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幼儿园线上家长会开展效果的行动研究
2023-04-08马超
马超
栖霞区迈皋桥幼儿园丁家庄第二分园 (江苏省南京市 210028)
1 引言
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家长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家长会成为了为数不多的家园联系的重要渠道。面对无法兼顾幼儿园活动需求和家园联系交流的困境,许多幼儿园都采取了线上家长会的形式让教师和家长进行沟通,以兼顾家园联系和幼儿园活动质量的双重需要。
研究者所在的幼儿园也使用了线上家长会的形式进行家园联系,但是研究者发现在开展线上家长会时,家长的参与度不高,教师和家长的互动也较少,其开展效果不如线下家长会好。针对线上家长会效果不如线下家长会的问题,研究者进行了持续三轮,为期一学期的行动研究,希望能提升线上家长会的开展效果,拉近家长和幼儿园的联系,也让幼儿的发展更加透明可观。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是指让教师作为研究者亲身参与到教育研究中去,通过不断的计划、反思改进研究效果,最终达成研究目的。行动研究具有很强的效度,有利于教师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1]线上家长会的开展效果不如线下来得好,但是得力于其便利性和当下的形式,又必须采取这种形式。对于这种状况,研究者决定采用行动研究的方式,在不断地改进实践中提升线上家长会的开展效果。
2.访谈法
访谈法是针对研究对象进行聊天获得信息的方式。本研究中研究者通过多次与家长的访谈,了解家长对线上家长会的看法,侧面了解线上家长会的效果如何。
2.2 研究对象
研究者为某幼儿园大班的配班教师。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研究者所带大班幼儿的家长与班级的主班教师。本班家长对教师的工作配合度较高,和主班教师的关系也较为融洽。在研究过程中,研究对象并不知道研究者在做相应研究,因此所做的反映皆为真实反映,避免了霍桑效应的产生。
2.3 研究过程
本研究通过三轮研究,第一轮为2020-2021 学年第二学期的开学家长会,第二轮为本学期期中家长会,第三轮为本学期的期末家长会。每一轮都有计划、实施、反思、改进的过程,通过在不断的反思中改进线上家长会的开展效果。出于软件方便程度和流畅性的考虑,本研究用于开展线上家长会的软件为Cctalk。
3 开展线上家长会的行动研究过程
3.1 线上家长会存在的问题
线上家长会并不是一个新生的家园联系形式,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幼儿园采取这种方式作为家园联系的手段。但通过与多位老师沟通,研究者发现线上家长会的开展效果并不如线下家长会,通过分析发现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家长无法具体深入的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状况
在线上家长会中,家长并不能亲自来到幼儿园看看孩子的活动状态如何;平时活动的班级环境如何;最近班级开展的主题是什么;自己孩子的衣柜、床铺状况如何……这些不了解都导致了家长对家长会的参与度下降,以及沟通意愿的降低。也因此,有些家长认为线上家长会不过是老师开的一个大型通知会,不太需要自己的认真对待。
2.教师和家长和的沟通不充分
迟佳鸣认为教师和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沟通时间仓促、方式单一、沟通意愿不高的状况[2]。在线上家长会中,这些问题不仅没有得到更好的解决,反而被放大了。研究者在之前的线上家长会中发现,开完家长会之后,在询问是否有要和教师沟通的家长时,并没有出现之前在线下沟通时的家长争先恐后的状况,只有零星三四个家长询问了一些和自己孩子相关的问题,家长会便草草结束了。这之中,有家长对幼儿在幼儿园了解程度不够的原因,也有家长不好意思询问的原因。但是无论如何,这都体现了线上家长会并不能让家长和教师的沟通更充分。
3.幼儿无法让家长看到平时的自己
家长会的效果不仅仅是一个教师和家长沟通的平台,也是一个开放活动,可以让家长近距离走近自己的孩子。罗森塔尔效应揭示了在教育教学中,学生是有共鸣效应的,会对教师的期望做出相当好的反馈[3]。而经过平日的观察我们发现,幼儿对于家长的期望也有共鸣效应,如果父母对自己做的事情持表扬赞许态度,或者有较多的了解,那么幼儿便会更加专注或者努力的做好某些事。而在线上家长会中,孩子知道父母看不到自己平时的表现,少了许多期待,也少了许多动力。这也是线上家长会效果较差的原因之一。
3.2 线上家长会的实施和改进
1.第一轮行动
(1)计划
在第一次的行动中,我们首先要保证家长会的完整进行,因此家长会的内容包括:上学期班级总结、班级计划、班级幼儿整体情况分析、教学游戏活动汇报。除此之外,为了使线上家长会的内容更加丰富,研究者增加了有关一日活动的安排表。同时,在开展家长会的过程中,建议家长可以在家长会结束之后与老师连麦,就幼儿的有关情况进行讨论。在开展家长会之后,研究者也计划和个别家长进行交流,了解家长对家长会的看法。
(2)实施
开学第一周周二的晚上,线上家长会准时开始。此次家长会每位幼儿的家长都参加了家长会,无人缺席。在家长会中,教师向家长介绍了班级上学期的状况,以及接下来一学期的总体计划安排。同时,介绍了班级新学期的几个活动主题。家长会大约持续了25 分钟,流程全部走完。家长在开会的过程中反馈一般,与教师互动较少。结束之后只有一位家长与教师连麦进行了交流,交流的内容也较为简单,主要是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等问题。现场整体看来,很多家长没有全身心参与。
本次线上家长会的开展整体完成了预设的目标。但是从反馈来看效果并没有很大提升。为了解家长对家长会的感受如何,研究者在第二天的放学时与几位家长进行了访谈,通过闲聊的形式了解家长的看法:
Q: 你们觉得昨天的家长会感觉怎么样?
A 家长:“线上家长会我们都没怎么听啊,感觉说的和我们也没太大关系,挂在那做别的事情去了。”
B 家长:“有点和我们小孩子相关的内容就好了,我就想知道我家女儿在幼儿园怎么样,哪怕就一点点也行。”
C 家长:“有点短了,要是再长一点就好了,我还想知道幼儿园的活动具体是怎么安排的,包括一日活动的流程什么的。”
通过简单的访谈我们了解,家长其实想更多的看到自己的孩子的状态。这为我们下一次家长会的改进提供了思路。
(3)反思
通过和家长的访谈我们得知,本次线上家长会只是简单完成了家长会的流程,没有关注到家长的真正需求,也没有关注到幼儿的需求。通过家长的反馈我们也得知,家长对班级的计划其实并不关心,对别的孩子也不太关心,家长真正关心的是自己孩子到底怎么样。这为我们改进下一次的家长会提供了思路。
2.第二轮行动
(1)计划
第二轮行动是建立在4 月份的第二次家长会的基础上的。为了让家长了解孩子在班级的状况,幼儿园安排了线上半日开放活动,同时开一次小型的家长会。由班级教师拍摄幼儿的半日活动视频,剪辑成约半个小时的视频在线上家长会上播放。视频包括幼儿入园、点心时间、晨锻、集体活动、游戏、午餐等各个环节。在家长会上播放幼儿一日活动的视频是一种新尝试,也能很好解决的第一轮研究中出现家长看不到自己的孩子的问题。基于此,研究者精心制作了视频,并观察本次线上家长会的效果。
(2)实施
本次线上家长会没有关于班级计划、幼儿分析等模块的内容,主要是家长观看幼儿一日活动视频和家长交流的环节。在简单开场之后,研究者播放了视频中。观看中,家长参与度很高,一边观看视频一边发表意见。当看到自己的孩子时还在留言区打出有关自己孩子的有趣的事情。视频结束后,多位家长连麦与教师进行了讨论,讨论内容主要是自己的孩子在视频中的表现。整个家长会持续时间约为50 分钟,比开学时的家长会持续时间长了不少。整体氛围较为热烈,效果较第一轮研究而言,也提升了不少。
在线上家长会结束的第二天,研究者在下午放学时与家长再一次进行了简单的访谈,了解家长的想法。
Q:昨天的家长会你们觉得怎么样?
C 家长:蛮好的啊,看到我家女儿的状态了,知道她平时在幼儿园玩什么了。
D 家长:视频做的真不容易,你们好厉害。
E 家长:我家儿子昨天和我一起开的家长会,还指着自己和我说这是他,高兴地不得了。
(2)反思
通过观察了解,我们知道了本轮行动之后,线上家长会的效果比之前好了很多,家长的参与热情变高,满意度也提高。制作视频的形式帮助家长更加深入的了解了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情况,也能让每个家长看到自己孩子的样态。同时,对于幼儿而言,自己在幼儿园的样子能被家长看到,也满足了幼儿让家长了解自己的需求,间接提升了幼儿活动的动机,毕竟对于幼儿而言,每个孩子都是希望自己的家长能表扬自己的。但是本轮行动的不足之处在于,和家长的交流依然不是很充分,家长看到了自己的孩子的状况,但是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有什么样的问题,也就没有什么话题和教师沟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展开了第三轮行动。
3.第三轮行动
(1)计划
经过前两轮的行动,线上家长会的效果已经有所提升,为了让更多的家长参与到讨论交流中,本研究对家长会的内容做了修改。将汇报幼儿的整体情况改为汇报每位幼儿的状况,每位幼儿的情况用几句话简单描述。例如:A 幼儿在班级的常规较好,但是在上课时不敢举手发言,希望家长多多鼓励。这样的改动会让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是被教师关注的,同时也能更加具体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对于幼儿而言,听到教师对自己的评价,也会触发“教师期望效应”,努力让自己更加出色。
(2)实施
在本学期的六月份,研究者和主班教师基于Cctalk 开展了第三次线上家长会。主要目的是对学期进行一个简单的总结,同时,作为毕业班的教师,也希望向家长宣传一些有关幼小衔接的知识,帮助幼儿更好的过渡到小学生活。
在本次家长会中,教师除了播放新制作的幼儿一日活动的视频之外,还增加了讲解有关幼小衔接的一些知识,包括对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不要太过注重提前学习等方面的内容。在上述两个环节之后,研究者和主班教师按计划向家长汇报了每位幼儿在幼儿园的情况。汇报完成之后,有16 位家长当即和教师连麦进行了交流。在家长会结束后,又有11位家长在私下与教师通过微信、电话的方式与教师进行了有关自己孩子的沟通。整个家长会持续时间约为80 分钟。从效果来看,比前两次的家长会效果都要好上不少。
(3)反思
通过增加对每位幼儿的汇报环节,拉近了教师和家长的距离,也使本次家长会的效果要优于前两次。不难看出,教师越是细致的关注每位幼儿,家长和教师联系就越紧密;教师越是直观的呈现幼儿的状况,家长就越是信任教师。
4 讨论与建议
通过三轮行动,本研究有效提升了线上家长会的效果,通过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从多个方面提升家长的参与度和沟通意愿。在三轮行动之后,本研究对往后的线上家长会的开展有以下讨论和建议:
4.1 用视频、图片等直观的方式呈现线上家长会的内容
线上家长会本就是家长直接对着屏幕听教师讲话,如果全程使用文字的方式,非常容易使家长感到疲惫,进而无法集中精神。本研究通过视频的方式做了相应改变,效果显著。同时视频直观性的特点也让家长更加深入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状态。本研究未在家长会中使用图片进行展示,因此呈现方式还是稍显单一。在以后的线上家长会中,可以尝试使用视频、图片、录音等多种方式结合的方法呈现汇报内容。让家长的关注度持续保持在高位,也能帮助家长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孩子状况。在下一学期的家长会中,研究者准备与幼儿园合力,拍摄有关幼儿园的简单宣传片,主要介绍幼儿园的各个活动室和班级教室的情况,帮助家长在了解自己的孩子的同时,也对幼儿园有更多的了解。
4.2 关注到每位幼儿,提高家长的信任感和亲近度
在实际工作中,家长其实十分在意自己的孩子有没有得到教师的关注,即使不是特别关注,也希望教师不会忽视自己的孩子。在线上家长会这个重要的交流渠道中,教师要突显出自己对于每位孩子的关注,让家长对幼儿园的工作放心,进而配合幼儿园的工作。毕竟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都是为了孩子更好的发展而努力,只要二者立场一致,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线上家长会中,教师除了采用本研究提到的汇报每位幼儿的状况的方式,也可以将孩子们的作品或是记录呈现在家长会中,线上家长会得益于软件的优势,对于作品的呈现效果是线下家长会不能比拟的。总之,教师应想尽一切办法告诉家长,我们在关心你的孩子。
4.3 满足幼儿被关注需求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幼儿有多种层级的需要,其中对于幼儿而言,归属与爱的需要的满足是极其重要的。[4]幼儿需要家长的认可,需要家长知道自己每天做什么,并得到相应的表扬。研究者在工作中发现,如果某一天园方有家委会会议,那么参加家委会会议的那个家长的孩子在得知今天爸爸/ 妈妈来到幼儿园时,会格外的表现好,他们会打听爸爸妈妈在哪里,会议什么时候结束,结束了以后来不来班上。虽然遵循防控要求,爸爸妈妈不会来到班级。但是这个现象确实是普遍的,孩子在乎爸爸妈妈怎么看自己,进而会努力得到爸爸妈妈的认可。
因此在家长会时,教师应该满足幼儿的需求,让孩子知道,自己在幼儿园的表现爸爸妈妈即使不能来幼儿园也是看得到的,有了爸爸妈妈的认可,幼儿会有更多的动力去完成许多事情,也会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具有活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向家长展示幼儿的状况时,要避免展示不好的一面。有些教师会在家长会或者很多人面前批评孩子,这会伤害幼儿的自尊心,同时会让幼儿害怕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在往后的线上家长会中,应注意避免此类问题,同时用更多的方式去展现每个孩子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