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城市社区应急协同治理优化路径研究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
2023-04-07黑龙江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张天月洪亮
文/黑龙江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张天月 洪亮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城市社区在疫情防控中的关键效用。创新和增强社会管理是最近几年党中央提出并且重申的关键任务,社区应急管理研究也是现代社会管理研究的关键领域。同时,社区应急协同治理愈发成为目前应急范畴迫切研究的前沿课题。社区应急协同的运转,直接关系到应急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对发挥哈尔滨城市社区应急协同治理的效能,维护可持续的社会环境意义重大。
国外研究者早就对社区应急协同治理问题开展了研究,为我国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借鉴。Troy DA等人认为,政府、社会组织和居民三方是社区应急管理的核心;Wilkin J等人认为,对于社区而言,减少灾害风险不能仅通过政府单一主体有效实现,需要多主体的积极参与;Haupt B认为,通过个人间的有效沟通和适应可以提高社区的应急能力。国内研究者也取得了大量丰硕成果,为强化社区应急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李春认为,社区多元协作组织是确保社区公共服务多元协同治理有效运行的关键;张平等人认为,城市社区多元参与权利主体之间存在一定的沟通和联系;张海波认为,跨区域协同是应急管理多元主体协同的重要维度之一;康伟等人认为,网络体系结构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逐年递增,研究热点为网络结构分析与各应急组织间协调关系;曹海军等人认为,应以社区为核心,构建其与政府、社会、居民等多元协同的网络治理体系;徐柳怡等人认为,提升社区应急管理能力需推进多元主体共治。
目前,哈尔滨市突发事件应急能力有了较大提升,但哈尔滨城市社区参与应急管理方面仍存在诸多短板,如应急协同联动机制不健全、应急协同效能不高、应急主体单一、居民参与主体普遍性不足等,制约着城市应急系统的有效运转。因此,本文以城市社区应急协同治理作为切入点,以社会网络分析作为新的研究视角,分析研究各应急组织之间的联系,旨在分析当前哈尔滨城市社区应急协同治理的现实困境,为优化哈尔滨城市社区应急协同治理提供了有益借鉴。
一、社会网络在应急协同治理中应用的学理分析
社会网络研究的对象通常是多元的,本文所研讨的城市社区应急协同治理中的社会网络重点分为两个方面:个人的社会网络、组织的社会网络。
(一)城市社区应急协同治理中个人社会网络的分类及作用。由于主体不同,社区中个人社会网络又可以分为邻里网络及亲情网络。在应急生命周期的四个不同阶段,邻里网络及亲情网络发挥着不同的作用。预防与应急准备阶段:人们聚集的密度越大,个人社会网络的强关系也会随之可靠,在应急演练中的表现越突出,其应急预防与准备就越充足;监测与预警阶段:在个人社会网络中,社会网络的覆盖面积越大,接收到危机监测与预警信息的概率就越大;应急处置与救援阶段:个人社会网络联系越紧密,个体获救的可能性就越大;事后恢复与重建阶段:个人社会网络在此阶段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个体会用自己的社会资本得到相应的救助。
(二)城市社区应急协同治理中组织社会网络的分类及作用。城市社区应急协同治理中组织社会网络的分类因各个社区的实际情况有所不同,在本文所研究的城市社区应急协同治理中,组织社会网络包括两方面:城市社区内组织网络、城市社区外组织网络。在哈尔滨城市地区,城市社区内组织网络组成主要包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内企业、物业服务公司、社区居委会、社区派出所、社区志愿者协会等;城市社区外组织网络组成主要包含:街道办事处、应急管理局、相邻社区、公安局、消防局、医院等。由于知识和资源的限制,每个组织都有必要进行特定的联合方式,以形成优势互补,组织间的社会网络支持首要依靠各个组织之间的资源共享、资源相交和同盟来稳定和形成强有力的网络支持。每个组织都应该在合作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共同努力、协同合作是其实现应急协同治理的最终目标。
二、社区应急协同治理中典型社会网络的实证分析
(一)方案设计与数据收集。本文选取哈尔滨市三个具有代表性的社区进行调研,分别是被哈尔滨市应急管理局评估为优秀的新型物业社区A、被评估为良好的混合型社区(老旧小区与新型物业社区混合)H和被评估为较差的老旧社区X进行调研,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本文的研究重点为哈尔滨市A、H、X社区的各个应急组织以及应急组织间的关系。同时,依据上文的学理分析以及对城市社区应急协同治理中组织的了解,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细分为应急管理局、社区内企业、社区志愿者协会、社区居委会、相邻社区、街道办事处、物业服务公司、社区派出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共有180人(A、H、X社区各60人)填写问卷,共回收全部问卷180份,其中无效问卷9份,问卷有效率为95%,已达到社会网络数据分析的要求。调查问卷与访谈内容主要包括:社区各应急组织之间的联系与网络建构、应急生命周期视角下的社区应急参与、社区应急协同治理的参与主体、居民参与社区应急管理。具体表现为“若社区发生突发事件,您所在组织与哪些组织联系?若社区发生突发事件,您所在组织将如何与其他组织联系?您觉得社区居民有必要参与社区应急治理工作吗?”等问题。
(二)社区应急组织网络图绘制。将调研数据输入Ucinet6软件中建立关系矩阵,使用Netdraw绘制出A、H、X 社区应急组织的社会网络有向图。在图中,各个节点代表社区中的每个应急组织,而节点的大小则是体现该应急组织在其整个社区应急网络中的度中心性,各个节点间的连接线代表应急组织间的联系,箭头代表应急组织联系的方向。从图1社区社会网络有向图可以看出,各个应急组织之间的联系既有双向的联系,也有单向的联系。这种组织之间的相互联系在哈尔滨城市社区应急协同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图1所示,A社区应急组织社会网络有向图整体联系较为紧密,各个节点之间有较多双向连接,这表明各应急组织间存在着密切的协作关系,且A社区各应急组织在应急协同治理中参与度较高,社区内的大多数应急组织都存在相应的联系,对社区突发事件参与率高。这表明,随着A社区应急协同治理实践的不断发展,应急管理研究的样态已经发生改变,以政府为主导的治理模式已经改变,多元化主体正在逐步参与到社区治理中,已趋近于哈尔滨城市社区应急协同治理的理想型状态。
图1 A社区社会网络有向图
如图2所示,与社区A相比,H社区应急组织社会网络有向图的紧密度略差,节点间的连线相对减少,且应急管理局、相邻社区、119、物业服务公司处于该社区网络的外围,与其他组织联系不够紧密。这表明该社区的应急协同治理仅仅依靠单个主体参与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社区多元主体力量的积极参与。
图2 H社区社会网络有向图
X社区社会网络有向图(见图3),可以看出,虽然没有一个应急组织是孤立于整个社区网络之外的,但是X社区的各个节点之间双向连线较少,且社区各应急组织之间的联系较为松散,各应急组织在应急管理中参与度相对较低,凝聚力相对较差,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社区应急治理的效果。
图3 X社区社会网络有向图
(三)社区应急组织K核网络图对比分析。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显示这三个社区应急组织的核心网络图,本文分别对图1、图2、图3进行凝聚子群分析。当社会网络中的一些行动者之间存在特别紧密的联系,以至于能够形成一个子集时,社会网络分析就将这样的小集体称为内凝聚子群;若凝聚子群的密度较高,则意味着这个凝聚子群内部中的一些行动者联系紧密,在信息分享和合作方面交往频繁。凝聚子群可以基于不同的分析方法,基于度数的凝聚子群包括K-plex和与K-core,为了展现社区各应急组织之间的联系,本文采用K-core分析方法,也就是K核分析法。若一个子图中的所有节点至少都与该子图中的K个其他节点相邻,这样的子图称为K核。UCINET6软件中K-core分析的操作路径:Netdraw→Analysis→K-core。
如图4、图5、图6所示,依次为A、H、X社区的应急组织K核网络分析图,每个小团体中的所有节点都是相互连接的,子图中未显示的节点与小团体中的各应急组织之间没有直接联系。A社区的K值为 6,H、X社区的K值均为5,K值越大,小团体各节点之间的联系越紧密。通过对比研究图4、图5、图6所示的A、H、X社区应急组织K核网络分析图可知:
图4 A社区应急组织K核网络分析图
图5 H社区应急组织K核网络分析图
图6 X社区应急组织K核网络分析图
1.社区居委会处于社区整个社会网络的核心位置。社区居委会与社区其他应急组织间均为双向联系,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社区居委会在应急协同中担任协调指挥者,在应急管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社区派出所是社区居委会参与应急协同治理的首选协作伙伴。社区派出所的首要职责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在各类突发事件发生时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能够在突发事件发生的先期处置工作并快速做出反应。
3.社区应急管理需要更加重视志愿者的作用。当危机发生时,社区志愿者可以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专业救援,同时组织捐赠物资和动员志愿者组织同步进行。
4.物业服务公司在社区应急管理中的作用有待提高。图中除X社区为直接联系外,A与H社区中的物业服务公司与其他组织合作较少,物业服务公司参与社区应急协同治理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其应急意识,哈尔滨市管理部门应加大力度鼓励物业服务公司参与城市社区应急协同治理,充分发挥其作用及价值。
5.A社区应急组织的社会网络联系最紧密。A社区并无未显示节点,说明整个网络的节点聚集性较强,各应急组织之间联系紧密。由此,再次印证了充分发挥多主体参与城市社区应急治理的作用。
三、多元主体参与社区应急协同治理的路径
综上所述,各应急组织(各主体)在参与城市社区应急协同治理的过程中都会有不足之处,但如何根据社区应急组织网络图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挖掘各应急组织的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各应急组织在突发事件协同治理中的优势,进而提出优化哈尔滨城市社区应急协同治理的建议,是本文研究的最终目标。
(一)建立社区多主体应急协同机制。打破组织壁垒,构建协同参与、通力合作的应急协同机制。哈尔滨城市社区在应急协同治理的过程中,应注重多元主体的效力,充分吸收不同社会主体在应对各类突发事件过程中的广泛参与,通过整合社会优势资源,提高城市社区应急管理的整体水平;在社区应急指挥机制清晰的条件下,鼓励实时化以及多元化的社区应急主体参与决策渠道。总的来说,城市社区应急协同治理最重要的是使各个主体能够形成一个协调有效的机制,取长补短,相互配合,从而优化资源配置,最终为哈尔滨城市社区应急协同治理提供强有力的综合保障。
(二)明确应急组织的职能分工。确保各主体之间协调参与、责任明确、分工合理。城市社区应急协同治理是一种先进管理方法,强调基于分工的合作,要求参与城市社区应急协同治理的各个主体需要根据其基本社会职能和协同目标,积极担负起作为应急协同治理子系统的责任,并发挥其有效作用。应急组织主体间的协同是社区应急协同治理的必要前提,应急组织的职能要明确,分工要科学,管理者应采用科学有效的举措加强各应急组织间的联系,从而有效提高哈尔滨城市社区应急管理的有效性,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三)构建高效协作的应急网络。构建个性化协同治理信息平台,提高社区信息的可及性。鉴于突发性是各类突发事件的首要特征,事件信息的收集及传递十分重要,直接影响到事件应对效果,因此可利用电视台、微信官方账号、微博、短信、智慧社区APP等现代信息手段,及时收集和发布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同时,哈尔滨市各级政府应加强与城市社区的合作,共同构建“上级政府—街道—社区—居民”的垂直信息传递平台,进一步提高哈尔滨市社区应急协同管理能力,完善社区应急协同治理的信息沟通渠道。
(四)引导居民参与社区应急管理。促进社区居民之间日常交流,激发居民参与热情,为居民提供大众沟通平台。具体来说,可以开展社区应急培训以及宣传活动,促进社区成员之间相互沟通、了解;加强居民的社区应急意识后,可以激发他们对公共安全的需求,明确自身作为社区成员的权利及义务,并积极投身社区应急治理当中。通过各社会力量的参与,增强对社区居民的专业化、系统化培训,培养面对各类突发事件能够自救互救的应急意识,全面提升哈尔滨市社区居民的应急能力,做到面对突发事件无所畏惧、同心协力、有效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