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里的动物园
2023-04-07欧阳晨煜
欧阳晨煜
一天,你打开电视收看经济频道,忽然发现很多动物都登上了财经新闻。慢吞吞的灰犀牛成了经济学事件,洁白软绵的羊群成了经济学效应,甚至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也成了经济学名词。你以为自己看花了眼,难道动物纷纷离开熟悉的动物园,成为经济学的主角了?
你不必惊讶,欢迎来到经济学里的动物园!在经济学领域,人们非常喜欢用动物的形象来打比方,进行概括总结,抽象又难懂的经济现象转而变成趣味又生动的隐喻。就这样,经济学里逐渐建起了一座独特的动物园。
让我们一起来逛逛这个特别的动物园。
打开经济学动物园的大门,进入第一个场馆,我们首先会看到独角兽和瞪羚。经济学家之所以让它们住在一起,是因为它们在财经领域都指代一些初创企业。
独角兽是西方神话传说中的虚构动物,它不仅身形酷似白马,额头上长着螺旋状的犄角,还长着一双洁白的翅膀,既会跑,又会飞,是一种神奇的珍稀动物。之所以将它带入经济学动物园,就是借用了独角兽这些独一无二的特性,来指代在成立的短时间内估值就超过10亿美元的初创企业。拥有如此增值速度的企业非常稀少,如同独角兽一样罕见。
而瞪羚经常出现在《动物世界》里,并不像独角兽那样罕见,它们广泛分布在非洲的大草原上。瞪羚千里迢迢来到经济学动物园,是因为经济学家发现它们是一种非常敏捷的动物,长着修长的腿,极其擅长奔跑和跳跃。“瞪羚企业”形象地借鉴了瞪羚的这种特点,专指那些成长性好、具有跳跃式发展态势的高新技术企业。
独角兽和瞪羚都具有特殊的运动技能,隐喻着在经济领域非常具有发展潜力和价值的企业。此时,我们才发现动物背后竟然有如此大的经济学内涵。
告别了神奇的独角兽和驰骋草原的瞪羚,我们才明白这里的动物为什么频频成为财经新闻的主角。而此时,优雅戏水的黑天鹅和慢吞吞散步的灰犀牛已经在第二个场馆等着我们。
无论在体型上还是性格上,黑天鹅和灰犀牛看起来都毫无关联,黑天鹅精致优雅,灰犀牛笨拙粗糙,但是在经济学领域,它们是互相补充的绝佳搭档。之所以把它们划分在同一个场馆,是因为这两种动物都是用来指代经济学中可能发生的事件。
在自然界中,常见的都是白天鹅,黑天鹅实属少数。17世纪之前的欧洲人认为天鹅都是白色的,然而随着第一只澳洲黑天鹅的出现,动摇了人们固有的观念,甚至大大改变了欧洲人看待世界的视角。从那以后,黑天鹅通常寓意着不可预测的重大稀有事件,既在人们的意料之外,又来势汹汹地改变着常规的一切。
而灰犀牛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动物,它们行动迟缓,慢悠悠地走在草原上,看起来好像温柔的庞然大物,以至于人们忽视了它可能带来的危险。近些年来,经济学家才发现财经领域有很多类似“灰犀牛”般显而易见的、高概率的,却又屡屡被人忽视的事件,这类“灰犀牛事件”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将黑天鹅和灰犀牛邀请进经济学动物园,正是为了提醒我们应该尽早对经济學领域中所发生的类似事件做好预防和应对措施。
走进这个场馆,我们感受到了经济学动物园意味深长的提醒。远处,矮个子的小羊和高个子的鸵鸟好像正欢迎着我们的到来。
之所以把羊和鸵鸟划分在同一个场馆,是因为根据这两种动物群体的行为特点,人们总结出两种经济学效应。
可爱小羊代表着经典的“羊群效应”。经济学里经常用这个效应来描述经济个体的从众跟风心理,即在一个竞争激烈的行业中,后来者为了获取成功,会不断地模仿领头羊的一举一动,从而导致盲从,遭遇失败。
高大的鸵鸟身上暗藏着“鸵鸟效应”。动物学家发现,在遇到危险时,鸵鸟会把头埋进沙子或草堆里,自以为安全。经济学里把鸵鸟的这种生理行为引申为一种逃避现实,掩耳盗铃的心理。因此,在经济学动物园里,任何不能正视现实危机,躲避现状的行为都会被笑称为“鸵鸟效应”。
逛完这三个场馆,我们逐渐喜欢上了经济学里这个富有哲理和充满趣味的动物园。往后看去,辛勤织网的蜘蛛、扇动翅膀的蝴蝶、浮在水面上的鳄鱼等丰富多彩的经济学动物还在等着我们探究。
为什么要建造这座“经济学动物园”?这是因为经济学家发现,经济活动和现象中存在很多非理性的、依靠本能的投资行为和心理,这和动物身上的某些特性非常契合。人们从动物身上学习智慧,通过研究动物复杂的行为和生理特点,可以将很多既陌生抽象又晦涩难懂的经济学概念巧妙地表达出来。这就好像用我们熟悉的动物世界来解释难以理解和未知的经济世界一样,会使经济学概念变得生动具体,易于理解。
毫无疑问,会有越来越多的动物住进这座“经济学动物园”,成为经济学家的灵感。