭代次数为50 次时,算法均能够达到收敛,在西岔河水系水环境同步监测网络中,能够具有较高的收敛性。根据算法在水环境监测网络中的大规模特征,对其进行覆盖性能测试,得到的环境中的覆盖指标曲线如图2 所示。
表1 收敛性能结果
图2 大规模环境验证对比图
由实验结果可知,相比于小组2、小组3 的较低监测覆盖率,在规模环境下,小组1 的监测覆盖率曲线走势较优。在达到250 次迭代次数时,能够对监测区域实现100%的覆盖,为3 个小组最高的监测覆盖率,实现良好应用。
综上所述,在大规模网络环境中选择匹配的节点感知半径,提升了本文所提方法在监测过程中的应用性能,实现了对目标的完全覆盖,在特殊环境中也能够进行准确监测并获得较好监测结果。使用本文所提方法,能够在对西岔河水系水环境进行同步监测时实现优化覆盖,既提高了同步监测能力,还具备自适应功能,有效地减少了监测过程中的误差问题。同时,通过对西岔河流域水质开展的自动监测,将取样的水样进行现场检测及参数分析,能够防止因取水水样的时间问题而产生的水样变化等情况的发生。通过对取水水样开展实时采集、检测与分析,提升了监测过程中对水质信息的监测质量,有利于及时掌握西岔河流域水质污染问题,防止突发的水环境事故,为水环境管理与监测等提供了有力支撑。
4 结 语
本次研究从窄带物联网入手,深入分析了西岔河流域水系水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究了基于窄带物联网技术的水环境同步监测方法。通过对西岔河流域地表水系的有效监测,对西岔河流域水环境进行实时监控,对水系流速信息采集可以全面地反映水质状况,有利于对水质的监测和水环境同步监测。但是,本文提出的方法还存在许多不足,比如存在对主要水质成分分析测定不完善、采集水质参数不同及无电区监测等方面问题。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应不断完善对窄带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对具体水系的水环境问题开展更科学全面地监测分析,实现对水环境的同步监测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