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艺”融美:开创学校美育工作新格局*
2023-04-08张开明
■ 张开明
儿童的卓越成长是学校存在的全部意义,努力追慕美好、创造美好、成全美好是新时代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淄博市桓台县第二小学深入贯彻《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和新课标要求,以“大美育”观重塑学校文化,提出“建设美好教育”的行动纲领,重塑新时代学校美育格局,打造“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美好教育生态。
一、开发“六艺”致美课程,构建大美育体系
“六艺”致美课程
全学科融合育人是培育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以整体视角构建课程,能够更好地聚焦和实践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以建设“致美课程”为重点,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尚美少年”为目标,实施“致美课程”创新与出彩行动。
(一)“六艺”致美课程的立意
“六艺”致美课程体系既借鉴了儒学思想,又区别于传统的“六艺”。具体而言,“六艺”致美课程给予儿童“游于艺”的立场,让儿童在游戏、活动中习技能、悟精神、立远志。“游于艺”方可“依于仁”,是学校立足“教育让生命更美好”的追求;“游于艺”才能“据于德”,通过致美课程的学习内修于心、外修于行、化艺成德;“游于艺”的最终目标是“志于道”,即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的时代新人。
(二)“六艺”致美课程的设计
学校从“游于艺”的视角整体架构“六艺”致美课程体系,对应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层面,具体包括“诗、书、礼、乐、体、数”六个模块(见图1),其基本构想是:诗以修身,书以达意,礼以养性,乐以冶情,体以健身,数以实践,可资“修齐治平” 来培养“尚美少年”。“六艺”致美课程体系的核心素养目标是“六个一”,即每天演礼一则、习字一篇、诵诗一首、赏乐一曲、锻炼一时、实践一次,贵在天天坚持、人人必达。另外,“六艺”致美课程体系注重家校社协同共育,架起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合作的“美育空间”,构建包括课程阵地、课堂阵地、文化阵地等在内的美育阵地,改变美术、音乐等单一学科属性,探索跨学科美育模式,创设全员育美、全域美育的“大美育”实践模型。
图1 “六艺”致美课程体系
二、实施“六艺”融美教育,创新大美育路径
在“双减”背景下,学校建设“四色和美校园”,拓宽“六艺”融美圈,从关键环节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统美德精神。
(一)建设“四色”和美校园,营造浸润式美育氛围
一是建设红色人文校园。优化非正式学习空间,建设“一处一景、一楼一品”的校园景观,打造学校文化标识。学校在明德厅建成文化浮雕群,设置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红色长廊,构建红色革命文化矩阵,让学生在红色文化氛围中传承红色基因、滋养家国情怀。
二是建设金色书香校园。之远楼、学思路、读书林、鉴池桥……学校在不同位置设置不同的文化主题;图书阅览室对师生全天候开放;“读书林”“阅读木凳”“蔷薇书吧”完全遵循开放式设计原则,让学生自主管理,力求“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
三是建设绿色生态校园。校园内石树相倚,花繁草茂,平面绿化、立体绿化层次分明。整个校园呈现出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和谐景致。
四是建设蓝色智慧校园。学校积极使用安全中心、OA管理平台、钉钉、班优等软件,打破信息孤岛;建设智慧教室、人工智能实验室、创客中心,打造智慧学习样本;增设全景体验课堂,开放创客中心,建设泛在学习环境,以智慧管理深度推进宜教、宜学、宜思、宜创的“和美校园”建设,让每一处地点都承载教育故事,每一个空间都负载育人功能。
(二)劳美融合,打造四域联动“融美圈”
学校实施“校园+边角”“区域+基地”“课程+课题”“网络+共同体”的劳动教育实践模式,构建校园、家园、田园和社区“四域联动”的工作体系,探寻五育融合的实践路径,最终打造出新时代四域联动“融美圈”。
学校聚焦劳动实践中的真实问题,依托“一分田耕读园”劳动基地,围绕“生活能力、研学实践、职业体验、志愿服务、农耕田园”五大主题,开展25个跨学科学习项目,打造“劳美思政”“劳美生态”“劳美农商”“劳美科技”“劳美人文”等劳美融合课程。学校制定了《桓台县第二小学1—5年级劳动清单》《桓台县第二小学“劳动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方案》,开展劳动周、寻访劳动美实践活动、主题队会、劳动技能大赛等。在劳动基地的建设上,学校一方面积极向内开辟劳动实践基地,并向高处扩展空间,增加种植面积;另一方面积极向外向周边的生态园区寻求支持,建立校外劳动基地,开展田园课程及劳动研学课程,让学生经历春播、夏种、秋收、冬藏的劳动过程,对蕴含在其中的“劳动美”和“自然美”进行沉浸式学习。
(三)抓住协同环节,拓宽美育时空
“双减”背景下,学校坚决落实“健康第一”的硬指标:坚持落实睡眠“熔断”机制,切实保证学生10小时睡眠时间;上足上好体育课,保证学生每天户外阳光体育一小时,专设体育课后作业保证有氧锻炼30分钟;学校严控作业总量,设置分层作业、特色作业和实践作业,把时间、空间留出来。学生带着“我们的节日”实践作业,走进社区、走近自然、走向社会,在社会“大课堂”中学习本领、锤炼意志;学生在持续的家务劳动中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并带着劳动技能积极参与公益志愿服务。学校为学生开辟了广阔的美育空间,实现了美育实践的内建与外延,使得家庭、社会、学校协同开展美育的格局悄然形成。
三、探索“金蔷薇乐评+”评价体系,凸显大美育效能
评价工作是推动学生发展和学校发展的有效手段。学校深入贯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依托蓝色智慧校园建设,根据本校实际,设计出“金蔷薇乐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通过综合评价、增值评价、 结果评价、过程评价等方式,融通综合素质测评、技能抽测、全员素质达标、体育艺术等活动,落实“德育为先、五育并举”的“金蔷薇乐评+”评价内容序列;通过嘉年华、吉尼斯、达人秀,集趣味性、普及性、发展性、竞技性一体,从六个维度入手,借助各项素养的赋值与量化,形成“基本技能过关—基础素养达标—个性风采展示”的学生成长发展评价体系,助推“双减”落地,凸显“大美育”效能。
除每学期组织一次的全员技能抽测(口算、书写、体育技能、音乐、美术、科学实验、信息技术等),实现人人基本技能过关外,学校通过“校园吉尼斯活动”表彰在100余项技能中顶尖的“出彩二小人”;通过专设的没有“围墙”的星光舞台,为学生举办个人画展,让学生展示舞蹈、器乐、表演、朗诵等才艺,并利用学校公众号实时推送,实现“星光舞台秀”混合式展出,从而让“美”随处可见。
“金蔷薇乐评+”评价体系坚持内容综合化、主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将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图文、视频的方式录入档案,让每一位学生在艺术学习中的过程性成果可见可评,生成学生专属的“学期图谱”和“精准画像”,形成人人创作、人人鉴赏的美育氛围,推动评价方式从经验主导走向数据驱动,构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学生成长成才新生态,提升“大美育”育人效能。
桓台县第二小学以“大美育”观重塑学校文化,着力打造“美好教育”品牌,通过构建和实施“六艺”致美课程体系,积极创新“大美育”路径,精心实施“六艺”融美教育,已经探索出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基本模式。未来,学校将进一步完善该模式,不断创新育人举措,优化育人载体,构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美好教育生态,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