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卫黄河
2023-04-08赵可法
赵可法
一
有史记载,黄河曾数次泛滥改道,留下无数条故道。大部分故道已湮没在历史风尘里,踪迹模糊难辨。有一条故道穿越江苏省宿迁城而过,人们称其为“废黄河”“古黄河”。黄河穿城而过的主要地段长度达十三点五公里,河面宽阔。黄河水日夜流淌,黄河的精气神尚存。
精明的宿迁人做足了水的文章,利用穿城段的河面相继建成黄河印象、幸福园林、古黄河水景公园、古黄河雄壮河湾公园等供市民游览。到黄河边休闲放松心情已成为宿迁人生活的一部分。这里的人们还喜欢在黄河边洗菜、钓鱼、静坐。黄河水早已融进人们的血液。
因与京杭大运河、骆马湖、徐洪河等多条河浜沟泾相连通,枯水季节,黄河水表面看起来平静温顺,实际水面下暗流涌动,风险很大。每到夏天的梅雨季节,黄河水量充沛,河水汤汤,汹涌澎湃,经常泛滥成灾,黄河更像一匹脱缰的野马般桀骜不驯。
黄河两岸虽建有简易钢栏杆与水泥墩作防护,可人们还是喜欢翻越围栏,顺着陡峭湿滑的水泥护坡而下,坐在驳岸边与水亲近。
古黄河畔,一桩桩意外引发的溺水死亡悲剧经常上演。
二
二〇〇八年冬天的一个早晨,寒风凄厉,刺骨冻人。
一位五十一岁的中年汉子叫王爱东,他祖籍是山东。王爱东生性乐观,嘴角常挂着笑容。他因心脏病被单位照顾,从检察官一线岗位退居二线。他每天都会抽空沿着黄河岸边散步。病退前,医生曾告诫王爱东,他的病在“心”上。正常人心脏每分钟期前收缩在6 次以上就称为“频发性早搏”或心律失常。二十多年来,王爱东患“室性频发早搏”,严重时每分钟高达38 到42 次。多家医疗机构诊断若不加注意“随时都有猝死的可能”。结论来自医学实践和医疗实例,绝非耸人听闻。医生告诉王爱东要勤于做散步、打太极等轻度有氧运动,千万不能从事剧烈无氧运动。
“有人掉下河啦!来人啊!快救人啊!”
彼时,王爱东正沿着黄河北岸散步,忽然听到不远处有大声地呼救。他顾不上散步,连忙向出事地点飞快地跑去。来到近前一看,原来是一位卖菜的老人在黄河岸边洗菜,因不慎失足掉入古黄河。水面上还漂浮着青菜叶,岸边的竹篮里尚有大半篮洗过的水灵灵青菜。水岸栏杆边站着一群看热闹的人,人们在比画着、议论着,就是没人下水救人。
拨开人群,不顾寒冷天气和冰冷的河水,王爱东立即跳入水中救起了老人。当他把颤巍巍的老人送到家门口时,老人突然停下脚步,跪地连连磕头感谢王爱东的救命之恩。王爱东急忙搀扶起老人。握着老人那双爬满青筋的手,王爱东感觉那双手皮肤粗糙皲裂,就像抓着两块枯树皮般扎手。老人白发苍苍,像一棵苍老的枯树。已至耄耋之年的老人膝下无儿无女,常年租住在郊区一间小瓦房里。老人穿着一件对襟破棉袄,腰间扎着一根打结的深蓝色的棉带子。老人家徒四壁,以蹬三轮车捡破烂、种菜、卖菜为生。为使青菜看相好,能高卖点价钱,老人每次都将自己种的菜拿到黄河里清洗,以洗去菜叶上的泥渍。看着老人生活窘迫的情景,七尺男儿王爱东忍不住潸然泪下。晚上回到家,他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三天后的下午,王爱东从福安堂大药房买了四盒速效救心丸回家。经过黄河一号桥时,突然听到桥下有人大喊:
“不好啦!不好啦!有人掉下河啦!快来人啊!”
听到呼救声,在部队当过警卫员的王爱东特别敏感,像风一样飞快地向桥下跑去。到了近前,得知有人不慎掉入黄河,已经沉入水底,情况十分危急。王爱东再次奋不顾身地跳入水里进行搜救,可他在水下三次都没有摸到人,只得将头露出水面大口喘息。他看见岸边站着四个人,其中两个大人带着两个小孩。男的正拿着手机录制王爱东救人的情景,女的用手比画着。这时,下游约三十米远处有一艘白色游艇,一对穿着红色羽绒服的外地情侣站在艇上。女子两只胳膊挥舞得像风车翅膀一样,男的将双手圈成喇叭状,冲着救人处大声高喊:“喂,大哥啊!不是——不是——那里啊!那小孩落水地点在前面呢,前面十米远处啊!”
听见喊声,王爱东连忙调整方向向上游游去。他一个猛子扎下去,就摸到了一个温软的身体。他不知是大人还是孩子,为防落水者死命抓住自己不放,王爱东双手托举着那人浮出水面。不重,原来是个小女孩。小孩湿发披散,脸色青紫,已停止呼吸,没了心跳。王爱东的心脏发出一阵难过的绞痛,他抱着孩子爬上岸。他本想打的去医院,可此时四周围无一辆车。王爱东没有放弃,他二话没说,扛起孩子就向人民医院方向跑。途中因剧烈颠簸,只听肩上的孩子突然发出“哇”的一声,随即不停地剧烈咳嗽呕吐起来。面条、河水、胃黏液,吐得王爱东满脖子都是。王爱东反而顿时高兴起来,显得满不在乎。他知道小女孩得救了,可他却因寒冷和疲劳,晚上被家人送往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紧急治疗……
三
当天夜里,王爱东躺在医院病床上翻来覆去,长时间无法入睡。卖菜老人滑入黄河的危险,落水小女孩青紫的面容,在他眼前不停地浮现。王爱东怕吵醒身边熟睡的老婆,悄悄起床后,独自走到医院院子里,坐在一张深红色的木质长椅上苦思冥想。望着天上清冷的月光,王爱东想到了一个问题。他不顾已是夜深人静,拨通了宿城区府苑派出所原所长唐明清的手机。值班的唐所长从睡梦中被手机铃声惊醒,一看是老熟人王爱东的电话,揉着蒙眬的眼睛,打着哈气,不解地问:
“我的王大科长啊,你知道现在都几点了?怎么到现在了,你还不睡觉啊?你不睡觉也就罢了,还不让值班警察睡觉。警察也是人啊,也要吃饭睡觉啊。快说吧,王科长,是不是有事又要报警啊?”
“唐所长,不是报警啊!”王爱东沉重地回答。
“不是报警?三更半夜的,有什么事呢?有事不能等到明天再讲吗?”
“唐所长啊,你能不能准确地告诉我,我们宿迁黄河边,每年因意外溺水死亡的大概有多少人啊?你们派出所应该很清楚,有统计吧?”
“半夜三更的,怪吓人的。你已是病退的人了,瞎管闲事吧,问这干吗啊?这是你管的事吗?”唐所长诘问道。
“唉,当然有关系啊。请你准确告诉我数字就行,我就想晓得个数字。”
“让我好好想想,一年啊,不低于七十例吧。”停顿了片刻,唐明清开始絮絮叨叨地抱怨,“自己掉下河的、游泳淹死的、钓鱼落水的,老年人、儿童,反正什么人都有。那些人吧,就是自身安全防护意识差,监护人又没看好……”
“我就想晓得确切数字就行,谢谢你啊!”王爱东愧歉地说,“深夜打搅了,打搅了,耽误你睡觉,对不起啊!”
挂断电话,王爱东在医院院子里来回走了好几圈,脑海里一直盘算:黄河故道穿城而过长度达十三点五公里,每年为什么会发生几十起意外溺水死亡的悲剧?几十起溺水事件,将会导致近百个家庭支离破碎啊!那些遭遇意外的人,一个人发生意外,家里可就天塌下来了呀。也许是孩子没有了养育自己的父母,也许是老人失去了养老儿女的依靠,也许是妻子失去了作为家中顶梁柱的丈夫……有多少人要在痛苦中过一辈子啊!王爱东越想越害怕,越觉得毛骨悚然。如果下次再有人发生意外溺水怎么办?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及时救援那些落水的人?
他不顾伤病未愈的身体,顶着寒风,悄悄地走出医院西南一号旋转小铁栅栏门,顺着颐和路向南来到黄河北岸边。王爱东坐在冰冷的枯草地上,头顶清冷的月色,望着宽阔河面清凌凌的水波陷入沉思。此时,古黄河岸边万籁俱寂,唯闻水面上一阵阵凄厉呼啸的寒风刮过,黄河里风大浪高,河岸边柳树枝条发出“沙沙”的声响。寒风凄厉的呼啸声仿佛变成了近百个家庭撕心裂肺的呼喊与号哭。泛着银色光亮的波浪拍打着堤岸,似乎在向王爱东发出深情的召唤。不一会儿,水面上起了一层轻纱似的薄雾。朦朦胧胧中,王爱东好像看到河中间有一道蓝色弧光闪现。紧接着,他看见水中央有一条弯弯的小船,一位慈眉善目的老母亲站在船头,用苍老的声音朝岸边的王爱东说:你要想办法救救那些落水的人,他们非常无助、非常期盼!
看了一会儿,河面风平浪静,小船与人影不见了。王爱东认为是幻觉,感觉有些累了。他眯起眼睛想打一会儿盹,可那苍老的声音在他耳畔再次回响:要想办法救救那些落水的人,他们非常无助、非常期盼!王爱东顿觉头脑清醒、睡意全无。他坐在河边反复思量黄河老母亲的话,想象着救援落水人的情景,一个设想在他脑海渐渐有了雏形。
这时,东方泛起一丝鱼肚白,天渐渐亮起来,一轮红日正冉冉升起。王爱东站起来伸了一个懒腰,不由自主地抬步向不远处的黄河水上乐园走去。水上乐园平时有三名大学生负责管理,他们吃住在里面。那天,一个叫赵跃的队员起得很早,在忙着扎系栏杆上的救生圈。赵跃抬头看见熟人王爱东走上水上乐园码头边,就冲他开口打招呼问道:
“王叔啊,早啊,今天你怎么来这么早啊?”
“早,赵跃,请把另外两个大学生都叫过来吧,王叔叔今天有事跟你们商量呢。”
“什么事啊?”
赵跃边问边快步走到水上乐园值班室敲门去了。不一会儿,他与另外两名大学生一起来到王爱东跟前。三个人莫名其妙地看着王爱东,问道:“王叔啊,这么早找我们什么事啊?”
“王叔叔有件重要事跟你们大学生商量呢。”王爱东语气略显凝重地说,“你们都是大学生,思想觉悟都很高啊。我呢,昨晚上已经了解过了,宿迁黄河每年会发生七十多起因意外溺水死亡的悲剧。七十多起溺水啊,将会导致近百个家庭支离破碎啊!我昨晚一宿没睡觉,就想这件事了,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及时救援那些落水的人?干脆啊,我们四个人联合起来,成立一个黄河水上自愿义务救援队,大家觉得怎么样啊?”
“王叔,这倒是好事呢,大好事啊!”三个人听后,异口同声地说。片刻,赵跃犹豫地摇着头,说,“王叔啊,我们没有救援过,既不是专业救援人员,又没有任何经验。救人是一件危险艰难的苦差事,可不是闹着玩的。您要是肯站出来挑头当这个队长的话,我们就敢跟着你干!”
“你们不要怕,万事开头难嘛。至于队长嘛,王叔叔我来当。”王爱东欣然应答。
“好,好,好。”三个年轻的大学生听王爱东如此一说,热烈地鼓掌。
三天后元月二号,恰逢二〇〇九年新年。王爱东一大早就到水上乐园。四个人站在码头上,对着水面方向。三个大学生挽着臂膀,兴奋地冲王爱东说:“今天是黄河水上自愿义务救援队成立的日子,很有意义,请救援队王队长说两句,请王队长说两句吧!”
“既然大家信任推举我,那我就不客气了,我来说两句啊。”王爱东接过话茬,走上前一步,咳嗽了两声,冲着清凌凌的河水,激动地大声喊道,“今天是新年元月二号了,从今天起,我们宿迁黄河水上自愿义务救援队就算是正式成立了。我来明确一下救援队的初心,‘救助生命、维护治安、见义勇为、助人为乐、传承美德、引领新风、传递正能量’!”
河水汤汤,没有回音,王爱东的话平静得像河水面掠过的一阵微风。尽管如此,他们的举动还是不胫而走,在古黄河岸边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四
救援队成立之初,一共仅有四个人,一根竹竿、两只救生圈是全部家当。救援队是晴天一顶草帽,雨天一把黑伞,既没有救援器材与设备,又没有值班地点。
这并非最关键的,最关键的还是那些冷言蜚语、各种讥讽,像暗箭一样向王爱东与救援队射来,最伤人心。其中有善意的误解,有无知的嘲讽,有恶意的诽谤,也有热情的支持。最多的还是恶意的诽谤,有的还是当着王爱东的面说的,让王爱东与救援队哭笑不得。
就凭救援队现在一无所有的样子,能下河救人?说给鬼听,恐怕也不相信。
王爱东他能救人,真是天底下最大的笑话。他能救什么人啊?他要是能救人的话,三岁小孩都能救人了。他自己常年有心脏病,不是被检察院照顾提前退休的嘛。他啊,就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都难保。自己都需要别人来救,还想要救别人。说不定啊,他哪天救人的时候就挂了。
要我说啊,这事就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嘛。他王爱东成立什么自愿救援队,就想图个名利罢了。你想想看啊,他假模假样地从黄河里捞一个人上来,记者听说肯定要采访宣传吧,电视台肯定要报道吧,那他自然就出大名了。被救的人总归要感恩戴德、送些钱物之类的吧,他不捞好处才怪呢?再说吧,救的人是真掉下河,还是假掉下河,是不是他们事先安排好的,都很难说,谁晓得其中蹊跷啊?
……
面对外面各种流言蜚语与不理解,王爱东没有过多的解释,只是报以一笑。就救援队目前的处境,王爱东能理解群众的想法。可来自家庭内部的不理解与压力,让王爱东感觉既困惑又无助。
“老王啊,你说你究竟图个啥啊?都退休了,就好好在家养养病,不要到处折腾了。你晓得外面人天天怎么说你吗?”晚上,老婆王淑敏冲他说道。
“管他怎么说呢?嘴长在人家身上,人家爱怎么说都行,只要咱们觉得干得对就行!”王爱东说。
“对什么对啊?人家到处说你退休了还不安分,想名得利是不是想疯了,拿救援人瞎折腾,说不定哪一天把自己老命搭进去了,你怎么一点没有数啊?”
……
不管听到何种议论,王爱东只当是一阵耳旁风,他一心扑在组建救援队事情上。家人拿他没办法,只能听之任之,随他去了。王爱东与救援队另外三个人约法三章:黄河水上救援队是自愿成立的,性质是义务加自愿。既然有人说我们图名利,我们始终坚持“三拒绝”原则:拒绝采访、拒绝赞助、拒绝与商家合作。咱既不图名也不图利,走自己救援的路,不要在乎别人怎么说。救援人就是图群众安全,图心安理得,图个天地良心。
想起半年里发生的两件事情,王爱东记忆犹新,更加坚定了成立救援队的初衷。
有一天傍晚时分,黄河岸边来了一位老渔民张师傅。王爱东知道此人以前从黄河里救过人,还被电视台报道过。王爱东随口问,老张啊,你最近救人了吗?又做什么好事啊?张师傅转脸盯着王爱东看了老半天,突然抬高嗓门说道:
“做什么好事啊?我才不去做呢!那是我以前很傻!”
“唉,话可不能这么说,救人是一件积德行善的大好事啊!”王爱东说。
“大好事?我做了好事,千辛万苦把人家从水里救上来,差点把自己命搭进去,可人家连说一声‘谢谢’都没有,我干吗要救人做好事啊?我才不傻呢!”
送走张师傅,王爱东想了很久。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本是一种自愿行为,是传统美德,是令人快乐的一件事。如果总贪图别人报答,那意义何在?做了好事与其整天抱怨,倒不如用个人实际行动来改变人们的看法。每次成功救人回家后,王爱东都觉得心花怒放,心里就像喝蜜一样高兴,多少天后仍然觉得心情舒畅。
二〇一〇年五月的一天深夜,外面漆黑一片,没有灯光,恰逢王爱东值守。他刚刚脱衣想上床睡觉,就听到外面铁皮门被砸得“砰、砰”乱响。一个孕妇挨着每扇门乱砸,上气不接下气地大声喊道:“不好啦!不好了,快救人啊!”王爱东拿起应急灯等救援工具,一把拉开门跑出去,与孕妇一起,喘着粗气跑到出事地点。最终,落水者虽被王爱东救上来了,可早已停止了呼吸。多年后,一想到这件事,王爱东总是泪流满面,感觉无比自责。
水中生命救援都是突发事件,没有时间节点、次次生死攸关、次次充满了危险和挑战;救援就是和时间赛跑、和死神作抗争、从死神手里抢夺人。对于落水者而言,一分一秒都是最宝贵的。想到这些,王爱东思考着必须改善救援条件,增加救援设备。
二〇一〇年六月三日,为了更快救人,王爱东瞒着家人,把家里拆迁购房款拿出来购买了一艘二手老式快艇。老伴知道后,经常抱怨。后来,她亲眼看到落水者通过王爱东和队友们紧急施救而存活,看到王爱东的匆忙和劳累,看到落水者亲属感激的言行和围观群众拍手欢呼……这样的场景见得多了,爱人也就慢慢理解了,并且自觉地加入到志愿者组织。她动员儿子王寒青,也加入到自愿救援队里来。
王淑敏嘴边常挂着一句朴素的话:咱家老王去救人,咱做好后勤负责联动就行。咱思想觉悟不比他差,也是为社会做贡献。现在老伴与儿子和王爱东一样,终日坚守在黄河岸边的救援队里。王淑敏已学会了开快艇,她既能参加救援,也负责周转通知救援信息,成了王爱东得力的好帮手。儿子王寒青救援技能样样精通,成了救援队的主力干将。
“老王啊,救人光有汽艇恐怕还不行,你啊,倒不如弄个大渔网子。把快艇开到落水人跟前时,用长渔网子把水里的人捞上来。这样的话,每次就不用下水了,不省事多了吗?”有一天救援时,看着丈夫脱衣服要下水,王淑敏摇着快艇转舵,提醒王爱东说。
“对,对啊!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啊!”救人上来后,王爱东拍着脑袋,竖起大拇指,兴奋地对老伴说道。
第二天一大清早,王爱东就来到宿迁最大的中外渔具商行。站在渔具店柜台前,他冲年近七十多岁的老人说:“老板,请把你店里最结实的渔网子都拿过来呢,让我看看,我想买三个呢。”
店老板听说后立即转身去店里仓库,不一会儿,就拿来了五六个结实的落满灰尘的渔网子,放在柜台上让王爱东看。王爱东盯着渔网子左看右看,拿手里试了试,就是觉着不满意,咂嘴朝老板问道:“老板啊,你店里有没有更坚固结实的渔网啊?”
“小伙子,你告诉我,你究竟能钓多大鱼吧?”老板听说后,不悦地问。
“一百多斤吧。”王爱东随口答道。
“一大清早的,净胡说。小伙子啊,我可告诉你噢,你是存心为难我这个老头子的,你呢,要买就买,不买拉倒。我在宿迁卖了一辈子渔网了,从没听说有人钓到一百多斤大鱼!”老人一把夺过渔网,扔在柜台后面瓷砖地面上,气呼呼地说,“我敢跟你打赌,我店里没有,整个宿迁都不会有,不信你挨家去找。你要是能找到的话,我把头割给你!”说完,老人气哼哼地背手而去,再不肯理睬王爱东了。
“老人家,您别走,千万别生气,我是跟您开玩笑。我买渔网子不是捞鱼的,是用来救人的,我是黄河水上自愿救援队的队长。”王爱东连忙赔着笑脸,与老人苦口婆心地解释。
“那,那不叫渔网子,叫‘抄网’。这样吧,你啊,留个电话号码给我,把地址也写下来。”老人听说后不再生气,转过脸,指着柜台上一个绿皮账本子对王爱东说,“你自己写,就记在账本子背面吧。”
“好,好。”王爱东拿过小本子,赶紧伏在柜台上,毕恭毕敬地写起来。
三天后,一个自称卖渔网老人儿子的青年人骑着电动车找到王爱东,送来了三张抄网。王爱东要给小伙子网钱,小伙子怎么也不肯要钱。最令王爱东感动的是老人在抄网里面夹了一张白纸条,上面竟然写了一首打油诗:此网不值钱,情系生命线。献给爱心人,点滴做贡献。落款:王为良。
五
两次不同寻常的救援,让王爱东痛定思痛,彻底改变了救援队的性质与发展方向。
二〇〇九年三月六日深夜,一场倒春寒席卷苏北大地。天气春寒料峭,冻得人瑟瑟发抖。接到有人落水求助的电话,王爱东与三名队友紧急赶到现场施救。说来凑巧,那天不知什么缘故,快艇无法发动。王爱东拼尽全力,总算把落水者和下河救人的另外三人救起。深夜十点多钟,王爱东浑身湿透,冻得瑟瑟发抖,腰疼难忍,心脏病发作。正当他准备离开时,岸上突然有人说:“水下还有一个参与救人的人呢!”
“啊!?怎么回事?”王爱东听后大吃一惊,忍着疼痛,吞下三粒随身携带的速效救心丸,继续用救援杆在水底探寻。
原来,一名年轻女子因情感问题与男友吵架而跳河轻生。当她从桥上跳下水后,闻讯赶到的多名路人相继跟着跳下水救那名女子。一名退伍的武警战士在宿迁体育场打完篮球回家,骑车正好路过桥边,他浑身的大汗还没有干。那名武警战士听说有人落水,二话没说,扔下衣服,就从桥上跳下水救人。不一会儿,那位退伍战士将头露出水面,有气无力地说:“救人,救人——我不——行了。”说完,就慢慢沉下水去。
……
两小时后,武警战士的遗体终于被王爱东打捞上岸,所有在场人哭得泣不成声。
那次救援,导致王爱东心脏病恶化,在医院里整整躺了四十三天。住院期间,天天有群众自发来看望心目中的英雄,病房里摆满了鲜花,但王爱东却没有一天平静。他在内疚、心痛、自责,想起那名年轻武警战士的牺牲,他哽咽得泪流满面。他在做深刻思考,为什么武警战士在救援队眼皮子底下牺牲——他痛定思痛:自愿救援行动的本质与宗旨究竟是什么?
二〇一〇年六月三日,救援队接到报警,黄河一号桥附近又有人落水。王爱东赶到现场,立刻跳进河里,反复潜入水下搜救。他因过度疲劳,心脏病突发晕倒在河里,好在被赶到的民警及时救上岸,随后又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
王爱东的家人听说后急忙赶往医院看望他。见弟弟一直昏迷不醒,王爱东的二哥拉着他的手,淌着眼泪不停地哭喊道:俺弟啊!你快醒醒啊!快醒醒啊!你快醒过来吧!
王爱东年迈的母亲赶过来了,拉着王爱东的手,流着浑浊的泪水,用苍老的声音不停地断断续续地哭喊道:“爱东啊,俺儿啊,你可……千万……不能走啊!老天爷啊!请你睁眼看看啊,我儿……是做善事,是救人……才……才弄成这样的啊,让他快点醒过来吧,好人好报啊!……”
彼时,王爱东恍恍惚惚,耳畔就听到二哥拉着母亲的手,流着眼泪劝说道:“妈,妈啊!你不要哭了,我弟他吉人天相,好人好报,一定会醒过来的,一定没事的!”
“我的儿啊!你……你可千万……不能走啊!要走的话……让我来……替你啊!……”
彼时,王爱东意识还算清楚,虽能模糊听到病床边家人说话与哭喊声,可身体失去了知觉,浑身无一点力气,醒不来。过了很久,他才从昏迷中慢慢苏醒过来。醒来后,他忍着高烧,第一句话就是问家人被救人的情况。
王爱东思考后醒悟:所有的救援都不应该是孤军奋战,不应该是拼命、蛮干,应该有技术含量,更不是拿救援队员的命去换命。和平年代,人民群众需要英雄,当然是鲜活的英雄。群众不希望看到英雄流血或流泪,更不希望看到心目中的英雄成为烈士。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水上救援虽然是自愿义务行为,更应该加大宣传力度,想方设法发动人民群众的力量,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救援队里来。从源头上加强群众的自身安全防护意识,让他们学会基本的自救本领,将危险消灭在萌芽状态。这才是救援的宗旨与最高境界。
出院后,王爱东立即着手对救援队进行改革。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招兵买马,招收更多的志愿者加入救援队。他贴出招收救援队员的条件:会游泳的渔民、退役警察、退伍军人或运动员等。布告贴出的第二天中午,王爱东与派出所唐所长几个人一起吃饭。唐所长开玩笑地问王爱东:“我说王大科长啊,你这人脑子是不是又坏了?我们警察招收特警队员,也没你救援队这么苛刻的条件?到什么地方给你找这样的人去?”
“唉,唐所长啊,那可不一定啊!”王爱东笑着说。
王爱东的这一招果然奏效,整个宿迁市确实有上百名志愿者前来救援队报名。救援队的力量加强了,这让王爱东喜不自胜,但另一个问题紧接着出现了,如何管理带好这帮素质良莠不齐的队伍,成了棘手问题。黄河水上自愿义务救援队作为一个松散型的社会志愿组织,突出特点是自发、松散、纪律涣散,人员来源广泛,身份不一。王爱东一面带领队员做好水面救援保障,一面思考如何凝聚带好这群人,保证组织发展的正确方向。
二〇一五年十月初的一天晚上,王爱东习惯性地来到黄河边那间不到九平方的铁皮板房里值守。借着亮堂堂的月色,他独自沿着黄河南岸散步,头脑里一直思考管理队伍的问题。他突然想起在检察院上班时,曾有一次“三湾改编”的党建视频讲座。他独自坐在黄河边石阶上,努力地回忆当时的情景,掏出手机搜索“三湾改编”的词条。一名骑电瓶车下晚班的年轻女工路过黄河边,看水边上坐着一个人,在那里自言自语。女工以为那人要轻生,关切地过来问询情况。王爱东与她解释了半天,也没有使她完全相信。最终,那名女工投来异样的目光,疑惑地摇着头,不放心地离开了。这虽然让王爱东哭笑不得,但他心里感觉非常温暖。
六
“三湾改编”让王爱东茅塞顿开,他从党史中找到了管理队伍的答案。
王爱东摸索出一条把“支部建在连上”的“党建+志愿”之路。二〇一五年十月中旬,宿迁黄河水上救援党支部正式成立。王爱东创新采取从党员志愿者中择优选拔成立“党员救援突击队”。每次救援时,亮出党员身份,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与弘扬志愿服务精神紧密结合,引领更多党员在志愿组织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救援队取得了党员引领示范、志愿者竞相看齐、群众高度认可的良好社会效应。为壮大党组织力量,王爱东创新从志愿者中发现培养优秀人员与积极分子,推荐加入党组织。
为救援队的长远发展着想,王爱东毅然采取了五大改进措施。目标就一条:一切为了群众、为了安全、为了更好地救援。
一是改变过去单一的救援模式,实行“以防为主、救防结合,警民联手,立体联动”的模式。安全教育从孩子抓起,使他们从小树立安全意识,前移安全防范阵地,强化巡逻、宣传、培训、动员、水边设置救生圈等源头工作。
二是创新“志愿六大员”机制,取消加入救援志愿者的严苛标准,搭建一个人人可以成为志愿者的大平台。救援队彻底改变了招收条件:只要有一颗爱心就行,就可以当志愿者,人人都可以成为志愿者。即不分地域、性别、年龄、职业,不要求一定会水。从多年的救援经验中,王爱东体会出关键时候的一把搀扶、一声呼喊,甚至一个及时的报警电话,一个理解与安慰,就能挽救一条生命,甚至可以制止一起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三是建立志愿者“学真本领,更好助人”的理念,大力培养提高志愿者的自身素能。主动和助力开展救援队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下基层活动。强化救援培训、急救培训、志愿培训,努力培养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精神,“智为善为加巧为”的能力。力争让每个孩子都能学会自护、自救、互救本领,力争让生命救援能越来越少直至无人需要救助。现在宿迁黄河水上救援队已有12 位省级培训讲师,培训了4700 多名初级救护员,培训的学生、群众达30 多万人次。
四是取消“三拒绝”狭隘的规定(拒绝采访、拒绝赞助、拒绝与商家合作),凝聚社会更多力量。救援队将商家赞助合作的每一分钱都用在实处,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
五是改善救援装备器材,提高科技含量与救援水平。
创新“六三工作法”机制,让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六三工作法”:即通过“三用”(用心、用情、用力)、“三以”(以心、以事、以人),强化“三明”(明确任务目标、明确途径方法、明确效果兑现)、“三起”(拿得起、比得起、瞧得起),实现“三前”(服务群众走在前、困难时候挺在前、危险时刻冲在前)、“三好”(做好党的卫士、做好政府助手、做好群众帮手)目标。真正实现了“建好一个阵地,照亮一个群体,引领一个地区、影响一座城市”的目的。
黄河水上志愿救援队党支部先后被评为省级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市、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志愿组织获评宿迁市首家最高5A 团队。王爱东本人当选为宿迁市志愿总队会长,二〇二一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之际,他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受到中央领导的接见。
由于救援行动的特殊性,谁也不敢保证每次都能活着回家,为此,王爱东曾写过多封遗书,其中有写给家人的,也有写给救援队的。好多回救援结束回家,妻儿抱着他痛哭。王爱东的老父亲患上了重度器质性健忘症,已很难叫上儿女的名字。每次王爱东救援回家,老人都会颤巍巍地举起右手,给儿子敬军礼,嘴里不停叨念:“安全……安全,你快走,你事……重要……”
作为黄河救援队的领头雁,王爱东时刻清醒意识到他们所从事的是水上生命救援,次次都人命关天、次次都存在风险,说不准哪一次出去救援就再也回不来了。这就需要理性地对待个人的生死问题。在清醒的时候,对家人、对团队、对可能涉及的个人问题提前有个预判和交代。有一次,王爱东因救援又住进了医院,他预感自己可能会有不测,叫儿子王寒青拿来手机和纸笔。他断断续续说着留下遗嘱,让儿子做记录:
“尤其像我这样一个严重心脏病患者,每个医生都说我不适合做救援工作——不能累、不能急、不能熬夜、不能激动,可我哪一项都做不到。我认为,人从出生开始,就不是纯粹的个体存在,而是具有社会属性。作为军人、共产党员,除了性命之外,还有政治生命和为之奋斗一生的使命。性命可能会失去,但政治生命和使命是永存的!”
“如果我哪一天突发意外的话,最大心愿就是继续信守当初成立救援队时的初心:志愿义务服务,守护安全、维护治安……”
“救援队一定要在理事会集体智慧领导下,依靠党委、政府、公安、消防支队的指导帮助,继续完善值巡机制、宣传防范机制和应急救援机制。继续探索救防并重、以防为主,完善骨干梯队及分队管理机制……”
“尤其要做到四点:一是任何时候,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记住自己是志愿者,是服务者、奉献者、守护者,崇德向善,不求回报。二是珍惜爱心、热情加智慧,避免冒险蛮干;三是努力探索完善科学救援方法,大力倡导智为、善为、巧为;四是救人救心,温暖社会、传承美德、引领新风……”
十三年来,王爱东与他的义务志愿救援队一直坚守古黄河边,和队友们参与急救、援救550 多起,挽救了223 条鲜活的生命,其中救助孩子49 名,老人29 人,12 名孕妇……先后提供案件线索100 多次,协助抓获违法分子41 人。王爱东每次救援都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有人曾劝他,你也六十多岁了,又有心脏病,关键时刻多让年轻人上吧。王爱东回答,在军人的词典里,后退就是逃兵。在党员的信仰中,担当奉献才是永恒的主题。为了救人,王爱东先后7 次被送进医院急救。他却说:“为群众服务,就是我一辈子追求的信仰,也是我最大的幸福和价值,因为我是党员!”
王爱东永葆为民初心,坚信“即使是只萤火虫,也要释放正能量”理念。积极倡导:爱党爱国用行动,永做党的好儿女。他的目标是通过努力,打造一支“听党话跟党走做实事的文明之师”。
王爱东的梦想是“人人都是志愿者、个个都像子弟兵、处处都有热心人。”他用精神、用行动引领身边的一群人,温暖了一座城,成为飘扬在古黄河畔的一面鲜艳的旗帜!被群众亲切称为黄河故道的守护神、人民群众的警卫员。
守卫黄河,守卫的是什么?
守卫的是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守卫的是党员的使命、人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